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算是X”的真实、假设与违实

2022-07-12代玲玲

关键词:级差复句语义

代玲玲

(安徽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语言能够根据假设度的差异区分出三类句子,即现实句、假设句和反事实句[1]。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就算是X”结构包含着假设度的层级差异,见下例:

(1)现在你总该已经明白,就算是公平的决斗,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古龙《英雄无泪》)

(2)好呀,结了婚还住在我家里,就算是我们家的招女婿。(陆文夫《人之窝》)

(3)中行先生听说后,给这位同事送去五百元,说:“就算是偷了咱们两个人的吧!”(《作家文摘》1994A)

我们分别将例(1)(2)(3)中的“就算是X”结构记为S1、S2和S3,出现在复句偏句中的S1属于假设句,表达可能义,只有一定概率符合客观实际情形;出现在复句正句中的S2属于现实句,表达真实义,符合客观实际情形或说话人的主观意图;可以单句形式出现的S3属于反事实句,表达违实义,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或说话人的真实意图。

“就算是X”结构的研究主要是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让步条件标记“就算”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如韩启振将“就算”的形成归结于句法、语义的发展和使用频率等因素[2]156;龙国富指出,清中期“就算是”后面接谓词性成分,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可以看作带有说话人的主观估算,在特定的条件下,“就算是”后面的成分会由结果转变为条件[3]。龙文虽已敏锐地指出了S1、S2的差异和联系,但该结构的语义三分现象仍未引起广泛关注。

文章拟在前贤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构成差异、语义差异及差异来源三方面揭示“就算是X”结构的假设度差异,分析其语义三分现象形成的认知动因,探寻词汇和语法的互动关系。文章语料除说明“自拟”外,均引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语料库(简称CCL)和《汉语口语常用句式例解》。

一、“就算是X”的构成差异

“就算是X”结构由常项“就算是”和变项X构成,因此S1、S2和S3的构成差异有常项差异和变项差异。本节例句均为自拟。

(一)常项差异

1.S1常项由连词“就算”和动词“是”组合而成,否定形式为二者中间插入“不”,即“就算不是”。“就算”和“是”一般可以被替换,替换后不影响句子真值,其中“就算”重读。

(4)就算是神医,也未必能药到病除。

→即使是神医,也未必能药到病除。

→就算有神医,也未必能药到病除。

→就算他真的是神医,也未必能药到病除。

→就算不是神医,我们也应该试试。(否定形式)

2.S2常项由副词“就”和动词“算是”组合而成,否定形式为“就不算是”。“就”和“算是”一般都可以被替换,替换后不影响句子真值,其中“算是”重读。

(5)请你吃顿饭,就算是给你赔礼了。

→请你吃顿饭,就当成给你赔礼了。

→请你吃顿饭,也算是给你赔礼了。

→请你吃顿饭,就应该算是给你赔礼了。

→如果你的态度不诚恳,就不算是真正的赔礼。(否定形式)

3.S3在S2的构成基础上进一步固化,否定形式为“就算是~X”,即对变项X的否定。常项内部成分中间插入其他成分或“就”被替换后,原有的“浮现意义”[4]将会消失。一定条件下,S3整体删除也不影响全句真值,说明其动作性逐渐隐退,情态义逐渐凸显。

(6)我没时间跟你争论,就算是我说错了,好吧?

→*我没时间跟你争论,就应该算是我说错了,好吧?

→*我没时间跟你争论,也算是我说错了,好吧?

→我没时间跟你争论,我说错了,好吧?

→我没时间跟你争论,就算是我没说对话,好吧?(否定形式)

可见,S1、S2结构的常项内部组合松散,可分离性强;S3结构的常项内部组合紧密,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凝固为一个固定句式,因此整合度最高。又因为单数音节段与双数音节段组合“前松后紧”[5],即当一个单数音节段处于双数音节段之前,结合比较松散;而处于双数音节段之后,结合比较紧密,所以S1的“就算”和“是”结合较紧密,S2的“就”和“算是”结合较松散。可见,“就算是X”结构的常项存在内部整合度高低之分,即S2<S1<S3。

(二)变项差异

1.S1的X聚合形式多样,可以是词、短语,也可以为Φ。

(7)她太温柔,就算是我,也不忍心对她发脾气。

(8)就算是我杀了他,你也没有权力抓我。

(9)秘密肯定不是他泄露的,就算是,也一定有迫不得已的理由。

2.S2的X 不可以为Φ。这是因为和假设句相比,真实句是对一个客观完整事件“言者主观估算”的叙述,因此必须含有估算结果。

(10)现在买房,就算是投资。

(11)这次考试你只要能及格,就算是达到我的要求。

*这次考试你只要能及格,就算是(Φ)。

3.S3常用于应答,因此X 可以为Φ;S3常和助词“吧”共现,且只能用于过去时制。

(12)我不参加考试了,就算是我没考及格吧。

(13)“事情解决了?”“就算是(Φ)吧。”

过去时作为时制范畴,有助于增强违实表达效果[6]。例(3)出现了标记过去已发生事件的“了”,例(6)的否定形式和例(12)中均出现用于否定过去客观事实的“没”,“了”和“没”的出现增加了全句表达违实义的几率。例(3)(12)(13)中均出现助词“吧”,“吧”是一个介于疑信之间表示“不确定”的情态语气词,在疑问和陈述句中针对的是客观事实,削弱了肯定性[7]。林若望指出,当说话者使用弱信息的词语时,通常也就暗示着强信息不成立[8]。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梯级蕴含对例(3)(12)(13)作出以下语用推理:

∵potential p<p,∴potential p→┐p

从“事件真实性强度弱于直接断言一个事件”推论出“事件不为真”的蕴含义,所以使用“吧”就暗示着“没偷”“没有没考及格”“没解决”。

例(13)中虽然X 为Φ,但是S3隐含义为“就算是解决了吧”,可视作“了”和“吧”共现,其否定形式为“就算是没解决吧”。随着语境中信息密度的增强,会话中的假设义也增强至违实义。因此,弱信息词和过去时制的通力合作,强化了S3的高假设度违实解。

二、“就算是X”的语义差异

S1、S2和S3都具有让步义,“让步”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在争执中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9],即把有利条件给对方,自己吃点亏。S1、S2和S3的语义差异为:S1是假设让步,S2是真实让步,S3是违实让步。这种基本差异来源于三者语义类型和语义属性的不同。

(一)语义类型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S1、S2和S3的让步程度可以通过假设、条件和因果三种复句关系进行区分,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仅讨论一重复句,多重复句不在文章研究范围内。

1.假设关系

S1和S2都体现假设关系,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S1体现相背假设关系,其语义模式为“p1→q;即使p2,还是→q”,即放弃自己原先的设定p2不为真,让步至p2可能为真,但结果q 不变。S2体现一致假设关系,语义模式为“如果p,那么/就q”。S1出现的复句假设与结果不一致,又叫让步假设复句,S2的假设与结果相一致,因此让步程度S2<S1。例如:

(14)常书、纳奇布出走,就算是逃跑,也不能把账记到俺的头上。那是他逼的,削了俺的兵权,也夺了他们的饭碗。他们再不走,在这里活活饿死不成?(李文澄《努尔哈赤》)

(15)我花这么多力气,如果能为后人指示一个做学问的方法,功夫就不算是白费。(张清平《林徽因》)

例(14)中,p1是“出走”这一客观事实;p2是说话人假设的情况“逃跑”,p1和p2之间存在程度量的级差;q 是“与我无关”这一结论,整句语义可以解释为“无论是出走还是逃跑,都是他逼的,和我无关”。在说话人主观假设p2可能为真的前提下,以“就算”为标记的单项让步条件句“p1→q,就算p2,也→q”可以和以“无论”为标记的双向让步条件句“无论是p1还是p2,都→q”的转换,凸显了S1的让步义。例(15)中,p“为后人指示一个做学问的方法”如果成立,q“功夫不算是白费”就能出现。S2中的“就”和偏句关联词“如果”合用,构成一致假设关系。

2.条件关系

仅S2体现条件关系,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S2的语义模式为“只要p,就当作q”,即说话人主动降低标准至p,在p为真的条件下,承认结论q成立或愿意接受结果q。例如:

(16)只要刘宇亮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劳,够使他满意了。(姚雪垠《李自成》)

(17)她见张无忌不肯下场,向他招招手,叫他过来,在他耳边低声道:“我表哥武功很强,你不用想胜他,只须挡得他三招,就算是给我挣面子。”说着在他肩头拍了拍,意示鼓励。(金庸《倚天屠龙记》)

例(16)中,出现了条件复句关联词“只要”,p是“刘宇亮做到这一点”,q是“了不起的功劳”。例(17)中,p是“挡得他三招”,q是“给我挣面子”,“只须”可以直接替换为条件句关联词“只要”,不影响句子真值。S3不出现在条件关系句中,也说明“就”已和“算是”紧密融合,不再和“只要”构成条件关联。

3.因果关系

S2和S3都体现因果关系,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结果。S2常出现于说明因果复句,语义模式为“因为p,所以就当作q”;S3常出现于推论因果复句,语义模式为“既然p,那么权且当作q”。由于因果关系的识解在“因为所以”句中是客观的,在“既然那么”句中则较主观,且“那么”的q表示的行动、变化是推断语义的一种延伸[10],因此相对S2,S3具有了高违实解的条件,凸显事实并非如此或说话人内心并不情愿,“有无奈或退让的语气”[11]。

(18)“妹妹不是白胡子老仙送来的吗?”“是呀,五月一号送来的,所以就算是她的生日。”(老舍《小坡的生日》)

(19)钟万仇赔笑道:“既然如此,那就算是我的不是吧。不过……不过,我既追来,你又干么不停下来好好跟我说个明白?”(金庸《天龙八部》)

例(18)中出现了表说明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所以”,表示从p“五月一号送来的”这一原因推出q“五月一号是她的生日”这一结论。例(19)中出现了表推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既然,那”,p 是“(事实)如此”,q是“我的不是”。

综上,S1、S2和S3的语境中主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言语行为让步。S2的事件框架中,说话人心理和事实状态最匹配,S2的让步程度最低;S3的事件框架中,说话人较大程度地放弃了自己的意见或利益,让步程度最高;S1的事件框架中,说话人仅假设性地退让一小步,不改变认定的结果,让步程度居中。因此,三者的让步程度由低至高依次为S2<S1<S3。

(二)语义属性

“就算是X”的语义属性主要表现在变项X上,根据X语义指向的不同,S1、S2和S3分别凸显比较级差义、目的实现义和他反预期义三类。

1.比较级差义

“级差性是单项让步条件句必有的语义特征”[2]35,由于前景信息和预设信息处在一个量级序列中,存在量级的差异,因此S1的X语义指向量级比较对象。S1的级差义来源于副词“就”,“就”与“才”相反,表示实际语境的语义值低于预期语境的语义值。见下例:

(20)早上她可以一连吃两碗鸡粥,如果身体有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就算是小毛病,用不着看医生,可是也不可能有这样好的食量呀!(岑凯伦《合家欢》)

(21)你家叫凑,我们就凑,你家说撤,我们就撤啊?就算是跟银行借,也没那么方便吧?不行!我跟我妈说不出口。(六六《双面胶》)

例(20)中,在说话人看来,前景条件“没毛病”和预设信息“小毛病”在病情的严重程度上后者高于前者,X 语义指向量级比较对象“没毛病”;例(21)中,“撤份子”和“跟银行借钱”在筹钱的便捷程度上也存在级差,X语义指向量级比较对象“撤份子”。

2.目的实现义

S2连接假设、条件、原因和结果,S2的X符合说话人的主观预期目的,因此X 语义指向偏句中未然或已然的客观事件p。S2的实现义来源于动词“算”,即评判某事某物是否属于某个范畴。如例(16)(18)中,X 语义分别指向可能成真的客观事件“做到这一点”和已然是真的“五月一号送来”。客观事件一旦为真,说话人的预期目的“了不起的功劳”就得到了实现,“她的生日”就得到了确定。

3.他反预期义

刘丹青认为“假如一种语言有‘直陈式~可能式~虚拟式’的区别,那很可能表示‘现实情况~可能的虚拟情况~反事实的虚拟情况’的对立,其中虚拟式不再表可能的虚拟,而专表反事实的虚拟”[12]。S3的X是听者的预期,在言者看来是不合理的、反事实的(即与客观事实或主观意图存在较大差异),语义指向自身负值-X,凸显具有高信息价值的他反预期理解[13]。见下例:

(22)我认了!就算是我犯了个错误!(李樯《孔雀》)

如将例(22)删去“就算是”,改为“我认了,我犯了个错误!”“已知自己错了”和“承认错误”二者和谐一致,欠缺言语活动意义,信息价值低。但是例(22)用“就算是”强调自己“没错”的立场,凸显出“已知自己没错”和“承认错误”之间的不和谐关系,信息价值便极大地增强。吴福祥建立信息量等级,认为“反预期信息>中性信息>预期信息”[14]224,因此听者确定言者的话具有较高的信息价值,就会极大地倾向于认为事实与自身预期相反,得出违实解。

综上,我们将S1、S2和S3语义差异总结如表1。

表1 S1、S2和S3结构的语义差异

三、“就算是X”的差异溯源

“就算是X”结构在共时平面上体现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历时演变的结果,涉及到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因是其自身构成成分的重新分析,外因则是相邻认知域的相互映射。

(一)结构关系的重新分析

在源句式“就+算+O”中,“算”和O 是组合关系,其中O 有小句形式,“算+O”表示归入某一范畴;副词“就”充当“算+O”的状语,表示顺承,见例(23)。明代开始出现“算”后直接跟谓词性短语,“算”的谓词性功能开始弱化,见例(24)。

(23)“左右二十四橱,书皆积满。但凭于左右橱内,上、中、下三层取书一册,不拘前后,念上文一句,老夫答下句不来,就算老夫无学。”(傅惜华《宋元话本集》)

(24)旁边有两间舍房,住一个学吏,也只管记记名姓簿籍,没事得做,就合着秀才一伙去做生意。这就算做一个学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下)》)

随后,一方面“就”和功能弱化的谓语动词“算”跨层组合,固化成连词,在让步条件句中发展出假设义,“就+(算+O)”被重新分析为“(就算)+O”,见例(25)。另一方面,随着O 扩展出“是+O”的小句,“算”又和小句“是+O”的述语成分“是”跨层组合,固化成动词“算是”,发展出“当作”义,“就+算+(是+O)”被重新分析为“[就+(算是)]+O”,即S2,见例(26)。

(25)西门庆道:“就算如此,我也不怕。”(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

(26)晁源虽是一日一场发疟不止,只没有鬼来打搅,便就算是好了。(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上)》)

到了清代,表假设义的“(就算)+(是+O)”又被重新分析成“[(就算)+是]+ O”,S1形成,见例(27)。

(27)林寨主你是沉不住气哇,就算是龙潭虎穴,胜爷何惧之有呢?(清·张杰鑫《三侠剑(上)》)

前文提到,S2的X 是一种事实结果,但如果X在临界语境内表示听者反事实的预期,那么其就失去了结果义,只保留了他反预期义。因此,X为S3的规约化提供了句法环境。例如:

(28)“什么叫蛋炒饭,应叫饭炒蛋,你说是蛋多,还是饭多?”妻没好气地冲了我一句。“好了,好了,就算是饭炒蛋吧!半夜三更叫得那么大声干什么?”(吴文琼《服妻记》)

例(28)中,“蛋多或饭多”可以看作S3“就算是”的临界语境,如果听者预期“饭炒蛋”在言者看来具有合理性,全句凸显目的实现义;但通过上下文分析得知,“饭炒蛋”在言者看来并不合理,因此全句凸显他反预期义,即“不是饭炒蛋”。在临界句法语境中,受X的反事实性制约,S2常项内部凝固,被重新分析为S3“(就算是)+O”。

我们可以将S1、S2和S3结构的重新分析关系表示为图1。

图1 S1、S2和S3结构的重新分析关系

(二)认知域的相互映射

前文分析,S1、S2和S3分别凸显比较级差义、目的实现义和他反预期义三类。从认知的角度看,级差是数量域中对数量大小的具象表达,X 和Y两者对比有高有低、有深有浅,如例(20)中的“毛病”严重程度,例(29)中X“一整天”和Y“一顿饭工夫”的时间长短。S1的X数值须大于其比较值,因此S1的X存在量幅区间(Y,+∞),具有“有限大量”的特征。

(29)老王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他一直猛点头,别说一顿饭工夫,只要太太肯跟他一道回去,就算是要他等一整天,他都愿意。(于晴《红苹果之恋》)

符合主观预期的结果即目的,而目的可以被言者概括成一个具体标准,即具化为某一数值或一定数量范围,如“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千帕”“中国航天员的标准身高为1.60~1.72 米左右”。例(18)中“她的生日”就是一个标准值“五月一号”。通过将例(11)改写成例(30),我们发现X“达到我的要求”的最低标准可以具化成“六十分”“前十名”这样的具体数字,即最小量须大于等于“六十分”“前十名”,因此S2的X 也具有“有限大量”的特征。

(30)这次考试你只要能考六十分/前十名,就算是达到我的要求。

S3的X 属于性状域,如例(6)中的“对错”与否,(31)中的“紧张”与否,虽不处于一个具体的量幅区间,但可以分别用逻辑值1 和0 表示是与否。例(6)中X 值为0(说错为“否”),S3为1(没错为“是”);例(31)中X 值为1(紧张为“是”),S3为0(没紧张为“否”)。

(31)大维说:“还是有些紧张吧?”卢小波说:“你硬要这样说,就算是吧。”(方方《一波三折》)

因此,S1、S2和S3中都包含量范畴,S1“数量域”中的比较值相对具体,S2“结果域”中的标准值比较抽象,但常常指向具化的条件,S3“性状域”中的逻辑值完全抽象。三者的联系主要依赖于数量域、结果域和性状域的隐喻映射,差异则通过“量范畴”得以表现,见图2。

图2 S1、S2和S3认知域的映射关系

四、结 语

现代汉语中“就算是X”结构存在语义三分现象,分别表达真实义(S2)、可能义(S1)和违实义(S3),按照假设度层级差从低到高依次为S2<S1<S3。三者在构成、语义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共性,这是由内部结构关系的重新分析和外部认知域的相互映射两方面作用形成的。

考察发现,“就算是X”结构的常项存在内部整合度高低之分,即S2<S1<S3;“就算是X”结构蕴含让步义,让步程度由低至高依次为S2<S1<S3。因此,“就算是X”结构的假设度和常项结构整合度、语义让步程度三者间成正比关系,即“就算是”内部凝固度越高,主体心理和事实状态越不匹配,“就算是X”的假设度越高。弱信息词“吧”、过去时制和推论因果关系是S3高假设度违实义的主要共现标记,其违实义的解读来源于高信息价值的他反预期表达。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为判别“就算是X”结构的语义三分现象提供了依据,也为我们进一步探寻汉语违实句的标记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级差复句语义
级差会话隐涵推理的若干问题探析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语言与语义
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层系优化组合合理渗透率级差数值模拟研究
专业录取规则介绍:级差制
农网10kV配电线路分段开关级差保护优化研究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