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探究

2022-07-14程鹏瑜覃世东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大数据技术思政教育

程鹏瑜 覃世东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现状,论述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机遇,提出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职高专院校应通过应用大数据完善在线思政课程体系、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挑战、推动“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建设网络思政的保障体系等方法,推动思政教育深入开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 高职高专院校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5-0055-04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网络媒体传播技术革新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下,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数据是指总量极其庞大并且增长迅速,以最新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所汇总、储存和管理的数据资源。大数据技术一般表现出数据容量大、数据种类多、数据时效快、数据价值高的应用特点。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数据的“生产者”之一,大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他们的思想状态及思想变化。高职高专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科学、高效、合理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可以为高职高专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由此加强思政教育质量监测,强化教育趋势分析与预测,挖掘思政教育的深层次内容,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现状

2020年,政府部门工作总结报告提出“高职院校扩招上百万”的决策;同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在扩招关键行业、招生机构、经费保障等层面做了细致部署。向全社会发展服务承诺,2020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增加114万。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规模进一步扩张,中职学校学生、退伍军人、失业人员、新型农民工和新式职业农民等群体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生源,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结构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因高职高专学生存在明显的年龄、学习或生活经历、生源地区等方面差异,对其开展思政教育难以实现精准化、高效率,这给高职高专的思政教育工作增添了许多困难。此外,有调查研究显示,“00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日常行为上较多呈现出自我约束力差、自我规划意识薄弱、逃课、旷课等問题,部分学生思想上存在抗压耐挫能力明显不足、信息辨识能力不足、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特点,这给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腐蚀他们的思想予可乘之机。这些主观方面的因素,极大地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及其成效的提升。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新机遇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思政与思政理论课网上教学中的准确识别,对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精准化思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系统创新,为高等职业教育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促进思政教育形式多样化

目前,课堂教学是传递思政知识最为常见的形式,但固守传统教育形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也不利于提升高职高专学生接受思政知识的效率。在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与融媒体平台结合,其技术的精准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能支持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建构科技化、数据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能够打破思政教育时空限制的壁垒,让思政教育多方面、足量涓滴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教育网络示范课、线上“金课”等,让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化、系统化、数据化,以及让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逻辑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又如,利用移动客户端、在线网络教学等形式,辅助教师面向相应群体展开思政教育资源的探索和分析,进而在网络空间高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能够增强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实现高效化发展和系统化创新。

(二)推动思政教育精准化发展

工业4.0时代大数据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逐渐增多,但也逐渐暴露出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存在协同不足、联动不够、组织失调等问题。协同发展创新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其立足于新时代的大数据技术,更容易实现目标。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的网络热点话题、在网络社交中所表达的观点、在网络中的兴趣爱好等相关内容进行数据分析,能够将学生按专业、学源等有效划分为不同特点、类型的群组,由此按需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和教学活动,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

(三)带动思政教育内容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新媒体技术,能够推动思政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数据动态分析,促进学生群体的兴趣点和关注点与传统思政理论内容深度结合,进而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史教育资源、新时代楷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等教育素材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后活动、思想动态变化等方面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思政教育内容,持续优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体系包含“一体化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另一方面是“为学生发展需要服务”,这两方面内容需有机融合成一个教育教学内容整体。例如,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群体习惯使用移动网络终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情况,教师利用数据软件收集贴近学生思想层面、精神层面的教育素材,并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进行精准预测,预见性地开展思政教育规划,突破思政课本、思政第一课堂的局限,补充更多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及教学内容,如情景教学、红色基地打卡、网络党团日活动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的整体发展效能。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一)应用大数据完善在线思政课程体系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因受思想观念、技术应用、制度完善、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在开展线上教育方面尚未能完全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灌注式”模式的局限。将线下思政课堂转移至线上开展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大数据技术,具有精准化身份辨识、高速数据信息分析、“点对点”精准传播等方面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工作者有必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等工作的创新改革意识,自觉、积极地将大数据处理技术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功能,搜集和整理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后获得设计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的数据依据。

例如,完成线上思政课程教学后,利用学校的“智慧校园”等平台关联学生的网络学习账号,对学生的在线测试、课后作业、选读文章等个性化特点数据,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程资源的点击数据、收藏数据等加以整理,并利用spss、python等软件科学分析,由此得出学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点、关注点以及学生在思政学习中比较擅长的方面,最后将分析结果在院校的思政教师群中展示和共享,让教师通过数据不断完善在线思政课程体系。除了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政学习数据,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如结合学生观看《觉醒年代》《长津湖》等热门红色影视作品的数据、对先进人物事迹的浏览数据等,进一步落实个性化信息推送和个性化思政引导,增强思政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和资源供给的针对性。

此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需求要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按照不同群体需求制订差异化的思政教育方案,以满足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需求。一方面,可以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度较高的思政数据信息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然后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信息实施量化分级,对不同数据所占百分比进行确定,突出不占主流的反常数据,提前研判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舆情预警,为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和舆情制订相应的引导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基于学生各“圈层文化”的兴趣热点,构建具有个性化教育信息推送、思政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文化渗透等功能的线上思政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线上”课程思政的积极作用,统筹“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统计校园网平台的访问数据,优先在大学生群体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媒体平台上推送大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宣传资讯内容,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撑下建设大数据思政宣传平台,形成与学生心理情感的有效连接,让思政宣传平台对高职高专学生产生精神熏陶和思想引导的积极作用,让网络思政教育逐渐形成体系。

(二)利用大数据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挑战

高等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强化守正创新,积极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各类风险与挑战,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对校本资源、地方红色文化等思政教育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和分析,同时整合本校学生学习、生活、实习实训等方面的具体数据信息,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和处理,向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等有关部门准确地展现学生的思想观点表达、学生的思维观念、校园舆论氛围动态变化情况,筑牢教师意识形态责任底线,构建意识形態领域中的思政工作台账体系,引导学校舆情朝着理性化方向发展。对此,高职高专院校思政工作者要根据学校信息化工作实际,有效引入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信息实施量化分级,对不同数据所占百分比进行确定,总结归纳热点话题、重大事件信息等反常的意识形态数据,落实辅导员队伍、网络舆情工作队伍的舆情分析服务,确保能在自主可控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服务云的支撑下,明确舆情传播路径,以便更好地帮助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等部门制订合理的舆情引导方案。

(三)利用大数据推动“立德树人”守正创新

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因此在培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应用型人才和大国工匠时,不仅要继续坚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优势,还要以守正促进创新,逐步提高思政教育的创新效果,使思政工作新模式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依靠大数据的精准效应,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在全面解读学生的心理条件、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利用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积极突破“信息茧房”的消极影响,让积极、先进的主旋律思想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对大数据思政宣传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进行准确的定位,精准推送学生感兴趣、紧跟社会热点、贴切社会主义文化的资讯内容;其次,对学生网络学习、交友生成的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并策划专栏思政宣传模式,准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四)运用大数据建设网络思政的保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当前,移动网络终端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网络思政也逐渐成为思政工作的重心。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网络思政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保障措施,推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形成。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思想保障作用。以新思政理念指导优化顶层设计,在实际开展高职高专思政工作的过程中,由学校党团委工作组联合思政学科团队,对新时代高职高专思政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准确的定位,明确大数据融入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的功能、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而完成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二是构建数据库,打造思政教育数据链。将客观、动态的数据作为科学探索的支撑,把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数据库的建设作为重点,探索高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创建一体化的学生信息搜集平台,建成在线数据信息搜集系统,支持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并借助线下思政教育主体的力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数据进行上传,使学生思想行为、言论表达等化为直观的数据,最终形成集“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团队—职能部门—高校教辅人员—教育对策”于一体的思政教育数据链,保障学校思政数据的生成和定性处理、定量数据的融合,制订更加科学的思政教育方案,为高职高专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创新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政教育,不仅能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而且能显著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准确分析思政教育的发展规律,探索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构建全新的大数据思政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思政工作效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芳慧,董丽丹,董佩玲,等.高职高专“90后”新生的教育与管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2]杨建豪,刘铁英,左晨琳.高校“三圈三全”育人格局的协同路径优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

[3]陈秉公.认准课程定位,掌握思政课教学规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

[4]周汉杰,郝文斌.大学生圈群脉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演进[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

[5]宋亚文,何国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7).

[6]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EB/OL].新华网,2014-02-28.http://news.sinhuanet.com/info/2014-02-28/28/c-133148759.htm.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VR技术再现体育精神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GXGZJG2020B11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鹏瑜(1991— ),广西陆川人,硕士研究生,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覃世东(1971— ),广西上林人,大学本科学历,讲师,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大数据技术思政教育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初探
论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大数据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