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亮工研究的拓荒之作
——《周亮工年谱长编》与朱天曙教授的专题研究

2022-07-13程玉儿

大学书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年谱研究

⊙ 程玉儿

周亮工(1612—1672)是明末清初最有影响的文人之一,他博涉多通,著述闳富,在明末清初文化界、学术界举足轻重,时称:“先生言妙天下,文章风雅,冠绝当时,学者尊之若泰山,归之若百川之赴海。”(姜承烈《书影序》)作为一位书家,周亮工的书法是清初金石学复兴、碑学一脉迅猛发展的产物,其师碑实践呈现出典型的“篆籀气”与“金石”意味;作为一位印学家,周亮工跳出具体艺术门类的局限,从文艺思潮的高度来认识篆刻流派的发展,其《印人传》更是中国印学史之首创;作为一位鉴藏家,周亮工与当时艺人、学者交游密切,留下《赖古堂集》《读画录》《书影》等重要著述,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拥有丰富经历和多重身份的他是明清之际文人的一个代表,也是明清之际文化史的一个缩影。然而学界对周亮工进行专人专著的全面性研究还很不够,尤其是年谱这一基础性工作长期荒芜,只有清代康熙十四年(1675)周在浚刻本《赖古堂集》后附录的周在浚所编《周亮工年谱》,以千余言大致勾勒出周亮工一生事迹,然较为粗疏,亟待深入研究。

朱天曙教授为著名书法篆刻家和书法篆刻史学者,出版大量学术专著,其中对周亮工关注尤多,自2003年起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朱天曙教授编校整理的十八册《周亮工全集》,2008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当时所见的近二十种周亮工著述,一些稀见的相关著述以及诗词、序跋、评语、祭文等也一并收入,真正地做到了“竭泽而渔”,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全面而详实的资料,深受学界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朱天曙教授在《周亮工全集》的编校中以清康熙十四年(1675)周在浚所编《周亮工年谱》为基础,编成《周亮工年表》,又经过不断完善,著成《周亮工事迹征略》,附于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其专著《感旧: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书后。近日,由朱天曙、孟晗合作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周亮工年谱长编》在先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增加《周亮工家世现知情况表》,一目了然,正文后还有附录四种史料:《周亮工名、字、号、别称及室名一览表》收录周亮工著述文集、印谱、书画中所见字号室名;《周亮工著述考》详细考订了周亮工十六种常见著述、四种稀见著述、三十余种今已不存或见于他集的著述,是自清康熙以来最系统、最完备的周亮工著作考述;《周亮工传记资料》包括二十余篇出自他人之手的周亮工传记及十余条相关史料辑录,为读者提供了客观的史学视角;《周亮工集评》收录清代以来的文人学者对周亮工诗文、著作、艺术等各方面的论述,使读者得以总览周亮工的立体写真。此书还附录有参考文献及人名、书名、地名索引,均以便利读者为原则,使读者减免翻阅检索之劳。

年谱作为一部以谱主为中心的编年史,涉及时事、社会关系等内容,史料容量极大,以时间顺序条目式地记录更是易显枯燥。然而《周亮工年谱长编》在有限的篇幅空间和必要的语言表述中,很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周亮工年谱长编》围绕周亮工行迹、交游与文学艺术活动展开,首时事,次周亮工事迹,再次周亮工相关亲属、师友事迹,均以与周亮工关系密切程度为标准,酌读者了解程度、史传记载程度,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易于读者查阅取用。本部年谱透过周亮工与各地文人的交游活动,厘清周亮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历史意义,以周亮工生平为中心客观还原相关文人群行迹,多方位立体展示清初社会的士风、学风,鲜活地再现清初艺坛的时代图景,对研究明末清初艺术史、社会文化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书中对周亮工家世、绘画史上“金陵八家”的来往、周亮工晚年焚书等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辨析和研究。正如美术史家薛永年先生评价此书致力于基础研究,发扬年谱长编传统:“无论对于研究周亮工还是研究明末清初的文化艺术与收藏鉴赏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书。”清代文学史学者蒋寅教授也认为此书“取材丰富,体例允当,叙事详实,考订精核,足资清初文史研究之参考”。《周亮工年谱长编》共四十万字,考订精核而细致,成文扎实而缜密,填补了周亮工研究的这一部分空白,被列入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书画名家年谱大系”。可以说,《周亮工年谱长编》是关于周亮工研究的一部拓荒之作。

《周亮工年谱长编》书影

《周亮工年谱长编》广泛采录各种总集、别集及史传、方志、笔记等各类文献,以《明史》《清史稿》《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作为主要依据,系统地展现出周亮工一生文学创作、艺术活动、唱和、交游等事迹,并列相关资料之目助于检索,如有不详或争议者,均做征引考辨,以按语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解说,帮助读者决疑祛惑。如“清顺治七年七夕行至柘浦遇佟国鼐”一条之按语,仅“柘浦”这一地名就参考《大清一统志》、雍正《福建通志·山川》及《福建通志·兵制》等,结合周亮工返闽路线,推求出周亮工《赖古堂集·四年七夕诗》中的“拓浦”非浙江台州之“拓浦”,应是福建浦城之“柘浦”。本部年谱中还穿插周亮工真迹之图版配合解读,如“清康熙九年作隶书《黄河舟中》诗”一条,可视为在清初师法汉碑潮流中周亮工隶书学《曹全碑》的有力证明,配图中的正文、署款及钤印均作辨认识读。《周亮工年谱长编》还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地搜集的周亮工书法和《赖古堂集》《赖古堂文选》《印人传》《读画录》著述图版,很多是首次公开出版。

朱天曙教授自学生时代始,集二十载之功,于纷繁芜杂的文献中不断爬梳采辑、比勘考索,化无序为有序,将自己多年凝结的学术积累融入“周亮工研究三书”的撰写之中,使散漫无归的零散史料找到各自的坐标,彰显严谨朴实的治学特色。《周亮工全集》搜罗完备,版本精善,“集周亮工著作及生平资料之大成”(卞孝萱先生序);《感旧: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融会艺史,以专驭通;《周亮工年谱长编》体例明晰,条理井然,是“艺术史角度研究周亮工及《印人传》最为深入而富于特色的一部著作”(黄惇先生序)。此“周亮工研究三书”蕴含着朱天曙教授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与书学、印学等艺术学研究方法结合融通,具有多学科的广博视野,得到饶宗颐、卞孝萱、来新夏、傅申、陈智超等海内外前辈学者的高度评价。朱天曙教授曾强调,在书法日益“美术化”的时代,必须继承中国学术的文献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强调书法在技法和审美属性基础上的文化品质和深度。他的周亮工研究,正是文献学与艺术学等多学科融通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学术成果,指引了可资遵循的研究途径。在周亮工专题研究之外,朱天曙教授的宋克、石涛、金农、齐白石以及古代书论专题研究,也充分运用文献学和艺术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当代书法篆刻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年谱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成果,成长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