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探析

2022-07-11龙丽波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5期
关键词:创新运用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技术

龙丽波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千变万化推进着教育的持续变革,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呈现出辅助型、混合型、嵌入型等多元化表现方式,效果显著。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认同感、达成度、协同性等亟待提高。高校需要通过政策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实师资,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建构交互反馈机制来系统建构创新运用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5-0069-04

伴随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和“移动学习”时代的来临,各类高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都自觉主动地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推动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历经阶段性的创新运用发展,渐渐形成以新媒体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系统厘清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嬗变历程,对于整体把握创新运用情况,剖析创新运用存在的难题,进而探索切实可行的创新运用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嬗变历程

(一)“辅助型”:以“传统多媒体”为中心技术的创新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性的教学技术迅猛发展,借助广播、录音、投影等多种载体的媒体教学普遍运用于高校课堂之中。在教育部举办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结束之后,有评估专家进行了深刻总结:绝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比较注重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不断丰富着思政课的教学手段,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课堂吸引力,“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逐渐被‘PPT+数据信息’的现代教学模式所代替”[1]。本研究于2021年进行了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的问卷调查,总共发放2689份问卷,发现其中79.1%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了新闻采播、音频、视频、PPT等传统多媒体教学,仅有6.2%的教师了解并能全面使用微博、微信、在线学习、慕课等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表明,伴随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传统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之中,并获得了明显的教学实效。同时,微电影、手机App、新兴在线平台等新媒体技术尚未完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融合,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创新运用还处于简单运用的阶段,呈现出辅助性运用的特征。

(二)“混合型”:以“网络在线平台”为根本载体的创新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新媒体技术既打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又以新教学方式渐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方面面。一是线上课程采取单一的授课方式。2003年,中国高校建成并启动了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平台,这些资源得以集中共享和展示,平台资源能够覆盖全国将近一千所学校,实现了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广泛普及以及深度共享。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集中体现为通过网络的方式展示和分享高校思政实体课程,尚未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之中。二是优质慕课平台的交互教学方式。教育部于2012年9月明确提出“三通两平台”,要求全面提高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开放程度和共享范围,进一步与国际教育改革创新全面对接,着力打造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高校思政课慕课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了名师、名校优质资源的共享,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空间、地域、资源上的局限。三是SPOC催生混合型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改善规模化单一线上课程中师生之间互动性低、个性化弱、课程挂机率高、学习效率低等突出问题,高校逐步使用SPOC教学方式,基于传统课堂小规模运用MOOC资源,并与学习群体的特征有机结合,实现“课前+课中”与“线上+线下”混合翻转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实体教学有机融合的混合型教学方式,逐渐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实现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改革闭环。

(三)“嵌入型”:以“新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创新运用

由于深受师资力量、办学层次、教学理念、网络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的掣肘,大部分高校不具备“线上慕课”与“线下翻轉”的网络化条件,往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嵌入新媒体技术。一是通过直播、微博、QQ、微信等方式嵌入教学实践。高校思政课以微信群、QQ群开展教学指导活动,并将思政课教学与直播、动漫、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元素有机统一。教师可在高校思政课中设计“微电影改革”“一画一课”“边讲边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同时,针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人数、安全、场地的局限性,开发数字化的VR体验平台,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马克思演讲”“重走长征路”等主题仿真教学活动,实现了科学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二是实现数字化管理软件嵌入思政课教学之中。借助数字移动进行学习,催生了一系列优质的数字教学手段和课程管理软件,并普遍运用在高校思政课之中,比如长江“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北大“课堂派”等优质软件。在数字化、信息化场域中,发挥大数据作用建设线上教学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移动交互教学新方式,全面实现数据汇总、线上讨论、课件共享、学生管理等功效,“整体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和教学互动性”[2]。三是通过新媒体技术平台来评价“嵌入型”的教学效果。在思政课教学中既普遍采用新媒体技术,又由教学技术运用转向教学方式改革,由结果导向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例如,云南师范大学建构了“三位一体”(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体系,线上考试平台更是实现了“智慧改卷”“一生一卷”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了高校思政课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二、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现实困境

(一)亟待增强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认同感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置于重要地位,全面激发了高校一线思政课教师以新媒体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热情,有力推进了新媒体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进程。然而,高校师生对新媒体技术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亟待提高。一是思政课教师与新媒体技术相耦合的教学改革理念尚未成熟。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仅仅停留在技术运用层面,在新媒体技术场域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结构等的耦合性改革较少,尚未完成新方式的“教学相长”与“主导作用”的耦合性转型。二是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技术不熟悉和不熟练,存在“不会、不敢、不想”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情况。新媒体技术作为新事物,形式多样,运作方式多元化,并且升级更新快,多数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较为滞后,自由运用和熟练把控能力较弱。三是新媒体技术运用政策机制尚未完善,思政课教师自觉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不强。思政课教师“需要下大力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目标等”[3],亟待增强“现实+内容”的深度融合。四是部分思政课新媒体技术平台设计不科学、运作更新滞后,造成“教”和“学”不畅通,使师生教改体验和使用满意度都大打折扣。

(二)亟待提高新媒体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任务的完成度

当前多数高校的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教学设备的使用往往立足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学”的需求。具体来说,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性特征,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应接不暇,各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技术泛化、娱乐化倾向。过度追求“技术”只会给教学改革造成“轰动效应”,导致学生接收碎片化的信息,耗时耗力,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和积累。二是借助网络进行线上学习,尽管突破了时空局限,方便学生学习,但教师难以有效监督学生线下的在线学习活动,导致一些学生“挂机”播放,难以实现高质量学习。三是目前急缺专职思政课教师,多数高校进行大班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互动式、嵌入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进行教学实践时,难以兼顾每一个学生,导致课堂交流和课堂互动的覆盖范围很有限,且部分学生在“小组协作、团队讨论”等教学活动中通过“打酱油”“寄生”的方式获得成绩。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亟须“因势而新、因时而进、因事而变”[4],从以“技术为要”的教学革新回归以“技术的创新运用”实现“教”与“学”的双重攀升。

(三)亟待增强新媒体技术创新运用中教学资源的协同性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出现了运用广泛、资源繁杂、形式多元、种类众多等特征,实现繁杂资源之间的数据共享、协同合作、优化配置,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一是MOOC、SPOC混合式教学方式兴起后,尽管在线上平台能够免费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但当前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占比仅有25%,优质教学资源尚需加大推广力度。二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自身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以“别笑我是思政课”“思想火炬”等为代表的公众号推送了一些优秀成果、实践方案、改革政策等资源,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资源,但在资源集约性、点击率以及权威性等层面存在不足。三是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使用线上课程学习、教学管理软件的过程中,逐渐收集整理海量的教学信息数据,对提高教学实效、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改善教学内容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技术融合之后的大数据运用和关注度还不够。四是随着V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这些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融合路径的探索也需要提上日程。

三、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保障机制

(一)通过政策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

高校一是需要着眼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开展政策顶层设计,深刻变革目前重论文轻实效、重课题轻课堂、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以政策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站稳站好”思政课讲台。在以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运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尊重学科发展规律、学生成才规律,切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高校可实施优秀思政课教师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为其提供出国学习机会,着力评优推先,加强思政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二是高校可真正落实中小班教学机制,建构“必修课+选修课”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落实多元化的思政课学习成绩评价机制,确保思政课实践、反馈、研讨成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教学格局,始终坚持思政课在各类课程中的价值和政治引领作用,解决高校思政课与各类课程衔接配合的问题,形成类型多元、全面覆盖、彼此支撑、梯度推进的科学课程体系和协同育人的聚合效应。

(二)通过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实师资

高校一是要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使思政课教师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步伐,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立足考核评价、制度规范等方面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结合“八个相统一”,使教师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优秀思政课教师。新时代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的“立德树人”责任感,自觉顺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能力。二是提高学术素养。学术素养不足往往成为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实效的阻碍因素。2018年以来,教育部、中宣部等进行了各类型的培训,但针对性和系统性亟待加强。2019年教育部针对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定了《普通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详细制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题理论轮训、示范培训、项目资助等培训规划,使思政课教师整体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增强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升级和更新,教育工作者应选择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相耦合的新媒体技术,并熟练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之中,这对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着力增强思政课教师在软件使用、线上平台、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大力建设新媒体技术的教辅队伍,激励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思政课教师从复杂烦琐的技术学习中摆脱出来,激发思政课教师主动将新媒体技术创新运用于教學改革的热情。

(三)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建构交互反馈机制

高校一是要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搜集整理。不管是管理软件、App系统、自媒体的教学改革,还是MOOC、SPOC等线上课程建设,在技术后台都会产生海量信息数据。信息数据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习惯、效果以及状态等,尤其是思政课线上信息数据直接反映了学生的道德达成、责任意识、价值取向以及思想状况。高校应高度重视这些信息,突显大数据功能,增强利用大数据的观念。二是科学管理和运用大数据。教学数字化背景下,课程录播的高投入、数字设施的高规格、教学运作管理的复杂性、媒体管理软件的更迭性,亟须建构现代性、系统性、完整性的大数据平台,将研发软件、干预报警、定量分析、数据整理等功能整合成一体,利用所产生的信息数据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反馈出来,并有效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内容,紧密对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提高思政课教学改革目标的完成度。三是加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海量信息数据产生于后台,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显得格外重要。高校需要高度重视高校信息数据保护投入和建设,加设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岗位,招聘专业人员保障全校课程全部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与此同时,着力推进新媒体技术运用者的安全教育,制定程序性、科学性、合理性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机制[5],增强信息数据安全管控,切实保障信息数据安全。

参考文献:

[1] 孙朝阳. 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改革与创新[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1.

[2] 沈震,杨志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3):69-74.

[3] 杨新莹. 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21:92.

[4] 蒋笃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56.

[5] 刘洋. 运用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反思[J]. 思想理论教育,2021(11):72-77.

(荐稿人:李庚伦,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创新运用高校思政课新媒体技术
基于“互联网+”SNS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创新运用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室内设计中创新运用建筑装饰材料的途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