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理念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推进策略
2022-07-11王君君刘立美
王君君,刘立美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443000,湖北宜昌)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如何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中落实“1+X”证书制度,统筹教学规划,加强人才建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对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而言,主要面向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业,面向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自动控制工程等技术人员的职业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自动生产线和工业机器人设备及工作站的系统编程与集成、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售前售后服务及其相关管理工作。这也就表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更注重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此专业的课程主要有6~8门,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建模、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调试、可编程控制器等[1]。学校也相应地开设了拓展课程,如移动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证书主要包括操作与运维证书、集成应用证书。
2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基本内容
在“1+X”证书理念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当重点探究如何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双向融通,积极推动“1+X”证书制度与现有专业教学体系的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当前该专业的主要证书教学内容如下。
(1)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该证书主要对接系统集成企业、应用企业和本体制造企业,面向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师、运营维护工程师、虚拟调试工程师、工艺规划工程师、系统集成工程师、操作编程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销售管理员、方案设计师等工作岗位人员。涉及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认知、工业机器人系统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程序开发、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系统集成等[2]。主要技能要求包括: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进行系统的安装、操作及维护,进行集成系统的基础调试、基础编程、异常处理、故障检测及维修等,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的保养维护、故障检修、安装调试、工艺规划和优化等。
(2)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该证书主要对接本体制造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应用企业,面向技术销售工程师、技术服务工程师、安装调试工程师、维护维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设备管理员等岗位人员。涉及的工作模块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安装、安全保护、数据备份与修复、校对与调试、操作与编程等[2]。主要技能要求包括:遵循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进行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调试、日常保养维护、预防性维护、程序操作、故障处理及维修;对工业机器人的系统参数进行设定,对复杂程序进行操作、编程和调整等。
基于“1+X”证书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根据相应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要求,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及专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习实训,实现技能等级证书与毕业证书的有效融合。
依据“1+X”证书要求,归纳出本专业的职业范围、工作岗位和职业要求,分析并总结出各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六大要素,构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关键点并形成课程体系,如图1 所示。
图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六大技能要求
3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的注意事项
3.1 厘清“1”与“X”之间的内在逻辑
“1+X”证书理念中,“1”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历证书,而“X”则为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前者强调学历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具有自身规范化的教育形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及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而后者强调的是技能水平,是面向人才需求市场,针对职业技能岗位而言的,是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以此来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专门训练获得工业机器人技能等级证书,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生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编程、保养维修、故障检修等工作领域的职业技能强化,是学生具有工业机器人相关职业领域职业核心能力的体现,是对学历教育中未能及时体现的工业机器人行业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的有效扩展。
综上可见,“1+X”是在落实“1”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对接市场、对接岗位,提升学生的“X”职业技能水平,“1”为主,“X”为辅,两者相辅相成。要避免陷入过度强调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忽视了学历教育质量的误区。
3.2 不可盲目建设考评工作站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落实“1+X”证书制度时,学校应当积极完善教育教学手段,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师资培训,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工作。而在进行工业机器人相关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时,由于很多企业的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实训设备具有垄断性,高职院校在积极创设培训点与考核点时就需要开展师资培训,甚至购入大量的考试培训设备,加之工业机器人技术是重投入的专业,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学校的资金压力。因此,在落实“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学校应将工作重心放在以证书要求为标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重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上,而不能盲目建设考评工作站。结合地方人才需求和学校现状,确需建设考评工作站的,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尽可能减少对新增设备的依赖。
3.3 避免考证倾向盲目化、应试化
“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就业提供准入条件[3];但并没有强制学生去获取职业技能证书,也没有将其作为毕业的必需条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及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职业技能证书[1]。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盲目选择证书考核,不仅会增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会在此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导致专业学习等时间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技能证书的作用,而不是盲目宣传证书考核的重要性,忽略国家制定这一证书制度的真正目的及具体要求。要想鼓励学生积极报考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等级证书,重点在于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认可度,让学生通过证书的获取来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 “1+X”证书理念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证融合基本策略
4.1 掌握课证融合方向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完善“1+X”证书教学体系,通过课证融合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制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结合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综合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效的人才评价方案。在遵照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企业岗位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标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案,做好教学设计,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认知,明确教学过程的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实训室硬件建设方面,应当参照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并充分考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需求,综合考虑设备采购的类型和数量,满足教学与考证的双重需求。
4.2 完善专业教学制度
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工作指导意见,规定高职教学的总学时数,保证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同时,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实习模式,积极推动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融合。积极完善学分制度,构建学分银行,推动“X”证书教育工作的开展。合理设置课程和“X”证书学分,学生通过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考核或者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后,获取相应学分,通过学分银行系统,将“X”证书与相应专业课程学分进行转换,实现学分互通[4]。
4.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在实习实训和证书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教学考核的主要执行者。要合理设置教师队伍结构,确保教师团队团结协作,实现对当下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实操技能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落实“1+X”证书制度的基础保障。学校可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专家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和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当前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和掌握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提高教师实践能力[5]。教师也要获取相应的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确保能够满足工业机器人职业教学的需求。
4.4 推动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形式,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依据,包含着工业机器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证书来看,考核内容包含了行业的新知识、新规范、新工艺,而当前使用的教材知识点相对陈旧,部分知识内容落后于行业发展现状,难以满足学生职业证书考核的要求。因此,要积极推动教材与“X”证书内容的融合。在“1+X”证书制度下,学校应当围绕“工业机器人操作安全保护”“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等技能证书考核内容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根据考核内容及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获取更多教学案例,不断推行教材改革,推动教材内容与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的融合。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学校与企业可共同编制专业工作手册式教材。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联系,突出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关注行业企业的新业态、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基本要求及工作实际内容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4.5 融合考核评价机制
当前学校会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学历教育工作与X 证书培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历教育多采用日常过程性评价与期末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办法,而“X”证书的考核一般由专业考评组织对学生进行现场考核评价。在“1+X”证书理念下,学校应积极融合当下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学校应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以证代考或证考融合的方式融合考核评价,实现二者互认互通。
5 结语
“1+X” 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落实“1+X”证书制度,通过“X”证书可以有效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指明方向。工业机器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并且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在“1+X”证书理念下,学校要创新开展教学改革,整合教学资源,有效推进课证融合,结合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落实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标准,以此来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