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2-07-12徐永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6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协同

徐永周

[摘           要]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凝聚而成的独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内涵。以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为例,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作为切入口,论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协同开发与应用路径,提高大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更多可能。

[关    键   词]  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粤港澳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10-03

红色文化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进文化,而且也是推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红色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传统发扬光大,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加强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概述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争取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过程,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红色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不是单纯地指革命文化、战争文化和老区文化,还包括有利于人们积极向上发展的健康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古今中外先进文化成果的吸引和优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涵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是在现实中能够感知的物质资源,如革命战争遗址、革命遗物、领导人故居等;非物质文化主要是指红色精神,虽然是无形的但富有生命力,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概括来说,红色文化是典型的思政教育内容,将红色革命文化和精神作为主脉络,汇集人物、事件以及精神等为一体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是共产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特征

民族性:红色文化形成于民族危亡之际,自孕育之初就决定了其民族性的特征。首先,红色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的象征,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还是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下的“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这些红色精神随着中华民族坚定的前进步伐被赋予了民族性更多的内涵;其次,民族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历史并不是人们随心所欲创造而成的,而是对已有条件的吸收和创造,如井冈山时期将庐陵文化吸纳其中进一步发展其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摒弃了一些封建腐朽的糟粕,而保存积极向上的元素,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最后,民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的一系列反帝反封建、反侵略战争,是对民族独立的追求、对民族尊严的维护,每一处革命战争遗迹、每一位革命人物都承载着民族的斗争史。此外,中国人民更擅长用民族方式来表达精神和情感,比如,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往往利用当地山歌曲调编排歌曲,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口口相传,使红色革命精神家喻户晓,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人民性:人民群众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同时也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人和创造者。首先,红色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智慧的结晶,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为红色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沃土,而且红色文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传播,否则就会丧失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红色文化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同甘共苦,还是新时代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都将人民性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创新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植根于人民群众中,才能使红色文化蓬勃向上、富有生机。

时代性:红色文化与任何思想理论一致,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首先,红色文化的孕育、形成和發展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紧密联系;其次,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在特定时期出现的大量红色作品《江姐》《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等,这些经典作品无一例外体现了革命年代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的革命精神;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红色文化,也有着新时代显著的特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不动摇,在对前人红色理念继承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打破陈规,勇于改革与创新,深化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

开放性:红色文化作为一个开放性的资源体系,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对有益的外来思想和文化进行整合和借鉴。一方面,近代中国就开始向西方学习,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为探寻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将红色文化向全世界进行传播,利用红色文化的积极进步作用,加强中外文化的深度交流,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和话语权。

二、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已不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还代表一种文化概念,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于此地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应用具有特殊意义,而粤港澳大湾区在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过程中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一)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机遇

第一,国家提供政策支撑与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基因的传承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和政府大力扶持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文件,给予红色文化资源政策支持,同时为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政策支撑与指导。比如,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实施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赋予大湾区更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而大湾区的人文精神建设必然为该地区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带来更多机会。

第二,活跃的红色文化旅游市场。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并出台相关红色文化旅游规划进行宏观指引,使得红色文化旅游呈现跨越式发展。活跃的红色文化旅游市场,对带动老区经济繁荣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改善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良性循环下,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来自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国家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面对复杂的外部政治环境,粤港澳大湾区首当其冲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青年人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再加上缺乏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极易受到外来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导致其形成错误的价值理念。新形势下,国家软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竞相争夺本国文化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的份额,在输出本国文化的同时,又设置贸易壁垒避免本国文化市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给粤港澳大湾区拓展红色文化国际市场增加了很大难度。

另一方面区域红色文化开发竞争激烈。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尤其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尤其激烈。比如,江西省通过井冈山精神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在红色资源的开发中,更注重整体规划,有力地提升自我区域竞争力,形成了区域性文化品牌;湖南省则将伟人故里、名人故居作为营销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和景区。面对江西、湖南、福建等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打响自身区域文化品牌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协同开发与应用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与应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过程

当代中国人对红色文化承载的历史、民族和政治等内涵有着共同的记忆,红色文化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粤港澳大湾区在红色文化协同开发和应用中,对于这一地区人民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政治价值上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应给予红色文化协同开发与应用的高度重视,将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与应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政府要转变观念,将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纳入区域发展评价体系,使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其次,科学合理规划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与应用,将红色文化的内涵作为出发点,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的实际情况,依据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进行整体谋划,制定科学的整体性规划,并细划为总规划、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最后,完善与红色文化开发与应用相关的法律体系。红色文化协同开发和应用是一个庞大的过程,涉及遗产保护、土地规划、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只有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才能为红色文化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可操作性的保障。

(二)开展多元化的红色文化教育,使红色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红色文化孕育、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使其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当前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做好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工作,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迈进。首先,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发要以保护為基础,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各级政府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在保护红色文化个体形态的同时,更要注重各个红色文化资源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挖掘不同红色文化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彰显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一方面将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荣誉感。另一方面加强红色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使红色文化走进大众视野。比如,以各类伟人故居、革命遗址等为依托,为群众提供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的空间和平台,拓宽群众的红色文化视野。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通过公共演出、公共体验等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当中;最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此可以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和途径,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向广大群众传播红色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精神的感染,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认同。

(三)突出红色文化地域特点,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是构成地域文化的有机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在对红色文化协同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要突出红色文化的地域特点,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内涵,打造区域文化品牌。首先,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在对红色文化协同开发和应用中的优势,为红色文化找准定位和主题,打造明确且清晰的文化品牌。在突出红色文化地域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不同红色文化间的联系;其次,区域文化品牌打造时要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在对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挖掘过程中,要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产品,使其区域文化更具文化市场竞争力;最后,向国际市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红色文化具有向国际市场拓展的机会和平台,对此,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协同开发和应用,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国民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为浓重的文化底色,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注重红色文化的协同开发和应用,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蓉,刘洁莹.资源协同视域下无锡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J].创意与设计,2021(5):56-62.

[2]周林兴,崔云萍.区域性红色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利用探析:以长三角区域为分析对象[J].档案学通讯,2021(5):4-13.

[3]郜俊斌.吕梁红色旅游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块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21(6):147-150.

[4]张春莲.红色旅游资源统计与协同开发研究:以上海和延安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5):63-67.

[5]刘旸,邵彭兵.协同共享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5):60-65.

[6]刘建平.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0(2):84-90.

[7]尹建强.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河池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6):10-13.

[8]黄三生,凡宇,熊火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价格月刊,2018(9):90-94.

[9]胡勇胜.论红色文化传承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以湖南地区为例[J].传承,2015(5):10-12.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京津冀协同发展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