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贴、环境规制如何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基于组态视角的联动效应研究

2022-07-09贺至晗张福元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组态规制补贴

高 霞,贺至晗,张福元

(1.内蒙古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2.内蒙古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工业实现了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但是这种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方式也导致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严重问题。为解决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三高”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全面阐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2019年,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我国首次针对具体技术领域提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反映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则进一步明确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兼具“绿色”和“创新”两大特点,它不仅能带来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双重收益,还有利于培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1]。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对于推动传统产业突破环境约束、降低资源耗费、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绿色技术创新是以保护生态环境并同时兼顾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研发先进的科学技术或改良当前工艺流程为手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减少污染物排放为途径,实现节能减排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的技术创新范式[2]。与一般的创新不同,绿色技术创新突出表现为生态价值更加优先、可持续发展更加鲜明、系统要素更加复杂[3]。然而,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科技实力等方面差异巨大。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是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低不一[4-6]。那么,决策者有效识别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条件及其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要素禀赋制定适应性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因素而言,学术界展开了诸多有益探索。学者们主要从环境规制[5,7-8]、政府补贴[4-5]、研发投入[4,9]、人力资本[10]、外商直接投资[8-9]等方面,对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前因条件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5,7-10]。整体来看,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制度推动3 个方面的因素是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11]。已有研究多以企业为研究对象,选择某一核心变量为切入点来探究该变量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尚未达成对各前因条件的一致看法。由于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11],但已有研究对于某个前因条件独立净效应的关注难以合理解释各前因对结果的综合作用,进而限制了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异背后技术、市场和制度等多重因素间协同效应的理解,也导致对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驱动路径的认识模糊不清。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更适用于解决多个条件要素的组合及其组态对结果的作用机制问题。因此,借助组态视角可以有效分析技术—市场—制度多重条件如何通过不同的组合来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即有效区分核心与边缘条件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从而揭示不同的条件组合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

为此,本文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出发,构建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并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探讨导致我国区域间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化的条件组态与影响机理。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拓宽绿色技术创新相关研究的视角,并加深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驱动路径与作用机理的理解。

1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

1.1 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

绿色技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①资料来源:http://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9/201905/t20190514_146515.html。。20世纪50年代开始,学术界兴起了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FUSSL和JAMES[12]最先提出绿色技术创新的概念,即能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减少环境污染的新工艺和新产品等。许庆瑞和王毅[13]从产品生命周期视角出发,认为绿色技术创新就是实现产品生命周期成本降低的创新,包括原材料创新、处理与制造技术创新、回收与复用、废弃物处置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组合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则认为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存在于技术层面,还是一种“绿色观念”和“绿色意识”。不同于传统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更强调采用新技术、新理念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污染的有效降低。

在探究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方面,学者们从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视角,既关注了R&D 投入[4,9]、人力资本[10]、董事会治理[14]等企业自身相关因素,也关注了环境规制[5,7-8]、政府补贴[4-5]、外商直接投资[8-9]、市场需求[15]、绿色信贷[16]等外界环境的影响。RENNINGS[11]将这些因素主要归结为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和制度推动3 个层面。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其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等的源动力[17]。这种能力包括用于技术引进、技术改造以及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知识或实物资本。企业的绿色技术能力是促进其进行绿色产品、绿色工艺创新的重要推力。此外,绿色消费理念的增强以及对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市场需求,均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拉动力。与一般创新不同,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鲜明的“双重外部性”[11]。领先企业率先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抢占细分市场并获得高额收益,进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即基于技术溢出效应的正外部性;同时,企业排污的市场定价机制缺失导致企业低估生态环境污染后果而过度排放,而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治理策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最终抑制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动力[18],即基于环境资源公共品属性的负外部性。正是由于“双重外部性”的存在,单纯的市场力量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研发与扩散的激励是不足的。因此,环境规制及政府补贴成为消除“双重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也成为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从区域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以企业为核心,政府、科研机构、用户等诸多创新主体参与,以追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众多研究表明,技术、市场、制度是影响区域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4-6]。综上,本文拟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出发,构建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1)技术层面。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一般而言,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越多,企业的技术能力越高,其技术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越高[4]。人才是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本水平通过改变地区传统知识基础,带来新的经济价值,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主要支撑和推动力[8,19]。新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以及产业化全过程都离不开高层次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资源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有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企业创新活动。人力资本水平和高素质人才比重越高,R&D投入就越活跃,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20]。已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效率,教育人力资本能显著地促进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10]。创新型人力资本能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组合、绿色技术效率的显著提升[21]。

2)市场层面。市场消费需求和对外开放是已有研究关注的两个重要因素。市场需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即市场需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取决于市场对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的需求,市场需求的绿色化转变对绿色技术创新会产生积极作用[4]。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理念发生变化,绿色消费观念逐渐增强。居民更加倾向于低碳消费模式,购买绿色环保型的产品[22]。同样,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给东道国带来了大量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制造流程以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当东道国具备“干中学”的能力时,外商直接投资将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带来东道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4]。另外,东道国本土企业在面临跨国公司进入的压力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会投入更多研发经费进行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从而激发本土企业创新活力[23]。

3)制度层面。根据制度理论的观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受到制度推/拉力影响[11]。政府补贴、环境规制是学者们关注最多的制度层面的影响因素。环境规制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所产生的两种效应分别为“遵循成本”与“创新补偿”效应。一方面,政府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的治污成本,计划用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被治污成本的增加所挤占,这样环境规制可能会产生抑制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5,7];另一方面,当企业考虑长期盈利能力时,可能会选择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通过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生产效率,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的创新收益,从而使得环境规制会产生激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即经典的“波特假说”[24-25]。另外,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性的存在,仅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很难保证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政府补贴可有效缓解企业研发资金短缺、减轻经营负担,促使企业更好地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26]。同时,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也具有“挤出效应”。政府补贴也可能被企业用于其他部门而非用于绿色技术研发,这样政府对技术创新的补贴就可能会扭曲市场要素价格,从而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27]。还有研究认为环境规制、政府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耦合效应,两者相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5]。以上观点的冲突性更加说明中国转型经济体的制度复杂性[28],环境规制和政府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复杂作用亟待从区域层面加以论证。

1.2 分析框架构建

虽然学者们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已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绝大多数研究均以企业为研究对象,可借鉴的解释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差异化问题的文献较少。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存在以下不足。①虽然已有研究为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前因提供了丰富的解释,但难以为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化路径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②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是不同条件相互作用而非独立存在的结果。已有文献基于自变量相互独立、单向线性关系和因果对称关系的假设来分析前因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净效应”。实际上,这些前因条件是相互依赖复杂作用才导致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果的产生[11,28]。因此,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解释前因变量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因果关系。③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不同条件的组态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前因条件的不同组态会导致结果的出现或消失,这些导致绿色技术创新高水平的条件与导致绿色技术创新低水平的条件可能各异。目前,从组态视角探究内部和外部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研究仅有1 项[29],尚未有研究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给予关注。

在组态视角下,技术、市场、制度条件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非相互独立,而是通过联动匹配并发协同效应。针对上述局限性,本文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出发,构建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分析框架(见图1),探讨技术、制度和市场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效应,并揭示不同前因条件之间的互动作用关系。

图1 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分析框架Fig.1 Analysis framework of regional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大陆30 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EPS(economy prediction system)全球统计/分析平台。EPS数据涵盖经济、金融、会计、贸易、能源、教育、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包括世界贸易数据库、世界能源数据库、中国城市数据库等80个数据库。研发投入、人力资本、人均地区收入水平3个前因条件的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其他3个前因条件即环境规制、政府补贴、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从EPS平台中的“中国城市数据库”收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代理指标——绿色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考虑截面数据趋势性表征不足,并参考以往研究[30],将2017年、2018年、2019年各条件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样本值。

2.2 测量与校准

在fsQCA中,校准(calibrating)指的是给案例赋予集合隶属的过程[31]。具体而言,研究者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情境,给案例赋予介于0~1之间的集合隶属分数。模糊集分数代表不同案例属于某集合的程度,模糊集可以被视为一个连续变量,它被校准以指代在一个界定清楚的集合中的隶属程度[32]。本文借鉴现有理论与研究,采用直接校准法[33]对案例进行校准,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3个校准点分别设定为案例样本描述性统计的上四分位数(75%)、中位数与下四分位数(25%)[34]。结果和各项条件的校准锚点及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校准与描述性统计Tab.1 calibration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2.1 结果 绿色专利是测度绿色技术创新的常用代理指标。考虑绿色技术创新的独特性及专利申请的时效性,本文分别选取2017—2019年间各省份绿色专利申请量的平均值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行测量。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公布的绿色专利IPC代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手动检索得到各个省份的绿色专利申请数量。

2.2.2 前因条件 本文的前因条件包括技术、环境和市场,具体阐述如下。

技术条件包括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两个二级条件。研发投入采用地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由于创新型人力资本能实现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绿色技术效率的提升,所以本文选取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地区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参照以往研究[35],采用每万人中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人数来衡量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

市场条件包括市场消费需求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二级条件。参照毕克新等[4]的做法,选择用地区人均地区收入水平衡量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参照汪朝阳[23]的做法,使用外商直接投资(FDI)来衡量对外开放水平。

制度条件包括政府补贴和环境规制两个二级条件。借鉴刘津汝等[26]的做法,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内部支出中的政府资金占比来衡量该地区政府补贴的力度。环境规制是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环境政策的总和,而且所有的环境规制都可以从遵循层面反映出来。因此,本文按照梁劲锐等[36]的做法,选择治理工业污染项目投资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该地区环境规制的强度。

2.3 研究方法:定性比较分析

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基于自变量相互独立、单向线性关系和因果对称性的传统计量技术展开的。实际上,这些自变量之间经常相互依赖并共同作用才导致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果产生[31]。因此,本文采用以集合论为基础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基于整体性视角聚焦于“组态效应”来分析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背后的多元复杂作用机制。主要出于以下考虑。①通过传统的计量方法分析研发投入、政府补贴、环境规制等因素独立作用或两两交互作用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净效应”来揭示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路径,但不能解释自变量相互依赖等复杂的因果关系。QCA方法认为原因条件的相互依赖和不同组合构成了多重并发因果关系[37],更适合从整体性关系出发来探究诸多因素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②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路径的多样性表明,可能存在多条导致同一结果的“等效”因果链。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虽能识别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并通过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来揭示关键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式,但都只是用自变量的替代关系或累加关系来解释因变量的变异,而非完全等效关系[38-39]。QCA方法可以有效识别由不同前因条件组态而导致同一结果的等效路径,故更适于探究差异化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驱动路径的选择问题。

3 数据分析

3.1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表2是单个条件必要性分析的结果。若某前因条件的一致性水平大于0.9时,则认为该条件为结果的必要条件,即当结果发生时某个条件始终存在[33]。如表2所示,高研发投入的一致性大于0.9,说明高研发投入是高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其研发投入是密切相关的,提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必须有研发投入作为支撑。非高研发投入和非高对外开放水平是产生非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必要条件。

表2 必要条件分析Tab.2 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

3.2 组态分析

不同于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组态代表着实现同一结果(高绿色技术创新或非高绿色技术创新)的不同充分条件的组合。本文根据具体的研究情境及案例在真值表中的分布,分别将原始一致性阈值、PRI 一致性阈值、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0.80、0.75、1。同时,根据组态理论化过程,对所发现的组态进行命名。

3.2.1 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路径 表3为6个条件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分析结果。从“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来看,解的总体一致性为0.984,表明在满足这两类条件组态的所有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案例中,有98.4%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解的总体覆盖度为0.541,表明这两类条件组态可以解释54.1%的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案例。基于条件组态,可以进一步识别出技术、市场、制度在推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中的差异化适配关系。

表3 高绿色技术创新和非高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Tab.3 Configuration of high and non-high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1)政府补贴主导下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驱动型。在S1中,政府补贴发挥着核心作用,研发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发挥着辅助作用。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96,唯一覆盖度为0.253,原始覆盖度为0.358,即该路径能够解释约35.8%的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案例,25.3%的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案例仅能被这条路径所解释。S1表明产生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核心条件为高政府补贴和非高人力资本,边缘条件为高对外开放水平和高研发投入。在人力资源优势不足的地区,借助政府的“帮助之手”,提高政府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补贴力度,通过高研发投入和高对外开放,可以产生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这种环境下,市场消费需求、环境规制对产生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不必要,采取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举的方式可以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该路径结果支持了政府补贴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26,40]。这一类型的典型城市包括福建、湖南、广东、浙江、安徽、四川。以湖南为例,“十三五”期间,湖南省涉及生物、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00家增加到近8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保持在14%以上的增幅。湖南省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扶持”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创造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湖南省是中部对外开放的高地,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77家。在湖南省政府主导下,就政府财政对绿色创新的支持方式进行积极创新。为支持湖南省绿色低碳发展,2019 年湖南省财政厅与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共同签署湖南省“绿色创新投资业务”合作协议,将以创新方式为湖南省节能减排企业提供政策性优惠贷款。湖南省的案例反映了政府主导逻辑下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并举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典型特征。

2)环境规制主导下自主研发驱动型。在组态S2中,研发投入、国内市场需求、环境规制发挥着核心作用,人力资本、政府补贴发挥着补充性作用。该组态的一致性为0.971,唯一覆盖度为0.183,原始覆盖率为0.288,说明该路径能够解释28.8%的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案例,18.3%的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案例仅能被这条路径所解释。S2指出高环境规制、高市场需求、高研发投入为核心条件,高人力资本和高政府补贴为边缘条件,可以产生高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换句话说,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环境规制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借助人力资源优势和一定的政府补贴,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产生政府与市场协同和相互增强的效应,可实现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该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波特假说”的观点,这是因为高环境规制只有与高研发投入、高市场消费需求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其“创新补偿”效应。这类典型地区包括上海、山东、陕西。以上海为例,上海高度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工作,颁布实施全国节能低碳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滚动编制《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和淘汰类)》,发布《上海产业能效指南(2018 版)》,制定或修正了《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上海市建筑节能条例》《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政策体系。制定节能标准265项,其中强制性标准79 项、推荐性标准186 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目前年资金量近50 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组织实施自主研发节能技改项目285 项,高效电机替代项目2169 项。2020 年全市万元GDP 能耗约为0.31吨标准煤,在全国名列前茅②资料来源:https://www.ndrc.gov.cn/xwdt/ztzl/2021qgjnxcz/dfjnsj/202108/t20210824_1294395.html?code=&state=123。。上海的案例反映了依托强环境规制的自主研发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典型特征。

3.2.2 非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路径 为了探讨导致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驱动机制,进一步阐释造成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异质性的非对称因果关系,本文对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路径进行研究,由表3可知,产生非高绿色技术创新的组态有2个。组态NS1显示,同时缺乏高研发投入、高对外开放,政府补贴、环境规制不发挥显著作用,将无法形成较高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该路径结果是由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所需的资源匮乏、制度缺位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并验证了前人提出的“污染天堂”假说。组态NS2显示,缺乏高政府补贴、高人力资本,内部市场需求不发挥显著作用,即便有高的环境规制,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不会高。这说明高的环境规制只有与其他条件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

3.3 稳健性检验

以集合论为基础的QCA研究结果应该优先选择集合论特定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41]。本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政府补贴的校准阈值,将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的阈值分别设为95%、50%和5%分位数,得到的高绿色技术创组态与原相应组态相同,非高绿色技术创新组态是原相应组态的子集(见表4)。其次,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结果绿色专利申请量滞后一年,即时间窗为2018—2020年,得到的高绿色技术创组态与原相应组态相同,非高绿色技术创新组态是原相应组态子集(见表5)。综上可知,研究结论可靠。

表4 调整政府补贴的校准阈值后的组态Tab.4 Configuration after adjusting calibration threshold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表5 调整为滞后一年的绿色专利申请量后的组态Tab.5 Configuration after adjusting green patent applications lagged by a year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而绿色技术创新则是绿色发展的源动力。然而,已有研究尚未对影响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核心条件及其复杂互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以我国30 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在技术—市场—制度分析框架下,使用fsQCA方法探讨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驱动路径,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①高研发投入是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②产生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存在2条驱动路径:其一,在“政府补贴主导下的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驱动型”中,市场需求、环境规制对产生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并不必要,采取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举的方式可以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其二,在“依托环境规制的自主研发驱动型”中,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环境规制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以自主研发为核心,可以产生高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③高区域绿色技术水平的2个组态都包含高政府补贴,且非高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1个组态中也含有非高政府补贴,这表明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中,政府的“帮助之手”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环境规制只有与其他条件相匹配才能发挥作用。

4.2 理论贡献

本文从组态视角出发,分析了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在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上的并发协同效应与联动匹配模式,主要贡献如下。

第一,中国特色的“非对称创新理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有的经济发展路径以强政府制度、大市场形态、弱技术体制为特征[28]。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补贴、环境规制分别是两条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驱动路径的核心条件,支持了中国特色“非对称创新理论”中强政府体制对于技术创新发挥促进作用的观点。此外,高研发投入是实现高水平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说明高水平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需要强技术的有力支撑,进而补充了“非对称创新理论”中弱技术体制的适用范围。

第二,拓展了经典的“波特假说”,即强环境规制只有与高研发投入、高市场需求协同作用才能发挥其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同样,政府补贴对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需要高研发投入和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支撑。因此,研究结论延伸了现有政府治理资源环境“市场失灵”外部性的两种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理论研究的边界。

第三,加深了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背后复杂机理的理解,丰富了绿色技术创新路径理论。从组态视角研究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路径和规避路径,为解释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各条件之间的复杂互动和因果不对称性提供了一种整体性视角。

4.3 管理启示

本文基于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与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启发不同地区可以结合自身现有条件,重点把握某些要素的组合优化,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主要的实践启示如下。

第一,技术、市场、制度三重条件的联动协同效应充分反映出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复杂性。这意味着在整体视角下,地方政府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条件,通过多重条件之间的适配,因地制宜地制定能够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差异化政策。

第二,资金链是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推动资金链扶持创新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绿色科技研发,形成市场化资金为主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投资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综合利用等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术水平。

第三,协调好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之间的适配关系。在人力资源优势不足的地区,充分借助政府的“帮助之手”,采取提高免征所得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和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等措施,加大对从事绿色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项目的组织实施。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着力形成和完善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法规政策体系,建立节能减排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局限,未来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首先,在前因条件的选取上,本文只通过归纳法仅选择了影响区域绿色创新水平最重要的6个条件,未涵盖所有的前因条件。因此,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受限;其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今后的研究可以考虑拓展到城市层面,对产生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组态(路径)展开细粒度分析;最后,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从组态视角揭示中国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驱动路径,也是亟待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猜你喜欢

组态规制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