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

2022-07-08王国贤杨杰

教育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川菜劳模劳动

王国贤 杨杰

学校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四川省成都市西北中学外国语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积极构建“课程+基地+文化”的一体化、浸润式劳动教育体系,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两园两坊一榜样

让劳动教育“实起来”

劳动教育不能睡在文件里,更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该活在现实里。为此,学校充分挖掘有限的空间,从地面到教学楼屋顶,打造了“两园两坊一榜样”的劳动教育基地,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融合、生态与生活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花果飘香“百果园”。学校开设“百果园”课程,校内种植基地里栽種了红橘、苹果、石榴、李子等120多株果树。语文、英语、生物、美术等课程结合果树的生长和维护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收获的季节,校园果香四溢,果子挂满枝头,成为学校一道绮丽的美景。

穰穰满家“现代农业生态园”。学校利用教学楼屋顶建立了“现代农业生态园”,种植水稻、红薯、四季豆、茄子、等农作物。学生通过播种、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收获等,感受“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

五味馨香“厨艺坊”。综合实践课,教师指导学生在“厨艺坊”里认菜、洗菜、切菜,学习煎、炒、焖、炸、煮、烩、蒸等各种烹饪技巧,制作一道道有香有色、有滋有味的菜肴。校园美食文化节上,学生进行“厨艺比拼”,展示“拿手好菜”,收获自信与成长。

身体力行“木工坊”。教师带领学生在“木工坊”里自主创意与设计,制作桥梁、房屋等木工作品,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培育其思维、意志力与艺术修养。

言传身教“劳模大讲堂”。在成都市武侯区总工会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开展“劳模大讲堂”,邀请劳模走进校园交流,师生得以领略劳模风采,感受榜样力量,弘扬劳模精神。

农场+博物馆+高校

让劳动教育“走出去”

劳动教育不能囿于教材、教室和校园,家庭、田园、博物馆等都可以成为课堂。学校按照“农场+博物馆+高校”思路整合资源,建立多个校外教育基地,通过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形式,让劳动教育更具广度和深度。

农事教育基地。学校先后在郫都多利农场、沁云农庄等建立农事教育基地。劳动实践中,学生亲身体验翻土、播种、施肥、移栽、收获,弥补学生“三农”认知的短板,增强对“三农”的情感。

川菜文化体验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川菜博物馆,了解川菜的历史和延续千年的餐食礼仪,从“看、听、品、做”多维度,体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文化。

“大国工匠”基地。学校选择都江堰水利工程景区、四川西南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作为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考察,引领学生应用历史、地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制作都江堰水利工程、航空器等模型,培养学生创新工作的科学思维。

“非遗梦工厂”基地。在蜀锦博物馆、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丝绸博物馆,学生了解巴蜀大地的民间瑰宝,零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和劳动的智慧,探究天府文明的发展与川人精神的内涵。

种子微博物馆

创劳动教育“新样态”

过去,对收获的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往往停留在观赏与食用层面。如今,学校加快“种子微博物馆”的建设,展示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力量。

“实物展厅”收集种子实物1000多粒,通过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告诉学生“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多媒体展厅”展示世界各地种子的图片与文字介绍,强调体验与互动。

每个学生都是一粒宝贵的“种子”,教育的初心就是全力“浇灌”,让“种子”开出“希望之花”。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川菜劳模劳动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模没来
“川菜”的由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热爱劳动
第二道 川菜资格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川菜资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