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红黄绿”颜色分层教学策略研究
2022-07-12黄文东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广东广州511300
◎黄文东(广州市增城区应元学校,广东 广州 511300)
1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相关概念
1.1 分层教学的含义
层次指事物的等级,它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它们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自特殊的特征.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对每个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学校来说,目前的分层教学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同层同班同法”,一种是“异层同班异法”.两种分层方式各有各的好处和不足,不同国家的教师采用的分层方法不一样.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我们通常使用“异层同班异法”,明确类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1.2 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材施教最早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现在已经列入了我们国家常用的教育原则中.人必须因其材而施其教.分层教学还符合个体差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分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2 核心素养下学生、各教学环节的分层
2.1 学生层次的划分
如何给学生划分层次是分层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在很久以前的一段时间内,多数的分层教学是“同层同班同法”,即同一层次的学生分到同一个班,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有很多好的地方,比如方便教师备课教学、课堂效率显著提高等等,但也存在许多争议,例如不符合我国如今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享受到平等的教学资源,而且具体实施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采用比较适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分层次方法——异层同班异法,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教师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按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红黄绿”颜色分层(半学期调整晋升一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将“异层同班异法”之下形成的同一个班级,具体分层呢?本人虽然也采用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的这种分层方式,但为了不那么明显地用类似“高低差异”的词,造成个别学生或家长的内心不满、焦虑或标签化,本人采取“红黄绿”颜色来区分,灵感来自交通灯与球赛中的红黄牌.绿代表通行与绿卡,象征前列;黄代表提醒,象征中间层次;红代表需要高度重视或受警告,象征学习困难.通常,在初一上的前半个学期属于考察期,教师需要对同学们经过的2次单元检验与1次中段考试,以及平时的作业与课堂表现,综合考察后进行分层.如果班级层次差异较大,教师可以在红黄绿3个层次基础上,头尾各增加1个层次,细化使之更符合实际.通常情况下,深绿队+绿队,黄队,红队+深红队,约各占三分之一.这种分层方式里每个层次的学生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学生经过努力,半个学期后,各方面达标次数较多,则晋升至高一个层次.为什么采用晋升机制?因为现阶段我国教育正大力提倡过程性评价学生,晋升机制符合发展的眼光,更人性化,更有激励作用,符合我国的教育理念.
2.2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
在开始一堂课时,教师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它们是互相统一的,不可分割.“红队”这一层次的同学,他们要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会解一些基础的题目,教师要引导他们端正心态学习.“黄队”这一层同学,他们除了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会相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能自己归纳一些解题的方法步骤.“绿队”这一层的同学,他们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能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扩展与创新思维,对新知识有较高的渴望,对所学知识与方法能自主进行归纳.
2.3 学生预习分层
预习是新课开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环节,但是现在不少学生的自觉性都比较差,就像碗里的鱼,需要拨一下,他们才会动.因此,教师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具体的预习内容,以便他们更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初中数学的预习,对于“红队”这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先熟悉概念,记住主要的数学公式.对于“黄队”这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先记住概念,看懂课本例题.对于“绿队”这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用课本上的概念,完成课本上简单的习题.“深绿队”这一层的学生,他们学习态度都比较端正,多数会自己完成预习,教师可以让他们预习后自主钻研课本上较难的问题.第二天教师需要检查课本,适当表扬,从而巩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4 教师备课分层
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合理设计并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自身出发,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方式,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所以,备课中分层是非常有必要的.
初中数学的备课,针对“红队”这一层的学生,我们可以多从基础出发,让他们复习之前学过的和新课需要用到的知识,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适当给他们回答一些有关本节课概念的简单问题.这样他们学起来不会那么吃力,而且能知道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新课内容.对于“黄队”同学,他们主要的问题是粗心,不够认真,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的环节让他们去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让他们自己找到不足并克服错误.对于“绿队”同学,他们的基础知识已经没什么问题,教师应主要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对于中等难度的题,鼓励一题多解,充分发挥数学思维,时间允许时,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解题目,提升课堂氛围.同时,教师结合课程内容,给同学们不时地推荐跟数学史、数学文化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让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更深刻全面,使同学们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3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3.1 课堂教学目标分层策略
例如,一节课主要讲述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根据条件假设一次函数的形式:y=kx+b,并正确代入两个点坐标,从而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难点是如何快速有效地求得k与b的值.高一些的学习要求是,尝试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2 课堂教学问题分层策略
比如,本节课刚开始的五分钟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
提问一:一次函数的定义(简单问题易回答,上课开始就要带动良好氛围).
提问二:里面有几个参数,需要几个方程才可求解?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这里也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顺便检测一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同时指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
提问三:具体代入后的式子是怎样的?
提问四:求函数解析式,通常分为几个步骤?
不难发现,问题体现层次性,我们请学生回答的时候应选取他能回答的问题,这样能建立学生自信心.以上这四个提问也可以作为预习任务布置给学生,我们根据学习目标划分层次,“红队”这一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这四个提问中的任意两个问题,“黄队”学生需要完成这四个提问中的任意三个问题,“绿队”学生对于这四个提问都应该完成.
课堂上,我们可以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展开.
例1张老师上班的小轿车油箱中原来有汽油50L,张老师查了相关资料得知该小轿车平均耗油量为0.1L/km.
(1)写出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y=-0.1x+50)
(2)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汽车行驶200km时,邮箱中还有多少汽油?
例2看下面表格数据:
s-2-1012… t-5-2147…
(1)根据上面的表格数据写出s与t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
(2)s是否为t一次函数?s是否为t的正比例函数?
例3写出下列各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并判断它们是否是一次函数,是否是正比例函数.
(1)小轿车以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关系式;
(2)圆的面积s(厘米)与它的半径r(厘米)之间的关系;
(3)圆的周长c(厘米)与它的半径r(厘米)之间的关系.
例4已知一条直线经过(-2,-5),(2,7)两个点,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
(1)请问这条直线跟我们学过的什么函数有联系;
(2)如何求得这条直线的解析式?这个方法通常叫什么名字?
本节课结束之前,我们还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关于函数的数学史.比如函数较准确的定义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的.他当时这样定义函数:“对于在某区间上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y都有一个确定的值,那么y叫作x的函数.”这个定义一提出,就广泛地被当时的数学家接受,并沿用至今.等到我们上高中时,我们就能学到新的函数定义方法,这是用“集合”和“对应”的概念给出的近代函数定义.高中以后的数学都用这个定义,因为这个定义更广泛全面.这个定义打破了“变量是数”的传统,说明了变量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其他对象,到了高中我们将接触到更多的有关函数的知识,所以现在我们要打好基础.
3.3 作业布置分层策略
对于课后作业,因为一次函数比较抽象,学生也是初次接触,“红队”层次的学生做基础的作业,比如练习册的A组题;“黄队”层次的学生,在A组题之外选做适量的B组题或实际问题;“绿队”层次的学生,在少量A组基础题与B组中等题之外,尝试挑战C组题.这样大家的作业量都差不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适合自己的作业,这也是严格遵守教育部“双减”政策,不断鼓励学生实现自我.
3.4 课后辅导分层策略
“红队”这一层次的初中学生,他们主要是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没有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也应该跟他们谈心,注重心理辅导,应该一视同仁,给他们制造一个良好得学习环境,鼓励他们,通常2人一小组甚至1对1辅导.对于“黄队”,我们可以让他们4~5人组成一个小组,互相监督,因为这一层次的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弱,合作学习使他们能相互提高,学生小组内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对其进行解答.像一次函数的概念这样的课程,小组互相合作效果明显.对于“绿队”,教师应该给他们多次总结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课外辅导不同于上课,教师不仅要为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适当进行鼓励,更有利于学习.
3.5 单元测验分层策略
单元测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测验虽然或多或少都会给学生一些压力,但对于想进步的学生来说,这也会是一个成长机会.教育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完善、健全的评估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反馈教学情况,为教学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性策略,优化整个教学流程.测验对于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多数学生来说,关键的鼓励或警示作用大概维持1~5天,然后学生容易恢复到“老样子”,究其原因,是测验还没有真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所以,为了提升测验的意义,使每一次的测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会达到各自不同的目标,教师应进行单元测验分层.通常,我们可将整个班的平均分设定为黄队达标分,黄队达标分+6分=绿队达标分,黄队达标分-6分=红队达标分.比如,某个单元测验后,整个班的平均分为75分,黄队达标分为75分,绿队达标分为81分,红队达标分为69分.对达标的同学,教师奖励积分10分,超达标分数5分,另奖励积分2分;对不达标的同学,教师安慰性质地给予积分5分.即每次测验,达标与不达标的同学,在积分方面可以相差5~7分.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层次的成绩要求可以适当拉大或者缩小,目的是鼓励优生与激励后进生.
3.6 积分策略
如何有效地将平时与期末联系起来?本人的做法是将各种表现转化为积分,平时鼓励,期末总结.在作业、课堂表现、测验、活动参与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积分高,表现不理想的学生积分低.“红队”“黄队”只有上升通道,原则上半个学期调整一次,每次1~3人;“绿队”里面如果有个别同学表现不理想,教师会提醒观察一段时间,确实不合适的,告知家长后将其调整为“黄队”.降一个层次的目的,是使其更加容易一些达成目标,希望多次的小成功能唤醒大成功.在学期末,教师再根据所有同学的积分,划分寒暑假作业量,积分高的约10名同学,没有寒暑假作业,成绩优异的学生自己负责自己的学习;约10名同学有一半作业;其他积分较低的完成指定的所有假期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符合我国的新课程标准,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本人通过具体的“红黄绿”进行分层,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数学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科学的分层对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人性化的,不会让学生觉得不公平,并且这样的分层有晋升机制,贯彻始终,在课堂互动与展示、作业、测验目标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达标要求.只要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就能到达理想中的那个层次,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形成共同进步的局面,从而使教育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