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为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12余远波林加论陈鹤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余远波,林加论,陈鹤年

(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

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而大学的重要职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立体化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1]。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

创新创业能力来源于个体强烈的探究兴趣,发生在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切身体验中[3]。如何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以大学生创新团队项目为依托的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是需要突破的重点及难点。“激发、引导学生凝练与个人探究兴趣契合的项目,培育大学生创新团队,以项目中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在课程综合实验中实践、在创新活动中提升”,成为实现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1 大学生创新团队发展现状与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教育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主要是依托创新创业比赛、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生兴趣爱好而组成的[4]。针对不同类型的创新团队,进行了“教科产创赛”多维融合[5]、学科竞赛驱动[6]、产教融合[7]等创新教育改革,张建卫对理工科大学生团队科学创造力的理论与培养路径进行研究[8]。对于学生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的主要做法是课程引领、项目参与,关注重心是“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能力的构建。

近年来,海南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展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试点转型专业改革,加强学生“一种精神”(创新精神)、“两种能力”(岗位胜任力和领导力)的培养,同时促进各课程进行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培养为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提供信息技术研发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学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医院信息中心、医疗软件研发企业、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等。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既有共性问题,又存在独特性。

(1)学生申报“大创”、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组建团队、凝练创意时经验不足、困难多。一些学生意识不足,不知道如何组建团队,在凝练创意的过程中缺少引导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意愿较好,但存在畏难情绪,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研发医疗软件需要一定的医学相关知识,学生创新项目缺少真正的学科融合。医疗软件研发或医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岗位,仅有计算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医学、管理学的背景,而以创新项目驱动学生实践,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2 创新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2.1 创新教育改革的思路

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组建团队,选定创新项目,创新团队项目在多门专业课程综合实验项目中从不同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实践、申请“大创”项目并实施,做出成果后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比赛、毕业(论文)设计,进一步完善并发表期刊论文。

组建团队时,选定创新项目是基础,研究团队将教师指导作用“前移”至低年级,引导学生组建团队、激发创新项目,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学生低年级的基础课程综合实验项目中引导学生组队选题;二是以大学生课外教学活动创意集市激发、辅导学生凝练创意并组建创意团队。

大多数团队研究学生创新团队的组建源于项目,而本研究团队重视课程与创新教育融合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因素:课程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由课程综合性设计实验或创意集市出发组建学生创新团队,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辅导学生研究创新想法从哪里来,团队成员怎么组合,团队合作中的出现的问题与对策、激励。

大多数对学生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的研究侧重于“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育,而本研究将创新团队组建的阶段向前延伸:指导教师作用“前移”,在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中,关注创新团队组建过程和创新性项目产生过程,即学生创新团队发现过程的指导方法探索。

2.2 创新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研究遵循“学生创新团队成长、教师指导”两大主因,项目、课程和活动三个维度,促进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创新团队形成和培育路线图

(1)教师指导作用“前移”,促进学生创新团队的形成。

组建团队和凝练创意,实现从0 到1 的突破,对学生创新团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主要途径是通过入学教育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创意集市活动或在第1 门课程综合实验中进行选题、组队和实践。

教师在此阶段通过创新教育宣讲、集体头脑风暴、深入访谈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凝练有医学院校专业特色的适合学生的创意,指导学生组建学生团队并将创意表达出来,在创意集市活动中逐个汇报、展示、交流创意。在第1 门有综合实验的课程中,在综合实验要求的基础上,也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和凝练创意项目。

(2)创新团队培育阶段。

鼓励创新团队将创新项目在第2-N 门专业课程的综合实验中对项目进行多角度实践、修正项目,再通过在“大创”项目中实施,在天梯赛、计算机设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刊论文、毕业论文等活动中检验、锻炼,提升项目的创新性,实现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培育。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信息管理方向)本科生培养的特色与成效

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人才团队培养模式,在教师指导作用“前移”、辅导学生组建团队凝练创意的创新教育改革实践中,大学生组建创新团队凝练创意项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这种创新教育模式将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综合实验项目、“大创”项目、创新创业类等比赛有机融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提升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取得了一系列相关成果。

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在课程综合设计中组成团队、凝练选题、完成课程综合设计,部分学生团队在课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参与各种创新活动,近五年指导学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 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2 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软件著作权3项,申请专利2项,发表论文8 篇等。

每年招收约60 人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2021年参加以指导教师辅导学生凝练创意组建创新团队为主要目的的大学生课外教学活动创意集市,共有66 个参赛创意项目,150 人参与,其中60%的创意项目与医疗相关。2021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 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4 项、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总决赛铜奖1 项等,其中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海南省级赛,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获一等奖、二等奖共7 项。

4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凝练创意的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力求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团队的建设发展模式。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提升专业课指导教师对创新教育的认识和指导水平,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评价方式时融入科学的创新教育评价,并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跟踪、评价和反馈,形成“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修正方案-及时反馈”的闭环。

总之,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需要专业教学团队齐心协力、深化创新教育改革,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创新能力大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生之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