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2-07-14秦林霞
秦林霞
(甘肃省镇原县莲池小学,甘肃镇原 744500)
在应试教育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是口耳相传加题海战术,这种教学方式及目标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犹如一台学习机器,面对“冷冰冰”的数学知识只能疲于应付,导致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非常低,学习目标非常浅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育开始讲究快乐学习、全面发展。为此,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情境教学法因为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也因为内容丰富、过程生动,所以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的概述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内容真实的事件或真实的问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反应,从中获得相关知识。由此可见,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创设教学背景,尤其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创设有教育意义的背景,以将学生学习、知识传授融入背景视频、实景课堂、模拟表演等背景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是首要原则,也就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学生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要在学生的想象空间内。(2)结合知识点。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点更加高效地传授给学生,一切背离知识点的情境都是不合适的。(3)结合多层教育目标。情境教学不是表面热闹,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需要考虑知识点高效传授之外的教育目标,否则将会浪费大量教学时间,只能实现低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将更多教育需求融入进去,实现更多、更远的教育目标。
二、小学数学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小学数学被比喻为思维上的体操,同时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数字游戏”为主,需要学生记忆、联系,从表面上看毫无美感、乐趣可言。再加上应试教育时期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口耳相传加题海战术为主,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热情,很多时候课堂就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助力下,知识点不再是“硬邦邦”地传递,而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进行渗透,教学氛围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在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全身心参与表演等情境的助力下变得活跃和谐。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更愿意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思维更愿意和教师的教学共舞,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过去小学生以被动学习知识为主,无论是概念的记忆还是习题的练习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监督。体现在知识的灌输上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思想深处不会积极地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同时也因为教师不组织自主学习教育,学生也就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在情境教学法的助力下,教师只需要将知识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不需要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就能有效理解,而不是背诵和记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师的督促就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再加上教师能够传授一些自主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都将得到有效培养。
(三)有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增强
过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做题得分能力,教师希望通过反复做题来帮助学生获取高分,这种教学目标是短浅的,忽视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学生能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认识和改造生活,获取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情境教学法的助力下这一目标可以有效实现,尤其是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学生能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积极意义。因此,利用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理论知识答疑解惑,最终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生活化应用的意识与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
(四)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也只有小学生养成了数学思维,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才能深入探究数学未知领域。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思维是“虚无缥缈”的,无法直接触摸,所以在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时候,学生很多时候无法切中要害。但是在教学情景的帮助下,理论化的数学思维有了物质载体,可以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就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尤其是在多媒体情境的助力下,可以将抽象的思维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数学思维。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思维架构,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这一点对于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小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正如前文所述,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激发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只有学生有了足够高的兴趣才能确保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想有时还比较幼稚,对故事有着独特的情感与需求,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创设故事情境,将数学知识和学生喜爱的故事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学习也就充满了热情。故事情境的运用包括新课导入、难点知识讲解、活跃课堂气氛等教学环节,以实现关键时间节点的助推作用。
我在讲解《10 以内加减法》新课的时候,意识到如果不创新导入模式而只是单纯训练,学生对这种“数字游戏”难以产生兴趣。为此,我在新课导入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主要内容是森林里小白兔丹妮五岁了,其他小动物都来为他过生日,其中小鹿米妮送来了5 棵大白菜、小猴飞乐送来了2 根胡萝卜,小羊乐天没有送礼物,反而吃了小白兔的两棵大白菜,问题是最后还剩下多少礼物。在故事情境的助力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起来了,感受到原来简单的数字背后还有这么精彩的故事,也就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把一些数学知识编成一个个小故事,通过这种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学习,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因为数学思维还没有有效建立,在很多时候无法实现思维的自主思考,对于一些难点知识无法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同时也不明白这些知识如何运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去理解难点知识以及探析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如何运用,从而实现全面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效果,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的话学生在不知所云的生活情境中变得迷茫,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以《升和毫升》这一节内容为例,本节考查的是对单位的准确运用。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过程是妈妈正在家中煮饭,但是不知道水与米的比例是多少,妈妈就拿出一个550ml 的矿泉水瓶,然后按照米饭蒸煮比例要求量出米的数量和水的数量,最后煮出来的米饭非常好吃。这个生活化情境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了寻找合适参照物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本节知识点,进而实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标。
为了创设更有意义的生活化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创设中,吸引学生将自己认为对知识点学习有帮助的情境介绍给同学和教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生活化情境的针对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知识点运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应用题需要小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点来全面考虑、有效解决。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好奇心,从而使其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不能花费非常大的精力却只融入很少的问题,而是要多设计一些具有个性化的问题,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去选择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分层教学与问题情境教学融合的效果。
以《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节知识为例,本节知识的核心要求是学会计算。为了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这一目标,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图,然后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过程是孙悟空腾云驾雾从学生的家乡向首都北京飞去,一路上孙悟空欣赏到很多的美景,也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北京。视频结束的时候大屏幕显示几个问题:你的家乡离北京多远?如果孙悟空的速度和高铁一样快,那么他一共飞行了多长时间?如果他起飞的时刻是上午10 点,那么下午几点到北京?如何用24 小时制表示出来?这些问题不仅有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也有对之前知识点的巩固,实现了多重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应遵循难度逐层递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问题着手,逐渐设置复杂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增强,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借助一定的媒介,尤其是因为小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数学思维的培养方法必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力途径。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的思维重现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思维的变化,去认知思维的存在,去领悟思维的多样性与发展性,这是传统口耳相传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目标。教师在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既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利用物质情景。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认识到知识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而物质情景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带至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思维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学生再去思考知识、探究知识就有了自己的思考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路径,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以《年、月、日》这一节内容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对年、月、日的认知,尤其是建立起时间思维,我借助多媒体,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展示在大屏幕上。这种教学情境会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时间模型。接着,我借助多媒体将每年的重要节日展示在大屏幕中,并且将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作为介绍背景,以此来丰富教学情境。通过节日的展示,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明白年、月、日的变化规律。在后来的评价环节,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纷纷表示自己的大脑就像计算机,在回放着大屏幕上的多媒体情境,这就是多媒体情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作用。
教师在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内容能契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能给学生思维带来一定的启发,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探究的欲望,这样才能积极实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因为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在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领悟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学习到专业知识以外的素养。尤其是通过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通过生活化情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多媒体情境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数学思维在趣味情境中与知识共舞,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