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教学要 “七变”
2022-07-09李洪斌
李洪斌
新课标颁布后,一线教师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从课前、课中到课后,要积极迎接和适应以下“七变”——
一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角色,做新课标的学习者、研究者、践行者。
二变备课方式。变“只备一节课”为“超时空化备课”,大胆创新教学设计。多方位、多视角进行结构化设计,有效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制定多种形式的有效学习方案。教学设计要明确、细化,解决“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否培养核心素养”等问题,吃透教材,把握好实施课标的尺度,不逾越,不缩减。
三变课程内容结构。变“单一学科内容”为“融合多个学科课程”。挖掘学科知识间的关联点,关注知识自然合理的衔接,忌强拉硬扯、生搬硬套,有效创设跨学科主题学习,带动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化实施。
四变教的方式。变“老师多讲”为“学生多思、多讲、多练、多探究、多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必要时走出课堂去学习,跨离校园去探究,走进社区等教育基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五变学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者”为“课堂学习主人”。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乐于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六變作业设计。变“形式单一”为“丰富多样”,变“沉重负担”为“高效优质”。作业分批、分类、分层次布置,增强针对性,丰富选择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提高信度与效度,切实实现减负增效。
七变评价方式。变“片面单一”为“灵活多样”,变“无效评价”为“长效机制”。关注学生真实发生的进步,捕捉有价值的表现,因时因事因人选择评价方式和手段,增强评价的适宜性、有效性。全面推进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