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2-07-10黄立健
摘 要:钢琴课是师范类高职院校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实现育知与育德的有机融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主要从研究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价值意蕴入手,详细分析了现阶段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与困境,提出了解决的有效路径,旨在提升钢琴教师思政育人理念,培养钢琴教师思政育人本领,提高思政元素与钢琴课程的融合度,优化钢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真正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2)17-0164-0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是高校专业教师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专业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学生关键的“拔节孕穗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多领域、多层次、多环节的育人作用,实现育知与育德的有机融合,育人和育才的真正统一。钢琴课是师范类高职院校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钢琴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中隐形的思政教育目的显性化,增强钢琴课程育人功能,使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充分体现,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以德育人,塑造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作用,已成为高职院校的育人共识。“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否能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接班人,离不开教师的立德树人。钢琴作为师范类高职院校的核心技能课程,应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钢琴教学模式,发挥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作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识、能三位一体育人,将铸魂育人工作落到实处。
(二)以美育人,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中提道:“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发展。”高校钢琴课承担着美育的重要功能。美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钢琴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造力,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通过欣赏和弹奏乐曲,直接感受艺术的魅力,利用钢琴演奏本身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特点,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1]。
(三)以艺通心,培养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习近平在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道:“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钢琴课所选曲目既有西方的经典作品,也有代表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曲目。学生以正确的学习心态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可了解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感受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学生通过钢琴这种载体继承和发扬我国的独特音乐文化,可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钢琴教师育德意识有待加强
从课程思政实施的情况来,部分钢琴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思政理论课老师的事情,对思政教育的认识较为片面。钢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设计课程过程中,往往也是关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没有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导致钢琴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相脱节、教书与育人相脱离。其次,钢琴教师是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须具备强烈的德育意识和较为丰富的德育知识,才能确保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钢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养较为扎实,但实践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育人效果。
(二)钢琴教师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钢琴专业教师虽然具备了课程思政意识,但未能把专业课程讲授与思想教育引领很好地融合起来,在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很明显,纯粹是为了思政而讲思政。部分钢琴教师以为思政就是简单的理论讲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般是读一份文件、讲一个时政事例、播放一段新闻视频等等,这种生搬硬套的授课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引起学生反感。这种“拼接式融合”的思政教育方式,把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引领粗暴地捆绑在一起,使专业传授与思想教育呈现“两张皮”的情况,严重降低了钢琴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三)钢琴课程思政资源有待挖掘
深挖钢琴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是开展钢琴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课程思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首先,钢琴课程的思政的资源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地挖掘。现在高职院校的钢琴课教材版本繁多,良莠不齐,大部分注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选材方面未能兼顾思政教育的需求,难以发挥思政育人作用。其次,深挖思政资源要从多维度进行,包括在钢琴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中挖掘德育和文化元素、从钢琴主题中提炼爱国和民族要素、从钢琴弹奏中体会情感和审美要素等[2],这需要钢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融入钢琴课程教学中,由于部分钢琴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比较片面,不利于思政元素的全方位全过程渗透。
(四)钢琴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重技能掌握而轻德育培养,重结果考核而轻过程评价。在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钢琴课程考核评价中,主要的考核标准还是技能技巧。钢琴课过程学习及考核评价体现不出思政元素,会导致学生忽视平时课堂的思政教育。只有采用全方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检验课程思政的效果[3]。钢琴老师要采用多形式的评价模式,既考核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又凸显学生思政方面的表现,真正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三、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化思政育人意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钢琴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礼记 学记》中提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善于唱歌的人,能使人沉醉在歌声中流连不忘;善于教学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通过自身博大的学识储备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展现专业课的思政教育魅力与感染力,厚植学生的理想志向与家国情怀,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完美结合。“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导者和实施者,钢琴教师必须自己有信仰,才能讲好钢琴思政课。钢琴教师必须强化思政育人意识,结合钢琴课程教学目标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政水平,把育人和育才有机结合,切实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4]。首先,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核心思想、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立志做“四有好老师”。其次,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知识,多阅读思想政治的读物,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学习,利用各种媒体关注社会热点,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水平,深化对党中央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为更好地开展钢琴课程思政教学打下基础。最后,提高人文素养。钢琴教师应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广泛学习哲学、文学、历史等专业知识,做到学识渊博、眼界开阔,虚心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传承中华民族国学传统和优秀民俗文化,从而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创新钢琴课堂教学,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在钢琴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钢琴课程特点,有效融入思政元素,使“专业”与“思政”水乳相融,展示钢琴教学的思政教育魅力与感染力,充分发挥钢琴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1. 创新教学设计。钢琴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改变单一的传统授课方式,力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钢琴课程教学。除了教师课堂讲授教学外,更多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分组讨论等,以问题驱动推进自主性学习。在学习《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曲目前,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查阅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故事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了解到作词者张藜在张家界看到祖国大好山河激发创作灵感,歌词承载着对祖国最真挚最热烈的爱,学生情感迸发,不仅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怀,也体会作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和使命。课后,学生还观看了学习强国App上祖国多地拍摄的闪唱视频,在学校的组织下师生联手拍摄了《我和我的祖国》微视频,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2. 创新教学方法。钢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征,优化教学方法。在采用讲授式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现代新型教学方法,引入“慕课”“微课”“MOOC”“职教云”等网络课堂新资源,有效增强钢琴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主题式教学[5]。将一些具有相同特征的钢琴作品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例如同一时代背景、同一作者、同一创造风格等。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开设以“传承红色艺术经典,赓续百年精神血脉”为系列主题的钢琴思政课,在音乐中进行党史教育,将红色基因植入钢琴思政建设中,引导和激励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取精神,巧妙地将钢琴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
3. 创新教学手段。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逐步发展成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钢琴教师可以采用充满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新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等,探索建立思政教育“微阵地”。我校钢琴教研室开通了公众号“云端e家 音乐思政工作坊”,通过定期推送充满思政元素的音乐作品,助力钢琴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为钢琴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
4. 创新实践方式。钢琴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知行合一是落实课程思政的关键。钢琴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钢琴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度。鼓励学生多参与演出、比赛及竞赛,由此获得实践的检验。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利用所长开展志愿活动,体现人生价值。我校音乐系组织“相约华夏,礼赞中国”钢琴专场音乐会,用键盘上的音符讲述华夏历史,为全校师生上了一节别出心裁的钢琴思政课,钢琴思政融合性教学新模式初见成效。
(三)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挖课程思政资源
深挖钢琴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是开展钢琴课程思政的先决条件。立足于高职教育的现状,钢琴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中融入价值引领和精神关怀,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思政元素来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首先,在掌握艺术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繼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钢琴教师可以选用中国优秀音乐作品作为学生的教学素材,在钢琴主题、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甚至在节奏、旋律中发掘思政元素,将钢琴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例,从创作过程来看,当时贺绿汀在裁缝店的小楼租住房间进行夜以继日地创作,体现了作者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从作品风格来看,这首作品是在新文化运动背景下诞生的,是贺绿汀打通中西、融汇古今的创新尝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从创作背景来看,1934年正是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关切之情及对人民的忧虑;从作品的旋律来看,整首曲子节奏欢快,表达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思政元素存在于方方面面,这需要钢琴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挖掘,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加强文化认同,培养良好情操。其次,钢琴教师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作品内在的情感,培养学生钢琴的技能和艺术鉴赏力,懂得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通过欣赏和弹奏乐曲,直接感受艺术的魅力,获得思想上的洗礼和熏陶。最后,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钢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进行坚持不懈的练习才有所成,长期、艰巨的练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坚毅品质以及稳定良好的心态。贝多芬每天练琴8小时,钢琴之王李斯特每天练琴5—6小时,通过这些钢琴名家的励志故事,教师激励学生培养勤奋、努力的优良品质,追求高效高质的专业素养,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形成坚持不懈、敢于担当的职业道德。
(四)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如何评价钢琴课是否达到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体现学生理解思政元素的深度和广度?课程评价具有导向性,只有在评价体系中体现思政方面的评价,学生才会真正关注到课程的改革方向并为之努力。传统钢琴课程考核一向以技能考核为主,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钢琴学习综合效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用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势在必行[6]。钢琴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后,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钢琴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全过程、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体现钢琴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如在评价上侧重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出勤率、行为礼仪等日常规范,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小组合作完成度、练琴复琴等;在对钢琴作品的弹奏诠释中,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学生表演时的精神风貌;也可考核学生的钢琴艺术理论学习方面的知识,在学生弹奏之前要求学生讲解包括作品创作背景、作品曲式节奏等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课程的不断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真正落实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钢琴课程,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提升钢琴教师思政育人理念,培养钢琴教师思政育人本领,提高思政元素与钢琴课程的融合度,优化钢琴课程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融为一体,才能有效释放钢琴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毛敏. 幼师钢琴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实践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11):71-72+75.
[2] 窦瑾,毛肄,吴婷婷. 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 艺术教育,2019(10):88+90.
[3] 黄蕊. 高校钢琴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策略探讨[J]. 大众文艺,2021(23):158-159.
[4] 吕霁虹. 钢琴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途径研究[J]. 黄河之声,2020(10):88+90.
[5] 吴文婷.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钢琴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J]. 大众文藝,2021(23):142-143.
[6] 纪俊娟. 音乐教育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1):10-16.
(荐稿人:郭永青,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研究项目“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高专钢琴课程的融合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57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立健(1975—),女,学士,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政治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一线教学、学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