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涯服务平台为依托促进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研究
2022-07-12杜瑞平
杜瑞平
(中北大学 仪器与电子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师生关系是教育关系中最基础, 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 对高校的教育和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 对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工作态度和人格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师生关系成为高校教育样态的晴雨表, 是衡量高校教书育人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新时代, 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征程中的作用更加突显。 世俗文化与市场伦理将高校师生关系异化为功利主义的校园现象,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加剧了高校师生间关系的疏离, 高校师生间的互信关系出现弱化的不和谐现象, “高校师生关系显然要比其他类型的师生关系更为复杂”[1]。 学界对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的研究能使我们正确认识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了解造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如何让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有抓手、 更具实效, 不仅要有用全部生命教书育人的“燃灯校长”张桂梅、 时代楷模大连海事大学的曲建武、 讲好思政好故事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等教育楷模, 还要建立平台体系, 将师生关系融入其中, 全方位多角度、 科学系统地将师生关系的构建工作贯穿到学生成长的整个学习生涯, 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育人理念。 学涯服务平台以学生为中心, 服务学生学涯生活的全过程, 体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 多维度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将师生关系的构建融入全过程的学涯服务平台是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学涯服务平台的建设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有利于发挥其技术优势, 将师生关系的各要素统一到平台建设中, 让新时代师生关系既能“顶天”, 撑起高校育人的郎朗乾坤; 同时, 还要“立地”, 接地气, 符合育人的规律。
1 以学涯服务平台为依托促进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
1.1 学涯服务平台
学涯服务平台是在“三全育人”的过程中, 因时而进、 因事而化、 因势而新, 综合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和方式。 从传统的育人层面讲, 它是学校围绕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发展“对学生个人在学业、 就业、 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2], 在思想、 学业和生活等方面制定的规章制度、 方法措施等。 从新时代的育人层面来讲, 它是借助信息网络优势, 采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的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服务学生学涯生活的全过程, 多维度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 将师生关系的构建融入平台建设全过程, 加强每个维度的服务, 以求更好地推进高校育人的研究与实践。 本文中的学涯服务平台是运用信息交流的手段和方式将以上两个层面的结合, 既有传统意义的师生关系构建, 又有以数字信息为载体促进师生关系构建的实践, 二者相统一共同构成学生成长成才的学涯服务平台。 其总体指导思想如图 1 所示。
图1 学涯服务平台体系的总体指导思想
1.2 学涯服务平台对于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有积极作用
1.2.1 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构建的内容与学涯服务平台相结合
新时代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 如何建立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时代师生关系需要什么平台保障都是构建内容的应有之义。 在学生学涯服务中, 应从具体层面构建内涵相同、 外延相异的教师与学生、 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 管理人员与学生的三种不同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三种师生关系是根据新时代高校教育的要求, 从内涵和外延上对师生关系进行的科学判断, 明确了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才能在具体的关系构建实践中, 根据各自的特点, 从具体的途径加以建设, 才能保证学涯服务平台的建设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如下:
第一, 突出新内核, 构建教师与学生传道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你教我学的被动教学关系中,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 填鸭式甚至是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 基于此, 师生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有不平等的存在, 学生的主动性、 能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力很难得以最大发挥, 这也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 “师生之间互信度不高, 呈淡漠状态, 大部分学生没有要与教师主动交流的想法, 而教师因为繁重的科研工作等因素, 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时间, 师生只有在课堂上有相应的接触, 在课外几乎没有任何过多的交流, 在课下除了平时见面打招呼问候之外, 并没有其他任何有意义的交流,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从教学关系中脱离出来。”[3]新时代呼唤在教学中建立新型的“互相尊重、 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仅传授知识, 还可以为学生的科技竞赛、 创新创业等搭平台、 促成长, 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 相得益彰。
第二, 突出新要义, 构建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立德型师生关系。 尊重、 平等是新时代育人的核心理念。 在传统的学生工作中, 学生工作人员是管理者、 学生是被管理者, 两者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日常的事务中, 偏管理而轻育人。 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工作人员在平等的基础上, 建立“在思想上引领学生、 成长成才上服务学生”的新时代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的关系, 这是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思想引领上学生、 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的使命使然。
第三, 突出新理念, 构建管理人员与学生的服务型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 高校的管理多定位于单纯的管理, 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更像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不平等关系。 新时代, 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 管理就是服务”平等的管理人员与学生的关系, 将关系定位于“服务广大学生”, 让管理人员成为学生“不上讲台”的老师, 体现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1.2.2 信息网络搭建起师生关系构建的新平台
高校在思想教育、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教育的实施上, 各部门之间在“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发展”中还不能达到相互打通融合, 全员、 全过程、 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思想没有充分的体现, 围绕学生的成长数据也没有完全关联。 学生的早晚签到情况、 奖惩、 请假、 宿舍卫生检查、 体测、 心理状况、 思想状况以及查课等数据也不能及时与其他相关人员和育人部门共享, 不能做到及时预警、 及时提醒。 其原因是所有的数据收集没有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相关联, 而是以部门为单位, 各自独立, 数据不能及时共享, 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情况, 无法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育人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当前的师生关系的互动提供了新的形式, 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学生不必只依靠教师来获取文化知识, 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大部分想要的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学生同教师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青年在哪里, 我们的教育就应该在哪里, 教师要利用网络, 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 所想、 所急和所困, 才能与学生同频共振, 促进师生关系发展。
学涯服务平台从育人目标的达成入手, 注重各环节产出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服务。 学涯服务平台构建的新时代高校育人理念内涵的落地和体现将教师与学生、 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 管理人员与学生三种不同的师生关系统一了起来, 通过信息网络, 同构同质、 同根同源、 同向同行, 共同组成了新时代师生关系构建的内容, 体现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职责, 从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来强化其立德树人的培根铸魂作用”[5]。
2 以学涯服务平台促进新时代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从学校层面, 学涯服务平台构建新时代教育管理理念, 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制度; 从教师、 学生工作人员、 管理人员层面, 学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转变管理服务理念; 从学生层面, 学涯服务平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将三方面内容融入到整个学涯服务平台中。 平台相互贯通, 及时从“三全育人”的各链条、 环节中提取数据、 信息,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构建平等、 和谐的新时代师生关系。
2.1 学校层面
2.1.1 构建新时代教育管理理念
过往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为客体。 教师作为主体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而学生作为客体则是被动地接受, 无权选择教育的内容。 但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的高速发展, 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成为了现实工作的需求。 关注网络、 利用网络, 注重主体间的双向交流, 从主体性过渡到主体间性, 逐渐摆脱过往的旧模式。 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理念的转变。 强化全员育人的理念, 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2.1.2 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层面, 对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是对教师为人师表、 传道授业职责使命的规范和约束、 督促和激励。 在实际的教师评聘制度中, 一般是通过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学校对教师进行聘任的相应考核制度。 因此, 这两种制度的科学合理设置尤显重要。 对学生评教的关键是评教内容、 评教过程和评教方法的设立, 目的是通过评教, 从学生的角度掌握学生对教师上课的真实反馈。 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 教师还承担着本学科的学术和科研任务。 他们将自己的所学与学术前沿、 国家发展需要、 人民所需相结合, 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将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是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完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1.3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的制度
建立线上线下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制, 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面对面的线下交流, 还是各种网络平台的线上互动, 都是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1.4 拓展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
言不说不明, 理不辩不透。 学生的养成体验必须建立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 主题班会、 博导论坛、 博士论坛、 知行讲坛、 网络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 心理咨询中心、 领导信箱和热线等都能成为拓展沟通渠道的发展方向。
2.2 教师、 学生工作人员、 管理人员层面
2018年1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意见指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空前高度。 教师承担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 其责任和使命也提高到空前高度。 进入新时代, 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迫切需求, 其关键和根本在教师。
2.2.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注重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注重以德为先。 坚决杜绝唯论文、 唯帽子、 唯职称、 唯学历、 唯奖项论, 将“德行”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是要带领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者和领会者、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做“四个自信”的支持者, 从而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行动计划, 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既要向国家的教师楷模学习, 学习他们先锋引领的队伍职业形象和精神风貌, 同时, 也要学习身边的师德典型, 从点滴做起, 在全校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对于抄袭剽窃、 违反师德等不端行为坚决零容忍。
2.2.2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 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学高为师, 丰富的学识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条件。 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 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路人。 建立校级教师发展中心, 增强潜心教书育人本领; 组织教学研修, 进行研究与指导; 推进教改与创新,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加强专业团队交流, 完善传帮带机制。 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 健全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制度, 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重视学校辅导员专业发展, 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 培育生力军。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关心爱护学生意识。 加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中突出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 严慈相济, 诲人不倦, 真心关爱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 做学生良师益友, 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 发挥教学名师、 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参加学科、 专业认证, 带动教师整体水平提升。
2.2.3 积极拓展沟通渠道,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头兵, 各个高校必须重视其发展, 体现其专业化、 职业化。 2017年, 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北大学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 抓好两个论坛(副书记论坛、 辅导员论坛)、 建成一批工作室(校级辅导员工作室)、 办好一个学校(家长学校)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 让辅导员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贴心人。
2.2.4 转变管理服务理念, 让学生积极互动平等参与建设
学生的住宿、 饮食、 出行等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内容, 学生与后勤的良好互动参与可以督促和推动后勤工作的发展, 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 思想作风和道德修养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 文明素质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增强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 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积极发挥管理人员“不上讲台”的教师作用。
2.3 学生层面
首先,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理性平和、 积极向上的心态; 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不自信与自卑的心理, 勇敢地主动与教师交流。
其次,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搭建锻炼学生人际交往的平台, 让学生多掌握一些相互沟通、 交流的语言和技巧, 为学生提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 学校应尽可能地营造相互包容的多元文化氛围, 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 工作坊等活动, 帮助师生提高沟通能力、 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将三个传统育人层面统一到学涯服务平台中, 在学生成长生涯的各环节中, 线上线下相结合, 及时采集教师、 学生工作人员、 后勤人员在各自的领域教书育人、 服务育人的信息, 利用该平台记录学生在校多维度的成长过程, 加强每个维度的服务, 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 畅通实时预警服务, 保证服务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并可快速实现持续改进, 最终再回归到“三全育人”各环节中, 从而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形成公正、 平等、 和谐的育人氛围,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具体如图 2 所示。
图 2 学涯服务平台体系结构图
3 导师制聚育人合力践行学涯服务平台的建设
3.1 五大导师在学涯服务平台上凝聚合力
以上三个层面是从高校的横向维度进行师生关系构建途径的研究和探索, 横向面上的研究还离不开具体的纵向层面上点的研究, 中北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和新生成长导师制是新时代师生关系构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并由点及面形成学校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五导联动构建高校全员育人新模式。 五大导师形成育人合力, 做到全员育人不断线, 这是学涯服务平台育人新模式的具有代表性的探索和实践。
新生成长导师: 大一入学适应阶段, 为每个宿舍配备新生成长导师, 对新生的思想、 学习、 生涯规划等进行引导, 帮助新生尽快从高中完成到大学的转变, 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教育教学。
双创导师: 大二、 大三储备阶段, 配备双创导师, 主抓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 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
校友导师: 大四冲刺阶段, 邀请校友加入育人行列, 担任校友导师, 分析考研和就业的趋势, 帮助毕业生认清自我, 尽快与社会接轨。
党员导师: 为每名学生党员配备一名教工党员导师, 达到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教学相长、 共同提升的双赢效果。
心理导师: 对于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经济困难、 学业困难、 心理困难等学生), 配备心理导师, 由团支委成员担任, 发挥朋辈间的帮扶作用, 关心关爱每一位同学。 五导联动, 助力学生打好大学这场隐形的加时赛。
3.2 导师制在学涯服务平台互融共促实效
3.2.1 形成了基于基层学术组织平台的新生成长导师制运行机制
通过构建基层学术组织与学生教学互动培养机制, 明确新生成长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 形成新生成长导师的遴选和聘任机制, 制定新生成长导师的管理与考核机制。 学科带头人利用“周活动”进行学术、 教学研究的载体, 对导师制开展的周活动计划进行规划设计、 组织安排, 共同推进对新生成才的指导内容。 同时导师制实施也促进了新生对专业的了解, 对学科教学方案的制定、 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着较好的推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 可以完善加强对本科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修订。
3.2.2 构建了基于基层学术组织平台的新生成长导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业服务平台上围绕导师制开展学业辅导和专业指导、思想引导和成长向导、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科研创新实践指导。 学校从大一新生开始为每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实现成长导师指导下的个性化培养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或直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 在导师制的推进中, 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科技竞赛活动、 国内外学术会议, 大大提高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2.3 为学涯服务平台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新时期特色办学的要求, 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教学科研平台”的组织模式。 在学涯服务平台上, 教学和科研互动、 产学研结合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得以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 导师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探索和实践。 通过学科内知名专家、 学者担任新生成长导师, 实现了对新生的思想引导、 行为训导、 学业辅导、 生活指导、 心理疏导、 科研指导和成才向导, 帮助大学生尽快转变了角色, 适应了大学生活, 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基层学术组织内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平台。
3.2.4 为学涯服务平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通过探索和实践, 形成了新时代师生关系构建的一系列文件制度、 一系列教改项目和论文成果, 涌现出一系列优秀导师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典型事迹, 学生的学风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绩, 为新时代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参照。
导师制的开展有利于形成新时代高校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促进高校的发展、 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导师制在学涯服务平台载体下得以有效实行, 教学相长,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
4 结 语
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努力探索研究建设以学生为中心, “三全育人”的高校学涯服务平台体系, 全过程多维度提供学生学涯一体化的服务, 真正做到信息权共享, 服务无死角, 依托学涯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立德树人新格局”[6], 从而构建新时代师生关系, 有效保障育人目标的达成, 提高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