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的影响

2022-07-09唐浩然况小波天门市中医医院湖北天门4317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阿替普丁苯溶栓

唐浩然,喻 伟,胡 威,况小波 (天门市中医医院,湖北 天门 431700)

脑梗死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血清扣针蛋白(Fibulin)-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S100B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1]。丁苯酞作为脑梗死治疗常用药物,具有保护线粒体、改善颅内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功能等作用,能够于脑缺血多个病理生理环节发挥作用,但少数患者采用该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阿替普酶属于新型溶栓剂,能够促使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转化,溶解血栓[3]。本研究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8.29±2.61)岁;发病时间0.50~4.30 h,平均(1.98±0.36)h。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4岁,平均(58.35±2.63)岁;发病时间0.50~4.40 h,平均(2.02±0.31)h。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入选标准:①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发病时间<4.5 h。②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25 mg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2次/d。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批准文号S20160055)治疗,丁苯酞使用方法与剂量同上;采用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10 s内静脉推注总剂量的10%,随后于60 min内静脉滴注其余剂量,最大剂量90 mg。两组均于治疗14 d后评估疗效。

1.4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5]: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评估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89%)、有效(降低46%~89%)、无效(降低<4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实验室指标:采集两组空腹静脉5 ml,Fibulin-5、BDNF及S100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检测试剂盒由嘉美纽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生活自理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BI)量表[6]评估,包括上楼梯、行走及进食等方面,评分范围0~100分,生活自理能力与评分间呈正相关。④不良反应:腹部不适、出血。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n=40]

2.2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ulin-5、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验室指标对比

2.3两组B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I评分比较分,n=40)

2.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各有1例轻度出血、1例腹部不适。

3 讨论

脑梗死致残、致死率较高,而及时将血管阻塞清除、缩小梗死面积,有利于促使患者预后得以改善。丁苯酞为多靶点抗脑缺血药物,为人工合成的左旋芹菜甲素,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扩张血管及脑补微循环,保护脑细胞,增加缺血区灌注,且有利于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修复胆碱能神经系统,减轻神经功能损伤[7]。同时临床应用丁苯酞不受溶栓时间窗影响及限制,可用于患者的早期治疗中。

阿替普酶能够取得良好的溶栓效果,可于溶栓酶、血栓纤维素等中合成纤溶酶,改善血液黏稠度、微循环功能,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恢复缺血半暗带细胞功能,修复神经功能[8]。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Fibulin-5、BDNF及S100B起到重要作用,其中Fibulin-5水平上升有助于促使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增加,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促使血脑屏障功能修复;BDNF属于一种蛋白质,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在脑内合成,促进海马神经的发生;S100B广泛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待脑梗死发生后,S100B经受损区域进入外周血,增加血清S100B水平[9-10]。本研究结果提示于丁苯酞治疗基础上,辅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清Fibulin-5、BDNF、S100B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改善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分析原因可能为丁苯酚具有强效的扩血管作用,但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一般,而阿替普酶扩血管作用不及丁苯酚,但其具有良好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故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弥补单一使用的不足,提升脑梗死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安全可行,有利于改善Fibulin-5、BDNF及S100B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阿替普丁苯溶栓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