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022-07-06

智库时代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课程体系图书馆

柯 榕

(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

通过对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梳理发现,在国外,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素养辅导方面的开放课程,其中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小学信息素养教学,所以在高校中,并没有形成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内,部分高校关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是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中心的[1],还有一部分高校在确定教育目标时综合考虑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形成本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在以上这些研究中,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忽略了教育学的角度,使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所以本文基于教育学的观点,以“学习为中心”为重点,构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一、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国外的研究现状可以概括如下[2]:首先,各个国家在信息素养教育问题上都有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信息素养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方面各个国家都有一个权威部门进行统一的指导。其次,各高校在课程的开设时都注重贯彻实施信息素养教育,都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由高校图书馆和相关教师共同担负起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以及课程的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已经由各种专用信息源使用方法的讲授向锻炼学生对信息的评判性思考能力转变,高校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激发出来,在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方面愈加多样化发展。最后,关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经费问题,其费用是由国家和高校共同承担的,而且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基金会和捐款资金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在国外,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都在信息素养教育的开设中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了多种教育形式,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联机信息素质指导包括加州大学以及美国Texas大学等开设的信息素质方面的课程[3]。

(二)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落后,很多高校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在很多高校中,都把文献检索以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教育等同于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认识有误,而且在课程的开设中,还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方式落后、课程教材老化、课程内容不新颖、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以及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

在我国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机构对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统一的规划布置[4],各研究单位仅从自身出发,不能把研究结果和资源实时共享,最终导致不能把信息素养教育迅速地调整到一个高水平的发展状态,所以迫在眉睫的是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准则。也有不少学者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尝试,但目前来看,结果还不是太理想。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一)信息素养与知识学习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网络平台、搜索引擎、社会化媒体以及慕课、微课、私播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深刻地改变了知识的扩散和共享方式,传统的大学教学方式将逐渐被微型化、视觉化、模块化、平台化、案例化的学习机制所代替。[5]

(二)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

自进入21世纪的信息时代之后,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变成了以知识经济为主的信息、科技、人才以及知识,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其重要推动因素为科技创新[6]。信息素养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科技创新产生影响:分别为由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引发的科技创新。其中信息意识引发的科技创新是指人对信息的敏感和感知程度,对于得到的信息,对其进行逻辑推理,经过合理的分析之后获得新知识,创新完成。信息能力引发的科技创新是指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科研人员利用其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进行理解和再加工,从而总结得出创新点和科技出发点,创新完成。

(三)信息素养与终生学习

作为认知技能中比较高级的一种,信息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同样的基础还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进入21世纪之后,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对大量事实信息进行来者不拒的吸纳,而是要对所需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使用,从而实现自己增长知识的目的。所以,站在学习的高度上看,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本质核心所在。

三、构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

(一)整体性与灵活性兼顾

在高校中建设课程体系并不是简单地把若干门课程组合在一起,而是要充分地依据社会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科学知识发展需求[7]。连贯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对体系中的课程进行理解,而且体系中的课程是相对独立但又根据主题连接点串联在一起,这也是其成功之处。教师和课本的职责是把体系中的串联关系揭示出来,首要问题是要确定在多门独立课程之间确实存在这种待揭示的关系。所以,课程体系要具有整体性的原则,其中不仅要包含核心课程,还要具备一定数量的实践、辅助课程等教学内容,确保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课程体系还要兼顾灵活性的原则,也即是说要根据信息素养课程体系中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受教育者的个性特性对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进行调整。

(二)层次性与阶段性相结合

培养受教育者信息素养能力,应该从提高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首先层次性的原则是要有层次地培养教育对象,而且要根据个人的信息素养能力而非简单地以年级为依据来划分信息素养培养层次,然后根据受教育者层次的不同选择对应的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着受教育者在校各阶段的学习需求,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的开展信息素养能力的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课程计划等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的教育即显性教育,其教育特点为公开、规范和直接。在教学计划之外,无课程设置的情况,受教育者受到的额外教育即隐性教育,其教育特点为开放性、间接性以及不确定性等。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信息素养教育,不仅要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以及信息道德,而且还要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经济、信息价值观以及保证受教育者的信息心理健康等,这不是靠依赖数门课程的教育就能实现的,还需要与一些其他的关联内容较近的教育形式相结合,形成教育体系,使体系内的课程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培养目标。所以要充分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组成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全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表1列出了在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一些信息素养教学方式。

四、基于图书馆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校在图书馆的基础上设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时,不仅要把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体现出来,还要把设计思想“以学习为中心”明确地展现出来,要充分结合多种培养形式,构建出的课程体系要弹性开放、适应性强、结构优化,同时还要把因材施教和分流培养的原则充分地体现出来。基于以上设计,我们构建出了一个矩阵型的课程体系,该体系纵向具有两个系列,横向包括三个模块,具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作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心,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和受教育者之间起到了传递知识媒介的作用,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其作用不可忽视。在图书馆中,信息检索作为传统的教育课程,主要是对图书馆的检索方法、检索工具以及检索数据库等进行介绍,但是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文献搜索课程,应该从全方位来体现,不仅要对信息检索进行培训,还要综合介绍信息的传播、评价和使用等,形成意识—技能—情境三种相互融合与支撑的教育策略。[8]

(一)初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对基础的信息素质能力进行培养就是教育的初级目标,主要包括图书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其中图书馆应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图书馆的整体布局与馆藏资源的分布情况,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介绍,图书馆联机目录的使用方法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对常用的一些文本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教育内容多为信息应该掌握的office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网络讨论组以及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等等。

(二)中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通用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级教育目标,该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科中都能适用,而且在学科与学科之间还支持对信息的识别、检索和评价,对于本科生来说,该能力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受教育者对于本身的信息需求能够明确了解;对于来源广泛的信息源,不同的信息源其特点也通常有所不同,要对这些特点加以充分的了解;针对受教育者本身的信息需求进行信息源的选择;受教育者要学会使用常用的检索工具;受教育者能评价出信息的可信度,并从中选择出适用的信息;能够保存需要的信息;能够做到信息的交流与互通;能够通过把信息进行组织和综合,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够对信息合法的检索和利用;能够协作调研报告等。

(三)高级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在各学科的基础上对信息素质能力进行培养是其高级教育目标,该能力是指受教育者所属学科的独有的信息素质能力。其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对所属学科信息的类型和类别进行深入的了解;对所属学科的检索方法的信息源进行整理归纳,对于学科相关文献能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判断出学科相关文献例子的有效性,能进行学科相关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对于较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以上能力的一部分即可,但是研究生需要对以上内容全部掌握和应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采用信息素养课程认证的方式建设图书馆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包括以下教学内容:首先,在人员支持方面,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场所,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就要把对受教育者的培训贯穿始终,并且开展多样化的专题培训,对信息资源的检索、阅读和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以及网页咨询等方式答疑解惑。这样能真正地展现出图书馆培养教育基地的作用。其次,在信息支持方面,在正规教育之外,还可以进行学习资料库的补充性学习,所以图书馆要给受教育者充分的选择空间,提供的补充资料库应该尽可能齐全。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对相关的多类型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整合分布式信息资源与服务,并把整合后的学习资料库开放式地提供给受教育者,允许受教育者对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进行检索和调用。再次,在服务支持方面,图书馆可以和教育部门合作,设立专门的项目对合作机制进行构建,并根据项目目标和实施进度,对专业的学科知识库进行建设,并最终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比如文献检索、馆际互借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等等。不仅能使图书馆本身的服务功能得到强化,还能使教育在社会上的反响得到扩大。最后,在技术支持方面,随着校园的智慧化建设,该体系还给受教育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中网络教育的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技术环境完全能满足使用需求,所以在高校图书馆中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推广,采用的教学方式不一定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基于网络教学模式,对网络课件进行整理开发,并且在受教育者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按照课程规划和教学内容,列出供师生选择的参考资料;提供各类型的测验内容,受教育者可以轻松地完成自我测验,对学习效果随时进行检验;对于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受教育者可以选择课程配套的演示,并实地操作,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当前信息化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推动者,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需求,建立科学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课程体系图书馆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
“生活教育”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