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琉璃厂的传说

2022-07-05董梦知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琉璃厂黑烟厂子

董梦知

提起北京琉璃廠,大家立刻会想到那是条闻名中外的文化街。不过,也有同学提出质疑,觉得它名不副实,因为这里根本没有生产琉璃的厂子呀!你有所不知,在元明清三代,这里实打实地都是生产琉璃的厂家。那琉璃厂是怎么演变成一条文化街的呢?你听我细细道来——

元朝定都北京后,始建元大都。修建宫殿需要大量的琉璃瓦,于是便将山西榆次小赵村的赵氏琉璃窑迁至北京城南郊的海王村(称内厂),烧制琉璃瓦及构件专供皇家宫殿使用。京西的门头沟区琉璃渠村,是烧制琉璃的原料——杆子土的产地,在那里也建了琉璃厂(称外厂)。

明永乐年间开始营建紫祡城,需要大量的琉璃制品,琉璃厂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琉璃渠村设立了琉璃局,有专门的官员管理监督采料、烧制、运输等一切事宜。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扩建外城,琉璃厂被圈进了城内。

琉璃厂附近慢慢形成了街巷胡同,到了清代,琉璃厂一带的书市发展起来了。据清代大藏书家李文藻写下的《琉璃厂书肆记》记载,这里以经营古书、古董、文房四宝为主,还有卖古玩的,裱字画的,雕印章的,等等。

乾隆年间,这一带已成为繁华的市区。琉璃厂已不适应当时的环境,厂区内外堆放着大批原料和成品,脏乱不堪,加上烧窑,烟尘飞扬,还存在火灾隐患。看来迁厂是势在必行了。于是乾隆令琉璃厂迁往京西琉璃渠,与外厂合二为一。虽然这里不再烧窑了,但“琉璃厂”的名字却保留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琉璃厂外迁还有一个传说。

说的是乾隆二十一年年底,皇帝去太庙祭祀祖宗,祭拜完毕走出大殿,忽见前门西南一股黑烟直冲云霄,到空中扩散成一片黑云,大有乌云压城之势。乾隆皇帝顿时大惊,问左右这黑烟是怎么回事?太监上前禀报:“这是琉璃厂在烧制琉璃。”乾隆一听,就想看个究竟。于是仪仗队开道,一行人来到了琉璃厂。

早有琉璃厂总管在此恭候,跪奏道:“回禀皇上,厂子烧窑冒出黑烟,冲犯了圣上,请恕罪。”乾隆有些纳闷,问道:“往年年底祭祖时,并未见此有黑烟冒出,为何今年出现?”总管答道:“往年一过腊月二十三,厂子就封炉了,窑工也都放假回家过年了。今年因为避暑山庄大修,琉璃瓦供应不上,工部下令不许窑厂放假,日夜赶班。又赶上前两天下了一场大雪,柴木都被打湿了,一着火就冒起黑烟,都是奴才的罪过。”

乾隆皇帝一听,对呀,是自己下旨大修避暑山庄的,工程浩大,用料很多,加班烧制,无可非议。可他细细一想,琉璃厂紧邻皇城,黑烟笼罩,有犯皇威,弄脏城池,与民不利,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应该赶快迁走才是!于是下旨:立即停火封窑,过年后迁到城外西郊,与外厂合并生产。

这个传说不论是真是假,琉璃厂是真搬走了。这的确是一项英明决策,从此,琉璃厂的环境大为改善,并腾岀大片空地。街道两旁,书画店、文物店、文房四宝店等名家名店,一家挨着一家,越来越繁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街,只留下琉璃厂这个地名延续到现在,让人们记住它的历史。222ECDBD-1892-4543-BEA9-2D471B9880D4

猜你喜欢

琉璃厂黑烟厂子
清代北京艺术品市场的探索与演进
烟斗大了不怕丢
印象·琉璃厂
琉璃厂重生记
柴油车尾气烟团不透光烟度仪的优化设计
戒姻糖
一个人俩单位
拖拉机因压缩及喷油导致冒黑烟的问题分析
厂子
严父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