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
2022-07-07■春华
■春 华
刘春霖,字润琴,号石云,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月初三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
刘春霖博学多才,在古文字、史学和金石学等方面有较深造诣。他工于书法,尤擅小楷,至今书法界仍有“大楷学颜(真卿),小楷学刘(春霖)”之说。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岁次甲辰,适逢慈禧太后70寿辰,特地加了一科殿试,称之为“甲辰恩科”。此年,刘春霖32岁,参加殿试,考中进土,经殿选点为状元。次年,慈禧根据张之洞等的建议,废除了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即所谓“第一人中最后人”。
其实当年殿试第一名并非刘春霖,为何最后点选刘春霖?这其中有故事。
当时,甲辰科主考官阅卷后,将考中的273名中的前10名试卷呈送慈禧太后。第一份试卷是朱汝珍的,朱擅长楷书,用粗笔,而慈禧对书法喜疏淡、恶乌方,她看后连连摇头;再看姓名,心头一震,因她害死珍妃,心中有鬼,看到朱汝珍的“珍”字更是厌恶;又见藉贯广东,她想到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变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革命党领袖孙中山等人都是广东人,搅得大清江山不稳,她决心不点广东状元。于是看第二份试卷,这份试卷是细笔,慈禧见其字疏淡清秀,先有几分喜欢,便仔细端详并自言自语道:“这字眼熟哇!”身后女官说:“这不是为老佛爷抄写经文的举子刘春霖的字吗?”刘春霖之前是大清驻法国钦差大臣陶世筠的家庭教师,经陶推荐为西太后抄经文。慈禧听后连连点头,嘴里念叨着:“刘春霖,春霖,春霖”。由于当年正逢大旱,举国焦急,“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加之其籍在肃宁,“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
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一甲第二名一跃成为一甲头名状元。后来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刘春霖状元及第后,不久被派往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刘春霖一度隐居在北京西城,不参与政事,做了一名寓公。因为毕竟是状元,名尊位高,虽以卖字度日,生活也过得颇为优裕。
尽管隐居不仕,但刘春霖对国家前途却极为关心,并积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黄河在河南境内多处大决口,淹及河南、山东、河北、江苏4省30县,导致273万人受灾,近1.3万人死亡。面对巨大的灾情,刘春霖等人发起组织“河北移民协会”,并在内蒙建立“河北新村”,先后移民数次,计330户、1100多人,其费用均由发起人捐献和募集。刘春霖救活上千灾民,功莫大焉!
刘春霖不仅关心民间疾苦,在民族大义方面亦能有所坚守,不肯做卖国求荣的事情。“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东北三省,并扶植清废帝溥仪组建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溥仪出任傀儡皇帝后,网罗前清遗老遗少加入伪满政权,刘春霖亦被许以教育部长的要职,但刘以“君非昔日之君,臣非昔日之臣”为由断然拒绝。“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侵占平津,大汉奸王揖唐出任伪华北临时政府内政总长,他以同科进士兼留日同学身份,亲自请刘春霖担任伪北平市长,刘当面给予以痛斥。王揖唐恼羞成怒,派兵抄走了其全部家具,还将刘春霖历年收藏的书画珍宝洗劫一空,并将其全家赶出家门。刘春霖愤愤地说:“宁作华丐,不当汉奸!”后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王揖唐方许其归家,允其以重金赎回书画,并发还了抄走的财物。刘春霖经此打击,身心大受摧残,1944年,因心脏病猝发,与世长辞,时年73岁。
刘春霖故居的确切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石附马大街)以南的西智义胡同2号。此地旧称猪尾大坑,住在这里的文人嫌其不雅,故说起自己的住所都泛称石附马大街。同样的原因,之后,这里改称智义伯胡同,再之后又改为东智义胡同和西智义胡同。刘春霖故居现为大杂院,旧貌已基本全无。原大门开在南侧,现改在西面小门;院内建满小房,蜿蜒简陋,只有中院正房依稀可见旧房廊子,正是状元当年的住房。前几年,刘春霖的后人曾专门来此回访,目睹现状,感慨万千。后来,随着西智义的拆迁,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故居,也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