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定国共合作

2022-07-11常家树瞿春

同舟共进 2022年6期
关键词:国民革命国共合作马林

常家树 瞿春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六月的羊城繁花似锦,这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确定国民革命运动为党的中心工作,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揭开了风卷红旗如画的国民大革命序幕。

广东是近代众多志士仁人为追求民族解放而英勇战斗的一片热土,革命气氛浓烈。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以广州地区为中心的革命运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止过。在党的早期创建时期,陈独秀就应邀来到国民党治理下的广州,就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在陈独秀的直接领导下,广州的早期党组织很快成立,马克思主义宣传在广东掀起热潮。各行业工会纷纷成立,广州成为了全国工人运动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当时,广东地区的党组织迅速发展,党员由最初的9人发展到“二大”时的30多人,数量仅次于上海,名列全国第二;团组织也迅速壮大,团员达500多人;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到1922年夏,广东的工会组织达200多个,工会会员有20多万人。

早在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国共两党在大罢工中进行了合作,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同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时,也邀请了国民党员参加。针对新形势、新情况,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党代会的中共中央认为,广州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三大”的召开,地缘上又便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联系,推进国共合作。

1923年4月,党的中央机关从上海迁至广州,以位于新河浦路的春园为主要办公场所。

中共广东区委租赁了广州恤孤院后街31号房作为“三大”会场。这是一幢两层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的普通房子,坐西向东,门临大街。建筑呈正方形,长宽各约20米,高6米多。一楼南向是会议室,北向是饭厅,二楼两间房是宿舍。在楼下的会议室中央,摆放着一张西式长方形桌子,两边各一列长条凳,前后两端摆着小方凳。

中共中央以“钟英”为代号,指示各地:大致从每10名党员中选派1名代表,前往广州参加大会。党中央对“三大”代表资格作了具体要求:产业工人、从事工农革命运动的主要负责人、各区委的书记。

当时,中共中央下设四个区,即北方区、两湖区、江浙区、广东区。北方区共选出12名代表,是全国各区代表中人数最多的,有李大钊、罗章龙等人;两湖区有毛泽东、陈潭秋、项英等人;江浙区有徐梅坤、于树德、金佛庄等人;广东区有谭平山、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嵩等人;中央代表有陈独秀等人。

此外,从法国回来的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以及从苏联回来的瞿秋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参加了会议。据研究,出席“三大”的代表人数至少有40名,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平均年齡29.8岁,有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并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

代表们都是想尽办法,自行筹集经费从全国各地赶来广州开会。当时,北方区代表于树德生活非常困难,没钱买船票,急得团团转。另一参会代表徐梅坤给他出主意,让他把一位朋友妻子的金手镯借去典当。这样,于树德才与李大钊、徐梅坤一起顺利抵达广州。

1923年6月12日,恤孤院后街31号洋溢着祥和喜悦的气氛。与前两次党代会在严酷环境下秘密召开截然不同,“三大”是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支持下公开举行。由于会议与住宿同在院内,参会人员免去了车马劳顿之累。

陈独秀主持会议并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三大”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讨论党纲草案;二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三是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心议题是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关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是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三方争执的焦点,也是关系到国共合作能否最终建立的关键。

陈独秀代表中共中央作大会报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作国际形势报告。

6月15—17日,大会讨论国共合作问题。究竟采取何种形式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人应该以什么形式加入国民党?党内意见还是不统一。这场关系到国共合作能否实现的讨论非常激烈。

马林向大会提出了“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口号。他认为,中国国民党是合乎理想而具有实力的国民革命的政党,中国革命的优秀分子多在国民党内,即使是工人阶级中的优秀分子,也大多加入了国民党。因此,中共加入国民党,用不着提出什么按民主方式改组国民党等条件。

很显然,马林的主张不只代表他个人,他手持着共产国际的“尚方宝剑”。当时,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只能执行决议,不容否决。况且,马林专门肩负促成国共合作的重任,若事有不谐,他无法向上级交待。

陈独秀感到左右为难。他若公开反对马林的意见,则将犯“带头反对共产国际”的错误,此时的他“不愿违反共产国际的训令,也不相信马林会歪曲共产国际的训令”;若同意马林的意见,他又认为“国民革命与国民党不能混为一谈,不同意马林对于国民党那种过高的估计”。

最终,陈独秀与马林达成共识:中国革命目前的任务,是进行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无产阶级都很幼弱,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会力量;国民党是代表国民革命的理想政党,应成为革命力量的大本营。因此,全体共产党员、产业工人都应该参加国民党,全力进行国民革命。

瞿秋白、张太雷在发言中表示赞成马林、陈独秀的主张。瞿秋白认为,如果我们作为唯一的革命的无产阶级,不去参加国民党,后者就势将寻求军阀、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帮助。国民革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牺牲共产党,相反,共产党也得到了广泛发展的机会。

与会代表蔡和森、向警予是一对革命夫妻,但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意见相左。他们之间争论最激烈,从会上争论到会下,有时候回到住处仍会继续辩论。

关于中共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为什么会引起激烈的争论?需要说明的是,党的“二大”虽然确定了同国民党实行合作的原则,但是没有解决采取什么形式进行合作的问题。在最初的会谈中,中共主张两党实行党外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二大”以后,党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起组織“民权运动大同盟”,试图利用这种群众团体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但孙中山只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不接受党外联合的办法。

1922年的陈迥明叛乱事件是孙中山挥之不去的痛。陈迥明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追随护法运动,一直受到孙中山的培养支持。谁能想到,他竟然暗中勾结北洋军阀,炮轰大元帅府,险些置孙中山于死地。

孙中山深刻认识到,要适应革命的需要,必须吸收新鲜血液,改造国民党。他看清了,相当一批国民党的元老人物在辛亥革命后意志消沉、蜕化变质,为了谋取金钱和地位,不惜沦为军阀、政客的掌中玩物;他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有理想、有信念,敢于奋斗,朝气蓬勃,会给国民党和中国革命带来新的希望。

经过激烈争论,大会实行投票表决。最终,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同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923年6月19日,大会选举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宣言》。大会选举出由9名中央委员、5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委员长,主持工作;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核心,担任中央局秘书,协助委员长处理日常工作。

“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秘书负本党内外文书及通信及开会记录之责任,并管理本党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执行委员会之一切会议,须由委员长与秘书召集之。”毛泽东作为陈独秀的主要助手,和陈独秀、蔡和森等一起,共同肩负党中央的领导重任。

1923年4月,毛泽东奔赴广州前,在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创刊号上发表了《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提出:中国的反动势力太大了,外力和军阀勾结为恶,共产党和一些“非革命的民主派”都将同“革命的民主派”国民党合作,以“成功一个大民主派”。

到广州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发表文章,提出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国民革命的历史使命是“打倒军阀并打倒和军阀狼狈为奸的外帝国主义”,只有“建立严密的联合阵线,这个革命才能成功”。从五四时期倡导民众大联合,到此时主张建立联合战线,毛泽东的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在“三大”上,他坚决支持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

毛泽东发言说:“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行不通。所有反帝运动都是由饥寒交迫者而不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我们不应害怕加入国民党。”他的发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徐梅坤回忆道:“毛泽东坚持了党的独立自主原则,又坚决主张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最激烈时,毛甚至要站起来讲话。”

1923年6月20日,全体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举行悼念活动,瞿秋白、张太雷领唱《国际歌》,大会闭幕。

党的“三大”还创造了党史上多项“第一”:第一次在广东地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有女性代表参会;第一次修改党章;第一次正式确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第一次战略转变;毛泽东第一次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通过了党史上第一个农民运动决议案;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

(作者系文史学者)

猜你喜欢

国民革命国共合作马林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Two-phase SPH simulation of vertical water entry of a two-dimensional structure *
浅析大革命失败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启示计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中共在四大前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探索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