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赛、会”背景下的普高排球模块教学实践
2022-07-13楼文亮
文 / 楼文亮
2017版高中新课标中规定普高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必修必学与必修选学两个部分,12个模块。其中必修必学内容是指体能与健康教育模块,必修选学内容6个系列,学校可以从中选取10个模块学习。一个模块18个学时,对应一个学分。通过体能、运动技能、健康教育等内容的融合和有效教学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标限于篇幅,对于必修选学的6个运动技能系列部分,各选取1个运动项目为例,分别设计了这些运动项目的前三个模块。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球类运动中,课标以足球项目为例呈现了模块1~3的计划。而课标也要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与需求,并结合师资、学校体育传统和场地器材设施等情况,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学。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设置模块教学时要通盘考虑,结合课标的指导、解读以及借鉴相关较成熟体育理论实践来加以构建。
1 “练、赛、会”背景下排球模块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
1.1 理论依据
(1)课标的指导。2017版课标指出制订模块教学计划应注意5点。其中与“练、赛、会”相关的主要有二。一是每一个模块中内容要求一般由5~10条组成,主要强调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主要针对内容要求,强调在什么情境中怎么教,特别强调如何把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从而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2]。这就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通过教、学、练、赛、评这个完整闭环来整体考虑与实施。
二是不同运动项目各有特点,应该深入挖掘每个运动项目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2],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设计发挥不同运动项目的育人功能。就排球项目来说要抓住排球项目的特性。排球是在短暂的一瞬间完成击球、攻防转换快,身体不大接触,非常讲究配合,隔网类的集体项目。而排球比赛充分体现了技术与战术、体力与智力、思维与创造的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斗智又斗勇的运动特征。这里面最根本的东西是通过比赛体现出来的。前面的学练最后是为了赛服务,也是通过赛来促进学练的。
(2)专家的引领。依据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老师的话来说,模块本身就是大单元,只是称呼不同而已,故关于单元计划的建构的理论亦能拿来借鉴。《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自实施以来,从“技术、体能、运用”的单元构建,到“一堂课基本要求”的课堂评价,再到“教材三个一”的流程处理,《省纲要》形成了以“练、赛、会”为典型特征的教学实施模式[3]。2019年《省纲要》修改后覆盖到了高中阶段,作为一项实施多年且已经比较成熟的体育理论与实践,它对新课标下高中模块教学计划的制订亦有指导意义。
杭州高新学校王德刚老师在《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二期发表的文章《“练、赛、会”的学科价值与教学建议》中提到:“练、赛、会”易于深度构建单元教学,防止教学浅表。其一体化的逻辑结构,不仅是“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的内涵体系。还充分映射了技术单元的学、体能单元的练、运用单元的赛和单元评测的评的相互关系[3]。
1.2 必要性
教育部于今年6月份发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里更是明确提出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系统性教学思路与方式,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纲要》特别提出要完善教学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倡导开展多元性评价,完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效果[4]。这是“练、赛、会”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体现,也是一种导向与肯定。19年修订的《省纲要》指出,排球运动属于开放性运动项目。在单一技术、组合技术、组块技术、战术的学练和比赛中,需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更要设计符合排球运动“场景”的“技战术组块”进行“仿真比赛”的情景教学,在具体场景中突出“运用”[5]。杭州市教研室2019年编写的内部资料《杭州市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实施指导建议(试行)》则对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与评价方式和学业水平要求有了相对较详细的建议,也可以参照执行。2010年萧山区教研室曾编写过一本内部发行的普高选项教学的模块教学计划,其中排球模块内容为教学一线提供了指导。经多年实行试用,已经逐渐不符现实教学需求,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重新制定编写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模块教学计划。
2 “练、赛、会”背景下排球模块教学实践的实施方法
2.1 根据既往球类模块问题改进
既往的球类模块教学存在几个较明显的问题。主要如下。
(1)单一技术学练为主线螺旋排列。以排球为例,技术动作相对较难,使得教学的内容安排以单一技术学练为主线的模块教学螺旋式内容排列较为常见。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不是很高,学习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而通常排球项目对比赛的基本要求较高,故整个教学难以进入比赛状态,总体推进困难。
(2)组合与实战比赛时间分配较少。一节课中重单个技术,轻组合技术、实战比赛。一个模块或者一个项目中重不同单个技术,轻组合技术、实战比赛。
(3)同一技战术学习进阶区分度不高。以排球为例,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内容的重复性学习,如小初高都学正面双手垫球,但不同年级目标、方法的进阶区分度却不高,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是从优化内容教学顺序着手
球类运动项目教学顺序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赛场上的乐趣点。就排球项目来说,可以考虑先教垫球+隔网垫球比赛,再教发球+接发球+隔网尝试性比赛、传球+传垫球+有条件限制比赛、扣球+拦网+一次攻的隔网对抗性比赛等,期间逐渐渗透排球规则与裁判方法、排球文化与礼仪、排球专项体能等。
2.3 确定进阶性学习主题
球类运动项目模块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应该是面向普通学生的实战能力提升。所以从这个模块设计的主线上来讲,我们应该围绕实战能力提升,提炼出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该项目学习时关键性能力达成点,进而确定我们的学习主题。排球项目的学习主题是以能够开展比赛为前提,围绕从简单的趣味性游戏到条件性限制的对抗比赛;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最终指向角色位置逐步固定的比赛。
2.4 注重项目完整体验
高中的球类运动项目教学内容主体不应该只有运动技术,应该包括6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技战术的运用,三是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四是展示与比赛,五是规则与裁判方法,六是观赏和评价。只有进行了这6个完整的内容学习,这才真正的进入到了单个项目的完整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单个运动项目的角色学习、完整学习、还有深度学习。而且从对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进行检测角度出发,简单的单个技术考核或者说组合技术考核,并不一定可以准确评价出他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更多的应该是通过实战比赛通过在具体任务当中的一种表现来评价。
3 “练、赛、会”背景下排球模块教学实践的示例与效果
3.1 示例
以排球项目为例,基于学练赛一体化的背景,根据以实战能力为导向,以主题式任务群的方式构建高中排球模块教学为整体设计理念;在高中排球教学现状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排球模块教学计划。
下面以排球模块1为例来加以阐述。根据我校学生的学情(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几乎零基础),师资和场地器材选项模式。确定排球模块1的教学主题:“有条件限制的对抗性比赛”和教学起点:正面双手垫球。根据指导思想实施方法确定排球模块1 的内容结构与课时分配。参照课标足球模块1的学习内容与学业要求,确定排球模块1的具体教学目标。通过上述步骤最终确定排球模块1的教学计划。然后明确本模块中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练、赛部分具体时间分配。最后根据《纲要》和“练、赛、会”的要求,根据本校学情,确定排球模块1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 。不仅评价课堂行为态度和进步幅度、还评价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欣赏和评价能力。进而体现学、练、赛的教学效果并实现评价多元化。
3.2 实施效果
排球模块1教学计划确定后,在本校2020级高一女生排球选项班中进行了半个学期18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共5个教学班,267人。这些学生基本特征如下:排球零基础的占绝大多数,基本不喜欢运动,怕晒黑、怕腿粗。这些特征与笔者原先所带2017级2014级学生基本一致,人数与体测成绩也相差不多。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练、赛、会”背景下构建的排球模块1教学计划具有相当的可实施性和实效性。可实施性是指教学过程相当流畅,学生的接受度高,学习热情逐渐高涨。实效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讲。
一是从技术的掌握程度来说。排球模块1安排了垫球、传球和发球这3项单一技术,并且设计了相应的组合练习与比赛。经过学练,学生的掌握程度高,并能在限定条件的比赛中运用,目标的达成度让人满意。最终考核的自垫球、自传球和下手发球成绩也体现了这一成果。与之相对的是笔者前面两届学生在相同课时的学习之后往往还在垫球环节挣扎,学练积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二是从身体素质方面来讲,2017版课标学业要求中明确指出一般体能要求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准绳,不同水平有不同要求。可以看到选取的测试项目平均成绩均有较大增幅。这一增幅也明显好于2014级与2017级学生同期水平。专项体能(脚步移动)方面也是如此。
三是学生的排球素养明显提升,排球锻炼习惯日渐养成。大课间与课外活动时间,学校的几个室外排球场从冷冷清清到热闹非凡。特别是最后3节课的小赛季活动,学生对于排球比赛的鉴赏力、参与度、体验感都有质的飞跃。不同水平和特点的学生都在其中得到了乐趣与体验。场上是运动员;场下是教练、裁判、记录、观众、啦啦队、组织者。通过这个小赛季的“练、赛、会”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发展了体育特长,展示了实战比赛运用能力、掌握了科学自主锻炼能力。
4 结束语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是以体育人。通过项目的学习,促进高中生身体控制能力,健康维护水平,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承载着我们传承体育文化的使命。
以“练、赛、会”背景来建构排球模块教学计划,是有理论依据的,可操作性亦相当强,同时也符合课标与教育部纲要的精神。这种模式是对既往球类模块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改进,以赛为核心教学理念、学练为主要学习手段、以评为促进手段,与教师的教形成完整教学闭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经过一个模块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是值得基层教师采纳使用的。对于开放性的项目,特别是三大球项目来说,该模式具有极大的教学实效性。
当然,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讲。一个模块的与5个教学班的教学实践略显浅显。后续排球模块2-10教学计划的构建策略、教学实践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施行。更多的验证实践也需要更多的基层教师来参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