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优势视角下贵州制造业在长江经济带中分工合作研究

2022-07-13游建民

长江技术经济 2022年3期
关键词:区位熵分工合作长江经济带

摘 要:通过对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制造业结构差异化和专业化测度,深度剖析贵州制造业的区位优势。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域内省(市)间的制造业竞争大于制造业互补;贵州制造业各行业门类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具有区位优势的行业为10个,其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在制造业结构关系上,与贵州有竞争型关系的省份多于互补性关系的省份。基于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贵州制造业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分工合作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分工合作;区位熵

中图法分类号:F427;F124.4                              文献标志码:A

1  引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总量超过全国的40%,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1]。自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内11省(市)依托本地的产业资源和发展环境,以各种形式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和分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长期以来,贵州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合理流动,对促进域内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貢献。

然而,贵州与其他10省(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发展环境等具有很大差异,制造业相互之间的发展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竞争的一面。如何更好地发挥贵州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参与域内产业分工,拓展制造业合作空间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探究贵州制造业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域分工出发,尝试回答这一问题,这对实现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和协作互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学术界运用区域优势理论[2-5]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区域协同研究、对策性研究和分工合作演化研究。

2.1  产业分工合作区域协同研究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域内11省(市)相继开展产业分工与合作,区域间产业要素相互流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陈磊等[6]在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深化产业分工有利于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成艾华等[7]在研究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对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时,发现下游地区向中上游地区开始进行制造业转移,缩小了地区间差距,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日渐明显。徐廷廷[8]通过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现状分析,认为加强跨区域间的园区合作是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协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2.2  产业分工合作对策性研究

长江经济带域内11省(市)在进行产业分工合作时,由于各地在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创新能力、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距,会产生一些问题,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多方面的对策性研究。徐长乐等[9]认为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存在区域内要素流动不畅、产业高级化程度不高、市场培育度偏低等问题,提出上中下游地区之间应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特征,在互补联动中实现本地产业的优化升级。徐长乐等[10]指出应发挥江苏在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中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行业龙头的辐射作用以及创新示范作用。孙瑞[11]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同构的问题,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各地的优势产业,处理好各地工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2.3  产业分工合作演化研究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域内产业分工合作趋势愈加明显。针对域内11省(市)产业分工合作演化情况,学界进行了多层次测度分析。王玉燕等[12]测算分析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趋势,发现工业的趋同程度有所上升。樊福卓[13]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分工进行测度分析,发现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金字塔”形分布。彭智敏等[14]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研究发现,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程度逐步减弱,中上游地区有所分化。王林梅等[15]、张玉英等[16]对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趋势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各省(市)或城市之间应展开密切的产业分工协作。

综上所述,国内对长江经济带域内的产业分工合作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然而,在研究内容上,多数学者视野比较宏观,针对性不强,主要以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制造业的产业分工为研究方向,很少研究某一省(市)制造业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异、相似之处以及具体的分工合作。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贵州制造业在长江经济带中分工合作的研究,辨析贵州制造业与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探索贵州与其他省(市)进行制造业分工合作的方向。

3  研究设计

3.1  制造业结构差异化和专业化测度方法

3.1.1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差异化程度测度

为了解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分工合作情况,需要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结构的差异程度进行测度。具体测度方法采用联合国推荐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Xik、Xjk是指制造业k行业在i地区和j地区制造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Sij是指i地区和j地区的制造业结构的相似系数。Sij值越接近1,说明i地区和j地区之间制造业结构越相似存在竞争关系,Sij值越接近0,则说明i地区和j地区之间制造业结构完全不趋同存在互补关系。

参照张玉英等[16]的研究,依据相似系数对制造业结构关系做出划分:Sij值大于0.80为强竞争型关系;Sij值介于0.65和0.80之间为一般竞争型关系;Sij值介于0.60和0.65之间为一般互补型关系;Sij值小于0.60为强互补型关系。

3.1.2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专业化测度

关于制造业结构专业化的测度方法,本文采用区位熵方法,计算公式为:

其中,LQij为区位熵,qij和qj分别表示区域j制造业行业i产值和制造业总产值,表示全国或所在区域制造业行业i的产值,q是全国或所在区域制造业总产值。当LQij>1时,表明i产业在j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或所在区域,属于该地区专业化部门;当LQij<1时,表明j地区i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或所在区域;当LQij=1时,表明该地区i产业在j地区专业化程度和全国或所在区域相当。总之,LQij值越大,该地区专业化水平越高;反之,LQij值越小,该地区专业化水平越低。

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数据来源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2020年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为确保贵州与其他各省(市)制造业数据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以贵州2020年统计年鉴中的“按行业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这一类别为基准口径,选择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中的29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作为分析对象。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贵州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结构中差异性分析

由表1和表2可知,长江经济带域内的竞争关系大于互补关系,竞争关系省份多为东部地区内部的竞争和中西部地区内部的竞争,均为实力相当的省(市)竞争。互补关系多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跨区域的互补,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发展水平中低水平的地区间的互补合作。

与贵州制造业处于强竞争型关系的省(市)有1个:四川;与贵州制造业处于一般竞争型关系的省(市)有5个: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等;与贵州制造业处于一般互补型关系的省(市)有1个:江苏;与贵州制造业处于强互补型关系的省(市)有3个:上海、浙江、重庆等。从对应地区所处的区位可以看出,与贵州制造业处于竞争关系的省(市)均在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即中西部地区,这些省(市)制造业结构与贵州多有相似之处,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争夺生产要素的现象。与贵州制造业处于互补关系的省(市)除重庆以外均在长江经济带下游,即东部地区,这些省(市)制造业发展水平高于贵州,制造业结构与贵州有很大差异性。

在制造业结构关系类型中不难发现,贵州也面临着一定挑战:一是和贵州竞争型的省(市)个数(6个)多于处于互补型省(市)个数(4个),且和贵州竞争型的省(市)地理位置上多处于贵州周边地区,和贵州互补型的省(市)地理位置上多处于東部沿海,这会使贵州制造业发展和周边地区竞争越发激烈,和东部沿海省(市)的合作有一定困难。二是和贵州互补型的省(市)均为和云南互补型的省(市),如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四省(市)也和云南互补,在制造业结构上也和云南具有较大差异。这样一种情况会压缩贵州与上海、江苏、浙江、重庆等四省(市)制造业合作的空间,使得贵州与云南争夺东部资源、抢占与重庆合作机遇。

4.2  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制造业结构专业化分析

由表3可知,贵州制造业在29个行业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具有比较优势,且各行业发展程度不一。根据区位熵的判别标准,可知贵州制造业在长江经济带中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行业有10个,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同样有10个。

为找出长江经济带其他省(市)与贵州有竞争性的制造业行业,以LQ>1和LQ<0.5为临界判断标准,确定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专业化水平与低专业化水平的制造业行业门类。

4.2.1  竞争型关系分析

贵州与四川的相对优势制造业行业门类有较大的一致性,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6个行业上都具有高专业化水平,这与事实相符。贵州与安徽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上有竞争关系。贵州与江西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上有竞争关系。贵州与湖北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7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上有竞争关系。贵州与湖南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8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上有竞争关系。贵州与云南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8个制造业行业门类上有竞争关系。可以看出,在这些具有竞争性的制造业行业门类上,贵州与这5省在发展这些行业上多数具有资源要素上的相似性,或是矿产资源雷同,或是自然资源类似,均存在资源利用上的竞争性和产品市场的争夺性。

4.2.2  互补型关系分析

贵州与上海、浙江、重庆等3省(市)在制造业结构上具有强互补型关系,与江苏在制造业结构上具有一般互补型关系。

在贵州与上海制造业对比上,贵州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其他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4个行业门类上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上海在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4个行业门类上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在贵州与浙江制造业对比上,贵州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3个行业门类上占据优势地位。而浙江在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7个行业上优势地位明显。

在贵州与重庆制造业对比上,贵州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上比重庆有较大优势,重庆这两个行业发展上与贵州不构成竞争性,可以互补发展。而在汽车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重庆具有绝对优势,区位熵指数皆在2.0以上。

在贵州与江苏制造业对比上,贵州在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其他制造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5个行业上有很高的专业化水平,占据优势地位。而江苏在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7个行业上优势比较明显。

可以看出,贵州相对上海、浙江、重庆、江苏等4省(市)占据优势的制造业多是资源型行业;相较而言,上海、浙江、重庆、江苏等4省(市)占据优势的制造业多是高技术性、资本密集型行业。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区位熵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对贵州在长江经济带中制造业结构差异化和专业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整个区域,竞争关系大于互补关系,处于竞争关系的对应省(市)要多于处于互补关系的省(市);②贵州制造业在29个行业中,各行业发展程度不一,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仅有10个,其余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③在制造业结构关系上,贵州与四川呈现强竞争型关系,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等5省呈现一般竞争型关系,与上海、浙江、重庆等3省(市)呈现强互补型关系,与江苏呈现一般互补型关系。基于本文研究结果,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5.1  实行错位发展战略,避开与竞争型省(市)间竞争

目前贵州与四川在制造业上竞争性比较明显,今后贵州要在竞争性行业上做精做细,突出本省的特色和实力。对于与贵州具有一般竞争型关系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云南等5省,贵州要避免与其众多制造业门类的同质化竞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根据本省特色,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5.2  坚持优势互补原则,开展与互补型省(市)间合作

加强贵州与上海、浙江、重庆、江苏等4省(市)的合作,找准与4省(市)合作的产业,在先进制造业经验上互相学习借鉴,在劣势产业短板上共同提升。依据比较优势,开展与互补型省(市)的合作,进一步壮大本省优势产业。同时,要立足产业上的不足,借鉴学习互补型省(市)先进经验。

5.3  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实现与发达地区要素融合

贵州有制造业发展所需的自然資源,且资源种类较多,储量较大。今后要立足本省资源禀赋,发挥在自然资源上的比较优势,和东部发达地区进行要素融合,充分利用东部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将其与贵州自然资源优势深度结合,培育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壮大提升传统产业。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十四五”规划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格局与路径[J].财贸经济,2022,43(4):1-18.

[2]蔡之兵.区域优势演变、产业地位变迁与差异化发展路径[J].求索,2021(4):108-116.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冯国超主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Ohlin B.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35.

[6]陈磊,胡立君,何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经济联系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J].经济经纬,2021,38(2):23-32.

[7]成艾华,喻婉.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产业分工与一体化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6):128-133.

[8]徐廷廷.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演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9]徐长乐,徐廷廷,孟越男.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0):1633-1638.

[10]徐长乐,孟越男.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与江苏作为[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3):1-8.

[11]孙瑞.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7):466-467,485.

[12]王玉燕,汪玲.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8,(3):123-131.

[13]樊福卓.长江经济带工业分工演进[J].上海经济,2017(5):5-12.

[14]彭智敏,冷成英.基于集聚视角的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比较优势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9-14.

[15]王林梅,邓玲.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经济问题,2015(5):39-43.

[16]张玉英,畅向辉.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38-140.

Research on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Guizh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You Jianmi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ics,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By measuring the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Guizh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the location advantages of Guizh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analyzed profoundly.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nufacturing competition among provinces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region is greater than the complementarity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degrees of industry sectors vary remarkably. Only ten industries have location advantages,and the rest are in a relatively inferior position. In term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tructure,competitive provinces are more than complementary provinc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Guizhou’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location advantage;division and cooperation;location quotient

收稿日期:2022-03-31

基金項目:2022年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CXZK2203)

作者简介:游建民,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低碳经济。E-mail:jianminyou@foxmail.com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区位熵分工合作长江经济带
小龙虾历险记之夜幕下的晚餐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北京金融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绵阳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基于区位熵分析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现状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基于区位熵的江苏机电产业集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