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发展理论:回顾与启示

2022-07-07李圣羽许晨

中国商论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金融发展金融体系

李圣羽 许晨

摘 要: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金融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回顾了金融发展理论诞生以来的发展脉络,简要总结了当前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结构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述了当前中国经济结构面临的主要困境,探索了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发展;金融体系;经济转型;实体经济;创新

本文索引:李圣羽,许晨.<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2):-094.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6(b)--03

金融对于现代经济体系而言不可或缺。从历史上看,对于发达国家,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如Hicks (1969)认为,英格兰的金融体系在巨大工程筹集资本进而引发工业革命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制度经济学家同样论证了融资制度的创新在英国近代崛起中的巨大作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处的发展环境天差地别,金融发展程度也存在极大的差异。

金融发展理论(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o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而诞生的,它系统化地解释了金融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发展)中的作用。金融发展理论是伴随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而发展的。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理论思潮是结构主义,强调物质资本的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的重要性,金融处于从属地位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理论思潮是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更加强调市场的作用,金融市场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重视。也正是在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中,金融发展理论诞生并发展。发展经济学的第三波理论思潮正在形成,更多地关注非经济因素(如制度、法律、文化、历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观点可以被称为“新古典政治经济学”,金融制度被认为是一种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从理论发展脉络来看,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初步形成、发展繁荣(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和反思检讨三个阶段。

1 初步形成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大推进”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实行这些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了储蓄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前期执行的政策难以为继。发展经济学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金融发展的相对滞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低效,金融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开始受到关注。Goldsmith (1969)在其《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一书中首次进行了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跨国比较分析研究。Mckinnon (1973)和Shaw (1973)则相继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正式形成(见表1)。

2 发展繁荣阶段

2.1 第一代金融发展理论:金融非中性

金融發展理论的提出,引发了经济学界的强烈反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再次受到重视。沿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思路,20世纪70年代末,Kapur (1976)、Fry(1978)、Mathieson (1980)等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这些学者被称为第一代Mckinnon-Shaw学派,其理论特征凸显了金融的“非中性”,强调金融可以影响经济发展(见表2)。

金融发展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同样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一阶段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金融部门的管制阻碍了金融发展,抑制了资本形成,提高了经济发展成本,最终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在该理论的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以拉美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放松政府金融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政策。

2.2 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内生化

Mckinnon(1973)和Shaw (1973)的理论始终将金融视为外生变量,忽略了不同金融体系(即金融服务的数量、工具和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同时,拉美国家金融自由化的结果并不理想,同样引发了学术界的进一步思考。沿着Goldsmith (1969)的思路,第二代Mckinnon-Shaw学派(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将研究方向转向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如何内生于经济体系。他们认为,金融结构和金融改革需要遵循经济发展趋势,并强调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的特点是金融内生化,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的政策含义是完善金融市场机制建设(见表3)。

2.3 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多元化

第二代金融发展理论开始深入研究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强调金融的中介作用,但是关于金融究竟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经济发展的讨论依然较少。随着制度学派的兴起,金融发展理论的研究视角拓展到了经济以外的法律、政治、文化、地理、语言等因素上,研究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发展中国家。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始于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四位学者——La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Vishny (LLSV)。他们第一次明确地将法律因素引入解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具体研究中(刘澍和赵园园,2015)。LLSV (1997)强调法律制度的重要性,金融体系只有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Rajan and Zingales (1998)则强调政治因素的重要性。

第三代金融发展理论对于非经济因素的引入,使得其政策含义更为模糊。在该理论下,良好的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产权制度都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先决条件。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借助这些中介变量才能实现,从而使金融的地位在事实上又一次降低了。

3 反思检讨阶段

2008年,肇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们对金融发展理论产生了严重的怀疑,毕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并以发达国家的现状为政策改革蓝本,如果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都十分脆弱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就没有必要遵循金融发展理论开出的金融改革药方。不少经济学家开始对主流经济学理论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对金融发展理论的反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林毅夫为代表的“新结构经济学”派。林毅夫(2012)指出,有效的经济发展必须与一个经济体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相匹配。金融作为一种软基础设施(soft infrastructure),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服务于经济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对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而不是单纯地进行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新结构经济学”还指出,虽然金融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经济发展还取决于其他众多要素,过分强调金融的作用并不恰当。

4 结语

金融发展理论提出以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经济学理论中少有的共识,各派理论的差异在于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具体的相互作用机制。从金融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越复杂,就越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体系的不断演变,需要金融体系做出相应的改变,金融体系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金融创新使得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日益复杂化的金融体系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就需要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

随着劳动力、资源、环境约束等成本的上升,加之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中国经济不得不转型升级,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然而,创新也意味着风险,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不能有效支撑创新活动,仍需进一步改革。结合金融发展理论的演变脉络与中国当下的发展现实,可以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往往具有较大的长期性、随机性和风险性,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金融体系并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发展,只有通过直接融资,才能进行创新行为,尤其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可以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力支撑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

第二,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经济结构的改变需要金融结构做出相应调整,需要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金融工具。随着中国金融综合经营趋势的发展,新兴的金融工具也在不断发展,以股权投资母基金、REITs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新一轮的金融产业布局与竞争已经展开。各地应当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结构,构筑金融全产业链,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第三,大力增强金融监管。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催生了科技金融。一方面,扩大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加速了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另一方面,加大了各类金融风险。同时,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金融风险监控的复杂性加剧,金融监管体制需要转型,增强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Hicks, J.. A 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69.

Goldsmith, R. W..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69.

Mckinnon, R. 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3.

Shaw, E..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朱閏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4(6):46-64.

Kapur, B. K.. Alternative Stabilization Policies for Less-Developed Economies[J]. Journal of Politicial Economy, 1976, 84(4): 777-795.

Fry, M. J.. Money and capital or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78, 10(4): 464-475.

Mathieson D. J.. Financial reform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in a developing econom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80, 7(3): 359-395.

Bencivenga V., Smith B..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Endogenous Growth[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1, 58(2): 195-209.

Stiglitz, J. E.. Credit Markets and the Control of Capital[J]. Money, Credit, Banking, 1995, 17(2): 133-152.

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a[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1(35): 688-726.

刘澍,赵园园.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与反思[J].武汉金融,2015(3):46-49.

La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J]. Journal of Finance, 1997(52): 1131-1150.

Rajan, R., Zingales L.. Financial Dependence and Growth[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88): 559-586.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金融发展金融体系
The Great Unbanked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论金融体系等级化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