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2022-07-14刘培

教育界·A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练习设计应用性

刘培

【摘要】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结构的同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时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有梯度地进行设计,让学生架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结构化教学;练习设计;差异性;应用性

近几年来,结构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学界关注的热点,与结构化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也日益丰富。将结构化教学运用在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目前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有限,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结构化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文章尝试从结构化教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当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什么是结构化教学

(一)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起源于美国,最早是被用于存在沟通障碍的儿童的治疗与教育上,是指教育者为这些学生设置系统化、组织完备的学习环境后,利用视觉提示和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建立个人工作系统和习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以便他们融入集体和社会的教学方式[1]。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结构化教学的理念也被逐步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

目前的结构化教学是指,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目的,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在开展结构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知识不断内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的认知体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2]。

(二)结构化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文章所要探讨的结构化教学视角下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是指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时,从学生个体出发,并结合教材特点,运用整体化、层次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思路进行设计,确保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体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完成练习中提高自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构化教学视角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认为,当前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体系,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没有连接

当前的数学练习大多都只涵盖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没有对学生之前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强调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如“10的加减法”这一小节的练习题基本是此内容的计算题、应用题,对于学生此前学习的“9的加减法”“8的加减法”的知识点就没有涉及。这种没有联系的练习设计不仅很容易让学生学了后面的又忘了前面的,而且无法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缺乏层次,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度不够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题目在难度方面应该具有一定的梯度,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到拓展、从单一到综合。而现有的小学数学练习区分度略显不足,所有的学生都要面对同样难度的问题,造成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使用数学练习题的结果有很大差别。比如“6、7的分与合”这一小节的课后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知识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对于那些之前的学习内容掌握得就不熟练的学生来说就有些难了。这种区分度不足的练习不仅耗时耗力,也容易打击部分孩子做题的自信心。

(三)缺乏趣味,不够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更多兴趣,更乐意于开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发展。课堂教学如此,练习设计亦是如此。比如刚正式进入数学课堂的一年级学生要从“1~10的初步认识”学起,学书写,学比大小,但一年级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理解能力不够,因此学起来往往较慢。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注意幼小衔接,没有考虑开展有趣味性的交流、讨论活动,只是一味地教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即使学生把这些数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们面对11~20时又会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操中感受数字的大小关系。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10个苹果分成4个和6个,然后比较4个苹果与6个苹果、10个苹果的数量差异。这样的做法既增加了数学练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提升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立足单元整体,架构完整知识体系

布鲁纳曾经说过:“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数学练习时,应从课程的单元整体出发,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碎片化开展教学的方式,以系统、完整、结构化的视角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比如,开展“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练习设计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之前学生学过的“数一数、比一比”的练习题,让学生将具有相似数量特征的图形归为一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有序思考。

(二)基于学生差异性,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

如果没有对数学练习进行专门的差异化设计,那么不同学习水平、认知水平的学生面对的将是相同难度的题目,这就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查漏补缺,发挥自身优势。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在教学前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以便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面对不同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比如,在“8、9、10的分與合”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制订“掌握8、9、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让学生不断自己探索,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有序思考”这两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分别设计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题以及提升练习题,让学生接受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聚焦练习形式,增添趣味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处在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的时期,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过多采用单一形式的练习,加大对练习形式的创新,给练习增加趣味性。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设计“确定位置”这一内容的练习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测量教室、课桌等物体,由此他们能在实践活动中观察、操作与交流,了解位置的含义,体会确定位置的作用。

(四)联系实际生活,提升数学学习应用性

学习数学重要的不仅是掌握知识,还有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类现实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另外,将数学练习与生活结合,也会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简单。比如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时,考虑到几分之几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切蛋糕来设计练习,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后续学生再面对相似问题时也就不会感到困扰了。

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课堂练习设计实践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数与代数”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称得上是学生踏入数学领域的“敲门砖”,“数与代数”囊括了数的定义、运算、关系、规律、变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数与代数”,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更加透彻、精准地认识身处的现实世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数与代数”内容的一大重点,这部分内容既涉及“数的运算”,又涉及“数的探索”,对学生思维能力、探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這一教学内容为例,实践如何基于结构化教学进行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朱乐平说过:“我们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去的地方,那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生目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练习的目标则需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学情设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练习时,先要确定练习的起点及目标[3]。

(一)确定练习起点

1.全面把握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有关乘法规律的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将其安排到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第三课时中,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两位数及三位数乘或者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能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能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即教师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练习。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代数问题,但未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在新授环节,学生往往能初步了解“倍”的概念,但在运用时还存在不足。此外,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喜欢新奇的东西,乐于探索,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题目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加深学生对倍数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确定练习的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确定了如下练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倍”的含义,学会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类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确保学生能解决这样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形成对“倍”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如何应用数学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练习设计实践

根据上述设计起点及目标,笔者设计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练习如下。

【针对“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设计的练习】

1.回顾旧知

20×6= 4×80= 900×7=

5×700= 6×60= 3×400=

2.引入新知

6是2的( )倍 8是4的( )倍

15是5的( )倍 6里面有( )个2

8里面有( )个4 15里面有( )个5

3.探索与发现

教师:生命在于运动!老师这有一根跳绳,下面分别请4位同学上来跳,随便跳就可以了。接着,老师会根据大家跳的次数有规律地跳,并记录在表格里。最后,同学们需要根据表格里的数字想一想,算一算。

4.拓展与延伸

教师:妈妈今年36岁,妈妈在30岁时生了小华,小华今年多少岁?

教师追问学生: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华的几倍?

教师继续追问:结合今日所学,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结语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抽象的学科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重视对数学练习的设计,运用结构化的思维让数学练习真正发挥作用;学生也要重视数学练习,切实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杨芬.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因材施教的具体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39.

[2]施纯.结构化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9.

[3]朱一畅.小学高年级数学“数与代数”课堂练习设计现状及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结构化教学练习设计应用性
结构化教学,彰显数学整体系统的教学力量
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
关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注重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性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善用关联思维 促进主动思考
浅探数学练习的设计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