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上丝绸之路”的三重维度

2022-07-13黄文婕薛忠义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冰上丝绸之路共建合作

黄文婕 薛忠义

【摘要】2017年,中国与俄罗斯成功开启了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在现实维度上,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具有互补性与坚实的政治基础。在价值维度上,“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两国政治互信的成果,“冰上丝绸之路”既是中俄两国的经济之路,又是文化交流之路。在实践维度上,中俄两国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可在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合作  共建  “冰上丝绸之路”

【中图分类号】B844.2/G4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2.10.010

冰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冰上丝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冰上丝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环亚欧非大陆的北方闭环,也是亚欧大陆与北美洲之间的最短航线。“冰上丝路”向南延伸指向国际航运的新命脉,向北深入指向探索北极地区的新征程,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中俄共建“冰上丝路”的现实维度

打造“冰上丝路”对于中俄在北极圈内外各领域的合作、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中国是北极事务的最早参与者,也是利益攸关方。另一方面,俄罗斯作为跨越亚欧大陆的大国,与北极接壤面积极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整体国力下降。2000年以来,俄罗斯有意提振其在北极地区的发展,但相关举措碍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难以为继。因此,俄罗斯需要寻求值得信任且强有力的外援。

2015年年底,俄方率先提出愿与中方一道加强在北极地区合作,愿同中方联合开发北极航道。2017年7月,中俄两国首脑会晤时正式提出“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并在共同开发建设北方海航道,发展资源勘探、联合科考、环境保护、极地旅游等领域达成共识。2017年11月,中俄两国首脑再次表示要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此次访问使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18年年底,“一带一路”倡议在北极实施建设的全球最大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亚尔马液化天然气项目”建成投产。2019年年底,长约3000公里的“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开始投入使用。2019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23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方希望加快欧亚经济联盟同“一带一路”的对接,[1]继续开展中俄在“北极-对话区域”国际北极论坛内的协作。2021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有效期延长5年,这再次为“冰上丝路”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路”的价值维度

事实证明,中俄建交70余年以来,两国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度交融。对中国而言,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轴心。从地緣政治上看,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俄罗斯而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因素。

“冰上丝路”是中俄政治互信的标志性成果。友好的政治往来是国际合作的首要前提。2017年“冰上丝路”公布后不久,中俄两国就共同打造“冰上丝路”进行深入探讨,双方交换意见并达成了新的共识。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此次访问所取得的成果标志着中俄关系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预示着中俄合作的新机遇,展现了中俄将共同面对挑战的新担当。长期以来,中国与俄罗斯拥有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俄方的迫切需要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两国能够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时期,2021年4月,第七轮中俄北极事务对话也以视频会议的方式如期举行,中俄双方就当前北极形势、北极理事会工作、中俄北极务实合作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这预示着今后中俄北极事务合作将继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俄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构建“冰上经济走廊”。作为地球最北端的新航线,“冰上丝路”用最短的航线成功连接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三大板块,[2]同时,“海上丝绸之路”“冰上丝路”以及所有欧亚一体化合作项目都与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这一概念相互呼应。其中,“冰上经济走廊”就是以北极航道为海上运输纽带,以北极和近北极沿线经济开发为依托,拓展空间领域合作,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向,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并发挥经济合作的聚集效应与辐射作用的经济带。

“冰上丝路”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冰上丝路”将贯通东亚经济圈和西欧经济圈,使“一带一路”能够环绕亚欧大陆并连接北美大陆。对于中国而言,与俄罗斯共同打造“冰上丝路”,能使中国进一步成为北极事务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这无疑是高瞻远瞩的发展方略。对于俄罗斯而言,来自欧盟与美国的经济制裁不断加大,新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与中国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路”,是巩固俄罗斯在北极和欧洲地区强国地位的重要战略。

“冰上丝路”是打造中俄文明互鉴的文化交流之路。如果说中俄高层首脑的会晤是“冰上丝路”计划的始端,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就是“冰上丝路”的基础。中俄关系长期以来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进程之中,这为两国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条件。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两国树立了睦邻相处、合作共赢的典范,人文交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俄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情谊深厚,为两国进行文化外交的议程设置铺垫了基石,为两国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彼此借鉴提供了契机,为两国社会各阶层民众创造了更多接触、交流的机会,为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路”打造了民意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软实力”成为中俄外交的关键词。文化产品承载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具有潜移默化影响力的文化商品,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经济往来。中俄两国借助文化产品增加文化交流,在传播内容上提高亲和力,在传播方式上提高针对性,使文化产品贴近两国人民的兴趣和需求,更好地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上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在俄罗斯陆续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俄罗斯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研究中国文化与语言的俄国学者也逐年增多,“冰上丝路”建设不仅为掌握俄语的中国人才带来了新的工作机遇,也为掌握汉语的俄罗斯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俄将继续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使“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两国经贸领域开花结果,而且为携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路”的实践维度

从能源角度上看,中国与俄罗斯有关“冰上丝路”的合作是中国拓展多元化能源渠道的成功范例。一方面,俄罗斯的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中国同俄罗斯在北极地区开展合作,可以缓解自中东地区石油进口的压力,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推行石油进口路径多元化,在现有经济结构下能够有效保障经济稳步发展。[3]另一方面,俄罗斯在能源开发领域能力有限,需要同中国进行合作。在共建“冰上丝路”的背景下,俄罗斯能源开发的目光持续东移,开展了一系列同中国的合作。2021年8月,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液化天然气站项目交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使俄羅斯液化天然气运输由冰区延长至亚洲,这无疑会为中俄两国人民乃至全亚洲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从地缘态势上看,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是中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冰上丝路”从中国出发,途经“中蒙俄经济走廊”进入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中俄两国以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为主要抓手,逐渐向核心地带部署合作项目,进而逐渐建成跨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利益共生圈。此外,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路”将形成区域合力,为中俄双方在解决各自海上领土与岛屿主权的历史遗留问题上获得更多主动权。

从经济角度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的顶层设计,该倡议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联通是整个“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冰上丝路”一旦打通,必将成为一条新的更加经济便捷的“海洋交通大动脉”,连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并促进“北极经济圈”的繁荣。

结语

2022年2月,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时强调:“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遭遇诸多挑战危机。中俄两国坚守初心,始终保持双边关系稳健前行。双方坚定支持彼此维护本国核心利益,政治和战略互信日益巩固,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4]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承载着两国人民乃至国际社会对中俄合作关系的期待,将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和谐、公正的方向发展持续助力。

注释

[1]李兴:《“冰上丝绸之路”与“一带一盟”:“一带一路”合作的新亮点》,《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年第4期。

[2]薛桂芳:《“冰上丝绸之路”新战略及其实施路径》,《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年11月上。

[3]朱显平等:《贯彻十九大精神 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吉林大学—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冰上丝绸之路”研讨会笔谈》,《东北亚论坛》,2018年第2期。

[4]温馨:《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人民日报》,2022年2月5日,第1版。

责 编∕桂 琰

猜你喜欢

冰上丝绸之路共建合作
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商船北极航行的经济性评析
中国商船北极之旅的意义与思考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