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三个维度

2022-07-13王鹭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逐渐形成了系统而宝贵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从历史维度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主题和特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时代的精华,掌握了时代的脉搏,具有深厚的实践属性;在文化维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推动文化自信,提供兴党强党的精神滋养以及在推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和体悟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文化自信;文化认同

作者简介:王鹭,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太原科技大学基地教师(山西太原030000)。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06-0102-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予以发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各个历史阶段中凝聚的红色血脉,是党的奋斗历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用生命铸就的宝贵精神。为更好地传承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本文将从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三个维度去探究和体悟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

一、历史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英勇奋斗、顽强拼搏,矗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回望历史,这一座座精神丰碑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譜系。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初创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培育了一系列反映民族精神、凝聚革命力量的伟大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对内推翻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两方面的问题。基于这一客观历史,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具有爱国主义、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坚定理想信念等精神的仁人志士,他们为国捐躯的英勇牺牲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根。以西柏坡精神为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三大战役,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执政的“进京赶考”从这里启程,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牢记“两个务必”传承西柏坡精神,考好人民对我们的“考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至1978年,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1]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品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帝国主义国家核威胁、核讹诈等严峻的国际形势,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以邓稼先、郭永怀等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们脚踏荒原、隐姓埋名,胸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任务。老一辈科学家们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全身心投入为祖国奋斗的事业,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肩负历史重任,依靠自身实力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表现,推动了我国国防尖端事业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1]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激励中国人民在时代浪潮中奋力拼搏的精神力量。这一时期涌现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等一系列精神,集中展示着中国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常规、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生动展示着当代中国特有的精神风貌。改革开放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历史进程,不仅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热情和行动,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亦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了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锐意进取、迎难而上、永不懈怠、久久为功的奋斗姿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持续向贫困宣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尽锐出战,走最险的山路,去最偏的村庄,拔最难的穷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2],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人民合力攻坚的磅礴伟力,是时不我待、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与众志成城、各方参与的帮扶精神的表现,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工作能力与工作决心的极大考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

(一)时代精神的精华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各精神样态无不是实践发展的抽象反映,无不是时代演进的精神再现,它正确地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实践活动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各个时期所形成的具体精神特征是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高度凝练,是时代诉求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展现,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個同根同源的庞大系统和整体,反映了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各个历史时期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具体的精神形态一脉相承,则是社会意识历史继承性的表现。

(二)深厚的实践属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来源于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是客观的政治环境与主观意识交互作用的产物,具有深厚的实践属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指引我们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现,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毛泽东强调:“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4]321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各种精神的命名方式大多有三种:一是以重大历史事件命名,如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二是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命名,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三是以英雄模范人物或者群体的名字命名,如张思德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女排精神、劳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其客观发生的事件名称、发生的地点以及主体人物来命名,充分证明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精神谱系的客观实践来源,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初创、形成、推进和发展。反过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体精神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为,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引着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奋力向前。

(三)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由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各种具体精神构成。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它的思想内核,又要正确理解各种具体精神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精神谱系是一个整体,在数量上它是“一”;各个时期的具体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一部分,在数量上它们是“多”。正如马克思主义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个整体与作为“部分”的每种具体精神互相依存,整个精神谱系不能离开其中任何一种具体精神,否则将不复存在;而各种精神离开精神谱系这个整体,也就脱离了精神的根源。另外,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不是将各种具体精神简单堆砌,而是有机结合,各种具体精神虽然产生的时间不同、内涵各异,看似相对独立,但其实它们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有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内核,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科学运用。

三、文化维度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5]694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通过各种社会化媒介和途径实现传播,从而使自身得到延续。

(一)增强文化认同,推动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在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形成历史和逻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基于文化认同,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自信、强烈认同,是该国屹立于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既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华与超越。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自然成为增强文化认同的源头活水,是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根本支撑。从中国人民早已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展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出中国人民特有的“精气神”,增强了中华儿女对中国精神的认知、认同,推动建立文化自信。

(二)提供兴党强党的精神滋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在党举世瞩目的百年伟业中铸就,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是对党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概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包括坚持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甘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底线、不触红线、严于律己的党性操守;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等,这些精神品质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内在组成部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理想贯穿于人民军队的创建过程,形成了“理想坚定、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倡导的是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同时将其运用于党自身的建设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动员全党为党的事业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灯塔,是激励全体共产党人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精神引擎,引导着当代中国人构建精神家园,决定着当代中国人的灵魂归属,是兴党强党的丰厚精神滋养。

(三)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

意识形态是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道路、方向和旗帜,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从根本上说要做好思想建黨、理论强党,要用先进的价值追求增强感召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发展同频共振,既有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又有因时因势而变的阶段性“思想形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被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导、改造主观世界并外化于行的信仰体系。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在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在领会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中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对于发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14).

[2]《求是》杂志编辑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J].求是,2021(4).

[3]王德.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特点和价值意蕴[J].红旗文稿,2021(20).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周玉婷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