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单肺通气麻醉效果观察

2022-07-11樊腾李晓芳岳修勤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单肺异丙酚芬太尼

樊腾 李晓芳 岳修勤

手术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为了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减轻患者痛苦,选择一种有效的麻醉方式尤为重要[1]。临床上麻醉方式较多,其中单肺通气麻醉较为常见,单肺通气主要针对胸科手术中利用支气管导管,使患者维持一侧肺通气,达到隔离患侧肺,阻止液性分泌物进入健侧的目的。单肺通气麻醉近年来广泛用于食管、全肺、肺叶及胸腔镜等手术,可以有效减轻手术侧肺损伤,同时预防交叉感染[2]。临床常用异丙酚、瑞芬太尼、芬太尼等药物进行麻醉,为了保证麻醉效果,现多采用复合麻醉,本研究主要探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对患者进行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94例单肺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19~76岁,平均(49.28±3.59)岁。观察组中男23例,女24例;年龄20~75岁,平均(49.28±3.5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临床麻醉指南》[3]中单肺通气标准;②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③知情同意本研究;④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沟通障碍;②精神异常;③肝、肾严重器官障碍;④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两组均动态监测患者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及心电图等指标,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及安定,分别为0.06mg/kg、0.1mg/kg,帮助患者止吐、镇静,同时建立静脉通道,镇静药物起效后采用麻醉药物进行间歇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异丙酚(国药准字H20123318,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复合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03688,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静脉通道,剂量分别为2mg/kg、0.2μg/kg。观察组:予异丙酚及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9,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静脉通道,剂量分别为2mg/kg、0.2μg/kg。如有患者发生心率下降,应减缓麻醉药物泵注速度,实时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检查指标

1.3.1 临床指标 包括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睁眼时间、起效时间、拔管时间。

1.3.2 各时间段肺内分流量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对两组双肺通气0.5h(T1),单肺通气0.5h(T2)、1h(T3),再次双肺通气0.5h(T4)及手术结束时(T5)肺内分流量进行观察。取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后放入-70℃冰箱冷存待检测PaO2,正常值为95~100mmHg。

1.3.3 麻醉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量表,主要从知晓程度和疼痛情况评定,合计10分,满意8~10分,比较满意6~7分,不满意<6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临床指标、Pa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各时间段肺内分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麻醉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min)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min)

组别 呼吸恢复正常时间睁眼时间起效时间拔管时间观察组(n=47)4.25±1.09 5.98±1.58 6.64±2.35 14.59±2.45对照组(n=47)6.95±1.04 9.23±2.16 15.36±2.5431.59±2.51 t 12.287 8.326 17.276 33.22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各时段PaO2、肺内分流量对比(±s)

表2 两组各时段PaO2、肺内分流量对比(±s)

组别T1 T2 T3 T4 T5 PaO2(mmHg)肺内分流量(%)PaO2(mmHg)肺内分流量(%)PaO2(mmHg)肺内分流量(%)PaO2(mmHg)肺内分流量(%)PaO2(mmHg)肺内分流量(%)观察组178.25±5.0917.95±2.04180.25±2.0928.95±3.04 182.25±5.0926.25±3.39 181.64±3.3519.64±3.15179.59±3.4515.59±2.45对照组160.95±5.0422.25±2.09176.95±2.0438.25±3.09 178.95±5.0439.95±3.54 169.36±3.5426.36±3.54162.59±3.5122.59±2.51 t 16.558 10.094 7.746 14.709 3.158 19.162 17.273 9.722 23.680 13.6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麻醉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中麻醉方式较多,单肺通气麻醉在临床较常见,其操作较为简单,且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小,可有效减少肺内分流量[4]。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易诱发多种肺部并发症,造成肺组织缺氧、牵张等,甚至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临床上常使用异丙酚与芬太尼进行单肺通气麻醉,其中异丙酚作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临床上又称丙泊酚,15min内起效,麻醉结束后约15min患者呼吸功能可迅速恢复,麻醉效果较快且同时可加速呼吸功能恢复,减少肺内分流及并发症。同时能够使患者体内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减少血管内血流,拥有较好的临床麻醉效果[5]。而芬太尼作为一种强效镇痛药物,镇痛效果极佳,其作用强度是吗啡的60~80倍,起效极快,但维持时间短,虽对心血管功能无明显影响,但仍需谨慎使用,避免使用不当,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率降低及呼吸抑制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一般,芬太尼安全性较低,且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肺内分流量,因此将芬太尼替换为瑞芬太尼,观察其麻醉效果。

瑞芬太尼起效快、维持时间短,化学结构中含有酯键,可有效预防血浆/抗胆碱酯酶对代谢的影响,且临床应用中镇痛及镇静效果明显。药物中有效半衰期为3~10min,相对较短,但作用强度是芬太尼的6~7倍,与异丙酚联用麻醉效果极佳。黄瑞鑫[6]在研究中选取90例行单肺通气麻醉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两组麻醉后的呼吸恢复正常时间及睁眼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另观察起效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观察组起效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患者吸入的气体无法进入病变区肺泡内,无法进行正常气体交换,致使含还原血红蛋白的静脉血直接回入左心,产生“由右到左”的分流。同时心排血量成分中肺内分流占比较大时,易引起“不伴有CO2分压升高,且PaO2无显著升高”的低氧血症。瑞芬太尼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平稳麻醉效果,降低患者单肺通气时PaO2,有效控制单肺通气中肺内分流量,减少肺内分流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后,观察组各时间段肺内分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佟钢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可以减缓肺内分流情况。

PaO2正常范围为95~100mmHg,可反映机体对缺氧的敏感程度。临床上常用来判断是否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具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及地域差异性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轻度缺氧指PaO2为60~80mmHg,中度缺氧指PaO2为40~60mmHg,重度缺氧指PaO2<40mmHg,当PaO2<30mmHg将危及患者生命。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能够稳定血流动力学,呈现出平稳的体征。谭辉[8]研究中,麻醉后,研究组在T1、T2两个时间段Pa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对PaO2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单肺通气麻醉,可以有效稳定PaO2,减少肺内分流量,缩短临床指标恢复时间。

猜你喜欢

单肺异丙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单腔气管导管用于儿童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