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农服务模式调查与研究*

2022-07-12莫丹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7期
关键词:十三五农民工图书馆

莫丹萍

(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1 引言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七次聚焦“三农”问题。可见,国家将“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是人类文明信息的保存者和提供者,担负着为各类型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责任,应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国家“三农”发展战略,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分有省、市、县三级,各级公共图书馆面向的服务对象范围各有不同,但是在为农服务方面,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样的。坐落在省会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省级公共馆”)相比较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县级公共馆”)可能离农村相对较远,直接面向“三农”服务不及基层公共图书馆便利,但是我们应意识到自身肩负为农服务之历史责任,应充分整合省馆资源优势,努力将服务向下延伸。笔者以“中国知网”和各省级公共馆官网等为检索平台对全国31个省的37家省级公共馆(含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为农服务模式进行调研汇总,针对助农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给省级公共馆在今后开展为农服务提供参考。

2 省级公共图书馆为农服务情况调研

2.1 网络调研

笔者通过浏览各省级公共馆官网在2016—2020年发布的最新动态,经过整理发现,“十三五”期间,省级公共馆开展的涉农服务主要有“送文化资源下乡村”“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技术支持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乡村文化流通站、流通点”“关爱乡村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和其子女”“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及跨省跨地区帮扶等,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面向省内的乡村文化基础建设、乡村重点人群服务、城内涉农群体服务还有面向省外的跨省扶贫援助。大部分的省级公共馆都开展了2种类型以上的助农服务;除了集中在省内开展助农服务,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共7家省级公共馆已经将助农服务从省内延伸到省外(见表1)。

表1 各省级公共馆为农服务情况汇总表

2.2 文献调研

根据各省级公共馆官网的涉农新闻动态,笔者在CNKI数据库分别以“三农”“助农”“扶贫”“农民工”“三下乡”“留守儿童”“乡村振兴”与“省图书馆”共同作为关键词,设定时间为2016—2020年,剔除无关文献后,检索出相关文献20篇,其中作者单位为省级公共馆的文献有16篇,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有4篇。大部分文献围绕“扶贫”开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讨论省级公共馆在扶贫攻坚中的职责和价值。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认为助力消除贫困是公共图书馆无尽的职责[1]。福建省图书馆郑卫光认为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振兴中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是总结省级公共馆扶贫的模式。安徽大学严贝妮等人认为省级公共馆参与文化扶贫的模式有三种[3]:一是通过举办讲座、科技培训实现的直接扶贫模式;二是通过基层图书馆的物质资源和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的间接扶贫模式;三是通过省级公共馆与其他馆、社会群体、个人、政府等多方社会力量结合的合作扶贫模式。

三是总结省级公共馆扶贫实践问题。广西图书馆陈建红突出省级公共馆对基层公共馆的人才支援意义[4]。韩梅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认为省级公共馆可以利用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向基层公共馆提供针对性服务[5]。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陶爱兰认为省级公共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上应该要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深入调研、提高扶贫精准性、提高扶贫对象的参与意识,打造专业扶贫队伍,发挥区域图书馆联盟作用、加强联动机制、加强社会力量合作、建立扶贫反馈机制[6]。侯雪婷等人认为省级公共馆在文化精准扶贫上意识有待提高、精准识别力度有待加强、实践开展和学术研究及跨地区合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7]。

四是对未来扶贫工作的建议。原上海图书馆馆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要推进精准服务,以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专业优势和公共文化服务体制优势,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将各类数字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为全面脱贫战略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8]。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认为要加强区域联盟的优势,助推文化精准扶贫[9]。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认为图书馆助力脱贫将进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阶段[10]。

3 省级公共馆为农服务开展模式

3.1 整合各类资源,提供多种形式的阵地助农模式

3.1.1 提供“三农”专题信息服务

推动农业现代化,要先实现农业信息化。部分省级公共馆多年来坚持编印适合本省“三农”发展的涉农刊物,内容涉及种植养殖技术、国内外经验和政策解读等,他们通过基层图书馆将刊物分发到农家书屋或田间地头。如湖南图书馆连续二十余年编印《农村科技文摘》,2018年还在基层党建微信平台红星云开辟了“农村科技”专栏,定期为全省红星云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服务[11]。山西省图书馆把编辑的《晋图实用信息(农业)》提供给该省的108个县市级基层图书馆[12]。福建省图书馆编印有“三农”刊物《信息集萃·乡村振兴》,用于“三下乡”时候发放给乡村农民阅读[13]。桂林图书馆的官网设有“广西农业科技资源”板块,农民读者可以免费下载使用[14]。吉林省图书馆收集制作了内容包括家庭和睦、自强自立、道德力量等方面的扶贫光盘发给村民[15]。

3.1.2 开展农民工专题活动、培训

省级公共馆作为城市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对于农民工市民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各省级公共馆积极探索和深化服务的内容,开展各种针对农民工的专题讲座、展览、培训,帮助提升农民工的信息素养、职业技能。陕西省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先后举办了“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主题摄影展,用影像讲述农民工的故事,唤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认同。甘肃省图书馆在2019年在本馆务工人员之家为农民工举办了电脑培训班[16]。

3.1.3 开展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流动儿童或者留守儿童。部分省级公共馆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各种活动,让他们的课后时间过得欢乐和充实。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自2011年开始将本馆打造成农民工子女阅读基地,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其中“吉林省农民工子女书画精品展”成为该馆的常规品牌活动之一。四川省图书馆组织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到本馆参观。云南省图书馆为农民工子女举办“小茶人”培训,同时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图书馆,教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17]。甘肃省图书馆联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流动儿童阅读服务中心、农民工之家等多项特色服务,并为留守儿童们提供课后的专业的阅读指导、爱心陪伴及扶贫服务。湖北省图书馆少儿部常年设置图书捐赠点,鼓励读者将家里闲置的图书捐赠到图书馆,再转赠给贫困山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地区[18]。

3.1.4 开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

基层文化服务点往往在资源、人员、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缺口,需要省级公共馆经常性地提供指导和援助,尤其是业务培训。省级公共馆面向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培训主要依托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开展。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连续开展“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项目”站点管理员培训班;河南省图书馆举办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县级图书馆互联互通培训班。

3.2 撒网布点,提供便捷服务的网点助农模式

3.2.1 建设农民工图书馆(室)

农民工的求知欲很强,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时间或者不方便到图书馆接受服务,因此,建设农民工图书馆(室)是省级公共馆助农最为直接的方式。省级公共馆主要与当地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大型企业联合建设农民工图书馆(室),省级公共馆负责提供适合的资源和培训,企业负责提供场地和管理。如2016年山西省图书馆与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合作建设的“山西省图书馆中建交通集团分馆”,名称中虽然没有农民工图书馆字眼,但确实是为工地上的农民工服务[19]。

3.2.2 建设基层图书馆流通站

在偏远乡村,省级公共馆设立流通服务站是为农服务方式的有效补充。部分省级公共馆或是以总分馆的形式建立基层分馆,或是直接建立流通站,通过签订管理协议,分馆或流通站负责具体运营,省馆负责定期提供资源。如甘肃省图书馆自2005年始向各地市县图书馆提出建立图书流通站的合作意向[20],先后在白银市图书馆、张掖市甘州区图书馆等多家基层图书馆建设流通站。2020年将图书流通站延伸到静宁县四河镇,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服务效能[21]。

3.2.3 建设学校图书室流通点

农民工子弟学校是农民工孩子可以接受集中服务的地方,因此,省级公共馆在他们的学校建设流通点,是为农服务的另一种补充。有的省级公共馆在城市农民工子弟较为集中的学校建设图书流通点,有的省级公共馆到偏远山区学校或者村民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图书室。如湖北省图书馆主动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建立馆外流通点,定期更换图书、捐赠图书,让孩子们能就近享受阅读的快乐。吉林省图书馆2011年开始走出馆外,在农民工子女比例较高的学校成立学生书房。

3.2.4 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

许多农民工的休息时间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不一致,导致没办法利用图书馆。省级公共馆在城区建设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的就建在馆区内,有的建设在馆区外,他们提供的图书类型涉及面较广,有不少适合农民工读者的读物,部分自助图书馆还设有阅览座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部分农民工的借阅需求。

3.3 依托文化工程,发展主动上门的流动服务模式

3.3.1 流动书车服务

在基层图书馆欠缺的地方,开展流通站服务似乎没有图书馆上门服务来得更容易,因此,不少省级公共馆在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牵头组织下,发起建设“流动书车”服务,致力于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2012年,湖北省文化厅启动了以湖北省图书馆为首的全省“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积极开展送书等活动,打造出一个覆盖城市、区县、街镇三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在流动书车上,读者可以办理“一卡通”证,还可以凭卡将所借阅的书还给定点“开进来”的图书车,也可以还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这个配送工程盘活了图书资源,让图书在基层真正“漂流”起来。2017年湖北省的“汽车图书馆”还深入到了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实现精准扶贫[22]。开展了“流动图书馆”服务的省级图书馆还有青海省图书馆等[23]。

3.3.2 数字资源传播

公共图书馆能提供的不仅仅是图书资源,还有数字文化资源。省级公共馆可以通过数字推广工程向基层图书馆提供电子图书、期刊、图片、视频、网络等多种镜像资源服务。即使在没有流通站(点)的地方,省级公共馆也可以通过流动服务的形式传递数字文化资源。江西省图书馆2020年在乐安县招携镇的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阅读‘心’驿站”活动,指导乡民读者利用电脑登录江西省公共数字文化智能服务平台、手机下载移动图书馆(公图版)app和操作新安装的歌德电子借阅机,快速获取丰富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24]。

3.4 响应扶贫号召,开展驻村定点结对子助农模式

3.4.1 驻村结对子扶贫

大部分省级公共馆派出工作人员驻扎在本省范围的扶贫点,开展扶贫工作。他们通过驻村调研,摸排人民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需求,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针对性的资源和订单式的服务输送进村。他们还与驻村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如向有孩子的家庭捐资助学,赠送图书、文具用品等。山西省图书馆为扶贫村开通文化扶贫网站,实现移动局域网络文化服务全覆盖,还为扶贫点建设综合文化活动场所,配备相应设施设备[25]。福建省图书馆党支部连续十余年结对帮扶宁德市贫困学生;黑龙江省图书馆连续五年捐资助学、结对帮扶伊春市贫困学生[26]。

3.4.2 跨省结对子扶贫

部分省级公共馆除了在省内开展为农服务,还将服务延伸到省外,开展了跨省扶贫。跨省扶贫主要表现为:东部或者中部省份的省级公共馆对西部省份如西藏、新疆、云南的图书馆开展对口支援,通过业务培训、图书捐赠、图书馆捐建、分馆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等形式开展工作。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十三五”期间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等图书馆开展了结对认亲、跨省帮扶工作,通过配备设备、图书等方式在甘南州等地建设了分馆,并开通了数字图书馆分馆,促进帮扶地区图书馆的发展[27]。2017年,首都图书馆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图书馆进行对口文化援助,建成首都图书馆和田分馆[3]。

4 省级公共馆为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范围受限

“十三五”期间,虽然部分省级公共馆的为农服务已经从省内延伸到省外,但是由于距离等原因,直接受惠的涉农群体还是十分有限。比如省级公共馆面向城市的农民工及其子弟开展的服务主要发生在农民工较多的工地或其子弟较多的学校,不是所有农民工的企业或其子女的学校都能直接享受到省级公共馆的服务;在基层农村,只有少部分乡村能享受到省级公共馆的服务。正是由于涉农群体之多、范围之广、基层流动点之少等因素造成了省级公共馆目前所提供的服务范围十分有限。如何进一步拓宽省级公共馆的为农服务范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方向。

4.2 跨界合作较少

省级公共馆开展为农服务过程中主要与同行业内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合作,对外开展的跨界合作方主要有政府、学校、社会文化志愿者等,单次活动的跨界合作方只有少数几家。面对涉农用户亟需的如农业、法律、医疗、工商、劳动等专业化服务,省级公共馆在自身人才专业限制下,还需要从社会各界寻找合作力量。跨界合作中参与量较多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贵州省图书馆的“布客书屋儿童阅读推广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合作方达到了30家以上[28]。正是参与该项目的跨界力量之广之强,贵州省图书馆这一项目得到了持续性的推广建设。因此,如何开展跨界合作,联合多方力量助农,也是省级公共馆关注的要点之一。

4.3 网点管理滞后

由于经费有限,省级公共馆在建设农民工图书馆(室)、学校流通点、基层图书馆分馆等网点的时候不得不进行取舍,导致网点建设一直在路上,无法实现“全面开花”。同时,有的网点存在后续管理不够科学、不够规范的情况,导致网点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大部分流通站(点)的管理员是由乡镇或农村文化专干兼任或者是村民自愿管理。长期下来,由于没有专职管理员,这些流通站(点)便会出现开放时间不固定、图书更新缓慢、管理不专业、服务方式单一等问题,流通站(点)的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4.4 专业人才缺失

笔者对各省级公共馆官网公布的机构设置和历年招聘公告中的岗位设置调研发现,省级公共馆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为农服务的部门或者农业学科背景的岗位。可见,省级公共馆中涉农专业的人才较为空白。现实中,各省级公共馆在开展为农服务的时候通常有多个部门参与,如吉林省图书馆的“学生书房”是由该馆的少儿馆负责;湖南图书馆的农业专题信息服务由该馆的信息服务部负责,建设流通站则由学会办公室和志愿者服务办公室组织。由于没有专门的涉农岗位或者部门,省级公共馆为农服务工作的持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另外,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省级公共馆为涉农企业、涉农院校、涉农决策者这些高层级涉农用户提供服务较为少见。

5 进一步提升省级公共馆为农服务水平的策略

5.1 延伸涉农服务的范围

省级公共馆的涉农服务范围不应只包括到馆的涉农用户,还应该包括全省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涉农工作者,如农村农民、城市农民工、涉农院校、涉农企业、政府机关等。省级公共馆要向所有的涉农用户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服务[29]。省级公共馆和市县公共馆同为公共图书馆,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应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坐落在省会中心的省级公共馆可以利用文献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为城市农民工开展文献借阅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素养培训等阵地服务和网点服务;为涉农企业生产技术人员、院校科研工作者、政府机关决策者提供科技查新、科研生产和决策咨询服务。面对偏远的农村,省级公共馆应该发挥总分馆职能作用,以其他市县图书馆为基点协同协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延伸服务触角。

5.2 加强社会力量的引入

省级公共馆除了要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合作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文献信息的集散中心功能,广泛吸收来自其他行业如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建馆。如深圳图书馆2013年主动将与农民工的权益密切相关的专业资源吸引到图书馆。该馆与深圳市律师协会共同组建“深圳图书馆律师志愿者”团队和“公益法律服务平台”,通过聚合丰富的法律文献信息资源和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打造多元化、综合性的公益普法平台,定期开展法律援助活动[30]。此外,该馆还联同劳动局等部门的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帮助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实现创业、就业、维权等[31]。

5.3 规范网点建设管理

省级公共馆要充分发挥网点开展涉农服务的效能,除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的支持开拓网点建设外,还应该加强对已建服务网点的管理。一要开展各种立足农村实际的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使基层分馆、流通站(点)成为农民获取致富科技信息的中心站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乐园”。二要积极推广和运用数字网络技术,使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速度更快、内容更多[32]。三要优化网点运营流程的管理,使服务网点变得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四要建立并完善信息回馈制度,便于及时发现网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如吉林省图书馆会对现有分馆及流通站定期回访,加强图书业务管理的指导和培训。

5.4 注重涉农服务人才培养

省级公共馆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涉农服务,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涉农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职能部门岗位设置上,设立专属的为农服务部门或者岗位;其次,在人才招募上,招聘有农业学科背景的人才;此外,还可以在现有人才队伍中进行在职培养,出台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农业院校在职培训或者提升学历等激励政策,培养一批农业人才。另外,省级公共馆还可以发挥中心馆作用,将省内相关的涉农机构(涉农科研院校、农科所等)、涉农专家、涉农农业机关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协同合作的涉农服务智囊团,来弥补省级公共馆在向高层级涉农用户提供服务的不足。

5.5 发展针对性、定制式服务

省级公共馆在开展为农服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扶贫对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甚至是定制式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在提供农村信息服务中,省级公共馆要推送符合本省省情的“三农”信息资源,避免过度聚焦农业生产信息技术。在扶贫专项活动中,省级公共馆可以根据扶贫点群众的订单式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首都图书馆面向云南开放大学开展阅读指导培训等高层次指导;上海图书馆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活动,撰写研究报告和整理扶贫专题文献出版,助力扶贫研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针对性的志愿者扶贫活动,将文化资源精准配送给扶贫对象[33]。

6 结语

2020年,一位来自湖南的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临别留言感动了所有人。可见,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图书馆有其存在的意义。深处城市中央的省级公共馆,要明确自身担负的历史责任,将为农服务作为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我们要善于整合资源和凝聚各方力量,将为农服务辐射全省乃至省外,继续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十三五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