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任务群视角,重识整本书阅读
2022-07-11何捷
何捷
摘 要:2022年版课标中,整本书阅读被设定为独立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更多关注学习内容的“释放”和学习时序的“升级”。一线教师在时代变革的当下,在观念与行动上,更需要主动转变,包括阅读活动的转变和阅读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学习力;核心素养
一、对整本书阅读的再认识
在“整本书阅读”之前,更早的提法是“读整本书”。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明确建议:“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他是语文学界首先提出“读整本书”的学者。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出台,“整本书阅读”被设定为独立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
“整本书阅读”这个词可以拆分理解。“整”,强调阅读的容量,相对于单篇而言,是大量与完整的。同时,“整”也暗含从宏观、全局、整体上把握的意旨,只有站在“整”的高度,才能抵达“深”的层次。“本”,作为书籍的基本单位,观照阅读的系统性,意指对阅读作出化零为整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提升。此外,“本”在阅读教学领域还有“多”的期待,即不仅停留在对单本阅读的满足,还要在相同类型、主题的多本阅读中实现关联,在同一作者的不同书目、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书目等层面做延续,让阅读延伸。“书”则以经典佳作为主,涵盖教材拓展与课标推荐读物。同时,“书”还可以作为项目式学习的研究主题,如关于书的构成、出版历史、作家轶事等,以“书”为媒展开主题学习活动。“读”,从原理层面理解,学生应体会阅读的本意,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取基本原理,树立长期阅读的观念,养成阅读习惯;从操作层面理解,学生应具有一定的阅读策略、方法,如能快速浏览、泛读、跳读、通读,也能精读、细读,面对不同题材的书,能使用适当的方法阅读,能获取有效的阅读结果;从素养层面理解,提倡阅读后知识、能力、涵养、精神面貌有所改变,修养有所提升,具备一定的阅读取向,形成鲜明的阅读风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一線教学必须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立专属课程,进行持续的课程化学习,确定并选择书目(准备材料)、设置阅读项目(确定学习内容)、组织实施(展开教学)、确保顺利进行(获取结果),还要确保学习效果——学生能完成相应的书籍阅读,能抵达学习目标,阅读过程中不断展示成果,打破“课内45分钟”的局限,将语文学习延展至课外空间,实现学习与生活的无缝对接。2022年版课标第五个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承续了以学习任务群建构课程内容的总体思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同时,强调要读整本的书,要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学习方法,积累知识,沉淀文化,提高鉴赏力,丰富精神世界。此外,还鼓励学生以合作互助、成果共享的方式,分享阅读经验、体会和收获,在对阅读习惯与兴趣的培植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更多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时序
2022年版课标将作为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提到至关重要的位置,既保留了之前提倡读整本书时的理念、方法,还让整本书阅读概念的外延得以扩展,使其成为贯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类型,成为对语文学科中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各项实践活动的一次聚合。
一线教师习惯于单篇文本的教学,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任务群的确立,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格局,敦促大家快速开阔阅读教学视野,扩展自己和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探索空间。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更多关注学习内容的“释放”和学习时序的“升级”。
(一)学习内容层面要“释放”
单篇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找到一个“点”,讲深、讲透之后,再找下一个“点”。这样的教学是线性推进的,有助于实现“点”和“点”的串联,也更容易迈向高阶,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类似于“凿一口井”,越凿越深,在一个维度上纵向深探。如教学《刷子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从“人物的衣着”层面展开探究,了解作者正面刻画刷子李的“一身黑衣”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随后品味“人物的动作”,分析作者如何选用动词精准描写人物动作的娴熟,并以此佐证其技艺高超;再品鉴作者从“旁人的观察”角度、以第三者视角论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写法。“点”有不同,但都朝着“技艺高超”这个方向深挖推进,形成单一通道的层级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与单篇教学的区别在于其实现的是“多点钻探”。相较而言,整本书阅读大多发生在课外,指导无法时刻切入。针对学习内容的差别,教学实施可以体现三个倾向。
首先,倾向于“整体”的先行。杜威提出“做中学”,意指让实践成为学习的“先遣部队”。整本书阅读也强调让学生先阅读,先整体把握内容,产生相对宏观的理解。学习中,“先读再分享”为典型流程,符合克伯屈的“任务驱动”学习理念。让整本书阅读以任务为导向,以具体学习项目为载体,是杜绝教学落空的应然措施。否则,仅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没有具体真实的任务,在课程内容上就已经缺损。
其次,倾向于“整理”的同步跟进。阅读后,建议让学生及时梳理和规整获取的信息,提取并逐渐确立个人的阅读兴趣点,找到继续阅读的路径。这类似寻找资源,准备继续钻探。阅读中获取的线索是丰富的,整理让路径清晰可见。就拿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来说,可依据不同的线索,检索出不同的内容:以人物为线索,检索书中描述了哪些人;以事件为线索,梳理不同角色的奇事;以写法为线索,关注作者使用的写作方法;以天津方言为线索,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线索不同,整理的结果也不同。整理,让学生突破篇章、课时教学的局限,感受项目式学习的魅力,自行确定阅读学习任务,展开阅读学习实践,在具体的学习事件中,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成果。
再次,倾向于“整合”的交付。线索多,资料全,结果零散,需要在阅读之后对阅读成果做进一步整合。整合的意义在于让阅读学习的成果得到提炼,以更为精准的知识模块予以固定。如阅读《俗世奇人》后,学生可以感受到拥有百科杂学和知晓人情冷暖对写作的重大意义;理解实地采风、认真观察以及长期积累对于作品表现力的支撑作用;洞悉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了解何谓“以生活为基础进行艺术加工”的小说创作手法等。这些成果都可以整合,形成相对系统的认识。还拿《俗世奇人》来说,学生阅读后可以认识作者的语言风格,认识选材的技巧,认识写成一部小说的基本方法……不同的认识,可以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模块化,让知识点之间有关联、能呼应,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让整本书阅读不断迈向深处。而且,这种阅读的深度与单篇阅读的深度不同——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是多管齐下、纵横交错的,形成的是更为立体的储存空间。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中的三个倾向,让整本书阅读学习具备促进成果产生的连续统。所谓“连续统”,是指人们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在时间上连续不断、空间上紧密关联、性质上相互交融的统合整体。运用连续统的思想观照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发现: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对于单篇文本教学,更系统全面,避免了零散、片面与相互割裂,避免了慌不择路的“钟摆”现象;更为多样,彰显着差异性与丰富性;更有发展空间,容易发现变化的规律,找到全新的路径。
(二)学习时序层面需“升级”
所谓“时序”,即时间的序列。时序就像时间横轴,提示着教学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悬挂着学习材料、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等多个需要解决的学习要点。单篇文本的阅读教学,在时序上是清晰可见的,一个阅读项目完成,另一个阅读项目跟上,教师和学生完成当下的阅读目标即可继续推进。随着目标推进,悬挂的学习要点也逐一完成。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则将阅读材料、阅读目标、阅读活动等混合在一起,具有“混合式学习”的特征——“将学生学习一门课程或科目时的各种模块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整合式的学习体验”。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持续时间长,学科跨度广,各要素之间的互渗性强,在时序上具有相对的模糊性,这是由任务群的特征所決定的。首先,设立任务群的终极旨归是实现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教学总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本身由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统合构成,不是简单地叠加拼凑。学习任务群的设立,意在循着核心素养的指引,打通各学科的学习限制,增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其次,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也不是单线推进的。学习任务群具备三个特征:“贯通”,打通全学段,跨越连通语文实践的各板块;“循环”,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学习内容重复出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融合”,学习材料、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方法等相互融合、嵌入、照应,实现统整综合发展。这使得学习任务群在时序上突破简单的横向联系,呈现出立体多维的纵向关联。
学习任务群的设立,意味着“知识中心”的弱化,“学为中心”的凸显,需在教学时序层面实现“升级”。“如何将课程规划中相对模糊的、立体的内容序列,转化为学习过程所需要的明晰的、线性的时间顺序,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序“升级”,可以从三个方面着力。
1.以“目标达成”为时序
学习任务群中,“学习”与“任务”形影不离,可以将任务视为学习中必须抵达的“目标”;借助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或技能的形式,重构清晰时序。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阅读为例,主要分三步实现时序“升级”。第一步,设定大目标。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看作相对宏观的大目标,其中包含了对书籍内容的获取、阅读能力的提升、审美素养的形成、创造表现力的发展等多元、混合的学习内容。目标的设定,决定了时序轴线的存在。第二步,设定起点与终点目标。教师结合学情,调整目标的“任务起点”与“任务终点”,同步调整时序轴线的长短。如,开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任务起点”可以设定为“能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理解作品,看到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捣蛋鬼汤姆”;阅读学习之后,“任务终点”可以设定为“能发现汤姆独具魅力的乐观积极、沉着冷静、聪明智慧、追求自由的卓越儿童气质,能深刻理解儿童在成长中的变化”。“任务起点”与“任务终点”之间,就是时序轴线。第三步,设定小目标。在设定的轴线上,设立阶段目标,即相对而言的小目标。在阅读整本书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阅读目标。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整本书阅读,起初的目标可以是“能提取与梳理”——提取“出庭作证”“山洞迷路”“逃出生天”“挺身而出”等具体而明确的故事;随后的目标可以是“能分析与理解”——理解故事中汤姆的古灵精怪、淘气顽皮、善良正直、勇敢仁慈、积极乐观等性格特征;之后的目标可以是“能对比与欣赏”——将同样以顽童为主题的作品与本书进行比对,发现汤姆更为可贵卓越的品质。其间可以回读故事,在细节中深刻感受汤姆的成长经历与个性发展轨迹,看到其可贵的真、善、美。
根据国际阅读测评项目中“阅读认知过程”的分级设定,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时序可以不断“升级”,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阅读目标之间的组成序列体现循序渐进。随着阅读目标的逐渐升级,整本书阅读逐步呈现出涉及高阶思维的趋势。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不同学习主题的学习,规划学习活动,参与读写实践,积累并开发学习资源,让“混合式”的学习变得清晰有序。
2.以“层级进阶”为时序
王宁教授认为:“新课标所说的语文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着来完成的……教学的形式并没有发生外部的变化,只是在内涵上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大多在课外进行,也有课内教学的需求。如胡元华在《“整本书阅读”课程建构的设想》一文中,以航船为隐喻,提出导航课、续航课、补给课三种日常教学课型。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结合对“读”的意义理解,以“三級进阶”的形式,实现时序“升级”。第一阶为“懂不懂”,主要涉及阅读的原理层面。如了解阅读学科的逻辑、方法、策略等。第二阶为“能不能”,主要涉及具体阅读实践的操作层面。如具体的阅读方法,确保阅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第三阶为“有没有”,主要涉及阅读时个人风格的形成,触及阅读的艺术层面。如在阅读中采用个人习惯的方式阅读,选取个人擅长的文本阅读,形成个性化的阅读结论等。在日常教学中,这一时序重构的设计,可以融合教材的单元教学推进。教材在3—6年级都设计了特殊的阅读策略学习单元。结合策略学习,可以在整本书阅读实践中指引学生学用融合。如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策略单元,让学生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当堂获取最为主要的故事情节,完成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之后进行班级交流互动。由此,学生便能感受到策略学习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效果,从“知道”到“能够”,从“接受”到“运用”,依托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平台,实现能力的升级。
3.以“组织形式”为时序
整本书阅读教学涉及目标的设定、过程的管理和结果的评估,在实施过程中会因不同的组织形式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以组织形式为标志,可以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集体共读,即由教师指定或者由学生选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师生共读一本书。阅读的时间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之后组织专属时间开展课内交流。因其“集中”的特性,也为了避免教师过度讲授,此类形式适用于教师引导一个集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初始阶段,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意识。同时,指引学生借助单篇阅读学习中的方法跟进整本书阅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接手三年级,可以设计15本优秀童书的共读计划,以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开启全班共读之旅,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每一阶段的阅读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沙龙漫谈,交流分享心得。同时,也以此检查阅读效果,提示持续阅读。“教”就是部署任务,“学”就是阅读实践,“评”就是沙龙漫谈。
这里推荐的15本优秀童书及其共读主题可以是“《乌丢丢的奇遇》——走进充满爱的奇幻旅程”“《小飞侠彼得潘》——幻想变成了现实”“《宝葫芦的秘密》——点点耕耘,才会有收获”“《安徒生童话》——听,来自丹麦的童话”“《稻草人》——和稻草人一起看世界”“《苹果树上的外婆》——和外婆的美好故事”“《柳林风声》——好朋友,一起走”“《时代广场的蟋蟀》——城市中央的童话与梦想”“《三毛流浪记》——流浪,流浪,是对善良的呼唤”“《长袜子皮皮》——我们都爱怪小孩”“《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听老祖宗讲故事”“《夏洛的网》——编织一张生命的网”“《克雷洛夫寓言》——小小故事,大大道理”“《绿野仙踪》——智慧、爱与勇气”“《佐贺的超级阿嬷》——贫苦中开出灿烂之花”。
二是自由漫读,即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定阅读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目,借助课外时间自由阅读,随后由教师组织交流汇报。从时序推进的角度看,自由漫读属于中级阶段。相比第一种组织形式,自由漫读更容易让学生获得个性化阅读成果,同时也容易出现学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需要教师及时予以辅助。教师可以设计辅助学生理解的工具。在阅读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设计“封面、封底启示录”(详见图2),关注书本的封面、封底;设计“本书作者我了解”的信息收集格,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作者;为书中人物制作“人物档案卡”等。借助这些微小的、极具针对性的工具,学生的自由漫读得到支撑。
三是话题追读,即设定话题,围绕大部分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追踪式阅读。可以追读不同文体的书,可以追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追读相同话题的不同作者的作品。在一段时间的阅读后,组织话题讨论。讨论可以涉及各自阅读的书籍,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学生在分享过程中的表现,涉及对问题的反思、甄别、批判等,思维表现得更活跃,更深刻,更有创造性。如可以结合一个阅读问题,选中不同书中富有个性特征的不同角色,开展“我是小编剧”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我是小编剧”剧本安排表(详见下页图3)的过程中,参与剧本创作,重新编排故事。全班学生参与“小剧场”会演,能够收获阅读的另一种乐趣。
这样的组织形式多样且活泼,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适合有一定阅读基础、开展整本书阅读学习较长时间的班级。从时序划分角度,这属于高级阶段。
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实现“两个转变”
斯蒂芬·克拉生教授结合调研结果,在《阅读的力量》中提出:“阅读得比较多的人,阅读力和写作力都比较好,并且爱阅读的人比较善于思考。”2022年版课标比对了世界多国母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学习任务群整合课程内容,体现了对学习力的统筹设计。提倡整本书阅读,是顺应时代要求,是以发展的眼光,站在了教育教学的前沿。一线教师在时代变革的当下,在观念与行动上,更需要主动转变。
(一)阅读活动的转变
温儒敏教授从宏观视野看待整本书阅读,提出“多读书,读整本书”,这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向,也是学生个体获得学习力提升的主渠道。从微观角度来说,如何设计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不以“开始读吧”一句轻松的指令推诿教学,推卸责任,应成为教师转变意识的关键。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的行为不能止步于提要求、布置任务,而要以优质精良的设计,帮助学生收获优质的学习成果。
阅读,从“教”与“学”的互动出发,是需要精细设计的。教学设计看似平常,实为转变中最可能忽略的短板。面对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不少一线教师缺乏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做,有可能会将责任推给学生,责怪其能力不足。实际上,能力是越培养越强大的。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过程中需要支撑,需要获得实用的方法,需要有可驾驭的策略。教师设计教学,就要针对学情搭建支架,让学生有所依托。《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莫提默·J.艾德勒就为教师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规则,如“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获取之后,依然要如小鸟捕食一般,随时保持警觉,提供的方法也不是泛泛而谈的“通用大法”。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中,仅关于小说,就介绍了包括“关注叙述的在场”“叙述的态度”“时间的框架”等18种读法,教师可以按需来取。
(二)阅读方式的转變
迎接新课程,部分教师试图以老办法应对,用指导课文阅读的方式来指导整本书阅读,显然是不可取的。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教师亟待更新观念。如图4所示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6。,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等,皆有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的选择层面有本质的不同。单篇教学,即为“范例”研究,可以精致到“每一个毛孔”。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则更为上位,注重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思维、阅读素养的提升。不同的教学内容,会带来教与学方式的不同。单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相对强。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则更充分。经由学生自己阅读、分享所获得的知识,是更适合储存的长效记忆。再者,单篇文本教学与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最明显的差别,莫过于学生阅读方式的不同。单篇阅读以课文形式出现,学生大意忽略的一个细节,也许正是值得深咬细嚼的文眼;读整本书,学生则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不喜欢的地方可以跳过不读。单篇文本阅读,融朗读、默读等为一体,重在理解文本内容;整本书阅读以默读为主,更多融入个人感受,关联自己的生活体验。总之,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更明确地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能力,真正链接生活,应对生活。能力提升之后,在千变万化的生活场景中,他们会更具创造力和辨别力,综合素养会更快地得以提高。
四、结语
随着2022年版课标的印发,整本书阅读再次成为热点。越是火热,越要预防过热。例如,部分地区出现将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活动升级为“运动”,甚至放弃单篇教学,直接以整本书阅读取代单篇课文的教学。又如,有些地方将整本书阅读教学异化为“考试”,出各种“支离破碎”的偏题,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对此,应在执行过程中时刻保持警醒。须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中能够持续产生作用的,是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辈子都要热爱阅读。
新课标对一线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指示了需掌握的全新教学技能——指导学生以整本书阅读为学习内容,以更接近日常阅读的自由学习方式,完成在阅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一学习目标。这一转变,不仅颠覆性扭转了单篇阅读教学的碎片化顽疾,也呈现出让人惊叹的学习效果。学生不仅增加了阅读量,阅读主动性、阅读能力、策略使用、阅读习惯等也整体改观。当我们的教育与教学“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智力时,教学所包含的东西就必然远不止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