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2022-07-09姚玉淑天津市北辰医院检验科天津300400

吉林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液急性期外周血

王 颖,姚玉淑 (天津市北辰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400)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自身免疫性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难明,普遍认为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存在密切关系[1]。有研究显示检测HSP急性期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含量,有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2]。本文对比分析HS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及IgA、IgM、Ig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20年5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接收的HSP急性期患儿53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保健科接收体检健康儿童53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3~14岁,平均(8.12±1.25)岁。HSP分型:皮肤型18例,肾型12例,腹型10例,混合型8例,关节型5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3~15岁,平均(8.21±1.23)岁。两组性别、年龄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纳入排除标准:研究组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中关于HSP的诊断标准[3],且均处于急性期;②均为首次确诊患儿;③家属及患儿认知功能正常;④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对照组纳入标准与研究组③、④一致。研究组排除标准:①排除伴有其他血管性疾病患儿;②排除伴有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患儿;③排除入组前1个月内使用激素及免疫药物患儿;④排除资料不全、失访患儿。对照组排除标准与研究组均一致。

1.3方法

1.3.1仪器与试剂: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测定CD4+、CD8+细胞,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特定免疫球蛋白测定仪及配套试剂测定IgA、IgM、IgG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两份各2 ml,分别置于EDTA-K2抗凝管、真空管中,标本最长保留时间6 h。样本中白细胞数目控制在4×109/L~10×109/L,若白细胞数过少则需单个核细胞分离,若白细胞数过多则稀释处理,若样本出现溶血,则弃用。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使用,标本处理好后上机检测,获取CD4+、CD8+细胞百分率,计算CD4+/CD8+;Ig测定时,外周血样本进行完全凝集,并保证无任何纤维蛋白及微小颗粒,离心沉降处理,分离血清。血清完全凝固后上机,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IgA、IgM、IgG水平。研究组在患儿出院当天再次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方法同上。

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HSP急性期患儿与健康儿童IgA、IgM、IgG、CD4+、CD8+及CD4+/CD8+之间的差异。观察比较HSP急性期患儿治疗前后IgA、IgM、IgG、CD4+、CD8+及CD4+/CD8+的差异。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IgA、IgM、IgG、CD4+、CD8+及CD4+/CD8+比较:研究组外周血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Ig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外周血CD4+、CD8+及Ig比较结果

2.2研究组治疗前后IgA、IgM、IgG、CD4+、CD8+及CD4+/CD8+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IgA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IgM与IgG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及Ig比较结果

3 讨论

小儿HSP属于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复杂[4]。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药物、食物、花粉等,发生后表现出一定的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及其他症状,因此被分为皮肤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但不论哪种类型,都表现出免疫功能紊乱[5]。通过检查患儿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儿童时期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诱发免疫功能障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参与集体免疫功能调节[6]。其中T淋巴细胞属于细胞免疫效应细胞[7],在外来抗原侵入机体时,T淋巴细胞参与反应,调节血CD4+、CD8+,其中血CD4+在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被诱导分化为Th1、Th2、Th17等亚群,通过不同转录途径及分泌不同细胞因子来执行生物学效应。正常情况下Th1/Th2处于稳定状态,存在相互制约与调节的关系,共同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而当HSP急性期发作,Th1/Th2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呈现Th2细胞亚群相对优势。导致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产生IgA,进一步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在全身小血管壁沉积,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促使HSP加重[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外周血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IgA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HSP急性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明显改变,因此认为诱发HSP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环节是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9]。经过治疗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8+及IgA恢复至正常水平,免疫功能恢复平衡,疾病得到改善。因此,通过检测HSP急性期患儿血清Ig及外周血CD4+、CD8+,有助于观察疾病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患儿恢复,并为疾病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小儿HSP急性期表现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CD4+下降、CD8+升高、IgA水平升高,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平衡,通过监测指标变化,有助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体液急性期外周血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