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墨艺术效果对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影响

2022-07-08李晨璐

东方收藏 2022年6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当代

摘要:进入20世纪,经济发展促使思想解放之风盛行,中国画受到西方美术思潮的影响,各门类绘画观念、技法的出现,使中国水墨艺术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渗透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中国水墨文化走向了不断融合的发展之路。以高剑父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传教士的影響接触西洋画,另一方面受民主思想的熏陶力求革新,以改革中国画为己任,使中国画开始融入全新的绘画语言。这深深影响着之后的林风眠等人对水墨人物画的进一步探索。水墨人物画开始融合西方的绘画语言,这也使得中国水墨艺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观念、技法、形式、材料上都受到了冲击。在中西思想的不断融合下,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被重新定义,这也是水墨人物画在广泛吸收众多艺术思想下形成的新的艺术表现效果。

关键词:当代;彩墨;水墨人物;艺术效果

一、水墨人物画发展概述

(一)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发展

早在石器时代,人物画就已经出现了,古人使用锋利的石器在岩壁上记录下他们的生活与狩猎场景,后来发展为在陶器上作画,其中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绘有人类形象的陶器。后来随着审美需要,古人探索出在丝、帛上作画,艺术开始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加快了人物画的发展。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图1)与《人物御龙图》(图2),让我们见识到古人精湛的画技,秦汉时期是人物画风格确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更注重“传神”,这一时期的人物画作品已展现出画家高超的技艺,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画家的绘画风格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隋唐时期人物画名家吴道子所开创的“吴家样”是人物画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更是对人物画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到了宋代,人物画的发展受到局限,以梁楷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出现,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他用精简的笔墨描绘人物形象,寥寥数笔却使得人物生动且极具个性。明清时期人物画发展缓慢,但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画家们初步尝试将西方绘画观点融入绘画中,人物画由此进入全新的探索阶段。

(二)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形成

当代水墨人物画是艺术家们基于中国水墨人物画精神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明代后期西学东渐思想的传播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科学与文化,同时也对艺术的发展方向具有引领作用。这一时期的人物画创作进入探索阶段,这也为后来水墨人物画风格的形成确定了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涌入,“五四”运动之后,一部分受到民主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力求改良传统中国画,以徐悲鸿、林风眠为首的一批具有国画基础的先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远赴欧洲求学。为了突破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单一以及材料的局限性这一沉寂的现状,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传统的中国画采用“引西入中”的方法,引入西方绘画语言并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从传统中国画的内部进行改革和创新。他们吸收西方绘画中理念和精髓,并将其引入中国传统水墨画系统之中,将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技艺与西方绘画中的色彩与技巧相融合,打破了中国水墨画材料与颜色的单一性,为中国水墨人物画中彩墨风格的形成带来全新的可能,开拓出了彩墨画这一新的绘画语言。

二、 当代水墨人物画作品中彩墨艺术效果分析

(一)林风眠的水墨人物画

林风眠是致力于推动中国水墨艺术与西方绘画实现中西融合的创造者和实践者,经过漫长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林风眠所创作的《莲花仕女图》(图3)是他经典代表作品之一。这幅作品所呈现的表现效果,虽然大部分加入了光影与环境色等西洋画的色彩表现方式,但表现出的笔墨趣味与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和意境却是东方传统艺术特有的诗意和美感,与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相吻合,且画面具有朦胧的美感。在技法上,通过水的配比来调和色彩与墨,最终呈现色墨相融的艺术表现效果。在色彩观念上,借鉴西洋画的用色规律,巧妙地将墨色当做黑色或重颜色来使用,光与色之中还显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特殊韵味,这也是画家技艺高超的体现。吴冠中曾这样评价道:“林风眠经常采用水粉厚抹,色中掺墨,墨底上压色或同时在纸背面加托重色,竭力使鲜艳华丽的色彩渗透入流动性极强的生宣纸,保持厚实感。”经过中西方不同绘画语言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画家在用色用料和构图上的细致琢磨,作品能明显地反映出画家对于彩墨人物画创作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同时也不能忽略彩墨画本身所具有的融合中西方绘画语言的特点。

(二)聂干因的水墨人物画

画家聂干因出于对戏曲的熟悉与热爱,便开始了以中国戏曲为绘画题材进行创作,在看戏的同时画了大量速写来熟悉戏曲人物特征,通过对戏曲的耳濡目染最终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戏曲题材水墨作品。在长达几十年的探索中,他凭着对京剧的熟悉与领悟,创造出自然天成的画面效果,同时也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融合了古代陶俑艺术与民间美术,这种传统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使画面具有独特的戏曲意味。在不断的实践中,聂干因将创作重点从戏曲人物转到戏曲脸谱的创作中。他的多幅戏曲脸谱画中都用到了朱砂、石青、墨绿等厚重的暗色,浓重富丽的色彩与抽象的画面构成,使画面独具现实主义意味。传统的笔墨规范十分注重水墨的纯洁轻盈等特性,浓烈厚重的色彩会打破水墨的高雅与平衡,而聂干因则试图打破这种色不凝墨的传统原则,使用焦墨勾线,颜色先淡后浓层层叠加,最终呈现出完美又不沉闷的画面效果。

聂干因还力求艺术与时代同步,不断创新画面形式,在融入抽象元素的同时更加注重色彩的表现力。

(三)海日汗的水墨人物画

作为一名当代水墨画家,从海日汗的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更多的是对精神的表达。海日汗在创作中打破色彩表现的固有形式,使中国画的绘画材料不再受到限制,在突破中国画固有程式的同时也形成了独具个人精神的艺术语言,体现出画家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在海日汗的早期作品《草原情歌》中,人物与动物的形象被抽象化,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融入了画家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在画面处理上,画家使用厚重的色彩创造充满张力的意境,使画面充满着单纯天真的艺术风格。造型上,画面中的形象多使用写意画中奔放的笔墨进行描绘,笔墨张弛有度使画面充满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画面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生动、表情独特且丰富。画面中有一女子仰面躺在地上赤裸着身体,回头正与旁边身穿蒙古族服饰的男子对视,背景具有草原地域特征,大量使用暖色烘托气氛,使画面形成一种氛围感和草原牧歌式的浪漫。

海日汗的作品大多以彩墨画为主,作为一名蒙古族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关,所描绘的物象大多是他所熟知的生活情景,作品具有很强烈的生活色彩。在个人风格的形成上,他受西方表现主义影响,但同时保留了水墨画的属性,在彩墨画创作的实践中形成强烈的个人风格。

三、水墨人物画中彩墨艺术效果的实践与探索

(一)在学习中对彩墨技法的初步探索

在漫长的水墨人物画创作实践探索中,笔者一直想追寻某种突破和创新,更多地想表现出反映自身情感的东西,力求探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来丰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刚好在这时,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西方绘画大师的作品,大师用水彩颜料画出了水墨的感觉,很好地体现了中西结合的彩墨艺术效果。于是笔者的创作就想延续传统水墨特性,并结合西方水彩畫的用色方式进行自己的创作,同时还要探索出更加能表现出自己精神内核的彩色水墨画作为个人的创作语言。

笔者尝试将水墨人物写生练习中习得的传统水墨技法与多种材质颜料相结合,同时融入“撞色法”,用水墨的方式临摹了一些西方水彩人物画作品。完成后发现部分效果较为理想,但对于水、墨、色的掌控力还不够,未能熟练变化,需要在大量的习作中总结经验。

(二)“撞色法”的学习与实践

居氏兄弟在继承“没骨法”的基础上创造了“撞色法”这一花鸟画技法,深深影响着岭南画派的高剑父、陈树人等画家。“撞色法”又分为“撞水法”和“撞粉法”。

“撞水法”又称“积水法”,先用墨或色画出物体的形态,趁色墨还湿润时加入适量的水,使色与墨被水冲开凝聚或沉积形成全新的画面效果,这样在色墨与水之间就有了边界形成自然的肌理表现效果。“撞粉法”是指在颜色未干时加入适量的粉形成亮泽的肌理效果,等画面干时粉浮于颜色之上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因撞水撞粉法所使用颜料材质等的不同,所以画面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加之墨与色浓淡干湿程度的不同,在今后彩墨人物画创作中,笔者想要尝试将“撞水法”与“撞粉法”结合,同时借助纸擦等方法将其与传统水墨技法结合,相信通过努力,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彩墨艺术表现效果。

水墨人物画仍处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中,水墨人物画创作材料与媒介朝着多元化发展,在这些大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我们仍然要把握传统水墨画的大方向,因为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使创作出的水墨人物画永葆生命力。这必须立足于实践,同时要总结前辈们在彩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经验,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艺术鉴赏力,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践中找到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彩墨艺术表现效果。

以上是笔者对水墨人物画中彩墨艺术效果的初步见解,笔者深知在艺术创作漫长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地方。由于相关理论知识和学术水平的不足,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难免有不严谨之处,还有待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改进,恳请各位给予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王骁主编.林风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吴冠中.百花园里忆园丁[J].美术家,1983(33).

[3]郎绍君.林风眠[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吴冠中.吴冠中谈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5]卢铺圣.融汇中西的探索[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6]鲁虹.现代水墨二十年[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7]笔谈海日汗的丙烯画作品[N].民族文艺报,1986.

[8]梁倩雅.论“撞水撞粉法”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研究与实践[D].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13.

[9]项国涛.中国画的色彩运用[J].美与时代(中),2020(4):14-15.

作者简介:

李晨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墨人物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当代
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化探析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论室内环境设计中的三个转向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舞台灯光艺术效果在舞台表演中的作用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