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2022-07-11辛金盈臧传瑛

公关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高考

辛金盈 臧传瑛

摘要:2021年中国八省首次实行新高考,即志愿填报方式为“院校专业组”或“专业+院校”。老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日语学习动机研究主要集中在日语专业学习者、非专业学习者以及双学位学习者这三大群体中。但在新高考背景下,考察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还寥寥无几。基于此,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活动,借助SPSS(25.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新高考志愿模式下日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日语前,“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无明显差异,“专业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均值高于“学校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二是结合访谈调查活动,可将学生个体学习动机总结为“容易就业”“王牌专业”“地域优势”等现实因素,“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环境很优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欢学习语言”这种兴趣因素。其中“专业主导型”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较为明确,主要为“日语是王牌专业”“有利于就业”“喜欢学习语言本身”“中日地域优势”等。

关键词:新高考,日语学习动机,独立样本t检验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在学历社会等背景下,中国的日语学习者逐年增加,学生们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学习日语,学习的特点也呈现多样化。与此同时,在外语教学中,动机研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生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2021 年,中国八省首次实行新高考,与老高考以院校为填报单位的方式不同,新高考省份或者实施院校专业组的填报方式,或者实施“专业+院校”的填报方式。下面对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进行说明,参考表 1。其中,以“专业+院校”为单位填报可分为三种组合模式,参考表 2。

表 2 可以看出,如果目标是 A 大学,可以像“组合一”那样填报;如果目标是专业 1,可按照“组合二”选择不同的大学同一个专业;如两者都没明确目标,就可以按照“组合三”穿插填报。以上三种组合形式,共同组成 112 个志愿(普通类本科批)。组合一和组合二可分别体现学生强烈的“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组合三未能体现明显志愿目标,不在本研究讨论范围内。 首先,某省教育招生考试(2021)指出,“专业+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可以使考生选择自己心仪并擅长的学校和专业,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增加学习动力和信心,同时也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最终有利于国家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其次,志愿录取后,学习者在不同的契机下从同一起点开始学习日语。但笔者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效果大相径庭。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动机研究是日语学习的重要课题,有必要在 2021 年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考察“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两种志愿填报倾向的学生日语学习动机,观察其整体的特点和倾向。另一方面,需要以学习者为个体,从质的角度考察其日语学习动机。

二、先行研究

鹿毛(2013)[1]将心理学中的动机定义为行为发生、维持、定向的整个过程。黄(2021)[2]认为动机是“日语学习的原因、是为实现目标所作出的努力”。基于前人研究的定义,结合本研究的研究课题,笔者将本研究的学习动机定义为“唤起学习的心理动力”。

近年,日语学习动机研究愈发受到国内日语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国内日本语教育研究中,姚艳玲、高荣聪(2017)[3]对日语专业大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类型进行了探究,将其分为六种类型:工作及自我提高型动机、学习情境型动机、娱乐型动机、成绩型动机、出国型动机和文化型动机,对不同类型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动机类型与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年级、是否曾到日本留学、日语水平、认知风格等的关系。郝(2020)[4]对山东省某地方大学学生699人进行了问卷调查,认为日语专业学生动机存在多元性和多变性特点。内部动机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外部动机,学习动机不明确的学生占二成。黄(2021)通过对某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大量发放问卷调查,认为日语专业调剂学生和第一志愿学生在“语言态度型动机”和“成绩型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几位研究者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类型、特点等进行了有效地考察和分析,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对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考察比较单一,大多从量化的角度考察了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即“为什么学习日语”。实际上,在研究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时,不应只关注学生为什么学习日语,而应该尽可能全面考察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方便我们掌握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反思日语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日语学习。二是在研究对象上,目前为止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日语专业学习者、非专业日语学习者以及日语双学位学习者这三大群体中,其中以日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更多的则是对比第一志愿学生与调剂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但是,在某省新高考日语志愿模式“学校+专业”背景下,以“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这两组日语专业学习者为对象,考察其日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还无人涉及。

基于以上内容,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手法,研究问题设置如下。一是中國日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日语前,“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是否存在差异。二是考察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动机。通过对比“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两种志愿填报方式下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考察每一名学生的个体学习动机,以期对高考教育改革方针提供些许建议,同时为日语专业教师捕捉学生心理变化等提供参考。

三、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针对研究问题一,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法。首先以某省外语院校日语专业一年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大量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前测,调查实施时间为 2021 年 9月,实施方式为通过授课教师以网上形式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被试者年级类别的比例大致平均。施测时发放调查问卷 442 份,回收有效问卷423 份,有效率 95.70%。其中参加该省高考学生人数为277人,“学校主导型”127人、“专业主导型”17人。随后通过随机抽样,从“学校主导型”127人中随机抽取17人,结合“专业主导型”17人,共计34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25.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针对调查问题二,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分别从“学校主导型”(17人)以及“专业主导型”(17人)中抽取2人,共计4人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记述内容存在疑惑的地方笔者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补充。为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在得到研究对象本人同意后,将“学校主导型”两名同学编号A1、A2,将“专业主导型”两名同学编号B1、B2(见表3)。调查时间为2021年10月,调查地点为学生们平时熟悉的班级自习室。

2.测量工具

本研究主要参考黄(2021)同时结合本研究研究问题编制问卷。问卷分为两大部分:基本情况调查题项为 4 题,对姓名、学号、性别以及志愿填报组别进行了设问。主体调查为25题,主体部分采用了从“完全不符合/不赞成”(1 分)到“完全符合/赞成”(5 分)的李克特五级量表。本研究在四种信度分析方法——“重测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折半信度法”和“α 信度系数法”中,选择目前学界最常用的α信度系数法进行信度检验,通过 SPSS(25.0)统计软件计算得出整体信度值(Cronbach α)达到 0.708。

3.分析方法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两种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通过对变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取各种各样情况的本质变量来说明整体。但是量化研究法很难着眼于每名日语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动机。因此,本研究以学习动机为焦点,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开放式问卷以及访谈的方法,目的在于探索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中国日语专业学习者“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探索基于这两种志愿填报倾向的日语专业学习者的个体学习动机。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1.两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学校主导型”以及“专业主导型”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无显著差异(t= 1.288 ,df= 32 ,p>0.05),“学校主导型”的学习动机平均值为3.0024,“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平均值为3.2259(见表4),“专业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高于“学校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

2.学生个体学习动机

通过访谈A1-B2四名日语专业学习者,可以将学生个体学习动机总结为“容易就业”、“王牌专业”、“地域优势”等现实因素、“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环境很优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欢学习语言”这种兴趣因素。其中,“专业主导型”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较为明确,主要为“日语是王牌专业”“有利于就业”“喜欢学习语言本身”“中日地域优势”等;而“学校主导型”动机主要为“想读离家近的学校”“想学非理工科专业等”等,相对“专业主导型”的日语学习动机不是那么明确。

(1)A1同学的案例研究

A1同学高考选择了文科类的“历史”科目,在高中时期认为英语要比其他学科更简单一点,高考填志愿时优先选择了语言专业,同时父母希望自己读一个离家近的学校,便填报了该大学。同时填报了该学校的日语和英语专业,虽然之前对日语没有任何了解,但因为该学校日语专业较为出名,便把日语专业排在了前面。

(2)A2同学的案例研究

A2同学高考选择了理科类的“物理”科目,但对理科不是很感兴趣,想选择文科专业。A2同学因为该学校的日语和俄语专业录取分数和实际高考分数较为相当,所以填报了该学校的日语、俄语专业。但因为小时候开始看动漫,对日语有一定的兴趣,且较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的环境,便把日语专业放在俄语专业的前面,录取到该学校的日语专业感到很开心。

(3)B1同学的案例研究

B1同学高考选择了文科类的“历史”科目,志愿填报时主要以语言类专业为主,同时因为日本离中国很近,发展比较好,感觉日语的使用要相对英语较广,所以填报了多所学校的日语专业,但对日语专业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因为B1同学特别想到省外离家远一点的地方上学,当得知自己录到省内的该大学时心情很低落。

(4)B2同学的案例研究

B2同学高考选择了理科类的“物理”科目,志愿填报时听周围人说女生学习小语种比较好,同时因为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学习起来可能比较方便,就决定学习日语了。选择该大学是因为该大学的日语专业在全国比较出名,就把“该大学+日语”放在了112个志愿的第一位。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表明,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中国日语专业学习者在开始学习日语前,“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不存在明显差异,通过SPSS(25.0)计算得出的两组平均值可以看出,“专业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要高于“学校主导型”学生学习动机。同时,通过访谈可以将学生个体学习动机总结为“容易就业”“王牌专业”“地域优势”等现实因素,“喜欢日本这个国家”“环境很优美”等文化因素以及“喜欢学习语言”等兴趣因素。其中,“专业主导型”学生的日语学习动机较为明确,主要为“日语是王牌专业”“有利于就业”“喜欢学习语言本身”“中日地域优势”等;而“学校主导型”动机主要为“想读离家近的学校”“想学非理工科专业等”等,相对“专业主导型”的日语学习动机不是那么明确。

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笔者将进行跟踪调查,以进入大学为起点,定期对“学校主导型”和“专业主导型”的学习动机总体倾向以及学习者个体学习动机进行跟踪调查。同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扩大样本数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可靠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将在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对国内综合性大学、理工类大学的学习者日语学习动机探讨,以期能丰富日语学习动机的理论体系,以期对日语专业教师明确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想法、态度等提供参考,同时为高考教育改革方针提供些许建议。

本文系2022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新高考志愿模式背景下外语类院校高考志愿跟踪调查反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JSCX2022-01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鹿毛雅治(2013).『学习意欲理论ー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東京:金子書房

[2]黄东华(2021).日语专业调剂学生学习动机与焦虑调查研究——基于与第一志愿学生的比较.大连外国語大学硕士论文.

[3]姚艳玲,高荣聪.日语专业大学生日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影响因素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7,5(03).

[4]郝碧琳(2020).「地方高校日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作者简介: 辛金盈,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语教育;臧传瑛,大連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语教育)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新高考
因导引生 以生为本
以微专题为载体的地理新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类文合观:新高考背景下的阅读奠基
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