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冠心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水平的临床研究

2022-07-10戴承晔邓毅凡徐笑挺何胜虎王大新大连医科大学扬州临床医学院江苏扬州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扬州5001

吉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性反应粒细胞细胞因子

戴承晔,邓毅凡,徐笑挺,何胜虎,王大新,张 晶 (1.大连医科大学扬州临床医学院,江苏 扬州 500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 5001)

冠心病(CHD)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目前已明确CHD与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其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可以刺激炎性细胞,加剧受损冠状动脉的损伤,促进了泡沫细胞的沉积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IL)-4是一种重要的抑炎细胞因子,在调节抗原刺激的未成熟T细胞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L-5是一种交叉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主要由Th2细胞受抗原如结核分枝杆菌、犬弓首虫或过敏原刺激后产生,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疾病进展[3]。上述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往往能全面反映疾病的炎性反应,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CHD患者的血浆IL-4、IL-5的水平,探讨其应用于评估CHD病情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CHD患者,纳入标准:①具有胸闷胸痛等典型CHD症状;②行冠状动脉造影至少一处血管狭窄程度≥50%;③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近期感染及其他炎症病史;②严重心律失常患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器质性病变患者;④经检查存在恶性肿瘤患者;⑤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⑥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组男61例,女20例,年龄39~8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南将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心绞痛(AP)组,AMI组36例,AP组45例,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33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45~75岁。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各组相关数据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入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指标检测方法:所有病患入院后空腹抽血,离心后取血浆标本,于-80 ℃冰箱冻存待测。测量时,采用流式荧光法测定IL-4、IL-5血浆水平,流式细胞仪型号为 DXFLEX,所有测定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数据基于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通过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和AP组血浆IL-4水平降低,IL-5水平升高,其中AMI组IL-4水平低于AP组,IL-5水平高于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浆IL-4、IL-5水平

3 讨论

CHD主要包括AMI、AP、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类型,其中严重CHD如AMI等存在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尽快明确诊断评估病情,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手段十分重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为CHD的主要病理因素,新近研究其是一种微炎性反应,在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下,抑炎因子表达受到了抑制,而促炎因子通过诱导炎性反应过程、免疫反应,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巨噬细胞活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后续脂质、泡沫细胞的沉淀提供“落脚点”,导致血栓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4]。因此进一步探索不同炎性因子在CHD中的作用,选择合适的疾病标志物及靶标,是降低CHD严重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IL-4是一种多效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分泌[5-6],在寄生虫感染、萎缩性胃炎、过敏等病症中均起到了抑制疾病发展的作用[7-9]。其抗炎作用多是通过调整M1和M2两种类型巨噬细胞的比例来诱导巨噬细胞的极化发挥的,其中M1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细胞因子,促进组织破坏。其他巨噬细胞称为M2巨噬细胞,在应对组织修复和重塑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0]。在最新的基础试验中[11],通过对模拟心肌梗死的小鼠中注入不同浓度的IL-4可以发现,在不改变心肌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能力的情况下,IL-4可以驱动巨噬细胞极化的改变;同时诱导巨噬细胞优先吞噬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并在较短时间内使心肌坏死部分炎性消退,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另有研究表明,IL-4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降低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表达,增加巨噬细胞向M2表型转化来降低局部炎性,从而抑制了病变的进展[12]。IL-5作为炎性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大量临床试验证明其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13],IL-5主要在巨噬细胞中表达,而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Th)细胞均导致了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其不稳定性增加。同时IL-5被认为是嗜酸性粒细胞生长、成熟和从骨髓释放的主要因子,可刺激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成,同时抑制体内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而相关研究已证实嗜酸性粒细胞参与了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14]。Newland等人的研究[15]证明,2型先天淋巴细胞(ILC2)缺失导致IL-5血浆水平降低50%,并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本研究对IL-4、IL-5指标在CHD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血浆中IL-4、IL-5进行检测,结果显示,AMI组、AP组外周血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随着CHD患者病情加重,IL-4水平逐渐减少,IL-5水平逐渐增高,提示CHD患者早期行血浆IL-4和IL-5联合检测有助于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和预后,从而有针对性地及早干预,值得推广应用,同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

猜你喜欢

性反应粒细胞细胞因子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纤维支气管镜下氨溴索肺泡灌洗对非出血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循环Micro RNA在缺血性卒中炎性反应通路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