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脉赓续到记忆传递
——北京琉璃厂大街字号匾额的价值

2022-07-09孙德皓bySunDehao中国艺术研究院

雕塑 2022年3期
关键词:琉璃厂荣宝斋匾额

文/孙德皓 by Sun Dehao(中国艺术研究院)

匾额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之一,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匾额在方寸之间,蕴含了书法、雕刻、装饰等多门类的艺术价值。匾额出现在不同性质的建筑中,承载着不同的功能,衍生出不同的分类,如堂号匾、牌坊匾、祝寿喜庆匾、文人题字匾、字号匾等。其中,字号匾作为商号招牌而高悬于店铺门楣之上,面向城市商业街区,在具商业性质的功能同时,由于其往往处在城市街道的公共空间且具有审美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艺术作品的性质。尤其是字号匾额镌刻的文字,以书法艺术的身份体现出汉字蕴含的公共艺术价值。

北京琉璃厂大街作为一条历史悠久、驰名全国的文化古街,云集了众多出自名家的匾额,堪称字号匾额之大观。清代全国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聚集于琉璃厂逛书市,各地书商纷纷在此设摊、开店。举子的聚集吸引了大量贩售书籍与文房用具的商人,同时举子们也常此地出售字画以作考资。于是琉璃厂发展为书籍、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的荟集之所。琉璃厂作为商业街区,主营商品皆与文化艺术相关,往来之客也多是文人雅士,使此地兼有“京都雅游之所”的文化街区属性,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琉璃厂的文化街区属性更为凸显,其丰富的人文资源受到重视。许多经营至今的老字号已经成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如“荣宝斋”“一得阁”“李福寿笔庄”“戴月轩”等。这些老店的字号匾皆为书法名家、社会名流所题写,不仅承载了重要的人文价值,还承载了厚重的艺术价值。

荣宝斋

字号匾中的文字传达了店铺名称等信息,经由名家所书写具有汉字书法艺术的属性与价值,能够起到类似于商标图案的商业宣传功能。汉字字形本身具备审美属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书法这一独立的艺术系统。字号匾上的书法字体,融合文字传达信息的实用性与汉字书法的审美性,在公共空间中将抽象性的店铺名称信息与书写者创造的艺术形象同时作用于人们,置身于街道中的人们在对字号匾观照时,具有了商品消费者与审美欣赏者两重身份。字号匾上的书法字体在这消费者与欣赏者脑海中形成的表象,具有类似于商标图案的功能,每当提及这家店铺,其“字号”与字号匾上的书法艺术形象往往同时浮现。荣宝斋是琉璃厂最著名的老店之一,众多书家与名流为其题写过字号匾。最初为清末大书法家陆润庠于光绪二十年(1894)题写的“荣宝斋”主匾和“凝光”“蟠彩”两块配匾。1950年荣宝斋公私合营,郭沫若为其题写匾额,所题“荣宝斋”作为标准商号字样延用至今,为人所熟知。郭沫若书法功力深厚,以行草见长,“荣宝斋”的字样尽显其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的特点。该字样本身的审美价值加之郭沫若的“名人效应”,使这块“金字招牌”成为“荣宝斋”这一品牌深入人心的商标,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此外,沈钧儒、徐悲鸿、齐白石、吴作人、沙孟海等名流大家亦曾为荣宝斋题匾。这些匾额书法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在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同时,还生成、延续着以荣宝斋为代表的一众“老字号”的品牌文化。

匾额书法不仅在商业与文化方面对店铺个体具有重要影响,更因众多店铺的字号匾的集聚,审美价值极高且文化内涵丰厚的字号匾书法萃集于同一街区之中,营造了这一街区浓郁的文化氛围,书法艺术以字号为载体介入这一空间,对原本因商业而生的街区实现了重塑,并参与了该街区场所精神的建构,并在店铺与“字号”的代代相传中,起到文脉传承的作用。在琉璃厂大街云集了经营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老字号”,其中大多都有由名家题写的字号匾。除了上文提到的“荣宝斋”,还有清代书法家翁同龢所题“宝古斋”与“茹古斋”、清代书法家谢崧岱所题“一得阁”、近代书画巨擘吴昌硕所题“清秘阁”、画家陈半丁所题“戴月轩”、书法家启功所题“锦昌”等等。郭沫若为其他店铺所题字号匾也散见其中,如“中国书店”“复云堂”等。数量巨大的名匾集中于琉璃厂东西两条大街之上,堪称人文胜境。借助字号匾,名家书法走出堂筵,进入公共空间,无论是往日的士人学子、贩夫走卒,还是当下的市民与游客,都能在一块块“来历不凡”的字号匾中穷翰墨之妙,又能透过匾额,感受琉璃厂大街数百年赓续的文脉。琉璃厂起初虽为商业街区,但各店铺的经营与文化艺术密切相关,使其具有区别于普通商业街区的特殊性——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字号匾书法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激活了这种特殊性,高扬了琉璃厂大街根植于传统文化艺术土壤的场所精神。在现代社会,文房四宝的作用已由必要的书写工具转变为市民陶养情操的雅玩,书画古玩在市民精神生活中的地位亦不复从前。琉璃厂大街作为商业街区的地位和功能让位于文化街区,而正是由于此街区数百年来孕育的场所精神与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使得琉璃厂大街在现代化的功能转型中,牢牢擎住传统文化艺术的旗帜,长葆其光华。

宝古斋

荣宝斋

戴月轩

字号匾额书法的公共艺术价值,书法家以汉字为载体创造艺术形象,不仅体现主观的情志、观念、审美趣味等,还能与牌匾雕刻、装饰工艺以及建筑风格与功能共生,既符合内在的美学规律,又与街区空间的环境相协调,于各元素的和谐中生成审美价值,在与人的交互中实现对市民精神生活的陶养。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要实现自身各因素的协调,更要与空间的自然、历史、公共价值相和谐,反映空间与人的共生关系。琉璃厂的字号匾额书法汇集诸家各体,却也具有共性,即书法家进行创作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书法形式语言与牌匾的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建筑物本身的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琉璃厂大街的建筑物是典型的清代北方民居建筑,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或使用本色木面,或饰以彩画、朱漆。匾额高悬于店门之上,字体往往刷金,雕刻工艺精湛,以端庄大气的工艺之美与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匾额上的字体在彰显书家个人风格的同时,往往具有于潇洒流畅中见端庄典雅的共同特点。吴昌硕所题“清秘阁”匾,融碑法入行意,连贯顺畅,老辣劲瘦;翁同龢所题“茹古斋”尽显深厚的“二王”功力;启功所题“锦昌”匾笔画清劲,风神俊秀;吴仲超所题“汲古阁”秀丽隽雅,圆润丰劲。与悬于宗庙的堂号匾、表彰功德的牌坊匾等匾额书法不同,琉璃厂字号匾额书法的“庙堂气”较少,字体无论真草隶篆,不求威严崇高之气,多显笔墨趣味,又不失端庄典雅。字体中的文人风雅味与店铺所经营的文房四宝、古玩字画相映成趣,又以端庄典雅的特点与建筑风格相协调,并以金漆黑底成匾,在梁枋彩绘间显露出一派昌隆的商业气息。整体来看,从书法字体、匾额到整座建筑和整条街区的环境,以及店铺经营者、艺术创作者和消费者,都处于一种在人文精神与商业气息牵引下的和谐共生之中。字号匾书法在琉璃厂这一具有文化、商业属性的公共空间中,与各因素配合,在艺术创作者、店铺经营者、商品消费者、艺术欣赏者等多种身份的人们之间创造了交互、沟通的平台。字号匾额书法不仅美化了公共环境,更为公共空间的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延续产生了重大作用。一块块字号匾参与着琉璃厂物质空间的建构,承载着琉璃厂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与现代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彰显出其具有的独特人文与艺术价值。

总之,在当代语境下,字号牌匾书法可以使我们产生一些用平面性的汉字书法艺术重塑空间的启发。一方面,字号牌匾具有空间场所的文脉继承与场所精神宣扬作用;另一方面字号牌匾对美化公共空间、提升精神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保留和存续文化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琉璃厂荣宝斋匾额
琉璃厂的传说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印象·琉璃厂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
《荣宝斋》征订
《荣宝斋》
《荣宝斋》征订
匾额下的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