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斤小米 开启伟大事业
2022-07-09柏蓓
20世纪50年代,世界进入喷气式飞机时代,“彗星”、波音707、图-104陆续亮相。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也开始创建自己的航空工业。1950年12月,周恩来总理提出,国家准备5年内拿出60亿斤小米来支援发展航空工业。价值60亿斤小米的资金相当于当时中国年财政收入的2%,这笔“巨款”反映了当时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之急迫。很快,1954年7月3日,我国制造的首架飞机——“初教5”在南昌飞机厂下线并成功首飞。
新中国刚刚成立就面临着一场非打不可的硬仗——抗美援朝战争,中美空中力量的悬殊让党中央下决心举全国之力、优先发展航空事业。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定下要走“修理—制造—自行设计”的航空工业发展之路。从1951年10月,航空工业局开始在沈阳、哈尔滨、南昌和株洲重点建设飞机厂、飞机修理厂以及发动机修理厂,这六大工厂在创建当年就形成了修理能力。
“初教5”的诞生地,南昌飞机制造厂于1951年4月23日成立。南昌在20世纪30年代就建有规模很大的“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由于该飞机厂是与意大利方合资组建,也被称为“南昌中意飞机制造厂”。在抗战迁址前,这里已有8座主厂房,如飞机总装配间、发动机装配和试验车间、机身骨架焊接间等场所。工厂主要组装制造意大利布瑞达-25式教练机和萨伏亚S-81式轰炸机。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对中意飞机厂进行了狂轰滥炸。意大利随即将厂内所有意籍职工撤走。1938年,该厂从南昌辗转撤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回迁,但没两年,随着国民党当局的溃败,该厂又奉命迁往台湾,只留下一条1500米的碎石跑道、一座厂房、7座旧机棚和30多台旧机床由人民解放军接收。
南昌飞机制造厂一建厂就开始修理从朝鲜战场上转运下来的飞机,当年年底已成功维修了“雅克-18”型飞机38架。从1952年起,还结合飞机修理开始试制部分零组件。1953年开始试制“雅克-18”飞机大部件,年底试制成功全部主要部件。
1954年4月1日,工厂正式接受试制“雅克-18”全机任务。从资料来厂到试飞成功,仅用了133天,第一架中国国产“雅克-18”便仿制成功。1954年7月3日,“初教5”下线并成功首飞,7月26日完成了国家试飞和鉴定,从而结束了新中国不能自行制造飞机的历史,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掀开崭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进口了20架“雅克-18”型飞机用于空军训练,没多久又增购24架。据统计,中国先后引进该型教练机总计276架。鉴于中国对教练机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苏联政府最终决定将“雅克-18”型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权转让给中国。南昌飞机制造厂仿制“雅克-18”成功后,中国就停止了该型飞机的进口。
新华社播发了新闻《我国自制飞机成功》,毛泽东主席还亲笔签署了给南昌飞机制造厂的嘉勉信。后来,毛主席谈起“初教5”,说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虽然还只是一架教练机。”
1954年8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批准同意“初教5”飞机批量生产,工厂当年就生产了10架。1954年10月6日,首批8架“初教5”交付中国空军航校使用。1955年,南昌飞机制造厂按计划交付了60架“初教5”,一共生产交付379架。直到1978年,新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代飞机才正式退出现役。
“初教5”之后,南昌飞机厂还仿制了“安-2”飞机,国产型号为“运5”。1966年,西安飞机设计所参照设计,西安飞机公司试制生产了“安-24”,命名为“运7”,后来该机的最新改进型号为“新舟60”。1968年底,西飞又仿制了“安-12”,即“运8”。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由修理、仿制起步,但最终还是要进行自行设计。1970年8月,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四发载客量达178人的大飞机——“运10”,并于1980年9月26日首次试飞一次成功,证明了我国有能力设计出与当时较为先进的大型飞机水平相当的大飞机。
柏蓓
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长期从事航空新闻报道,现任职《大飞机》杂志社。公开发表各类文章300余万字,曾获得“上海新闻奖”三等奖、中国产业经济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篇作品被《民航新闻实践与探索》《追梦大飞机》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