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链金融创新能否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突破口
——来自民营银行的实践

2022-07-10薛小飞范姿妤

华北金融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微供应链融资

薛小飞 范姿妤

(1.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市 350004;2.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2)

一、引言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性难题,而伴随融资过程中的“融资繁”问题也不断凸显,“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共同成为抑制小微企业融资的“三座大山”。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影响小微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因素和短期性冲击相互交织,小微企业融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实践当中,从国有大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再到新生的民营银行,均努力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有效办法,试图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综合性融资方案,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对助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重要作用。对民营银行而言,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能够通过切入产业链批量获客而实现规模收益,促进民营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突围,而且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并增强金融普惠性。当前,依托于产业链的小微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成为新生民营银行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既有成效,也有问题,如何透过供应链金融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成为新生民营银行的重要课题。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制度供给趋于完善

在新发展格局下,围绕产业链,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已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制度政策供给不断增加。

(一)发展供应链金融已上升至国家经济政策层面

2017 年以来,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关注点之一,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依托。2017 至2019 年期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或针对性出台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大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2019 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研究中小企业依托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等渠道进行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针对中小企业的续贷产品创新。同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目的是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9 年7 月,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国家关于供应链领域的部署,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改善实体经济中的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2020 年2月,工信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运用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应收账款抵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同年4 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供应链协同复工复产,强调利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企业。

(三)供应链金融政策聚焦于创新和解决风控痛点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监管政策主要指向三个要点:一是促进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2020 年6 月,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规范标准化票据业务,支持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2020 年10 月,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加快改革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大型企业协助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依法合规发展企业应收账款、存货、仓单、股权、租赁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二是加强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2020 年9 月,人民银行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指出供应链金融各参与方应合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信息系统等的安全保障,切实防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当然,科技在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也扩展至包括供应链金融在内的更广领域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2020 年5 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三是强化供应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2021 年1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明确了供应链平台的接入标准和流程规则。2022 年1 月,人民银行发布《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票据期限统一缩短至6个月,对银票、商票承兑人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规范票据经纪业务发展。这些政策的制定为开展标准化的供应链票据业务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

三、供应链金融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化解机制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普遍意义上的小微企业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是“毛细血管”,对改善就业、增加税收、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 和50%以上的税收,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易刚,2018)。但是,小微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的问题,制约着小微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其有效信贷需求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进而加剧了“融资难”的问题(方昕和张柏杨,2020)。着力解决小微群体融资难题,进一步成为摆在各个部门和机构面前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呈现的主要现状为:一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存在着动态变化的过程。近些年来,国内小微企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总量持续增加,且增速始终高于大中型企业(见图1)。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为19.07万亿元,同比增长24.94%,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4400万户。二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我国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同向运动,反映出较强的顺周期性。这也从侧面说明,小微企业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较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要关注宏观经济发展的系统性问题(薛小飞和刘春华,2021)。三是民营业务是小微资金的重要供给。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高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见图2)。与此同时,民营银行从不同角度切入到小微融资领域,成为小微资金的重要供给,与其他类型银行形成了互补发展、错位竞争。截至2020年末,17家民营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为2543.75亿元,普惠贷款规模占比不断提高(见表1)。

表1 2020 年各家民营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及占比情况

图1 我国大型、中型和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增速(单位:%)

图2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统计①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单户授信总额1000 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自2019 年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纳入“大型商业银行”汇总口径。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不过,尽管我国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增速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并加速。但相对于小微群体整体的融资需求而言仍显不足,小微群体融资过程中固有的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而在我国又有特殊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源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因“硬信息”缺失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生命周期短、发展层次低、增信措施弱等几个方面。第二,从银行的角度看,在技术不变的假定下重塑或部分重塑自身服务体系面临较高的制度成本。一是小微企业在物理上的分散化,导致银行的事前搜寻成本、事中操作成本和事后管理成本较高;二是同等信贷资源在不同使用效率中损失的机会成本有差异,服务小微企业可能面临规模不经济;三是服务小微企业客户为防范风险而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第三,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社会服务机制和配套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外部因素。

(二)小微融资的“三座大山”:难、贵、繁

综合目前小微企业融资的现实情况来看,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已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三座大山”,简单概括起来即是准入难、费用贵、手续繁,与小微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需求形成矛盾。事实上,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繁”三大痼疾有着一个内在引致过程,是融资困境逐步推进加深的过程。首先,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信用基础薄弱,融资中以抵质押品、财务报表等为主的“硬信息”不足,信息约束成为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藩篱;尽管中小银行具有处理人格化特征明显的“软信息”的优势,但信息获取的高昂成本使得小微贷款规模不经济;与此同时,经济下行期小微企业更为脆弱,风险完全不独立,放贷之后银行则成了“弱势群体”,“大数法则”失灵。这样一来,中小银行大量介入小微群体的意愿下降,造成了“融资难”的局面。其次,为解决融资准入难的问题,需要通过提供抵质押物、担保或保险的传统方式增信,变相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了“融资贵”的问题。最后,在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后,从授信准入到额度审批、办理增信手续,最后到放款以至于再到贷后管理,银企双方投入的人力资本、时间成本等都过高,一系列流程下来小微企业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融资繁”问题凸显(见图3)。

图3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三座大山”)的形成机制

(三)供应链金融化解小微融资困境的机制

供应链金融如何解决小微群体融资时面临的准入难、效率低、风控弱、定价高等现实困难呢?实践中,主要的解决途径是依托科技手段将小微企业纳入到“链”中评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小微企业及经营者的财务数据、借贷数据、社交数据等软硬信息综合评估信用风险,以上下游为依托提供“短链”金融服务;另一种是聚焦于小微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提供“长链”金融服务,基于链上信息开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这已成为多数民营银行努力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上,从小微企业融资流程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问题的主要机制为:通过深度切入产业链,总体性掌握小微群体融资需求分布,将链上关键节点信用传导至全链,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多维度、高频次交易数据,结合数字化运营机制解决风控难点、痛点,筛选出优质客户提供优惠信贷支持;依托于全系统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全面解放银行“生产力”,实现移动化、可视化、高频化交易,彻底解决融资繁的问题。

四、民营银行供应链金融对小微融资困境的解决之道

(一)民营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民营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的问题,既是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践行普惠理念的典型行为,也是在我国多种融资方式渠道拓宽,银行服务群体不断下沉而导致竞争趋于“白热化”背景下不得不为之的选择。当前,以企业融资为主题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边界清晰的结构,对银行机构而言更是如此。一般情况下,大中型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完整、服务范围广泛、抗风险能力强,重点服务于相对高端式客户,如央企、国企、上市公司、优质民营企业等;小型银行(包括民营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相对单一、服务范围狭窄、抗风险能力弱,重点服务于相对低端式客户,如各类中小微企业。某种程度上,发展禀赋的差异塑造了相对分割的信贷市场,即“大银行-大企业”“小银行-小企业”的“门当户对”格局。

关于该现象,Boot 和Thakor(2000)、黄宪等(2016)分别提出了B-T 模型和基于中国国情的改进型B-T 模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两项研究指出,企业融资时在资本市场、交易型借贷(基于企业完善的财务数据、交易数据等“硬信息”为主的借贷)和关系型借贷(基于企业主人格信息等“软信息”为主的借贷)之间进行选择,形成了一个竞争博弈结构。当资本市场越发达时,大中型企业将逐步趋向于直接融资,甚至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转向资本市场融资。事实上,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大大拓宽,直接融资不断替换间接融资。在此背景下,大中型银行的交易型借贷竞争加剧并开始下沉,进入到硬信息相对不足的小微贷款领域,而小银行在大中型银行的竞争压力下,只能选择进一步下沉到更小的“微贷”领域,重点提供关系型借贷服务,相关融资比较见表2。

表2 我国企业不同融资方式和服务机构构成对比

这其中,民营银行作为典型的小银行,可谓“一沉到底”,势必要参与到更加激烈的小微市场竞争当中。从自身的结构特点上来说,民营银行内部结构集中、管理扁平化、科技集成能力不断增强,可有效减少“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相对的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为构成的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搅动下,民营银行服务小微群体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因此,基于数字化运营能力,通过深耕产业链面向链上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融资服务,已成为民营银行眼下及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民营银行小微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考察

民营银行扎根区域特色产业、结合自身科技能力,采用数字化运营模式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跑马圈地”已成常态。目前,19 家民营银行中大多数均推出了致力于化解小微融资困境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或服务,成为小微信贷资金的重要供给方。民营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是将基础性产品和服务嵌入到产业链中,重点围绕上下游和物流环节提供链式服务,以疏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其中,上游围绕应收账款可提供质押、保理及信用类三种融资方式;下游围绕订单开展预付款融资、信用类融资;物流环节围绕货物提供存货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服务。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或模式如武汉众邦银行的“农链贷”、浙江网商银行的“网商贷”、福建华通银行的“通通發采贷”等(见表3)。

表3 按产业链上下游划分民营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民营银行小微融资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模式

1.解决融资难:上海华瑞银行的产业链金融模式。解决融资难的根本就在于依托产业链,将链式信用传导至全链所有企业,通过多维度的外围数据洞悉融资主体的风险,进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以破解融资难的困境。以华瑞银行为例,该行通过深耕建材供应链场景,全方位深入其中,开发了一款专注于建材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瑞e订”。该产品以封闭式供应链管理为服务场景,在产品组合、贸易背景追踪、交易信息验证、融资在线操作等方面实现突破,帮助小微企业实现零账期经营(朱韬,2019)。该产品的特色之处在于:一是创造性地在强势核心企业和弱势供应商之间多架了一层核心平台,通过与1家核心平台的合作,将M家核心买方的信用有效引入链中,有效地扩大了供应链金融对上下游多方的惠及度。二是将对供应商的融资时点由核心买方债务确权前移至货物确权环节,将滞后的交易账期提前转化为融资账期,提高上游供应商的融资效率。

此外,要真正将产业链整体信用透传至小微企业,金融科技手段不可或缺。“瑞e订”对电子银行、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成为金融科技助力供应链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瑞e 订”打通自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建筑商之间的商务流、信息流、物流、票据流、资金流,将下游优质建筑商的买方信用向上游中小微供应商传导,解决了小微信用不足的难题。从投放效果上看,截至2020 年6 月,“瑞e 订”已累计投放195.78 亿元,签约客户中99%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占比为79%(见表4)。

表4 上海华瑞银行“瑞e 订”产品投放效果统计

2.解决融资贵:浙江网商银行的大数据风控模式。基于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在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之后需着力化解融资贵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大数据运算筛选出优质客户,提供低成本贷款,并通过大数据法则覆盖掉潜在的不良贷款;二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让企业将精力倾注于自身经营。以网商银行为例,基于其广泛的产业链背景、海量的数据积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将银行建设在“云端”,充分弱化抵质押担保等传统增信,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21 年,网商银行发布基于数字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方案“大雁系统”,海尔、华为、蒙牛等超过500 家品牌接入;依托于该系统,通过减免息费的方式为200 家绿色认证核心企业和100 家农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上的小微经营者提供专项优惠资金支持。

同时,网商银行通过数字化风控有效筛选出优质客户以提供优惠信贷支持。2019年,该行开发了卫星遥感信贷技术“大山雀”,通过卫星识别农作物及长势,并与县域政府的数据交叉验证,运用数字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低成本融资服务。从降本增效的最新数据上看,涉农经营农户贷款额度介于3-4 万元之间,笔均贷款期限3 个月,大部分用户首次贷款利息成本低于100 元。

3.解决融资繁:武汉众邦银行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化解小微企业融资繁的问题需要充分运用科技实现高频交易,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为客户提供便捷式、极速化的融资服务。例如,众邦银行在聚焦业务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科技能力建设,打磨出“三横两纵一圈”的数字化运营模式。通过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打造统一基础研发平台,实现信贷业务全流程的微服务化和互联网化,实现了“让客户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极大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运营效率,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繁的问题。同时,领先的科技风控能力是众邦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繁的关键。通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将传统线下的、人工的风险管理转为线上自动化,将传统难以量化的风控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量化和可视化;以E 账通账户体系和开放银行为底层支撑,结合“倚天”“天衍”“洞见”等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智化”支撑平台,实现获客、审批、放款、贷后管理的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程峰,2021)。

依托于完备的供应链产品和服务体系,众邦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在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上,通过聚焦湖北区域产业优势,创新推出“N+1+N”信用模式,打造“邦信、邦采、邦收、邦链、邦票”五大产品系列,着力解决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融资需求。例如,2021 年7 月,供应链金融产品“农链贷”在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中得到率先应用,成为民营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型案例(见图4)。总体经营成效方面,截至2021 年11 月末,众邦银行服务客户超过3000 万,90%以上为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

图4 武汉众邦银行潜江小龙虾“农链贷”产品发展示意图

(三)民营银行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民营银行通过供应链金融在各个层面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繁的问题,但民营银行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制约着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发展。

第一,战略定位缺乏前瞻性。当前,互联网银行、数字银行、物联网银行、产业银行等一系列概念被用到了民营银行的战略定位当中,但真正实现落地的却凤毛麟角。尽管或多或少都将供应链金融纳入全行战略,但在金融服务的基础能力建设、区域定位、发展方向等规划方面尚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业务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

第二,基础金融服务供给不足。供应链金融是账户、支付、信贷、风险管理、增信、保理等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需要民营银行具备基础的产品和服务以随需而变。但是,多数民营银行在基础产品和服务供给上的缺失,导致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断点,系统和业务的交互不够顺滑,操作效率和客户体验均不足。

第三,基础科技功能体系不全。多数民营银行的数字化经营能力不足,数字化更多停留在操作层面,没有在建生态、搭场景、扩用户上实现跨越式突破。如今,随着数字供应链金融加速发展,科技能力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尽管越来越多的民营银行开始倾注大量精力致力于科技开发,各大民营银行科技人员占比逐年提高(见表5),但缺乏科学性的配置和组织架构笨重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光有科技数字却无科技实力,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受外部科技供应商掣肘的情况较多,甚至造成巨额资金浪费。

表5 部分民营银行科技人员规模及占比情况统计(2020 年)

第四,组织管理效率较低。一是在供应链金融项目承接上不具备敏捷能力,跨界、跨部门沟通成本高,项目开发效率低;二是缺乏产业调研能力,部分民营银行仍以过去的固有思维主导业务发展,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情况,市场洞察力不足;三是管理层缺乏创新魄力,统筹型人才稀缺,业务规划缺乏长远目光,短视行为抑制了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

五、民营银行小微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锻造科技能力,推动民营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大规模增加及运用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的渠道与机制,极大丰富了产业内涵,拓宽了产业链条,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供应链金融创新的重点在于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运营管理流程的优化改造,有效推动民营银行的数字化发展。

一是要通过线上操作及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信息对称化,加速信息的流通并深挖信用价值,以消除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同时,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针对不同产业链打磨出模块化、组件化风险模型,通过自由组装应对不同产业链下的融资风控需求。

二是要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其他数据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整合散落在税务、工商、司法等部门数据,打造金融数据聚集枢纽和领先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的多向赋能,降低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生产力价值,促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应用,打造数字银行。

三是要借助科技手段加强供应链金融标准化建设。深入市场、“吃透”产业,掌握小微融资需求痛点和规律,从中析出共性问题,运用科技手段将小微各类“软信息”进行标准化和“硬化”,为小微风控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持。同时,构建小微融资系统性标准,包括基于产业链生成的数据和供应链融资产品,建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组件库,以应对不同产业链下的小微融资需求,增强民营银行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构筑区域、产业和科技三位一体的经营战略

1.区域维度,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以产业链为依托实现科技化发展,打造拳头产品以取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践行普惠责任。区域上,立足所处经济圈,深耕本地市场,服务于本地企业,选取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链深入其中,全面吃透小微企业融资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灵活便利的融资产品。

2.产业维度,紧随国家转型方向,服务于国家战略,充分把握供应链国家战略和提振民营经济的政策机遇期,与国家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以远景性产业为依托,由点及面切入到产业链当中;融合ESG 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实体产业导向,做大、做强普惠金融,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3.科技维度,坚持科技创新自力更生与“引进来”相结合,着力优化民营银行科技体系,增强科技服务“战斗力”。以科技为支撑,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个环节和要素标准化,实现业务开发批量化、规模化。要不断加强自身科技能力建设,逐步减轻对外依赖,打造具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体系。

(三)打造功能完备、技能多样的“小而美”民营银行

充分结合民营银行“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性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优势,锻造出功能完备、服务多样的“小而美”的民营银行。一是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民营银行的基础产品体系,强化基础服务功能建设;二是要不断加强民营银行的战略咨询能力建设,增强业务团队对市场的深度调研能力,强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洞悉和对市场变化的深入理解,化被动营销为主动开拓,培育民营银行的前瞻性;三是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机制,提升全行创新能力,将远期规划纳入到高管层的绩效考核中,规避短期行为,提升长期效益。

猜你喜欢

小微供应链融资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