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不同栽培模式试验初报
2022-07-11王巧荣
王巧荣
(甘肃省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44600,甘肃庄浪)
甘肃省庄浪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大县,现有耕地6.11 万hm2,其中梯田5.68 万hm2。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绵土和黑垆土,耕层深厚,肥力中等,十分有利于马铃薯生产。马铃薯是庄浪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3 万hm2以上,是最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也是直接销售的拳头产品和加工增值的农产品,是庄浪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全县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必将为今后的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1 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材料
化肥选用尿素(N 质量分数为46%)、磷肥(P2O5质量分数为14%);地膜厚为0.01 mm,幅宽为120 cm;秸秆为已收获的玉米秸秆;马铃薯品种为庄薯3 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庄浪县赵墩乡大庄村山地梯田实施。前茬为小麦,土壤为黄绵土。耕层养分平均值分别为:有机质14.41 g/kg,速效氮58.72 mg/kg,全氮0.82 g/kg,速效磷25.18 mg/kg,全磷0.74 g/kg,速效钾181.74 mg/kg,全钾20.34 g/kg。pH 值8.61。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5 个处理:T1黑色全膜通用模式;T2秸秆起垄覆盖模式;T3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CK);T4秸秆平铺模式;T5白色全膜通用模式。试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19.8 m2(3.3 m×6 m)。于4月8 日播种,其他管理方法同当地大田。生育期内调查记载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性状,收获时各小区随机抽取10 株考种,按小区收获计实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试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 可知,不同的栽培模式,对于马铃薯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出苗期最早的是处理T3(CK),为5 月10 日;其次是处理T1,较处理T3(CK)晚1 d;其余处理依次是处理T5、处理T2、处理T4,分别为5 月13 日、5 月15 日、5 月16 日。现蕾期最早的是处理T3(CK),为6 月13 日;其次是处理T1和处理T5,同为6 月15日,较处理T3(CK)晚2 d;最晚的是处理T2和处理T4,同为6 月20日,较处理T3(CK)晚7 d。开花期最早的是处理T1和处理T3(CK),同为6 月20 日;其次是处理T5,为6 月21日,较处理T3(CK)晚1 d;最晚的是处理T2和处理T4,同为6 月26日,较处理T3(CK)晚6 d。成熟期最早的是处理T1和处理T5,同为9 月15日,较处理T3(CK)早1 d;其次是处理T3(CK),为9 月16 日;最晚的是处理T2和处理T4,同为9 月25日,较处理T3(CK)晚9 d。生育期最长的是处理T2,为133 d,较处理T3(CK)长4 d;其次是处理T4,为132 d,较处理T3(CK)长3 d;处理T3(CK)为129 d;处理T1为128 d,较处理T3(CK)短1 d;最短的是处理T5,为125 d,较处理T3(CK)短4 d。综上所述,处理T2秸秆起垄覆盖模式和处理T4秸秆平铺模式的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晚于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生育期均长于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
表1 不同处理马铃薯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 可知,影响出苗率的因素不是种植方式,处理T1和处理T3(CK)同为98%,处理T2、处理T4、处理T5同为97%,较处理T3(CK)低1 百分点;但不同的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主茎数、株高、茎粗、单株薯块数、单株产量、商品薯率均有一定的影响。主茎数最多的是处理T3(CK),为4.3个,其余依次是处理T1、处理T4、处理T2、处理T5,分别为4.2 个、4 个、3.8 个、3.6个,较处理T3(CK)依次少0.1 个、0.3 个、0.5 个、0.7 个。株高最高的是处理T1,为123 cm,较处理T3(CK)高2 cm;其次是处理T3(CK),为121 cm;其余各处理依次是处理T5、处理T2、处理T4,分别为116 cm、115 cm、112 cm,较处理T3(CK)分别矮5 cm、6 cm、9 cm。茎粗最大的是处理T3(CK),为3.8 cm;其余各处理依次是处理T1、处理T5、处理T4、处理T2,分别为3.6 cm、3.3 cm、3.2 cm、3.1 cm,较处理T3(CK)分别小0.2 cm、0.5 cm、0.6 cm、0.7 cm。单株薯块数最多的是处理T3(CK),为8.2 粒/株;其余各处理依次是处理T1、处理T4、处理T2、处理T5,分别为7.5 粒/株、7.1 粒/株、6.6 粒/株、6.3 粒/株,较处理T3(CK)分别少0.7 粒/株、1.1 粒/株、1.6 粒/株、1.9粒/株。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处理T1,为0.78 kg/株,较处理T3(CK)高0.06 kg/株;处理T3(CK)为0.72 kg/株;其余处理T5、处理T4、处理T2分别为0.71 kg/株、0.64 kg/株、0.62 kg/株,较处理T3(CK)分别低0.01 kg/株、0.08 kg/株、0.1 kg/株。平均单薯质量最大的是处理T5,为113 g/粒,较处理T3(CK)大25 g/粒;其次是处理T1,为104 g/粒,较处理T3(CK)大16 g/粒;处理T2为94 g/粒,较处理T3(CK)大6 g/粒;处理T4为90 g/粒,较处理T3(CK)大2 g/粒;平均单薯质量最小的是处理T3(CK),为88 g/粒。薯块整齐度,处理T1、处理T3(CK)、处理T5同为整齐,处理T2和处理T4为较整齐。商品薯率最高的是处理T1,为75.0%,较处理T3(CK)高2.7 百分点;其次是处理T3(CK),为72.3%;其余各处理依次是处理T4、处理T5、处理T2,分别为70.3%、69.0%、67.2%,较处理T3(CK)分别低2 百分点、3.3 百分点、5.1 百分点。综上所述,马铃薯单株产量和商品薯率与主茎数、株高、茎粗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表2 马铃薯的农艺性状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处理T1黑色全膜通用模式折合产量最高,为44 924.2 kg/hm2,比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41 469.7 kg/hm2增产3 454.5 kg/hm2,增幅为8.33%;处理T2秸秆起垄覆盖模式折合产量最低,为35 712.1 kg/hm2,比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减产5 757.6 kg/hm2,减幅为13.89%;T4秸秆覆盖模式折合产量为36 863.6 kg/hm2,比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减产4 606.1 kg/hm2,减幅为11.11%,居第四位;处理T5白色全膜通用模式折合产量为40 893.9 kg/hm2,比处理T3(CK)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减产575.8 kg/hm2,减幅为1.39%,居第三位。经方差分析,F=2 532.694>F0.01=7.006,表明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进一步最小显著极差法(LSR-SSR)多重比较,处理T1与处理T2、处理T3(CK)、处理T4、处理T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T2与处理T3(CK)、处理T4、处理T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T3(CK)与处理T4、处理T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T4与处理T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表3 马铃薯产量
3 结语
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全膜通用模式种植马铃薯,其生育期适中,商品率高,农艺经济性状好,折合产量最高,宜在当地推广种植;白色全膜通用模式折合产量较高,可示范推广;秸秆起垄覆盖模式与秸秆平铺模式折合产量低,但可改良土壤性状,促进绿色发展,建议继续改进,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