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多元化经营的中介效应分析

2022-07-06王家华娄雨轩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商业银行效应

王家华,娄雨轩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模式创新,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而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因此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一方面,科技的注入推动商业银行业态的创新,业态的多样化带来更大的竞争,商业银行为了应对竞争积极利用金融科技不断推动自身多元化经营,以此扩大收入来源,提升绩效;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投入成本较高,且目前相关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安全风险。因此,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本文致力于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并讨论多元化经营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期为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付剑茹[1]提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业务机理、经营风险、市场环境、中介职能和监督管理有着广泛的影响。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有利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总体上表现为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绩效。李岩玉[2]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改革运营方式,倒逼商业银行更新其体系建设。卞进和郭建鸾[3]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产生交替重合,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客户产生了“分流”作用。随着金融科技公司不断涌现,居民的理财模式开始改变,金融产品的创新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导致客户对商业银行传统产品的兴趣下降。余额宝、余利宝、蚂蚁小贷等面向个体小贷用户的产品不断涌现也冲击着传统的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因此,有学者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越发达,银行的居民存款占比越低,同业负债比越高,银行越倾向于投资风险更高的资产来弥补损失。沈代彪[4]认为,金融科技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大的可得性,会导致具有道德风险的客户加入,从而给银行业带来新的风险,导致银行绩效下降。

1.2 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黄燕辉和黄慧雅[5]认为,金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使其更新体制和业务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研究了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目前主要存在“多元化溢价”和“多元化折扣”两种观点。“多元化溢价”观点认为多元化经营由于降低交易成本,丰富收入来源,从而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绩效。Chishti[6]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对大型银行绩效的提升更为明显。多元化经营同时会影响商业银行风险,从而影响整体绩效。宋清华等[7]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提升整体绩效,刘新宇和刘傲琼[8]将这种风险具体为银行系统风险。“多元化折扣”观点[9]则认为多元化经营会降低银行绩效:多元化经营会导致收入方式增加,从而对银行绩效产生负向作用,且这种冲击对小型银行更为明显,这种折扣效应与传统银行尚不具备与多元化经营相匹配的管理经验有关。

综上可见,目前已有文献对金融科技对于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但是大部分将整个商业银行视为整体,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具体规模,且忽视了多元化经营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将全体银行样本分成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分别探讨金融科技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多元化经营的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利用文本挖掘法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然后选取2009—2019 年13 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按规模分成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验证金融科技是否提升了商业银行绩效;最后构建中介模型探讨多元化经营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文选取2009—2019 年我国13 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 家大型商业银行,8 家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计143 个样本。样本数据所涵盖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水平较好,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数据来源于Choice数据库,样本银行见表1。

表1 样本银行

2.2 变量选取和测算

1) 解释变量:金融科技指标。为了有效地衡量近年来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变化,本文借鉴郭品和沈悦[10]提出的文本挖掘法构建了金融科技指数(Fintech),具体做法参考杨望、徐慧琳等[11]提出并改造的三步法:第一,充分考虑金融科技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建立初始词库(见表2,相关资料通过文献整理获得);第二,借助百度指数统计计算词库中各指标新闻头条年度搜索词频,由于2013 年之前金融科技尚未代替互联网金融概念,且金融科技指数初始词库词条在网上尚未完备,因此具体统计2013—2019 年各年度指标的资讯数量;第三,为方便模型设计,以2018 年年度新闻头条搜索量作为单位指数,其余年份指数为各年度词频/2018 年年度新闻头条搜索量所得,金融科技指数Fintech的走势见图1,相关资料通过文本挖掘法获得。

表2 金融科技指数初始词库

图1 2013—2019 年Fintech 金融科技指数走势图

2) 中介变量:多元化经营指标。由Stiroh和Rumble,Berger等[12]在相关文献中提出的赫芬达尔指数通过计算不同业务的收入占比来表示,指数越大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Div 构建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指标,其中:Div=1-(利息收入占比2+非利息收入占比2),Div 值越大说明商业银行开展的非利息收入业务种类越多,其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

3) 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绩效指标。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指的是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效益及成果,主要体现在银行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上。但总的来讲,经营绩效侧重于对盈利能力的考察,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的是股东权益对应的回报率。

4) 控制变量:与商业银行经营高度相关的指标。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多元化经营的因素很多,为了防止遗漏变量带来误差,本文参考贝淑华、沈杰[13]的研究思路及方法,选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Npl)、资产负债率(Dar)、资产回报率(Tdr)、GDP增长率(Ggdp)及广义货币增长率(Gm2)作为控制变量。

2.3 模型设计

本文首先构建模型考虑金融科技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见模型1),然后构建模型研究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见模型2),最后采用平衡面板回归模型分别分析金融科技对多元化经营以及多元化经营对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多元化经营作为中介变量,是整个实验因果关系中重要的一环。为了考虑中介变量多元化指数的效应,参考Baron和Kenny提出的因果分析法,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3 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tata15.0 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

可以看出:各个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差异较大,最大值为2.910 0,最小值为0.380 0;除资产负债率以外,大型商业银行的其他数据(不良贷款率、资产回报率等) 都略高于中小型商业银行;各个银行的多元化指数差距不大,与传统业务仍占据银行业务主体地位的格局有关,标准差仅为0.091 8。

3.1 单位根检验

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不平稳引起回归方程参数出现偏差而导致伪回归,本文采用LLC 检验(适应于同根) 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均是平稳序列。

表4 各变量LLC检验结果

3.2 基础模型分析

第一步,采用F 检验,假设H0为个体效应不显著来判断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还是混合模型;第二步,用Hausman 检验判断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见表5。两个模型的样本数据都拒绝原假设,因此都选用固定效应模型。

表5 F 检验和Hausman 检验结果

表6 为模型1 的实证结果,主要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总体回归结果为负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对中小型商业银行绩效的负向影响要大于大型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从而促进非银行主导的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与客户。此外,由于金融科技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微贷款与消费性金融的替代性较强,因此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以中小微金融为主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冲击比大型商业银行要大。

表6 模型1 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表7 为模型2 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主要分析了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多元化经营促进了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但是会降低中小型商业银行的绩效。可以理解为多元化经营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有利于其资产负债配置,提高其资产运营效率,而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本身资产负债规模不大,其管理能力不一定能适应业务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表7 模型2 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3.3 中介效应检验

第37页表8 为中介效应回归结果。通过逐步回归和500 次的Bootstrap 检验后发现,金融科技总体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绩效,多元化经营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负向作用中起中度中介效应;经过Sobel 检验后发现中介效应具体占比为15.659 539%。

表8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金融科技总体上提升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水平,同时对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具有负向作用。金融科技导致非银行类科技型金融业态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进而使其转向多元化经营;金融科技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但是近阶段多元化经营并没有提升商业银行的总体绩效,这是因为目前商业银行处在利用金融科技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初级阶段,以科技为特征的多元化经营投入较大。

2) 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的绩效影响具有异质性,对大型商业银行产生了促进作用,对中小型商业银行产生了负向作用。大型商业银行独有的客户资源与信息垄断使其在利用金融科技时具有较为成熟的手段,与单一传统业务相比,金融科技的注入使大型商业银行构建了更有竞争力的平台。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尚未拥有相对完备的人力资源,多元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他业务,客户黏性相对较差也导致了其传统业务的分流。

3) 多元化经营在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负向作用中起中度中介效应。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发展情况,本文从以下角度提出建议。

1) 商业银行要稳步推进金融科技的发展,积极应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商业银行应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利用金融科技改善经营方法,扩大收入来源,减小金融科技带来的对传统业务的分流作用。

2) 不同类型的银行要区别对待多元化经营发展。大型商业银行应在多元化综合战略的指引下将金融科技作为发展动能,打造具有行业比较优势的金融科技智慧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应明确银行金融业务,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要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在合理利用金融科技的同时有效做好风险监控。

3) 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促进商业银行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绩效。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要从细微处着手,预防和监管双重并进,兼顾公平和一致性原则,建立易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制度。

猜你喜欢

多元化商业银行效应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