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职业能力先导的职业能力重构和分类培养研究
2022-07-12杨林刘意李颖艳
杨林 刘意 李颖艳
[摘 要] 为切实解决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与职业岗位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以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合作为育人平台,在初级职业能力实践先导基础上,对教学对象依据其个性特点和职业取向进行分类,按企业不同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分类重构职业岗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育对象精准实施差异化的分类培养、因材施教,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初级职业能力;先导;职业能力重构;分类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67-03
高职教育大扩招背景下招生方式多样化,带来了生源结构的多元化,不同层次类型的学生基础起点不一[1],思想行为更加多样,学习目标、职业取向各不相同,个体差异显著,若再以传统教学方式达到同样的培养目标,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模式下学生的职业属性更强而且不同生源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对于个体差异显著的学生,教学方法上应具有各自不同的规律。研究在初级职业能力实践基础上对教学对象进行职业能力重构,按其个性特点进行分类后再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差异化的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以期达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初级职业能力、职业能力重构和分类培养的含义
初级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以眼视光技术人才为例,初级职业能力包括熟悉眼镜验配机构环境和眼镜验配工作流程,眼镜商品种类、品牌和价格,会使用常用验光配镜设备并熟悉其功用,能用视光学专业基本知识解答客户问题,会做验光配镜行业基本技术操作,与客户能做基本的沟通交流,会接待客户和介绍商品等,对应的工作岗位有接待和眼镜导购、视光师助理等,即具备验光配镜行业基本的工作能力。
职业能力重构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变革,通过调整、改革形成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和需求耦合机制[2],既有宏观层面的改革,包含调整专业布局、改革人才供给模式等,又有微观层面的改革,包含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重构等。
在职业教育大扩招背景下,高职招生变化不仅体现在增量规模上,还体现在生源个性差异“质”的变化上,如何在高职教育生源结构多元化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论证,精准实施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及层次受教对象需求的分层分类教学[3],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现代学徒制基于校企合作开放式育人平台,学生通过入学入职初期的初级职业能力实践和学习,对企业各職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个人个性特点有了一定认识,结合企业业务需要,再通过企业师傅引导和带教,提供上岗锻炼机会,通过实践对学生的分类培养提供依据;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双主体作用,以职业岗位和职业拓展方向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学生个性特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
二、国内外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趋势
(一)国际眼视光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在视光学教育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和地区都结合本国和地区生活消费水平和市场情况,探索适合自身需要的眼视光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际上眼视光学教育主要有北美模式和英联邦模式[4]。北美模式是在一般大学四年的基础上,再经过四年的医科视光学教育获得视光学博士学位,考取医师资格;英联邦模式是五年制理工科视光学院模式,毕业即可获得视光师执照。而日本结合地区实际,主要实行以三年制眼镜专门学校为眼视光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可以专业从事验光配镜工作。
(二)法国特色配镜师培养模式的借鉴意义
配镜师培养是法国特色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配镜师的工作与验光师不同,他们是视光专业的经营人才,要求懂产品,懂营销,懂经营管理,也懂验光,还会割边配镜,工作侧重“商”,而验光师则是验光,开处方,更侧重“医”。
配镜师是顾客与眼科医生、验光师、眼镜行业之间的纽带,是视光学体系的核心。在国外,配镜师是眼镜行业从业的主力军,其与验光师的比例基本是8 ∶ 2。事实上,我们国内眼镜零售店的员工构成比例也是8 ∶ 2,只不过其中八成不是配镜师,而是营销员。迄今为止,全国没有一所院校设有配镜师专业。没有专业设计和培养,企业专业分工不到位,员工的定位不清,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不规范,就谈不上社会的认可。
(三)我国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是温州医科大学的五年制医学视光医师教育和天津职业大学的三年制职业教育模式。温州医科大学的五年制医学视光医师教育生源毕业生具有医学学士学位,可以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职业面向主要为眼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眼科;天津职业大学的三年制职业教育针对眼镜店为我国眼视光技术服务主体、需求人数众多、消费水平不高的具体国情,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技术与营销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
随着国内近视率的骤升,人们视觉保健意识增强,视光行业优化和科技进步加快,对眼视光学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正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而发展壮大,开办学校越来越多,近二十年来形成了高、中、低多层次培养并存的状况。相比较而言,三年制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专业认可度最高,是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渠道,但普遍存在职业心态较差、相对缺乏相应的商业技能,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专业思想不稳固,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目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职业岗位需求脱节。
从眼镜验配机构职业岗位结构调查获悉,眼镜零售企业在配镜师岗位群的人数占到整个岗位群总人数的70%,验光师岗位群占到整个岗位群总人数的20%,眼镜店专业管理人员一般由配镜师岗位群提升而来,约占到整个岗位群总人数的10%,由此可见,我国眼镜行业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配镜师,而目前我国所有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各层次院校都把验光师作为主要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普遍以验光师为培养目标,而忽视了眼镜行业一线配镜师的培养,造成了眼视光类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三、职业能力重构与分类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部分专业完全参照“小本科”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与劳动力市场高、中、低端职业岗位标准互不匹配,专业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高职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6]。就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而言,如前所述,所有高、中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均以验光师培养为主要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而眼镜验配行业急需的是大批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较高销售沟通能力的配镜师,结果导致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还需要比较长时间的上岗培训方能胜任岗位工作,且学生心态不稳定,流失率高,加大了眼镜企业的用人成本和负担。因此,以眼镜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眼镜行业职业岗位需求,进行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职业能力重构,对学生实施验光师、配镜师分类培养,是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初级职业能力先导的职业能力重构与分类培养具体举措
(一)依据入职初期工作内容遴选学习内容,开发职业先导课
現代学徒制学生入学即入职,入职即开始上岗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一线工作。为避免学生工作中一无所知、无从下手,从而造成工作中的被动,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选取其中一些理论相对简单、比较容易掌握、无安全隐患、短期培训即可上岗工作的实践性内容和职业工作规范组成职业先导课,制订合理可实现的初级职业能力教学目标和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学生边学边做,能独立完成相关工作后依据职业岗位的技能递进规律再逐步丰富专业技术和知识。
就眼视光技术专业而言,验光师和配镜师两个主要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起点均为销售岗,此岗位要求新员工熟悉工作流程和企业管理制度,能规范书写常用单据,具备销售员的基本职业礼仪和人文素养,熟悉眼镜商品的种类和品牌,知道视光学检查设备的名称和功用,能说出眼前表结构名称,能区分不同屈光状态的含义,能提供眼镜清洗、简单维修、视力检查、电脑验光、测瞳距等安全、简单的视光学技术服务。这些工作和学习内容可以归纳为工作规范、眼镜商品与营销、视光学基本知识、视光学基本技能四门初级职业先导课。
(二)分析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职业成长路径,分类重构学生的职业能力
对现代学徒制学生入学入职初期开展短期的职业先导课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内容有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在此期间,由带教的企业师傅注意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等并针对学生弱项给予指导,提供上岗锻炼机会。学校的环境和工作中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学生会自然过渡,大部分学生在沟通、表达、待人接物上会放不开,需要有一个适应期。学生反映,在企业师傅的引导和鼓励下,跨过这个适应期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入学入职六个月后,学生对企业各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并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由企业组织学生进行岗位志愿填报,再参考他们的综合成绩,包括在企业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然后安排岗位。就眼镜验配企业而言,一般原则是外向的、个人喜欢有挑战的、喜欢和别人打交道的安排配镜师岗,主要职责是商品销售、店面管理和售后服务等业务,职业提升方向为店长—区域经理—公司管理层干部;专业理论成绩好、性格偏内向的安排验光师岗,主要职责是验光、视功能检查、视觉康复训练等,职业提升方向为验光师—视光师—视光中心主任—视光部经理。基于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两个主要职业发展方向,分验光师和配镜师两类职业岗位重构眼视光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针对配镜师岗位的培养侧重沟通、管理、协调能力,兼顾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职业能力的广度;针对验光师岗位的培养着重加强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深度学习,侧重培养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初级职业能力先导的分类培养
初级职业能力先导课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以企业为育人主体。就眼视光技术专业而言,客户接待实践为教学起点,眼镜门店为主要教学场所,导师一对一带教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以“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知识短期学习,工作规范的学习要在入职第一天在师傅指导下完成,第一周熟悉眼镜商品,学会销售眼镜,第二周穿插集中学习视光学基本知识并由导师一对一带教学习视光学基本操作技能,这样经过半个月的学习,学生即可具备单独完成简单工作的初级职业能力,第一学期后续时间的70%用于强化初级职业能力的实践锻炼,30%时间集中完成公共课的学习,在此期间不安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通过半年的初级职业能力锻炼,可以显现出来学生的潜能和职业取向,便于第二学期开始根据现代学徒制学生个体特点和企业职业岗位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分类培养。
五、总结
初级职业能力先导的现代学徒制职业能力重构与分类培养模式下企业参与专业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等特定职业环境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使企业从以往被动接收学生见习实习或就业变成主动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从而在人力资源成本中找到与高职院校的利益共同点,并深入贯彻了“以人为本、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中心思想,切实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发掘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形成以针对性、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就业为抓手,促进职业教育提质扩容,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样板,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綦雁.精准教学模式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2021(9):66-67.
[2]孔凡士,张磊.以职业能力重构增强职业适应性[N].中国教育报,2020-11-24(09).
[3]李冠源,李冬娜.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分层分类施教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1):101-106.
[4]张荃.眼视光教育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5]何路赟.对话法国高等视光学院(ISO)院长:配镜师,眼镜行业中的无价之宝![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5(11):76-77.
[6]罗士喜,孙文琦,郭志立,等.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86-91.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