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2022-07-08王巧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伙伴关系

[摘要]伙伴关系是冷战后国际关系领域一种普遍的合作关系。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探索、发展过程。新时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形成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际国内新形势的推动下,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平等性等特点,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色。促进大国关系协调、合作发展及制度化规范是当前及未来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伙伴关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2)03-0079-09

[收稿日期]2022-04-12

[作者简介]王巧荣(1966—),女,河南鄢陵人,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外交。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國成立以来中共国际战略思想与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21BDJ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中国政府依据冷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外开展的一种有别于联盟外交、“集团外交”的国际合作活动,通过与伙伴国寻求共识,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进入新时代后,伙伴关系外交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面,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活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学术界关于中国伙伴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迄今已有不少高质量的成果问世。代表性成果主要从以下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一是从中国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形成的视角,陈志敏[1]、金正昆[2]、王巧荣[3]、门洪华与刘笑阳[4]从不同角度着重探讨选择中国伙伴外交战略、政策的依据及成效。二是从中国伙伴外交理论研究的视角。德国学者格奥尔格·施图吕弗探讨了战略伙伴外交的概念、特点及动因,认为中国伙伴外交是以利益为导向,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小。孙学峰和丁鲁试图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模式,探讨影响中国伙伴关系升级的相关因素。[5]李博一从建构主义视角,探讨了中国伙伴外交的条件、理念、路径的变化。[6]三是从实践视角。王峥[7]、任远喆[8]、肖晞与马程[9]从总体伙伴外交视角开展研究,门洪华与汪婷[10]、孙德刚[11]从区域国别视角开展研究。已有成果对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总的来看,目前关于伙伴关系外交的研究仍属于对基本问题初步探讨阶段,对这一问题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本文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视角,简要梳理国际国内伙伴关系外交实践的历程,对伙伴关系进行理论阐述,探讨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实践的成就、特点及发展方向。

“伙伴关系”是社会学的一个词汇,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国际关系学领域中,用以指称国家关系行为体间平等、合作的关系。随着美苏战略谈判取得实质进展,由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引发的国际紧张局势得以缓解。美国及西方国家开始着手调整他们的外交政策。1989年5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美洲国家理事会上发表演讲,提出改善西半球各国家之间伙伴工作关系,美国政府将致力于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这一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共担责任的基础上,植根于对民主规则的共同承诺。1991年,华约解散,苏联解体,持续40多年的国际冷战格局戛然而止,美国将其“伙伴关系”引至与俄罗斯、北约成员国和原华约成员国的关系中。

1992年1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美国总统布什在戴维营会晤,随后两国发表《美俄新关系联合声明》,表示从现在开始,两国关系的特点将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以及对民主、经济自由的共同承诺基础上的友好和伙伴关系。同年6月16—17日,叶利钦访美,美俄签署《华盛顿宪章》,确认了两国的“新型伙伴”关系。[12]不过,由于后来美俄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加深,两国的“伙伴关系”也就不了了之。与此同时,为了调整与前华约国家的关系,在1993年10月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994年1月在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正式通过。之后,前华约国家相继加入该计划。除俄罗斯外,其他前华约7个国家先后于1999年、2004年、2009年加入北约,目前北约有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格鲁吉亚、爱尔兰、马耳他、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塞尔维亚、瑞典、瑞士、乌克兰及中亚五国等19个和平伙伴国。同时,美国还在拉美、亚太区域开展伙伴关系外交。在亚太地区,美国先后与新加坡、东盟、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伙伴关系”外交一直是欧盟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2003年12月,欧盟发布《欧洲安全战略》,提出为了应对面临多重威胁,实现欧盟的安全目标,欧盟需要寻求与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欧盟先后与中国、东盟、印度、南非、巴西、韩国、日本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欧盟与地中海南岸地区国家签署《巴塞罗那宣言》,双方宣布建立全面伙伴关系。2009年,欧盟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2021年退出)、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6国签署“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希望加强与这些国家的政治和经贸关系。2013年以来,欧盟相继与印度、日本、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积极推进与世界及地区主要力量主体的伙伴关系。印度先后与欧盟、法国、越南、澳大利亚、韩国、东盟、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伙伴关系。2012年以来,日本对伙伴关系外交也比较热心。日本先后与越南、老挝、泰国、印度、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可见,伙伴关系外交是冷战后世界上主要国家为应对新的国际局势,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国际地位,而采取的一种区别于结盟外交的合作外交,通过与伙伴方建立合作平等关系,以促进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及各自利益的实现。在2013年以前,从国际社会的“伙伴关系”外交实践来看,除了“和平伙伴计划”得到扎实推进之外,其它的“伙伴关系”多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2013年以来,美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及区域组织的伙伴关系外交开始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始于1993年中国与巴西的外交活动,至2013以前,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2002年),中国与14个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伙伴国主要是大国(俄、法、美、英、日、加)、区域层面上有重要影响的国际行为体(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韩国、阿根廷、委内瑞拉)及中国传统友好近邻巴基斯坦。这一时期中国与日、韩、印建立的是“合作伙伴关系”,与法、英建立的是“全面伙伴关系”,与俄、美、巴西、委内瑞拉伙伴关系中带有“战略”一词,与其它国家建立的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阶段(2003—2012年),中国与34个国家建立了伙伴关系。中国的伙伴国范围扩大,遍及全球,主要是周边国家、欧洲中等国家。与匈牙利、牙买加、斐济建立的是“合作伙伴关系”;与埃塞俄比亚、罗马尼亚、孟加拉、斯里兰卡、尼泊尔、克罗地亚建立的是“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尼西亚、蒙古、阿富汗、智利、秘鲁、尼日利亚、安哥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波兰、塞尔维亚、德国、爱尔兰建立的是“战略伙伴关系”;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丹麦、希腊、哈萨克斯坦、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建立的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中国与之前14个伙伴国中11个国家的关系被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美国关系定位先后有“建设性合作关系”“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在2008年曾称为“战略互惠关系”。

“伙伴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与同盟这种合作关系相比,伙伴国间不需要签订对各自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的条约,没有硬约束,没有共同的敌人,双方合作不针对第三方。这种合作关系是在伙伴间就共同关心的领域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达成共识基础上建立的,以双方利益交汇为基础,相互尊重为前提,旨在应对共同的威胁,分享机遇,实现共赢。伙伴关系的合作是涉及多层面、多个领域的合作。这与同盟关系传统上主要基于军事或安全合作形成了鲜明对比。伙伴关系虽然是一种软约束关系,相较同盟关系机制化程度较低,但在伙伴关系外交中,伙伴间通常都建立了一系列交流机制以维持和促进双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伙伴关系外交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外交,旨在走出传统的结盟、对抗、争斗的旧的国家间关系的范式,发展一种新型的,基于对话、协商、合作的国家关系。

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是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给国内经济建设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而做出的理性选择。经过20年实践,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总体思路、布局得以确立,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它促进了中国与伙伴国关系的发展,推动中国以更加开放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国的外部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以特色大國外交著称,其目标追求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服务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实现。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不断深化与拓展。

(一)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发展

大国是对国际局势发展态势及方向有着关键性影响的战略力量,因此,大国一直是中国外交的关键,也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关键。如上文所述,中国的伙伴外交是自大国外交开始的。新时代中国依据大国关系新特点,倡导构建相互尊重,不冲突、不对抗,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尽管中美关系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但中国仍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推动两国间加强对话、深化合作、缩小分歧、避免对抗,以使两国关系朝着健康和稳定的方向发展。中国与俄罗斯战略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和提升。2013年、2015年、2017年,中俄两国先后多次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深化”这一关系。这里“深化”及本文其它地方提到“加强”两词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关于程度的表述,而是中国伙伴外交中对特定伙伴关系发展状态的评估和展望。在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实践中,伙伴双方利用适当时机,通常是高层会晤之机就“深化”“加强”双边伙伴关系签署联合声明或联合宣言,对伙伴关系发展状况实行检讨,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这类“深化”“加强”是伙伴关系过程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伙伴方关系程度的一个体现。2019年,中俄两国决定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对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作出了新的承诺和规定,使两国关系成为大国伙伴关系的典范。中国与欧盟及欧洲大国的伙伴关系也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2013年,中国与欧盟发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2014年,中欧提出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双方迄今已建立70余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技、能源、环境等各领域。

2014年,中国与法国宣布共同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2018年,两国又就全面提升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水平达成重要共识;2019年,两国决定打造更加富有雄心和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与德国建立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两国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国和英国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需要指出的是,近两年,中国同英国、欧盟及其一些成员国在人权问题、涉台等问题上的分歧制约了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进一步发展与西方其它国家的伙伴关系

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伙伴关系多数保持进一步发展,但也有停滞不前的。2019年,中国与意大利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之际,两国决定进一步加强这一关系。2005年,中国与西班牙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于2018年宣布加强新时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中国与瑞士建立了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与波兰宣布将两国间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国与捷克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芬兰建立了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与匈牙利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中国与奥地利建立了友好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中国与保加利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21年,中国与塞浦路斯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别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过,2018年以来,中澳伙伴关系因受多重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停滞不前;中国与加拿大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一度受到孟晚舟事件的严重影响和制约。2014年,中国与荷兰宣布建立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比利时建立了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新时代中国与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的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与提升。2013年,中国与塞尔维亚宣布深化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两国又决定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与白俄罗斯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双方决定建立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把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深入。2011年,中国与乌克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于2013年决定进一步加强这一关系。

可见,新时代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伙伴关系从发展深度、广度及质量方面好于其他区域的西方国家,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伙伴关系中除了荷兰、比利时外都是战略类的伙伴关系。

(三)整体上大幅度提升与周边国家伙伴关系

周边是中国重要的战略依托。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在东南亚,2013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将双方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马来西亚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国与文莱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于2018年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中国与菲律宾将两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中国与东帝汶建立了睦邻友好、互信互利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新加坡于2015年建立了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如此,中国与东南亚所有国家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除新加坡、东帝汶、文莱外,全部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亚地区是新时代中国伙伴外交最为活跃的一个区域,中国与该区域国家的关系除土库曼斯坦外,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及以上的关系。中国与哈萨克斯坦2011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进一步深化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将这一关系提升至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于2016年决定将两国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中国与该三国决定深化和发展这一关系。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于2017、2018年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中国与上述两国决定进一步深化这一关系。

中国同南亚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大多数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5月、7月,两国两次决定深化这一关系;2015年,两国决定将这一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国与斯里兰卡于2013年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孟加拉国及尼泊尔分别于2016年、2019年宣布将双方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国与印度决定建立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与马尔代夫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以来,中印两国的伙伴关系因受边界问题的影响进展缓慢。

与中国周边其它区域相比,新时代中国与东亚邻国的伙伴关系发展明显滞后。仅与蒙古国于2014年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蒙两国宣布深化这一关系。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因受“购岛闹剧”、历史问题及美国因素的影响没有太大建树。2016年的“萨德”事件对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造成严重冲击,直至今日,两国关系依然没有完全从这次冲击中走出来。

(四)大幅度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所有中东、海湾地区国家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后,中国与该地区的国家一直保持着友好团结合作关系。进入新时代后,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伙伴关系得到大幅度的拓展。中国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分别于2016年、2018年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伊朗于2016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4年、2015、2018年,中国分别与卡特尔、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在该区域国家中除叙利亚、黎巴嫩、也门和巴林之外,中国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新时代中国与加勒比和南美洲国家的伙伴外交比较活跃,特别是与加勒比国家的伙伴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3年中国与墨西哥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圭亚那、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巴哈马、牙买加6国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3]2015年,中国与哥斯达黎加建立了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中国与牙买加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在南美洲的建交国家中,除了哥伦比亚外,中国与所有国家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2年,中国与巴西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于2014年宣布深化这一关系。2013年,中国与秘鲁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于2016年宣布深化这一关系。2014年,中国与阿根廷宣布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于2015年宣布进一步加强这一关系。2014年、2016年中国分别与委内瑞拉、智利将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中国与厄瓜多尔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并于2016年决定将这一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中国与乌拉圭宣布将两国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2019年,中国分别与玻利维亚、苏里南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在大洋洲地区的伙伴关系外交实现突破性进展。2014年,中国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瓦努阿图、汤加、萨摩亚、库克群岛、纽埃、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同时建立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中国与上述八个国家同时将这一关系提升到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13年之前,中国在非洲仅分别同阿尔及利亚、埃及、南非、埃塞俄比亚、安哥拉五个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在非洲的伙伴外交不断扩大。2014年,中国分别同埃及、阿尔及利亚将双方关系由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2018年间,中国与非洲国家塞拉利昂、塞内加尔、刚果(布)、肯尼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納米比亚相继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7年,中国和埃塞俄比亚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上此前2010年中国与南非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建立了11对这类伙伴关系。2015年、2016年、2017年,中国分别与苏丹、摩洛哥、吉布提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13—2019年间,中国相继与坦桑尼亚、赤道几内亚、乌干达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中国还与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2014年,中国与拉共体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4],2015年,中国提议“将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2015年,中国和非盟将双方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中国与太平洋岛国论坛决定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6]2021年,中国和东盟宣布将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7]

迄今为止,中国共与114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其中有68对是2013年以来新建立的各类型的伙伴关系,占比57%。在中国伙伴外交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政府与相关伙伴国曾对相应伙伴关系进行了75次的升级,其中有43次是2013年以来升级。需要指出的是,在75次伙伴关系的升级次数中,包括中国与一些国家关系的数次升级。比如中国与俄罗斯、英国、德国、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牙买加的伙伴关系曾分别2次升级,与蒙古、南非分别升级3次,而与哈萨克斯坦升级过4次,中哈两国由友好伙伴关系直至升级到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即友好伙伴关系(1993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999年)、战略伙伴关系(2005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1年)、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9年)。扣除重复升级因素,从双边角度看,中国共与57个伙伴国、一个地区组织升级双方的伙伴关系,新时代升级占比达74%。

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是新时代中国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推动着中国伙伴外交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使伙伴关系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战略性与全局性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国外交始终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的总体需要。新时代中国外交就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同时增进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而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数十年快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快速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不断提高。而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快速崛起感到焦虑,“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等言论甚嚣尘上,其中美国政治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理论备受一些国家政界的推崇。一些国家对华政策中防范遏制一面大幅上升。个别大国一方面加快在中国周边战略部署的步伐,并在南海、涉台等问题上不断侵害中国主权利益和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在经贸领域采取贸易保护主义,频繁对华进行贸易调查,乃至加高关税,旨在延缓中国崛起的速度。为了应对中国崛起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8],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19],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所秉承的原则精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党的十九大从战略高度把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纳入中国外交总体布局中,使伙伴关系外交成为推动中国外交总体布局向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发展的推动力。因而,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

(二)平等性

新时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服务于国家外交总体布局,通过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及多边外交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伙伴关系外交,使这一时段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中国与伙伴国建立的伙伴关系从实践上看由低到高分合作、战略两个层面。合作层面主要称谓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等。战略层面的主要称谓有:战略伙伴关系、创新战略伙伴关系、互惠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全天候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等。新时代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及各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建立的伙伴关系中绝大多数都是战略层面上的伙伴关系,仅有12对是合作层面的关系。中国开展伙伴关系外交主要依据地缘、经济、安全等因素展开布局。由于不同伙伴国实力、资源禀赋、利益、价值偏好不同,他们与中国利益交汇程度、合作意愿与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才有了上文提到的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中的不同的关系定位。虽然不同的伙伴关系类型大体反映了中国与伙伴国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合作层次,但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坚持平等的原则,强调“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要相互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相互平等相待,相互理解支持”[20]。这是中国外交一贯的原则立场,也是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的一个特点。

(三)顶层设计

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都是在首脑外交的引领下得到快速发展的。在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中,顶层设计发挥了更为突出的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任何一种合作形式要得到持续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的制度化保障机制,伙伴关系虽然是一种软约束性的国际合作形式,但它的持续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机制作保障。顶层设计、元首外交引领是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机制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元首与伙伴国元首通过就双方建立、深化、升级伙伴关系专门发表联合声明、联合宣言,对双边达成的共识、双方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的合作原则、合作目标、合作领域、合作机制及后续行动计划进行了相应的承诺和规定,对双方伙伴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是在两国首脑顶层设计的引领下不断得到深化与提升。自2013年以来,两国首脑通过年度互访、多边场合双边会晤、元首热线等方式,保持密切交往。两国元首每次互访,都就双边关系、重大国际问题及全球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以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互信,加强协作。10年间,中俄两国共发表了13份联合声明,这是史无前例的,与1992—2012年比较,20年间两国共发表了7份联合声明。这13份联合声明中有4份是有关深化和提升双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2019年)。这些声明针对两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及时就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达成共识,把握两国战略协作的新方向。如2019年的联合声明,确定了新时代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即“相互尊重,平等信任;互帮互助,睦邻友好;相互支持,战略协作;互谅互让,合作共赢;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明确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目标和方向,即“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并将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务实合作、人文交流、国际协作作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点领域”[21]。两国间还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促进国际法的声明》(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2022年)等,就重大国际、全球问题协调立场,以加强两国间的政治互信。此外,每年两国的定期总理会晤机制、部长级磋商及各领域交流合作机制对两国各领域合作原则、方向和具体举措进行了规划,进一步充实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的内涵,使两国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成为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典范。

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面,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具体实践,顺应了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为国内的发展战略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实现。

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方面,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与中国外交的其它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在推进与伙伴国关系深化发展中践行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新时代中国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理念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可。新时代中国伙伴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伙伴国建立伙伴关系的基础是双方利益交汇,前提是相互尊重。在中国与所有伙伴国共同签署建立双方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联合宣言中都有关于政治、安全合作的承诺,强调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在中国与相当一些伙伴国的声明中,都有关于“在涉及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给予对方支持”的承诺。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中国外交中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的主权、安全利益受到侵害时,中国也确实得到了伙伴国的道义支持。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挑起南海仲裁案,严重损害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加剧了南海紧张局势。针对菲律宾的这一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挑衅,中国政府从外交、法理、舆论等方面进行了坚决斗争。中国正当的立场和举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在2016年7月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出台前,世界上90多个国家支持中国南海的立场,其中中国在中亚、南亚、西亚及非洲的所有伙伴国都给予中国以支持。[22]中国还得到阿盟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支持。此后,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在深化双方伙伴关系中,都强调在维护南海海域和平稳定局势方面加强合作。新时代中国的伙伴外交还促进了国家发展利益的实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能源、资源需求也不断提高,而近年來国际社会日益泛滥的逆全球化思潮及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国际营商环境,新时代中国伙伴外交在促进中国与伙伴国能源、资源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在中亚、南亚、中东、东欧地区显著加强,对促进中国与这些区域的能源、经贸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时代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促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实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的大国伙伴关系外交除了对俄罗斯外交外,与美、欧洲一些国家的关系或多或少都遇到了一些麻烦,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在困难中徘徊。美国的结盟外交是其外交的一大特色,中国的相当一些伙伴国又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国,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境况下,这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政策偏好势必偏向美国,鉴于大国的安全关系有很强的外溢效应,最终必将影响到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近年来,中国与欧洲一些国家的关系或多或少都受此影响。此外,双方还受意识形态等其它双边问题的影响。中美关系当前现状对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中日关系面临有钓鱼岛问题、历史问题及台湾问题,但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受美国因素影响。美国因素对中国与澳大利亚、东盟及其成员国关系的影响也日渐增强。如前所述,大国对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积极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加强与各大国间相互沟通,增进共识和互信,妥善管控分歧和矛盾,促进大国关系稳定、均衡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大国伙伴关系外交的主要着眼点。

另外一个问题是伙伴关系外交的制度规范问题。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中国已经建立起了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关系,伙伴国的数量、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最多、最大的。伙伴关系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但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制度规范上还存在一些模糊问题。首先,对于伙伴关系与普通双边关系没有非常清楚的区分;其次,关于不同类型伙伴关系的定位上还缺乏明确的指标体系。前者的模糊很容易造成伙伴关系普通化;至于后者,中国已经建立起来不同称谓的伙伴关系,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来看,有些看起来高、低有别的两个层次的伙伴国间关于合作共识、合作基础、合作范围的承诺差别不大,有些低层次伙伴国间承诺甚至比高层次伙伴国的相关承诺程度还要高。而同一称谓的伙伴国间关于合作共识、合作基礎、合作范围的承诺差别也很大,给人感觉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必将对伙伴关系外交的效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强对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制度化、机制化建设,逐步为不同类型伙伴关系建立起一套规范性的指标体系,真正使各类不同称谓的伙伴关系名副其实,是中国伙伴关系外交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志敏.伙伴战略:世纪之交中国的现实理想主义外交战略[J].太平洋学报,1999(2).

[2]金正昆.伙伴战略:中国外交的理性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0(7).

[3]王巧荣.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伙伴关系外交[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6(6).

[4]门洪华,刘笑阳.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3).

[5]孙学峰,丁鲁.伙伴国类型与中国伙伴关系升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2).

[6]李博一.中国伙伴外交的变化[J].战略决策研究,2021(3).

[7]王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伙伴关系外交的新演变和新特征(2013-2017)[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2018(4).

[8]任远喆.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动力与趋势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9]肖晞,马程.中国伙伴关系:内涵、布局与战略管理[J].国际观察,2019(2).

[10]门洪华,汪婷.中印伙伴关系复杂性的战略分析[J].战略与争鸣,2021(2).

[11]孙德刚.论21世纪中国对中东国家的伙伴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7).

[12]应谦.美俄首脑会晤结束签署《华盛顿宪章》等七个文件[N].人民日报,1992-06-19.

[13]杜尚泽,等.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N].人民日报,2013-06-04.

[14]杜尚泽.习近平会见拉共体“四驾马车”领导人[N].人民日报,2014-07-19.

[15]习近平.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N].人民日报,2015-12-05.

[16]王云松,等.习近平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8-11-17.

[17]王迪,等.习近平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N].人民日报,2021-11-23.

[18]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

[1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0]中新社.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王毅出席201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https://www.fmprc.gov.cn/ce/cggb/chn/xwdt/t1222375.htm.

[21]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9-06-06.

[22]新华网.90余国的230多个政党表态支持中国南海立场[EB/OL].新华网,https://www.xinhuanet.com/world/2016-07/13/c_129141808.ht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WANG Qiao-rong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09,China)

Abstract:

Partnership is a universal relationship of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fter the end of the Cold War.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90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gradually formed a global partnership network,which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sovereignty,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Under the new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is characterized by strategy-orientation,globality and equality,which has become an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the 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relations,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normalization among major countries is the direction for development of China’s partnership diplomacy at present and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

partnership;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major 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伙伴关系
中国媒体在海湾打造“伙伴关系”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理性选择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