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应用研究

2022-07-12田喜梅赵雨乐魏向阳李楚阳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渐进式伦理学心内科

田喜梅 赵雨乐 邢 伟 魏向阳 李楚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心内科中各类疾病临床表现和诊疗手段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治疗效果常不确定,加上大部分心内科患者病情较重,患者在治疗中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增加科室护理难度同时,对该科室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在护理中难免会对护士尤其经验不足的实习护士发泄不满情绪,而大部分护生缺乏对护理伦理学的深刻认识,对工作的责任感及对患者同情心较淡泊,在实习期间无法承受患者挑剔和发泄行为,增加自身的心理负担,导致对实习积极性下降,对其日后临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1]。加上护理伦理学在高校内为选修课程,护生对其重视不足,无法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进行结合,降低临床实习质量[2]。因此,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应用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提高护生实习能力的同时,为其日后护理工作奠定基础。现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实心学生3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例。其中对照组男1名,女18名,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03±1.24)岁。实验组男2名,女17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1.16±1.51)岁。两组护生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标准:学历低于专科学生;实习期不满4周学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学生。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2.1 教学前准备 由教学组长及科室护士长根据心内科室的特点及护理伦理学资料确定针对心内科的教学内容,同时制定渐进式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全面、完善及逐渐的引导护生将护理伦理融入心内科护理实践中。

1.2.2 师生在正确伦理观基础上建立良好关系 由于大部分护生为90后独生子女,具有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但其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是非辨别能力较差,也缺乏危机意识[3]。因此,带教教师应给予护生尊重,不以貌取人,不歧视,不当众训斥护生,要平等、公平的对待每位护生,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取得护生的尊重和信赖,并做好教学榜样。帮助护生强化危机意识,使其能够认清严峻就业形势,鼓励其积极认真的进行护理实习工作,增强自身竞争力[4]。

1.2.3 在护理基础知识和操作教学中融入护理伦理学知识 首先对护理伦理学知识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巩固和复习,使护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护理服务理念及道德标准。然后根据每个护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心理特点,逐渐为其增加教学任务,并采用小讲课的教学形式指导护生进行护理知识和操作的学习,在教学中应重点进行案例分析,每项操作教学中都应设置一个案例分析,并要求护生总结案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伦理问题,并通过带教老师示教、点播及情景式教学等,充分并生动体现案例中护理伦理知识[5]。此外,通过建立伦理道德模拟现场,将伦理学理论融入护理操作中,使护生直观感受护理伦理知识应用在护理工作中,并讨论在护理操作中融入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及隐私保护等伦理学理论知识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价值[6]。

1.2.4 在参与式护理实践中融入护理伦理学 实践课开始前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伦理问题,并征求其意见,根据护生兴趣和意见分配护理实践的病例,并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先练后讲式的问题式教学法,其中了解病例、查阅疾病资料及准备等工作均由护生自己进行[7]。查房当日由每个小组组长对疾病查房目标、涉及的重点的护理伦理学问题及护理计划进行简述,同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护理操作或查房任务。在此项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进行各个小组的讨论,阐述自身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互相你不缺陷,补充优点,最后带教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指导[8]。

1.2.5 转变为岗位带教模式 在通过集中的实践教学后,转换为岗位带教模式,一个小组由一位带教教师教学,可因人施教、分布指导、循序渐进及主动参与等原则进行教学,使护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心内科护理工作,要求护生重点采用护理伦理学提升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带教老师也应常给予护生评价,提高护生的积极性,更好的融入和学习护理实习工作。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生实习结束时对心内科护士核心胜任力评分及对带教老师各方面的满意度评分。评价标准:采用问卷测评的方式对护生的核心胜任力进行评价,包括4个维度,其中包括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自身能力及成就特征等[9]。完全具备5分,大部分具备4分、部分具备3分、小部分具备2分级不具备1分等5个等级。总分为19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生核心胜任力越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评价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10]。问卷包括5个方面,包括人文关怀、业务水平、沟通能力、行为表率及带教能力。采用1~4分评分法,1分:从不、2分:有时、3分:经常、4分:总是。分数越高,表示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程度越高[11]。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生实习结束时在心内科各项核心胜任力评分,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实习结束时在心内科各项核心胜任力评分分)

2.2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3 讨论

心内科中多为心脏慢性病患者,由于患者体质较弱,在治疗中极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双重压力,这就要求心内科护士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应以科学、正确的态度给予患者护理,使患者在长期的治疗中得到帮助和关怀,从而缓解生理痛苦,减轻心理负担[12]。此外,心内科老年患者较多,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护理患者中心理压力较大,加上心内科繁重的护理工作等,对护士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对于心内科护生,由于缺乏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加上年龄较小,心理尚不成熟,缺乏对护理工作的责任感和同情感,加上繁重护理工作、职业危害及患者和家属的过激言语,常觉得无所适从,增加纠纷的发生率,降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降低对护理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给心内科造成不利影响[13]。因此,强化心内科护理伦理学教学和实践至关重要。护理伦理学主要是对护理道德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其能够与护理道德原则及规范互补及制约[14]。而现代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以生命价值、有力无伤及患者自主为护理道德,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尊重患者权利和生命,重点强调行动负责、互相合作及关怀照顾,且履行护理职业责任[15]。因此,应用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不仅提高护生的道德修养,同时保证心内科实习任务顺利完成,使心内科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为护生日后的护士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自身能力及成就特征等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带教教师业务水平、沟通能力、行为表率、带教能力及人文关怀等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心内科护生带教中应用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基于护理伦理学为基础的渐进式多元化教学应用在心内科护生带教中,提高护生核心胜任力,提升科室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护生实习圆满完成。

猜你喜欢

渐进式伦理学心内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小学作文“渐进式”教学法初探
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