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2022-07-10董海军
从登上历史舞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执政中国到领航复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大向强?为什么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保持蓬勃朝气?为什么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绝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后文简称《决议》)提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有不少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做了回答,
但暂未见到从中共调查研究史角度进行回答。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调查研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社会建设做出了卓绝的贡献。调查研究作为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的重要决策方法,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在帮助中国共产党认清国情现状,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阐明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对于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具有重要的理论阐释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也是落实中共中央2022年3月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的需要,更能为当下继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供理论基础与思考建议。
单因素试验数据处理使用Excel 2016、Origin 8.5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DPS 9.5软件进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心组合法试验数据处理使用Design Expert 8.0.5 软件进行。
一、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
对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历程之中来进行。为使建党以来的中共调查研究历程更鲜活、更具时代意义,同时也避免长阶段划分的遮蔽性,本研究基于中国共产党面对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将调查研究的历史阶段分为革命道路探索期、执政摸索期、改革拓展期和新时代复兴期。这四大任务阶段大体上与《决议》所提出的历史分期一致,只是革命道路探索的后期也开始了局地执政摸索,因此中共调查研究所经历的调查研究任务分期在20世纪40年代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
1.革命道路探索期(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五四时期,作为调查研究的先行者李大钊率先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发动了以了解社会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呼吁人们走入、关注、改造民间。由此,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工具,探索革命之路,
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明确道路,解决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个任务问题。
(3)各项专题调查研究擘画科学发展蓝图。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内状况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要发展仍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的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理论成果就是科学发展观。2006年,在胡锦涛同志的指导下,党中央组织36个部门和单位,围绕经济、法制、党内民主等方面建设的20个重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各课题组一共召开座谈会1523次,参加座谈会人员达20072人次,形成了62份调研报告。
深刻广泛的调研,为经济、法制等方面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社会更好、更快、更科学地发展。
(2)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工人罢工运动遭遇挫折后,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共调查研究的重心由工人转向农民,由城市转入农村。毛泽东同志始终强调在调查研究中探索革命道路,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1923年起,他深入农村围绕农村阶级斗争、农民问题、革命根据地建设、土地问题等,先后奔赴湖南、江西等地开展调查研究,相继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兴国调查》等文章,不仅深入认识了中国革命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基础性问题,还为解决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破解中国革命中的土地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毛泽东同志等共产党人的积极倡导之下,中共逐渐形成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正是在调查研究中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1)干预前后评估两组关节活动度。(2)评估护理满意度,根据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以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占比统计护理满意度。
(3)利用调查研究,开展自我革命并形成学习教育制度。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共对调查研究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一是以调查研究为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错误倾向。遵义会议召开之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存在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导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调查研究来反对党内不断抬头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从而将调查研究的认识方法论与发言权联系起来,为新生政党的成长开辟了道路。二是以调查研究为载体,建立党内学习教育制度。延安时期,为使全党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先后撰写和起草了《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系列文章和文件,进一步推动“调查研究”成为官方的政治话语。
总体上看,中共早期调查研究主要由毛泽东、李大钊等倡导,认识到工人和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力量,随后通过调查研究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并将“调查研究”视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自我学习的工具,开始有意识地在党内树立“调查研究”的话语权和重视其方法工具价值。
2.执政摸索期(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
在根据地局部执政以及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初期,为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调查研究理论和方法,开展了许多大型调查摸索前行。
(1)基于调查研究适当调整土地政策。土地改革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以及顺利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条件。1942年1月至1943年3月期间,张闻天带领“延安农村调查团”深入陕北和晋西北,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谈话以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党的土地政策执行情况、公粮负担、村政权、城市工商业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调查报告,如《神府县农村调查》《米脂县杨家沟调查》等。
这些报告材料翔实,分析透彻,为当时与后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领导层对全国的情况了解不足,迫切需要开展调查研究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时期的调查研究集中对土地关系等进行考察。在土地关系改革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大量农村调查,出版大量农村报告,如《湖南农村情况调查》《新区土改前的农村》等,充分论证了适当调整土地政策实施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有力推动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完善民族工作。为落实和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组织成立调查团,如中央民族访问团、四川民族调查工作组等,开展以完善民族政策为主题的调查研究。首先,通过民族识别对少数民族及其称谓进行认定。具体来说考察团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其民族的属性,
到1954年蒙古、回、藏、满、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名称得到确认。
其次是土地问题。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
刘少奇同志强调“必须在不同民族中采取不同的改革政策”,
于是通过派遣专门的调查人员前往广西、新疆、内蒙古等地少数民族的农村地区开展调查,形成《南疆农村社会》等调查报告,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的实践进程。除此之外,从1950年起,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重视对民族关系、民族文化方面的调查,收集大量信息,为改善民族关系、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文化政策奠定了基础。
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本质要求,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始终强调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能够有效避免机械、僵化的工作方式,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解决面临的新问题。革命年代,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通过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一切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首先抓住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根本环节,把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党将“向社会作调查”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坚持“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
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情况、寻找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保障科学民主的决策。1957年7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在全党上下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美好愿景,
以图促进科学民主决策。这需要党密切联系群众和科学的调查研究来保障。后来党将1961年确定为实事求是年,也是调查年。为克服当时的严峻困难,确定正确的调整方针,特别是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党中央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制定了《农业六十条》《工业七十条》《商业四十条》《文艺八条》《高教六十条》《科研十四条》等重要文件。这一时期全党进行的调查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纳了多数共产党人对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分析建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直面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推动下,调查研究的价值进一步得到重视。但是在探索期的后期,科学的调查研究被悬置,在总体上没能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社会主义建设遇到一次大的曲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新的时代之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大后更是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明确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当前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在汲取党的百年奋斗智慧基础上,正不断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肛周肌肉力量训练属于生物反馈措施,其在改善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重要作用[26-28]。护理人员应嘱病人术后取左侧卧位,将肛探式压力电极置入病人肛管,根据计算机显示的压力数据,指导病人调整肛周肌肉用力方式,增强肛周肌肉力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同志致力恢复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以实践作为制定、检验政策的标准,
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调查研究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工作方法。因此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当时的核心问题。
(1)经济发展层面调查研究的启动助推出台改革开放政策。首先,通过派团出国考察学习,中共领导层逐渐形成打破封闭自守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共识。1977年7月1日到1980年6月30日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相继派出代表团赴西欧五国就经济、技术发展情况深入考察和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派出的部委办代表团出访达360次、科教经贸代表团出访达472次,
在此过程中,代表团察觉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也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潜力。其次,在国内开展大规模国民经济调查,探索国内改革的道路。1979年,为贯彻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再次部署调查研究工作,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研究、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以及经济理论方法研究等主题展开调研工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展的两次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在有轨电车卖票劳动的时候,她跟同车的司机扯上了。那个司机也是个混血儿,像个哥萨克人,很俗却很俏皮。我见过他,他哼哼的歌子听上去很伤感。
(2)政治层面的调查研究铺垫了党建总体设计与规划。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欧剧变,全球格局重新改组,西方国家加速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渗透。复杂的国际形势让一些人开始犹豫社会主义的前途,提出姓“资”还是姓“社”这一问题,甚至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在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困难和压力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进入21世纪,全党又面临新的问题,那就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对此,中共中央决定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党的建设问题。为了开好这次全会,起草好该项文件,党中央组织18个调研小组,先后到22个省、市及有关部委办进行调查研究,与4000多位同志座谈,最后形成了3个调研报告,为明确党的建设的总目标与总任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基于调查研究,将工人农民视作革命基础力量。早期共产主义者们意识到工人、农民虽属弱势群体但拥有数量优势。五四前夕,李大钊开展了唐山煤矿工人状况调查,发觉当前“没有一个工人组织的团体”
这一革命症结。之后,在李大钊等人的倡导下,为加深了解并将工人组织、团结起来,早期共产主义者和青年学生深入工人群体和工厂开展实地调查,如人力车夫调查、汉口工人的状况调查等。尽管工人更早进入早期共产主义者们的视线,但农民与农村调查也备受部分共产主义者重视。以毛泽东、李大钊为主的共产党人掀起了农村调查的浪潮,他们自1923年起先后走访湖南、河南等地,相继发表了著名的《土地与农民》等文章,认识到占全国人口七成以上的农民是革命力量的重要成分。
通过这些认识社会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国工农的悲惨生活状况展露在大众面前,启发了工农群体的阶级觉悟。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也逐步形成了依靠工人、农民力量广泛开展革命运动的理论自觉。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将调查研究摆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强调。调查研究的重新开展,伴随着党和国家发展政策的转型调整,它的组织与实施显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进而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例1即是《如此温柔》的标题和开始部分。上面写道:“赠燕妮 如此温柔 李树化 一九三○年耶稣诞节。”这几个字提供了颇为丰富的信息,“赠燕妮”是副标题,《如此温柔》是正标题。“一九三○年耶稣诞节”说明这首小曲创作于1930年12月25日圣诞节。
4.新时代复兴期(2012年至今)
3.改革拓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1)调查研究是解决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九大报告指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所以首先依靠调查研究科学地、正确地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很有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将调查研究摆在重要位置。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到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期间,总书记亲自到基层进行考察调研50余次、累计150余天。
其次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树立问题导向,努力抓住并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重要文件都是在党中央组织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起草的。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创始于1999年,如今是中国领先的乳制品企业,是全球乳业前10强,曾经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名誉受到影响,但现在一直在健康乳制品行业发展,一直在奶粉方面的发展较为滞后。
(2)调查研究是增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的应有之义。从全党来看,中国共产党已经将调查研究作为一种工作制度和惯例,时刻进行强调,常态化进行开展。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打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局面。“八项规定”首先就强调,要改进调查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所有决策与部署,都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起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和要求,2017年伊始,59个承担部门和单位组成80个调研组,围绕21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1817个基层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1501次座谈会和研讨会,参会或接受访谈人数21532人,形成80份专题调研报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诞生于科学、深入的调查研究之中,通过扎实的调研谋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3)调查研究是传承党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的重要法宝。《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如何做到“十个坚持”呢?调查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群众首创精神,联系群众为民办事的过程,也是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敢于斗争和自我革命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
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就需要依靠调查研究来掌握情况。习近平同志说:“我牢记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坚持调研开局、调研开路,凡事眼睛向下,先当学生,不耻下问,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每年至少用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和部门调查研究。”
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实情,亲身实践调查研究,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调查研究实践与理论思考进一步创新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体系,不仅增强了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扩大了调查研究的政治话语权,突出体现在2011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学员开学典礼上以《谈谈调查研究》为题的重要讲话中。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结合不同时期的功能定位,适时调整调查研究目标和调查模式,从描述性调研、革命探索性调研、执政摸索型调研向整体统合性调研转变,持续推动调查研究的适用性模式及体系发展。总结并学习中共调查研究百年发展经验,对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
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中,调查研究的理论逻辑体现在“基、体、翼”的三个维度上。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之基,为调查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指导,同时中国共产党本身鲜明的人民性也决定了“群众观”是调查研究的理论之“体”,而“翼”是对“体”的支撑,在调查事件中具体体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基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理论品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理论是否联系实际、能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理论学风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之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突出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是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邓小平将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纠正教条主义脱离实际、经验主义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等错误倾向,党内领导人提出的办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基础。
2.“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体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也是化肥流通体制改革20周年。在党的各项政策提振下,随着肥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也迎来了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点。
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强调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在中国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普遍存在,但每个阶段存在的矛盾又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矛盾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通过广泛地调查研究,牢牢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取得了对不同阶段中国国情的准确认识,从而制定出不同时期应当遵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中国共产党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出的策略方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为了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更加需要我们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继续开展调查研究。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陈明忠(23.3)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理论之翼
建设工程施工中要考虑影响安全管理的各个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安全监管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详细的分工,明确安全责任划分。根据工程性质和工程特点细化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从监管体系上对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调查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开展,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中国,获得新的理论突破。尤其在步入新时代后,继承和发扬中共调查研究传统最伟大的成果,就是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同时,调查研究体现的理论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各类实践的理论参照,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治国中所坚持的理论原则。调查研究曾经为中国革命而服务,如今调查研究服务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在调查研究目的随着时代变化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通过调查研究与变迁中的中国实际进行融合,持续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调查研究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量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一旦用户离开阅读界面,系统将自动生成书签,即用户再次阅读该电子书时,自动跳转到上次阅读结束的地方开始阅读。
三、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
在中共调查研究长期实践进程中,逐步发展出的一套兼具本土特色与政治价值的中共调查研究实践逻辑,是调查实践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从实践逻辑上看,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调查研究的工具价值,将调查研究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项工作中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以“实事求是”为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并且将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的方法工具。
1.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
(3)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社会发展实情。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党内主观主义盛行,实事求是难行,极大阻碍了国家与社会发展。1961年中国共产党为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实情,重新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中央领导人及各级部门、地区各级党委纷纷走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1961年春刘少奇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湖南农村进行的调查研究。他走家访户,组织群众、干部开展座谈会,实地查看,在考察王家湾生产队“万头猪场”时,他见猪场不小,却只有几头不死不活的瘦猪;
在东湖塘调查时,他仔细查看路边风干的人的粪便,发现里面只有草和草根,没有多少粮食消化剩余物;在长沙县天华大队群众大会上,他进行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让群众打消疑虑,主动找他谈心,“连母猪不下崽、鸡婆不生蛋这类家常里短,都想一吐为快”。
刘少奇深入群众、实事求是,用细致严谨的调查方法,终于摸到了真实情况。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遵循
中国共产党始终厚植人民理念,在调查研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实践立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毛泽东同志就把人民群众看作是革命、建设的力量源泉,重视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亲自到湖南多地考察人民的生活问题,到兴国、寻乌等地考察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将中国共产党认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在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是否拥护、赞成、高兴、答应等更是成为了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我们党委、政府干什么”,
在于“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他也在调查研究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归纳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这也是百年来调查研究的最高价值指向。
专职辅导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乏,难以对学生做出专业的引导和相关职业的规划。培养专业辅导员既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又对专业课教师参与学生思政工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
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中共调查研究的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其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求福祉与幸福。在躬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同样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借助调查研究去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调查研究时,始终保持甘当小学生、拜人民为师的态度,从毛泽东寻乌调查时与百姓同吃同住,到习近平牵挂困难群众,去基层访贫问苦,从他们的经验和方法中可以总结出,只有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听实话、察实情,才能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的调查研究,能坚持为人民谋求福祉的前进方向,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纵观中国共产党诞生、成长、壮大的百年历史,栉风沐雨,遍踏荆棘。在此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创造了一次次的胜利。革命道路探索时期,以毛泽东等同志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积极地了解社会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解决了“怎样进行中国革命”这个问题;执政摸索时期,为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等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列出了17条具体困难问题,涵盖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
并派出考察团远赴西北等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研究;改革拓展时期,邓小平等同志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以调查研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并且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汲取智慧,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要在调查研究中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以应对时代的发展变化。
4.坚持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工具价值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调查研究的方法工具价值。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而发挥功效,为全党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做出了贡献。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从内在思想上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矢志不渝地走为人民服务的路线;从外在行为上指导中国共产党人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中国社会现实、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同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相继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反映了他们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对于政治决策与治国理政的方法工具价值。
另外,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斗争策略,
帮助中国共产党辨清敌我,肃清不良风气,把握斗争的主动权。1930年,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来反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唯上论”“唯书论”“唯共产国际论”等错误思想;
延安时期,出于为整风运动的开展做准备之目的,中国共产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扫除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与主观主义;1961年,全党再兴调查研究之风,希望解决因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导致党内主观主义盛行这一问题。调查研究由一种理论武器,升华成了具有现实物质力量的斗争工具。调查研究的发展历史,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时而抬头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作斗争的历史。
通过上述分析,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可以概括为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发挥调查研究的方法工具价值,团结全党上下,斗争错误思想,最终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明确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未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尤其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将先进的现代调研手段纳入调查研究体系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调查研究等有助于提升调查研究的效率与科学性,从而推动调查研究的自身迭代发展,促使调查研究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调查研究的阐释分析就是一个重要切口。如果说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能”的话,那么理论逻辑则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行”,实践逻辑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
主要教学内容:针对某一具体装配对象进行系统研究,完成装配流程设计、视频采集、达宝易软件分析、标准作业指导书制订等,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地点:实验室;教学课时:1周。
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共调查研究百年发展在纵向维度上经历了革命道路探索期、执政摸索期、改革拓展期和新时代复兴期,呈现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同时,从横向维度看中共调查研究的价值是丰富的,它是科学决策的“导航仪”,具有举旗定向的价值;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具有强基固本的价值;是国家治理的“压舱石”,具有兴国安邦的价值。当调查研究运用得当,作用得以发挥时,就能保障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向上向好发展;当调查研究扭曲异化、失真失效时,就会极大阻碍中国社会与中国共产党向前进步。中共对调查研究的运用状况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及发展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中国共产党已经并将继续坚持大兴科学调查研究之风,也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行”。
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与阶级学说在实践过程中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融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调查研究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群众观的具体方法理论。调查研究助力中国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理论逻辑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行”。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已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逻辑,即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遵循、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范式、坚持将调查研究作为政治话语与斗争策略的方法工具,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查明情况,摸清底数,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建设好社会主义。
这些实践逻辑突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
2.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肠外营养治疗免疫功能均增强,经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水平上升更加明显,这与对照组的相关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的统一同时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三种逻辑之间呈现出有机统一的关系。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基础,实践和理论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实践逻辑统一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只有与当下的实践、发展了的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效应;理论逻辑反映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是对于二者的提炼与深化。历史、实践与理论“三个逻辑相统一”,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的统一,这对我们整体把握中共调查研究的本质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历经百年,调查研究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治国理政的方式和工具,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途径。调查研究的发展,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与中国共产党共同铸就了一部伟大的时代史诗。坚持中共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是我们发展中共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对中共调查研究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进行整体考察,启示我们只有坚持和发展调查研究,才能厘清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把握持续变化的时代命题,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