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乳食内积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
2022-07-10周民李海霞
周民 李海霞
“要想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婴幼儿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对饮食营养的需求量大,但是其脾胃消化吸收能力不足。所以,喂养量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胃容量情况和营养需求量合理安排,做到知胃量食,不过不伤,留有余地。
首先,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胃容量和常见食物胃排空时间。婴幼儿的胃容量是随年龄而增长的:出生第1~2天胃容量只有樱桃大小,第3~4天为核桃大小,第5~6天为乒乓球大小;之后不断增大,3月龄约100毫升,1岁可达250毫升,3岁为400~600毫升;4歲之后增加缓慢,10岁之后约增长至1300毫升。胃排空水的时间为0.5~1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混合食物为4~5小时。因此,小月龄的婴儿单次喂养量应逐渐增加,从按需喂养逐步过渡为按时喂养,结合不同种类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合理安排喂养食物种类和时间,以培养良好的进食习惯,避免喂养过度或喂养不足。
其次,家长要了解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主要营养需求和喂养要点,合理安排食物种类和喂养频次。母乳是6月龄之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不足可适当予以配方奶补授或替代。婴儿乳类摄入量按国内外标准建议为每日750~900毫升,但并非一成不变,应视孩子情况而定。4~6月龄应视情况添加辅食,有助于味蕾发育及咀嚼吞咽能力发育,仍以乳类为主,加少量辅食。7~9月龄可逐渐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逐渐替代1~2次母乳或配方奶。10~12月龄是宝宝自我进食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倡顺应喂养,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及时喂食或终止喂食,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可以由宝宝自己决定。此阶段孩子吃辅食的时间应逐渐与家人三餐时间一致。13~24月龄的幼儿,每天保持2~3次奶,奶量维持约500毫升厌,主食量50~100克/天,每天1个鸡蛋,50~75克肉禽鱼,蔬菜和水果的量分别为50~150克厌,根据幼儿需要适当调整。
为避免喂养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等问题,建议家长做好孩子的生长曲线监测,以便早期识别孩子喂养不足的信号。婴幼儿应每1~3月测一次身长和体重,建议使用生长曲线图定期、动态了解宝宝生长水平、生长速度及匀称度。在没有疾病影响的情况下,测量值出现明显偏离,需考虑喂养不足的可能。小月龄宝宝则需要同时注意排便、排尿、睡眠情况,出现排便、排尿少,频繁夜醒等情况,则提示喂养不足的可能,应及时调整。
孩子生长发育快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大,但脾胃发育不成熟,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容易被饮食所伤,出现厌食,间接导致喂养不足,最终影响孩子身高、体重增长及营养状况等。有调查表明,孩子出现厌食,多是成年人对孩子的饮食管理不当、生活安排失宜所致。比如婴儿不及时添加辅食,乳食单调,错过孩子适应不同食物的关键时期,造成厌食、挑食;幼儿进餐时环境混杂,养成边吃边看电视、玩手机等不良习惯,这些活动直接分散了精力,干扰了食欲;另外,孩子日常户外活动过少,缺乏锻炼,或者孩子生气、忧虑等情绪问题,均可减少或抑制食欲中枢的兴奋性,导致厌食;不注意培养按时进餐的习惯,大量进食零食或者偏食肥甘厚腻之品,也可影响脾胃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腐熟直接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脾胃功能正常则食欲及消化吸收正常。因此,喂养不足的预防,重在做好孩子的脾胃调护及饮食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