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知识图谱分析※

2022-07-09刘志栋张柯培周时高

河北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发文图谱

刘志栋 张柯培 张 意 王 淼 周时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示范科,上海 200032)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以中心性肥胖、高血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高甘油三酯(TC)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及高血压等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组合[1-2],其可导致患者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肿瘤的风险显著增加[3]。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为MS命名并提出了MS的明确定义,其后一项有关2014—2017年我国居民MS患病率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MS的患病率已达21.90%[4],且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致死、致残的高危因素[5]。西医治疗MS主要采用对症疗法,如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等,但尚无有效的多靶点治疗药物,而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体系,在慢性病的防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与报道越来越多,但相关文献计量学尚未见报道。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其着眼于分析科学文献中蕴含的潜在知识,便于分析和探索某一领域中的关键文献、趋势热点等[6-9]。为了能从众多文献资料中探索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概况,我们通过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M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 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检索条件:主题词=“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全文=“中医”或“中药”或“中医药”。检索时间:1999年1月至2020年12月。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择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并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与主题无关的文献、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会议论文、会议摘要、消息、报纸、科普等文献。

1.3 研究方法 将检索到的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以“download_**.txt”命名后导入CiteSpace 5.7 R1进行格式转化、分析。时间分区为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时间(2002年)至2020年,时间切片为2年;主题词来源则默认全选;节点类型选机构、作者、关键词;阈值选为50,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采用Pathfinder图谱修剪算法进行修剪。

1.4 数据可视化 根据各设置参数,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年度发文量统计,绘制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及关键词共现图谱,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基于软件分析数据结合人工文献阅读和信息整合对知识图谱进行深入解读。

1.5 可视化展示 在共现图谱中,节点采用时间年轮的方式展示时间远近与出现频次,年轮的颜色表示文献出现的时间(见图1),年轮的厚度表示相应时间切片内的出现频次,其中关键节点由红色外环标识,外环厚度表示中介中心性,节点间连线粗细代表共现频次。在聚类图谱中,模块大小代表聚类的规模,序号代表规模大小排名,颜色代表一个聚类的中间年份。

图1 出现时间对应的图谱颜色分布图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通过CNKI共检索到4748篇文献,再经过筛选最终纳入1292篇有效文献,发表时间跨度为2002—2020年。

2.2 年度发文量分析 通过对纳入文献的年度发文情况分析显示,首篇有关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文献发表于2002年,2002—2004年期间发表的文献数量较少,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均不到10篇;2005年开始发文量逐渐增多,至2012年达到发文量的高峰,发文量为134篇;随后发文量呈下降趋势,至2015年发文量为65篇,2016—2020年的发文量波动在69~108篇之间。从2002—2020年发文量的线性趋势来看,年发文量呈逐步上升,表明学者对中医药治疗MS的关注越来越多。2002—2020年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年发文量分布图见图2。

图2 2002—2020年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年发文量分布图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显示共有486名作者被纳入(节点字体越大则表示发文数越多),节点之间连线数为893条(有连线说明之间有联合发文情况),图谱密度为0.007 6(代表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集散程度),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见图3。由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分析可知,总发文量≥10篇的作者有14名(见表1),其中刘莉发文量最高,为43篇,但节点整体分布较分散,有较多单独的节点,这表明多数学者选择小范围合作研究或独立研究,没有形成广泛联系的作者合作网络。其中较大的合作网络为刘莉、隋艳波、韩宇搏、邹国良、金娟等学者组成的团队。其他学者选择小范围合作,虽然不同团队间合作比较微弱,但团队内合作紧密,大致形成了8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包括杨宇峰团队、高碧珍团队、叶菲团队、仝小林团队、李怡团队、李文东团队、周宇豪团队及刘洋团队,且随着时间发展团队核心成员增加,内部合作更加紧密。还有一部分学者是以两两合作或独立的方式进行研究。

表1 中医药治疗MS研究高产作者(发文量≥10篇)列表

图3 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

2.3 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显示共有159家机构纳入,节点之间连线数为109条,图谱密度为0.008 4,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见图4。由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分析可知,总发文量≥10篇的机构有13个(见表2),发文量排前5的分别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43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40篇)、辽宁中医药大学(39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8篇)、南京中医药大学(27篇),是本领域的研究主力,其中中介中心性(反映该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较高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0.08)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0.06)。从各节点合作关系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除了与本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有合作外,还与外地的杭州市中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也有合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与其附属医院合作的同时,还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合作;杭州市中医院与深圳市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有合作,南京中医药大学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以上机构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合作网络,其余机构则仅限于同本省市中医院校及附属医院间的合作,或当地医院间的合作交流,多在同一省份不同机构间进行。总体上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机构以北方中医药院校为主要研究阵地,对该领域较为关注,但独立研究的机构较多,跨地区交流不足,合作不紧密。

图4 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

表2 中医药治疗MS领域核心机构(发文量≥10篇)列表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共有276个关键词纳入,节点之间连线数为349条,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5。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知,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的是代谢综合征(1111次),其次是胰岛素抵抗(153次)、中医药疗法(54次)、综述(48次)等,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脂肪细胞因子(0.59),其次是大鼠(0.53)、血压(0.38)、二甲双胍(0.37)等。在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中,治疗方法以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为主;研究方法除了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还包括了流行病学研究、名医经验讨论、Meta分析、数据挖掘、代谢组学等方法;在研究方向上,不仅对MS的中医证型、证候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而且近年来在MS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老年性MS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重视健康教育和中医护理在MS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肠道菌群在MS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MS的中医辨证为虚实夹杂,虚以脾虚为主,实以热、瘀、痰、湿、毒为主,并可相兼为病;常见治法为利湿、活血化瘀、温脾扶正、辛开苦降;常用中药复方为黄连温胆汤、柴芪汤和加味苓桂术甘汤;常用中成药为益糖康和清热祛浊胶囊;常见合并病为精神分裂症、高尿酸血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细胞因子”这一关键词虽然出现频次不高,但是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并且其出现的时间较晚,说明“脂肪细胞因子”是近几年MS治疗领域不容忽视的新兴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MS领域中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排前20的关键词见表3、4。

表3 中医药治疗MS领域频次排前20的关键词列表

图5 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关键词聚类图谱含有276个节点中349条连线,共形成17个聚类标签,聚类模块值为0.831 9(>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63(>0.5表示聚类结果合理),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见图6。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提取关键标签并对其内容进行归纳,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17个聚类标签根据研究类别可分为5大类(括号内为聚类序号),研究方法(#0、#10、#14)、研究方向(#1、#4、#7)、治疗方法(#2、#3、#6、#9、#16)、中医分型(#5、#11、#13、#15)及理化指标(#8、#12)。

表4 中医药治疗MS领域中介中心性排前20的关键词列表

图6 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

表4 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聚类表

3 讨论

自从WHO正式确定MS的病名后,各国学者都逐渐加大了有关MS的诊疗研究[10]。本研究通过分析文献年度发文量的变化,可以从整体把握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动态。从年度发文量分布来看,中医药治疗MS的首篇研究文献发表于2002年,此后总体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状态,但由于中医药事业发展和研究热潮的影响,发文量有一定起伏,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从2002—2004年的研究早期,受历史条件限制3年仅发表15篇文献。阅读文献内容后发现,早期主要从中医药治疗MS的思路出发,探究了自制中药复方对MS的临床疗效。第2阶段是从2005—2012年,随着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研究方法的革新及研究深度的加强,中医药科研技术日趋成熟,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元,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发文数量显著增加,2012年年发文量达到高峰,为134篇。广大学者对MS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三焦论治”“痰瘀互结”“从脾论治,肝郁脾虚”等重要学术思想,并且对MS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了多范围的观察性研究,为MS的中医证型总结和治疗提供依据,同时也做了很多中药复方制剂和针灸的临床疗效研究,丰富了MS的治疗手段。第3阶段是从2013—2020年,年发文量较前下降,并逐渐呈稳定趋势,虽然年发文量较2012年高峰有所下降,但平均发文量仍是第一阶段的数倍。广大学者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从多角度对MS的中医四诊和辨证思路进行了归纳研究,既是对前人思想的完善,也是对中医药治疗MS思路的发挥,并新推出了“八段锦”“耳穴”“推拿”“电针”等治疗方法,使MS的中医药治疗手段更加多元化。同时前2个阶段对中医药治疗MS的机制研究较少,在本阶段学者开始大力进行相关研究,为中医药治疗MS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说服力。

作者是文献研究的主导者,在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中,14位高产作者形成了多个研究团队,其中以刘莉、隋艳波、韩宇搏、邹国良、金娟等为核心的团队规模最大,发文量最多,团队成员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员众多,合作密切,研究内容广泛。从2004年至今刘莉等团队采用临床观察、动物实验、代谢组学及数据挖掘等方法,主要对黄连温胆汤治疗MS及并发症的疗效及机制、MS的分子学改变进行了研究,从中医学理论解释了MS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总结了MS的中医辨证思路与临床验案,为MS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指导和依据。石岩、杨宇峰团队在MS早期研究中主要探讨了MS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认为MS以脾肾两虚为本,痰、瘀、浊、水为标,病性为本虚标实,并提出“从脾论治”的理论,其后又以代谢组学为基础,制作了MS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不同证型的生物学标志物差异与物质基础,现在主要通过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药物与疾病靶点之间的关系,走现代化技术与中医相结合的道路,推进了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分别以高碧珍、仝小林、李怡、李文东、周宇豪、陈伯钧等为首的团队,主要进行了MS的中医认识和临证经验、老年性MS辨证思路、中药复方治疗MS临床疗效、MS不同中医证候物质基础、基因相关性及其他相关病理指标。王文健、王琦的研究较为独立,王文健主要对MS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并总结发表了其中医诊疗思想和经验,而王琦则认为痰湿体质是MS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主张从痰论治MS,并做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为MS的诊治和预后提供了依据。虽然从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来看,各研究团队间的合作较少,但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各略有不同,共同促进了中医药治疗MS的发展。

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可明确该领域的主要科研力量分布及影响力,在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研究机构中,主要研究阵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辽宁中医药大学,这些院校机构是研究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核心力量,其中最早研究并坚持至今的机构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机构合作网络与作者合作网络分析的结果大致相符,发文量最多的刘莉等团队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岩、杨宇峰团队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高碧珍团队、李灿东团队来自福建中医药大学。同时分析结果也显示,研究者因受地域性、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等因素影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是各地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合作,以及同地域内机构的合作,而不同地域机构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总体合作不紧密,不利于推进该学科研究,将来机构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突出的是文章的重点、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词可以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沿,而关键词中心性越高表明在该领域受到的关注度越高,研究时间较长。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我们可以分析近20年间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研究发展情况。在研究方法上,临床研究内容广泛,有中药、针灸治疗MS的随机对照研究,有患者中医证型与证素、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有MS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还有观察MS危险因素、预后因素的病例对照及队列研究。实验研究是以动物研究为主的机制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关于“红景天、蛹虫草、大黄配伍治疗MS的实验研究”系列,团队研究发现红景天、蛹虫草、大黄构成的中药复方可通过抑制基因重组人源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1B)蛋白的活性,显著增强肝脏胰岛素敏感性[11],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明显降低肥胖小鼠体质量[12],还能保护胰岛细胞,改善机体的糖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水平[13],同时增强肝脏糖原合成,调节肝脏脂质代谢,改善机体糖脂代谢紊乱状态[14-15]。名医经验分享和验案分析也是中医药治疗MS领域持续至今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刘莉教授认为MS发病的根本病机是脾肾亏虚,病理基础是痰湿,病位在三焦[16],并提出MS是“多脏腑气血阴阳失衡所致”[17],提倡治疗MS应以健脾补肾为本,通畅三焦、祛除痰瘀等祛邪为标,从整体观念以及治未病的思想出发,标本兼治[18]。同时,近年来学者们还通过Meta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这些方法能够精准地对治疗MS的辨证思路和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隐含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门。在研究方向上,对MS研究相对较多的是中医证型和中医药疗效的研究,总结各家辨证思路发现,MS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运动失常、禀赋不足等,中医辨证分型分虚证和实证,虚证主要为“脾虚不运”“胃阴虚”“阴阳两虚”等,实证主要为“痰湿内蕴”“肝气郁滞”“痰热互结”“痰瘀互结”等,脾失健运是MS的关键病机,痰浊、瘀血既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治疗当分清虚实,标本兼治。对MS的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研究分析则有助于MS及其并发症的预防。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对MS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提倡对MS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19]。肠道菌群逐渐成为MS机制研究的热点,在MS发生、发展中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脂质代谢、炎性反应、神经内分泌等作用机制起到调节作用[20]。有研究发现MS患者肠道益生菌数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1],并有学者提出MS“浊毒”致病与肠道菌群功能紊乱的病机相符[22],探讨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对MS的作用认识成为热点。中药复方黄连温胆汤、柴芪汤、加味苓桂术甘汤和中成药益糖康、清热祛浊胶囊是临床治疗MS的常用方药,均以化痰、疏肝、健脾、渗湿为主,并注重虚实夹杂的本质,符合MS的中医病因病机,故均表现出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聚类可反映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及研究趋势,虽然关键词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关键词共现分析的结果相似,但聚类分析能更加具体的探析各类别的主要内容,有概括性和逻辑性的特点[23]。我们通过对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17个聚类标签,并根据研究类别分为了研究方法、研究方向、治疗方法、中医分型及理化指标5大类。①研究方法包括聚类#0大鼠、#10医案、#14因子分析。聚类#0大鼠的规模最大,该聚类主要是通过大鼠实验探究中医药治疗MS的理化指标改变和作用机制,虽然发表平均年份为2011年,但因为相关发表文章的年份跨度较大,动物实验仍是未来中医药治疗MS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如刘莉等[24]使用黄连温胆汤治疗MS模型大鼠,4周后观察大鼠主动脉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TNF-α的变化,结果发现黄连温胆汤组大鼠的血清TNF-α和主动脉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推测黄连温胆汤降低TNF-α的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聚类#10医案主要以王文健、仝小林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为主。如王文健教授总结MS的中医特点,认为MS以脾失健运为本,以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为标[25],提出“同病类证”的理论,将MS归于“聚证”的“同病”范畴[26],并以益气化聚为法,创立益气化聚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27]。仝小林教授则认为MS以“诸糖脂酸,上溢中满,皆属于浊”为病机[28],临床上分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其中痰热互结型是热阶段最典型的证候,在治则上提出“态靶因果”理论,以“调态”为先,同时“打靶”[29]。聚类#14因子分析属于数据挖掘的方法之一,数据挖掘是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大批学者利用因子分析对MS患者中医证候与证素进行分析,了解MS的证候分布及证素的相关性。同时,因子分析还可在各家医案的基础上,对各家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进行深化总结,是对医案研究的发展。如刘晶等[30]收集MS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进行因子分析,发现MS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证候为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痰热瘀结证。李晔等[31]对1231名MS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脏腑辨证法分析,得出肝、心、肾分别与血脂、血压、空腹血糖关系密切。②研究方向包括聚类#1代谢综合征、#4中医、#7老年代谢综合征。这3个聚类的规模和年份无较大差异,主要研究方向并没有较大的改变。中医药治疗MS围绕中医病机、证候、治则、分型进行学术探讨,对MS患者中医体质和中医危险因素的研究是较新的研究方向。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决定个体的易感性以及患病后疾病发展,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MS的治疗和预防中[32]。如邝秀英等[33]对广东地区MS患者的中医体质与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痰湿质、阴虚质及阳虚质患者人数分别与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脂水平呈正相关。王侨等[34]对上海社区老年MS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中医体质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痰湿质人群MS的患病率比平和质人群高1.6倍。③治疗方法包括聚类#2针刺疗法、#3泽泻汤、#6二甲双胍、#9针刺、#16针灸。传统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NS的主要手段,聚类#3泽泻汤是其中的代表方剂之一,相关机制研究发现泽泻汤对M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下丘脑和胰岛细胞的神经肽Y表达有关[35],同时对老年性MS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表明,泽泻汤能有效改善老年MS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情况[36]。聚类#2针刺疗法、#9针刺、#16针灸均属于针灸疗法范畴,针灸的方法可分为普通针刺、腹针、电针、穴位埋线等,其中针刺的穴位以阳陵泉、三阴交为主,不同学者做了大量关于针灸、针药结合等治疗MS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为运用针灸疗法治疗MS的临床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聚类#6二甲双胍是《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37],同时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葡萄糖代谢率、脂肪因子、血脂水平也有调控作用[38],临床文献中多见中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MS的研究,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MS的治疗手段,并且二甲双胍常作为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对照组用药,对中医药治疗MS领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④中医分型包括聚类#5阴阳两虚、#11痰瘀证、#13虚证、#15痰证。临床对于MS以痰、瘀、虚证为主的研究偏多,除了病因病机和证素的讨论,学者们还研究了证候的分布、理化指标、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等,这些更有助于临床开展辨证施治。⑤理化指标包括聚类#8血脂和#12炎症因子。这2个聚类的规模和年份相似,MS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39],聚类#12炎症因子是MS临床研究的常用疗效指标,主要包括hs-CRP、IL-6和TNF-α等,研究表明MS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与炎性反应有关[40]。聚类#8血脂与炎症因子、BMI、腰臀比一样,是MS的重要疗效指标,同时也是诊断标准之一,是MS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学者提出肠道菌群干预MS的机制与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影响脂质代谢有关[20],因此血脂仍是当前中医药治疗MS研究的热点。

综上所述,研究提示从2002—2020年,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研究方向较广泛,研究主题从临床疗效和医案经验研究逐渐转为病机和作用机制研究,当前研究的热点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包括数据挖掘和机制研究,肠道菌群和炎症因子与中医药治疗MS的关系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我们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2002—2020年中医药治疗MS的CNKI数据库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治疗MS研究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展现了从第1篇相关文章至2020年中医药治疗MS的重点研究方向、主题、研究热点等信息,更加快速地了解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和趋势,明确了将来的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MS领域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助力。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在进行数据准备时,只选取了CNKI数据库的文献,这与CiteSpace软件不兼容其他中文数据库的文件有关;同时CiteSpace软件无法对CNKI数据库的参考文献进行分析,导致不能深入探究作者与研究主题流动的关系,对该领域的文献研究不完全,将来希望软件加大对中文数据库的支持和分析处理能力。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发文图谱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图表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