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
2022-07-13施健
施 健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 325035)
一、职业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职业核心素养(图1),指的是相关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出来的一项必备品格及重要的能力,此项能力主要与广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否适应相关岗位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等层面发生关联。职业核心素养的内容关联的范围比较广泛,通常表现在同学们的职业道德、工作思路、行为规范及职业技能这4 个主要方面,因此其在高职类院校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图1 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二、高职类院校同学具备的职业素养现状研究
在教育工作之中,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学校需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出台的各类文件与精神的核心,全都指向这个共同的问题,也就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高职类院校的教育属于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等宏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支撑力量,怎样从本质上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及技能娴熟的合格人才是所有高职类院校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
建立健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制。贯彻有关部门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后期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科学人文方面的素养、科研精神、道德方面的素养,以及就业和创业的各项技能。常规的职业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相关技能,才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此种过分强调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过却非常容易对于学生本身的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的缺失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结果,比如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较低、敬业精神不佳、出现职业生涯的倦怠、频繁跳槽等。因此,有必要积极开拓新的方法或渠道去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应对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困难和问题。
三、职业素养培育研究的具体思路
(一)职业素养培育的主要研究内容
综合国内高职院校广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取得的各项研究成果及各位专家、学者前期的各项结论,以国内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形式的调查,站在企业的视角(也就是需求端)及院校的视角(也就是供给端)分析了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现状,并且对于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通过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吻合程度实施了详尽的分析。
构建高职类院校广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框架和模型。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借助上文的重要调查得到的结论作为建设的基础,根据国内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总体框架体系,在参照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地区的学生职业素养相关模型的基础上,生成适用于国内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框架和模型。努力探索强化高职类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适当的培养路径和渠道。
(二)职业素养培育研究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问题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就业导向视域下,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框架模型生成与就业相关的各项能力(图2)。难点问题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的有效培养渠道和路径。
图2 就业相关的各项能力
四、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研究的主体目标
全力围绕着“培养什么人”的焦点问题,根据需求端及供给端全面分析高职类院校学生们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构建基于就业导向(OBE)的高职类院校广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相关模型(图3)。并且还要重点应对“如何培养人”的重点问题,由实践操作的层面高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路之下的高职类院校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培育渠道及路径。
五、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文献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我国及国际上各类型的教学体系的执行状况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查阅、研究及对比工作,详细掌握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重要的理论成果和结论,这些宝贵的资料都将作为本文的研究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调查研究的方法
借助进行问卷填写、实地进行考察、座谈会议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有关就业导向视域之下高职类院校广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现状,对比各个地区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已经获得的各项成果、广泛存在的不足及已经采用的解决方案,用于本研究过程的参考中。
(三)个案分析的方法
在针对就业导向的模式实施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前提下,以国内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讨论的对象实施详细的剖析,形成一套系统化、全面化的认识,当成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研究的组织和分工
1.组织职业素养培育工作
国内高等院校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必须主动组织组内核心成员收集行之有效的教学资料,开展集体范围的研究与探索,并且根据相关研究结果确定相关教学方案。在学生完成相关教育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调查问卷,并且相关教师经过详细的讨论实施具有非常有意义的升级改进。开展后续的调查问卷重要数据信息的统计、归档及分析。仔细撰写有关教学方法的论文并且在国家核心级进行发表,进而完成结题与工作相关报告。
2.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分工
制作相关调查问卷、报告相关课题研究、撰写论文并且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及统计相关教学资料的归档、整理、调查问卷的发放及重要数据信息研究与分析。
(五)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研究的进度
1.研究过程的开题准备
更深层次的探索,整理国内高等院校相关课题中极有可能使用到的行之有效重要教学资料,相关教师将相关教学资料整理完成后,详细研究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本课题深入的研究状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研究过程的实施
(1)第一阶段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在教学初始阶段关于调研教学资料的搜集与归类:编制并且按时发放相关教学调查问卷,以国内某高等院校进行举例,由相关就业企业需求求职视角及高等院校视角针对高等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真实状况实施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且针对高等院校相关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真实状况及相关企业需求紧迫程度实施研究与分析。
(2)第二阶段研究
第一阶段研究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将重点教学改革方案并且进行实践检验:相关高等院校教师结合教学初始阶段的调研状况,参考现阶段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图4),构建行之有效的高等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架构体系,进而持续研究国内高等院校相关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高的合理培养模式。
图4 中国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图
3.研究过程的总结、结题
研究过程的总结、结题这个阶段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结题报告的编写及结题确定的申请。完成丰富模式的并且具有非常强科学合理性、系统性及实际使用性的研究课题成果,通常包含:结题相关报告、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研究相关报告及工作总结报告等。
六、就业导向视域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的培养渠道及路径
就业导向相关教育工作,该教育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其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通过日常基础学习与接受教育过程中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学习成果,其核心教育基础理念指的是:只要学生主观愿意学习并且刻苦学习,那么所有的学生就都能够取得成功,但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学生必须以都能够学会为基础,并且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及相关教学成果为导向进而规划设计的。基于教育成果相关理念高等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下述三点。
(一)以学生所在的高等院校为前提条件进行相关教育
在基于学生所在的高等院校为前提条件进行相关教育的前提条件下,明确以核心素养作为大学生就业导向的重点人才培养战略及规划。唯有确保大学生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才可以进行具体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基于教学成果为导向的全部课程理念
构建基于教学成果为导向的全部课程理念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最大限度地融入至其所学的专业课程中(图5),重视个性化发展。通过“学分制”将学生自主发展素养进行提高。
图5 课程体系图
(三)进行“以学习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模式
进行“以学习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模式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学模式,将受教育者的自主与能动性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关教学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国内高等院校的就业导向教育理念在通常状况下指的是一类在海内外非常新潮并且越来越成熟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相关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这类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且积极研究出一整套适用于接受教育学生身心发展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才是符合今后国内高等院校学生教育及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趋势的,这种趋势是非常有益于指引及最大限度地确保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快速形成健全及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极其富有新时代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