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策略研究

2022-07-11吕慧捷袁小伟王向未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农科土壤肥料课程思政

吕慧捷 袁小伟 王向未

摘  要: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三全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渗透、贯穿德育元素,形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培养出符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此,文章以高等职业教育植物生产专业核心课程“土壤肥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对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原因以及课程思政的思路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期望带来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料;课程思政;新农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121-0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教育战略。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贯穿职业教育为导向,以培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但大多数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主要还是将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授途径和载体,专业课程主要侧重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所以存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良好融合、专业课程在育人方面作用不够完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恰当衔接职业教育的特点、无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功能等问题。实际上,职业教育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肩负育人的职责,每一个课堂都是育人的阵地。因此,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以开放创新、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宗旨与理念,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从而满足全方位育人的现实需求[1]。

中国要变更强、更美、更富,农业必须强,乡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只有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中国才能完全实现现代化。涉农高职院校是培养强农兴农人才的重要阵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的精神,落实新农科建设“三部曲”要求,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根据新时代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涉农高职院校必须打造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农林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必须对接农业创新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水平高、能力强、层次高的创新型农林人才;必须对接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要求,强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必须对接现代职业农民素养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学生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下得去、留得住、离不开的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育领军型职业农民;激励青年学子在农业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一、土壤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土壤肥料是农学、园艺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的物质组成与基本性质,土壤大量元素与大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合理施肥与土壤培肥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以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学内容必须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三全育人”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土壤肥沃及健康、肥料的合理施用等影响着食物的安全与营养,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教师需结合思政和理论实践对学生进行讲授,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学生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2]。

二、土壤肥料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课程都存在着思政学习内容,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去充分挖掘并有效传授给学生,但是大家对思政教育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举例来讲,在日常教育中部分教师理所应当地认为,对学生存在的不当行为展开相应的引导和批评教育就是思政教育,其实这些认知都较为狭隘,这种简单教育与所推行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距。

(一)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思想认识是不同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精髓所在。然而很多专业课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须性,认为思政教育仅仅是思政辅导员的任务和工作,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不会有意识地对思政和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入,课堂上也仅是针对一些突发事件给出一些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从学生角度考虑,如果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生硬地进行思政教育,学生可能会认为专业课老师在浪费时间,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这都是由于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站位高度不够造成的。

(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缺乏

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掌握和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技巧,也会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会出现在开展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刻板地进行思政教育、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吸收理解的现象,这并不能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效结合的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

(三)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加大,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当前对教师授课教学效果评价大多还是以成绩为衡量标准,没有对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方式、效果等元素进行详细的考核规范,如果这部分考核内容缺失,便不可能完全实现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所以,目前亟须形成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评价的标准,与此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

三、土壤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

(一)加大宣传培训,提高认识

高校必须强化对应的宣传工作,以此促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在展开思政课程建设工作方面已形成较好的经验,但在土壤肥料专业方面相应的课程思政工作依旧未能够达到理想水平,因此,在进行土壤肥料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提升教师的课堂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加强对先进经验做法的借鉴,持续性地展开分析,全方位整合教学经验,由此加深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增强教师对思政元素的凝练能力和提取能力,这样才能打造出完美融入思政元素、有价值可推广的土壤肥料思政课程[4]。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内容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需要结合专业方向深层次地挖掘思政元素,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课程育人效果。对于土壤肥料课程来讲,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如何挖掘思政元素,教师要对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进行有效评价且展开纠错,这样便可教育学生树立严谨求真的态度,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且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而在专业知识方面则可以掌握配方施肥等,开展土壤养分含量测定作业时,能够借助小组的互动学习加强学生的严谨性,整体的团队精神会大大提升。而在讲解土壤污染理论时,则能够结合“两山”理论和生态观等,由此促使保护生态环境思政元素在土壤肥料的教学里获得较好的体现,以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衔接便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校院同步齐动营造课程思政教育良好氛围

学校党委应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统一指挥,将不同院系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专业课程方面进行相应的布局。举例来讲,可设立课程思政相关的科研项目和教学质量工程,也可举办校级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还要分析不同专业的具体特点,进行示范引导,建设示范课程,树立典型,评选出优秀教师,这些方法可有力推动思政教育达成全方位的效果,最终营造出全校范围内积极高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氛围。

(四)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领悟力,这样才能在思政教学和专业课协同上游刃有余,并且专业课教师必须要牢牢谨记自身的教书育人使命,进行教学活动等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通过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行为影响学生,这样才会给学生做好表率,在课堂上教师应用个人知识品格等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持续性地参加分类教育培训,由此促使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获得相应的强化,包括道德修养、专业能力等。不同的专业必须要对老师进行全方位的引导,而全部的课程必须要发挥育人的责任,这样才会使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实现共同进步,由此达成协同育人的效果。

(五)抓好课堂教学建设的主渠道

必须要把侧重点放在课堂教学建设方面,使得思政元素能够更好地在课堂教学里得到体现。首先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应使教学管理与课程思政实现全方位的融合,主要表现在教材选取、目标构建等不同层面。其次,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要对方法进行持续性的创新。把具体的学习成效当成目标,对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创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时不会存在过多的抵触情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够获得较好的提升,主人翁意识才会强化。同时,应利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课内课外的高效整合,这样才可实现对思政元素的有效发掘,最终更好地将专业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有力结合。借助不同形式的实习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等,也可使得课程思政建设的途径得到相应拓宽[5]。

(六)完善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文件

土壤肥料课程标准必须要对课程的性质进行准确表述,要加入思政元素。在具体的教学方案中也可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融入具体思政元素。如要讲清楚土壤肥料与先导课程农业微生物、植物病理、农业气象、作物栽培等的关系,更要给学生明确土壤肥料与实际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养成科学严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七)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在课程任务驱动和技能目标中融入思政教育。如根据土壤肥料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考取的技术资格证书来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任务,将土壤肥料需要掌握的技术分布到具体生产服务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思想有机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思政教育贯穿其中,从而探索土壤肥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6]。

(八)改革课程教学评价制度,增强思政考核指标

学生考核要理论联系实际,除了考核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实践表现、小组协作表现等进行思政道德考量,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使考核结果更加合理、科学[7]。

(九)课程思政教学要与农业科技创新相结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8-9],农业科技创新迎来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和新发展。绿色成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而科技创新则是破解绿色成长难题的症结所在。在土壤肥料课程中可将有机肥、生物菌肥、无土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融入课堂中,也可将园艺生产中涉及的智能化设备、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等传授给学生,分析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点,引导学生开发创新思路,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将当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案例结合到土壤肥料课程知识点解析中,如青海保护草原、江苏的合理休耕、东北黑土地保护、四川省蔬菜生产减药减肥、新疆农膜回收处理减少白色污染等等,这些案例都可挖掘出较深的思政元素,并能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先进技术、实际案例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联系,既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又可切实感受到国家政治在各地积极践行实施和伟大祖国的强大凝聚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10-14]。

四、结语

作为高等职业农业院校重要的必修课程,土壤肥料学课程融合思政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元素融入土壤肥料課程建设,形成专业基础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梁微. “课程思政”在农林院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以“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08):43-45.

[2] 王淑芳. 论高等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7(01):109-111.

[3] 耿玉辉,吴景贵,李明堂,等. 无思政,不教育——土壤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J]. 教育现代化,2019,6(20):121-122.

[4] 唐光义,高俊锋,李继革.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 高教学刊,2019(19):103-105.

[5] 李丽,刘萍,杜庆平. 基层农业人才需求对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的启示: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8):266-267+270.

[6] 张保仁,崔英,姜倩倩,等. “新农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途径[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09):150-152.

[7] 吴晶,胡浩.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 中国高等教育,2016(24):5-7.

[8] 梁俊芬,方伟,万忠,等. 中国省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基于绿色发展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09):60-67.

[9] 薛芗,刘萍,徐月明,等. 张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以土壤肥料学课程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05):277-279.

[10] 欧阳登科. 职业素养培育目标化下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以“思政基础”课为例[J]. 科技资讯,2017,15(02):218+220.

[11] 宋金凤,桑英,孟琳,等. 高校土壤肥料学开放式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0):141-142.

[12] 王思萍,徐莲香,王振华,等. 高职院校土壤肥料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2):217.

[13] 高德毅,宗爱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14] 栗杰,张大庚,刘慧,等. 以應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土壤肥料学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01-103.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新农科土壤肥料课程思政
基于“新农科”发展的《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新农科背景下观赏果树栽培与资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试论农业生产中土壤肥料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土壤肥料与未来的林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