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视角浅谈传记文学教学

2022-07-13王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传记文学人物传记荆轲

王莉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历史文学传记作品,如必修下第四单元就是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中选取的文章。这类课文对指导学生完成传记文学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这些作品以历史真实故事为素材,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场景。教学时,教师要掌握作品的文学性特点,合理开展教学。下面以《荆轲刺秦王》为例,浅谈该类文本的教学。

一、传记文学中人物传记的文学性

(一)人物传记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刻画方式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传记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核心目的之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了解人物传记的文学性特点。例如《荆轲刺秦王》中,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再现荆轲人物形象的方法,例如在“私见樊於期”这一段中,通过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荆轲善于劝谏的才能。入秦面见秦王,图穷匕见时,荆轲快速地用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这一系列动作突出荆轲胆识过人的人格特点。文中还运用了对比手法,荆轲与秦舞阳面对秦王时的不同反应,突出了荆轲的胆识超群。燕太子决定实施刺杀计划时,群臣和荆轲的表现形成对比,勾勒出一个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形象。

(二)人物传记中叙述事件情节详略得当

叙事文学主要以典型事迹来映衬典型人物形象。例如《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中围绕“荆轲刺秦王”安排了以下几个情节:行刺缘起、行刺准备、易水送别、廷刺秦王。这些故事情节有详有略,“行刺缘起”部分用精练的笔触梳理了“王翦破赵,秦国危在旦夕”的故事情节。这部分采用略写,开篇渲染紧张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行刺准备”分为“求天下厉匕首”“私见樊於期”“备燕督亢地图”三部分,笔墨主要集中在“私见樊於期”中,在这个情节中,燕太子不忍伤害樊於期,最终是荆轲出面说服樊将军为了挽救燕国和报私仇做出自我牺牲,突出了荆轲面对生死大事时的勇气和魄力。“易水送别”部分详细写了他人送别荆轲的情节,略写了荆轲的反应。“廷刺秦王”部分是详写,分为“舞阳惧秦王,荆轲替他开脱”“图穷匕见,廷刺秦”,突出了荆轲胆识过人的特点。

(三)作者和读者之间唤起共同的情感体验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会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是非观”,以唤起读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例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说服樊於期,读者在阅读过后可能会感到荆轲不近人情,但是从荆轲的政治立场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冷静的政客,为了完成政治使命,拯救濒临灭国的燕国,而做出的努力,人物形象由此变得立體复杂。

二、传记文学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鉴文

对传记类文本的解读建立在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包括实词、虚词的积累,以及断句能力的掌握等。“断句”有助于理清句子的语法关系。例如“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通读语段把握大意,标注特殊词,最后理清语段中的语法关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感的培养、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积累、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等,无一不是提升断句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文章大意,规范文本读音,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制作情景剧“演”文本等形式,促进学生把握语感、语速、情感的抒发。

(二)以“写”读文

文本解读依赖于读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可以开设读书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解读文本。例如在《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中,我创设课程专题“解读生命之密码”,从解读作者、分析文本角度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要想解读《荆轲刺秦王》,必须先了解司马迁其人和《史记》的创作背景。太史公有言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寥寥数语传递出他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在太史公眼中,生命的最大意义在于“忧国忧民”。司马迁将这种家国情怀转移到笔端,化作“荆卿廷刺秦王”的悲壮之情。“易水送别”悲英雄慷慨赴义,“廷刺秦王”悲处于穷途末路的小国抵抗命运之挣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这两处悲情场面,感受“荆轲刺秦王”的悲壮之情。

文言文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培养语言习惯。人物传记中的经典故事充当着育人作用:忠烈者如荆轲临强而不弱;爱国者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智谋者如烛之武巧施辞令却秦护国。经典人物折射出的人格光辉映照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品味人物传记中散发的人性光辉,不失为一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飨宴。

猜你喜欢

传记文学人物传记荆轲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资讯
诗人写诗人的长篇传记文学《峭岩传——青铜的天空》出版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文言实词小课堂
郭久麟的传记文学创作
荆轲刺秦王
人物传记
清洁工爷爷
荆轲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