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实践与突破
2022-07-14程建伟李杨龚娟
程建伟 李杨 龚娟
摘 要: 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东方雨虹产业学院为例,创新实践了大师工作室混合制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视角,从共创“双大师”学徒培养新机制、共建共享实训平台、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双线并行机制、职教集团联合办学等方面,开展了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路径研究。以大师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破解了“引企入校”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大师工作室; 产业学院;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3-0011-05
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工信部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1],为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指明方向。但从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制度壁垒,治理结构缺乏整体协同育人理念,导致了产业协同育人动力不足,路径创新不够,利用多元办学主体资源培养产业高素质人才优势不突出,迫切需要探索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和突破路径。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防水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体,以探索东方雨虹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新机制。
一、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
(一)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背景
1. 国内外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产业学院研究的热点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注重教育链与产业链在资本、利益、架构、机制等诸多方面深度融合。李媛媛[2]研究了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曾三军[3]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对接动漫游戏产业学院为例,探索了高职产业学院“四主体三领域三育人”模式。龚惠兰[4]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四双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协同育人体现了专业与产业“链对链”的对接模式,众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5]。王国杰[6]以福建江夏学院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为例,研究了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郭雪松[7]等人提出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理念。李媛媛[2]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集权制的背景下,产业学院的最大难点是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与运行。蒋新革[8]提出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有利于深化产教协同的产业学院“四实”治理体系。在国外,产教协同有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美国学者霍尔与杰克逊等人研究发现,产教协同对学生学业和就业均能产生积极影响[9]。在美国,以“合作教育”为典型模式的产教协同,已覆盖全美超过1/3的大学。从国外产业学院定位、性质、发展阶段来看,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比较成熟。
2.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现实需求与困境
有产才有业,有业才有学。既有建筑修复改造及新建建筑中,渗漏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国内房屋建筑保有量700多亿平方米,渗漏率高达95.33%。根本原因是建筑防水标准化施工技术体系得不到很好执行,专业化建筑防水技术技能人才缺乏。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建筑防水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中存在诸多的制度壁垒、治理机制缺乏协同育人理念、各利益主体价值碎片化、效率低。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序变呈现多样化,普通高中生源约70%,中职生源约20%,社招生源约10%。这种教学对象多样化,带来诉求的多样化,传统的授课模式受到冲击。另外,教学场所的改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等导致学校新形态不断呈现出来,柔性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及综合评价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涌现。
3.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模式基本内涵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一校两制,虚实结合、盘活资产、激发活力”的思路建设了东方雨虹混合制产业学院。“一校两制”是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建筑工程学院二级学院为主体组建东方雨虹产业学院,采用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校是混合制产业学院教学管理主体,负责招生、人才培养、教学运行等。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工学交替实训教學、学生安全管理等。“虚实结合”是指产业学院资产的界定方式,“实”是学校引入企业资本,整合学校实训、培训、社会服务、科研资源,注册成立产业学院实体,按照实体有型方式运作,采用契约方式来界定。“虚”指二级学院整合资源过程中产生的难以用契约方式界定的资产,如名誉、校名、经营体系、能工巧匠等,通过非契约方式确定资产界定。“盘活资产”指整合学校实训、培训、科研服务设施设备,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激发活力”是混合制产业学院建立学校在编人员和聘任社会高层次技术人员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绩效管理”,激发产业学院人员的活力,克服学校编制的束缚。东方雨虹产业学院建立之初进行了中国大师工作室新型学徒制的探索,共同确立分段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开启了以全国技术能手为大师的中国学徒制人才培养。依托建筑防水技能大师工作室,组建了以学校专业教师和全国技术能手为主体的混编教学团队,专业理论教学由学校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实训课程由技能大师带徒完成。依据学生个性需求,技能大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徒弟开展技能训练、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其协同育人模式如图1所示。
二、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路径实践
(一)协同创新,校企共创“双大师”学徒培养新机制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机动的体制机制,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促进学科之间深层次、多元化的交叉与协同,进而形成均衡发展且富有特色的专业体系。”[10]2019年,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实施建筑防水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双方成立现代学徒制共建共管委员会,组建了以学校教学副院长和雨虹总经理为组长,以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和雨虹培训学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分工,制定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确立“双大师+学徒制”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工学交替教学。双方以“协同创新”为目标,实现双导师互聘互用、双向挂职锻炼的深度合作,在双方教师(专+兼)指导下开展试点班学生的岗位认知、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共同打造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调研分析了企业所需的岗位、岗位职业能力、人才需求规格,使人才培养对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的相关专业,校企联合制定了各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标准,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需要。通过混合制产业学院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引企入教”,赋能专业内涵。东方雨虹混合制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体系如图2所示。
(二)引企入校,传承技艺,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
为破除“引企入校”的瓶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提供给技能大师工作室场地200余平方米,雨虹公司提供技能大师、设备设施、工具、建筑防水模型及技术标准体系,共同组建了建筑防水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且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全国技术能手钟友良、张广辉等为骨干的混编教学团队,专业理论课以学校教师为主,实训课程以技能大师为主,依据大师的技能特长,开发工学交替模块化课程,并针对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课程模块开展教学活动。在大师工作室中,技能大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徒弟开展技能训练,实现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构建了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实训成果、产业与学生自评的综合评价机制,实现考核评价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评价转变。大师工作室学徒毕业后得到建筑防水行业广泛认可,就业薪酬高于毕业生平均值60%以上。
(三)践行“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双线并行新机制,共建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职业本科教育要求“专业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人次每年不少于本专业在校生人数的2倍”,按照这一目标,产业学院探索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同向同行的双线机制,共建了建筑防水智能检测中心、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承接雨虹集团公司、社会职业专项培训,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授予学校为“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技能大师的引领下,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将东方雨虹标准化施工体系引入实训课程,把产业发展新形态引入课堂教学,共同开发与行业、产业需求同步的教学资源,如校企联合编写新形态教材《建筑防水设计与施工》,共同建设了“建筑防水施工”在线课程等。大师工作室引入东方雨虹修缮公司技术标准、标准化施工要求等,面向社会、专业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及培训。
(四)“岗课赛证”融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大师工作室学徒制培养探索实践了岗位职业能力、项目化课程开发、职业能大赛和“1+X”证书的“四融通”模式。在设计教学项目时,不仅重视专业技术,而且把技术与市场经营管理纳入到项目设计当中,做到与生产一线职业能力完美对接。教学项目开发流程见图3。注重把龙头企业职业等级认证、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常规教学,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达成度,做好“岗课赛”知识、技能体系的协同与对接。大师工作室教学团队依据“1+X”证书开发标准,编制了建筑防水工艺设计与施工等级证书标准,并与施工员考核标准对接,做到“1+X”证书与行业执业证书融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全体学生通过了雨虹职业培训认证,获得人社部建筑防水工等级证书,举办“雨虹杯·匠人心”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做到课赛融通。
(五)争创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共建产、学、研、创交流平台
校企双方组建了来自全国各地校、行、企105家单位的全国建筑防水职业教育集团。共同推动建筑防水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成果开发等,坚持为建筑防水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服务,为政府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优化整合建筑防水职教资源,开展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开展、菜单式人才培训等,指导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需求,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以互利共赢为基础,联合政府、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项目,推进校企科技项目合作,提升协同攻关能力,实现“产教科融合”一体化服务,围绕建筑现代产业体系,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加强建筑防水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研究。通过项目开发、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人才交流、职业培训等活动,建立国内外深入合作平台。
(六)践行“三维一体”的立体化育人机制,搭建课程思政新平台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建立了“技能大师+学业导师+辅导员三维一体”立体化育人体系。技能大师负责学徒制班级嵌入式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对学徒实施建筑防水工程实践教育。课余时间学徒在大师工作室制作建筑防水模型与线上销售,学业导师辅导学徒做好学业规划,配合技能大师完成企业工程实践项目。校内辅导员做好学徒制学生的生活、思想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融入大师工作室学徒制班学生的培养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精英培养,不断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的意识注入学徒精神世界当中,润物细无声地解决企业学徒制培养模式中缺乏思政教育、思政元素等问题。据调查,参加大师工作室学徒制班的学生,企业认可度及就业指数、就业薪酬明显提升。
三、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经验与成效
以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经验与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生相伴,建立产业学院需要选择龙头企业,企业要有规模、实力、社会责任与担当,能够满足产业学院协同育人需求,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板块是产业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沟通、协调的基础和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学分制改革和模块化课程是推行大师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条件。
2. 大师工作室为主体的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突破的机制障碍。本文通过在产业学院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破解了产业学院混合制办学制度缺失障碍、治理机制不顺带来的协同育人协同效应不佳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高职院校破解当前产业学院引企入校的瓶颈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大师工作室混编教学团队要以企业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大师为主体,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共同实施学徒制人才培养,两者缺一不可。
3. 大师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是中国学徒制度有效实现的方式。大师工作室是牵引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协同育人的基础保障,在技能大师混编团队的主导下,可以完美对接产业需求,开发模块课程体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岗课赛证”融合“三教”改革奠定基础,引领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活页式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同时,技能大师在学徒培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专业知识、技能与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Z2):167-170.
[2] 李媛媛. 我国产业学院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72-75.
[3] 曾三军. 对接产业链建设产业学院“四主体三领域三育人”模式探索:以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为例[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41-44.
[4] 龚惠兰. 高职院校“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为例[J]. 当代职业教育,2017(4):80-85.
[5] 蔡瑞林,徐伟. 培养产权:校企共同体产业学院建设的关键[J]. 现代教育管理,2018(2):89-93.
[6] 王国杰,张飞.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建设产业学院探索:以福建江夏学院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为例[J].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7(6):109-115.
[7] 郭雪松,李胜祺. 混合所有制高职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共同体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20(1):20-27.
[8] 蒋新革. 产教融合视域下产业学院治理体系建设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20(24):30-34.
[9] 鲁春阳,文枫,解丽丹,等. 国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 高教论坛,2018(7):86-87.
[10] 刘海涛. 高等学校跨学科专业设置:逻辑、困境與对策[J]. 江苏高教,2018(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