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疑难字考辨十二则
2022-07-13柳建钰
柳建钰 丁 明
(渤海大学 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我国古代文献主要依靠传抄和刊刻两种方式流传。在此过程中,受到汉字书写变异、构件俗写、字形类化等因素的影响,古籍文献中产生了大量疑难字。所谓疑难字,是指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字,具体又包括疑字和难字两大类。(1)杨宝忠.疑难字考释与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633页。对古籍中的疑难字进行完全考释,为其定音、补义,与已释字沟通字际关系,从而激活疑难字,不仅有利于相关古籍文献本身的校订和解读,还能为汉字字形演变的研究提供典型素材,其考释结论对于大型字典辞书的修订完善和当前全汉字的计算机信息化处理(如“中华字库”工程、Unicode表意文字字符集扩充等)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唐文补编》卷八三《唐僖宗李儇〈中和五年三月车驾还京师大赦诏〉》:“生灵有流离之苦,犲狼恣毒之心。”(2)陈尚君.全唐文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1019页。
《全唐文补编》卷一五四《阙名〈故孺人潘氏墓志铭〉》:“澣濯缝纫之劳,丝葈麻之治,酒浆苴醢之供,岁时伏腊之计,一无所缺。”(7)陈尚君.全唐文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1888页。
按,本诗据清金侃钞本《安雅堂文集》卷三七言古诗《小混沌(鱼腹浦中石方氏得之加今名)》录。国图藏明祁氏淡生堂钞本作“大圜县含清滓,倐忽多事中央死。”“”即“鹓”。四库本《安雅堂集》作“大圜县含清涬,倏忽多事中央死。”(13)“清涬”不辞。“涬”为“滓”形近讹字。俗书幸、宰形近多讹。陆西星述《楞严经述旨》:“溟滓无光。”(PX14,p0643a0301)“滓”即“涬”讹字。明宗本集《归元直指集》:“幸羊为炙。”(PX61,p0446c1501)“幸”即“宰”讹字。唐道宣《广弘明集》:“古昔殷太宰问孔子圣人。”(PT52,p0152a040)“宰”,宫本作“幸”。清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卷三十七陈监丞旅《小混沌》作“大圜县含清滓,儵忽多事中央死。”(14)“倐”同“倏”。倏忽,形容时间极短。《战国策·楚策四》:“(黄雀)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元诗选初集》作“儵”者,实为通假字。《吕氏春秋·决胜》:“儵忽往来,而莫知其方。”两处“县”后均作“”字。元顾瑛《草雅堂集》卷后一引作“大圜县鯈含清滓,儵忽多事中央死。”(15)(元)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67页。“”实为“”构件异写字。“”为“鷇”异构字,又异写作“”。《集韵·候韵》丘候切:“,《说文》:‘鸟子生哺者。’或作。”其义为须母鸟哺食的幼鸟。又可指鸟卵。《篇海类编·鸟兽类·鸟部》:“,鸟卵。”唐韩愈等《城南联句》:“鸿头排刺芡,鹄攒瓌橙。”方崧卿举正:“,卵也。”大圜谓天。《吕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高诱注:“圜,天也;矩,方,地也。”县谓悬挂着的卵。清滓,谓混沌。整句诗意为天上悬挂着的卵包含着混沌。“”作“”者,“”俗书作“”,卵俗书作“”或“夘”,马王堆竹简“宛”作“”,或作“”,与卵俗书形近。“”左旁为非字罕用构件,与菀形近,所以俗书改从菀作“”,祁钞本复省艸作“鹓”。鹓即鹓鶵,是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庄子·秋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故祁钞本实不可从。鯈为鱼名,又名白鲦,故作“鯈”亦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