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2017-03-29邱红
邱红
【摘要】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自主性 探究能力 教育 分工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23-02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独立地发现及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展。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今,我们已走向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化社会,能够自主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中也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要求,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心理学的要求。皮亚杰说:“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不是一个依赖的变量,他不是对外界客体的简单摹本,而是由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构建的。”根据心理学家加涅和梅耶的学习理论总结出:“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应具备对知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有积极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愿望。”如果学习者没有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新的学习便不能发生,这种学习者的主动加工倾向,即学习上的“自主性”。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未来社会呼喊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性、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乐于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与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出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这学习的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一个问题、一个小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必要时也可以配备一些道具,以此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已有了创作欲望,能大胆想象,积极思考表达。
二、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做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在课堂学习想自己所想的,谈自己想谈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的阅读,分工合作,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在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更多的在课外探究学习中面对如何收集处理信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若自己拥有材料正是别人急需的,能成全他人的计划,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个性化的主动发展态势,呈现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乐天.关于探究学习法[J];九江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2](记者)许鹤.我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正式启动[N];吉林日报;2000年
[3](通讯员)龙彩霞,(记者)陈红.分层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文汇报;2000年
[4]熊怀志,让学生自主学习[N];云南日报;2001年
[5]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盖乃诚,“主动、探究与合作”,灵丹妙药?[N];中国教育报;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