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兴趣、体悟攻防、服务专业
2022-07-06杨帆
杨帆
1 案例背景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市教委的努力之下,上海市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已基本开设武术课。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由于各类原因,导致开展的实效并不显著,与“以体育人”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的方面,教师仍然纠缠于套路动作的繁枝细节,缺乏根植于武术本源攻防作用的思考。“学”的方面,学生机械完成套路,完全不懂其攻防,认为武术就是变相的体操,只注重完成学分而忽视了中华武术的核心内涵。
在此现象下,笔者开始深入思考:如何在中职体育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攻防意识,将武术学习落到实处?应选择武术中什么内容来践行“立德树人”?如何把武术技能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在一起,并达到高效课堂?通过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最终确定将防身术作为我校航空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拓展模块教学内容。
2 案例描述
2.1 教学主题
防身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斗智斗力技术,强调灵活性、实用性和应变性。针对航空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将武术套路中各种适合实战应用的招法提炼出来,设计了格斗技术、擒拿技巧、解脱技巧的防身术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正面肩部被擒时的解脱及反制技巧,涉及到抓肩砸肘、抡臂顶肘两组进攻控制性动作。该动作是在快速化解对方控制后,利用反关节、击薄弱区域等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达到后发制敌的目的,具备速度快、力点准、技巧活的特点。
2.2 教学策略
2.2.1 贯彻生命教育,保障生命安全
防身术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提高在未来生活与工作中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所以生命安全教育更应放在首位。课堂中,教师结合了运动手环,对每位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后台呈现出的运动强度,练习密度,心率曲线及心率预警等各项指标来关注学生练习安全。同时,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安全意識,并通过有效监测手段将安全意识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学生通过手环上的实时数据,对自己的心率情况有直观的了解,结合运动安全“心率调整预案”,让每位同学学会及时根据自身的心率情况来调整练习强度,保障了课堂安全,增强运动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运动风险管理能力。
图1 课堂教学“心率调整预案”图
2.2.2 渗透德育教育,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飞行工作情境创编,利用解脱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职业能力。同时,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未来将要面对都是高要求的岗位服务,结合我校德育校本教材《修身》课程中的《整洁有序》《举止有礼》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规范。利用课前教具的有序归类与摆放、课后器材的维护与归整,来培养学生良好劳动态度和积极劳动习惯,形成爱护器材的理念,养成适宜未来航空服务岗位工作要求的职业素养。
2.2.3 对接以体育人目标,关注文化传承
长期以来,包括武术在内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没有对其背后“育人”价值进行挖掘。故此,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武德、武礼、八卦、穴位等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领域,落实“以体育人”的目标。整堂课中将抱拳礼贯穿始终,让学生养成相遇敬礼、切磋敬礼等基本武德,培养尚武崇德的民族精神;运用“两仪、四象、八卦”的大自然演变规律来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明确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自然理念,增强文化自信;结合人体穴位的概念,提高学生对进攻区域的理解和掌握,并在双人对练、多人互练中着重强调点到即止的良好武德,养成生活中不随意出手的习武理念,明确止戈为武的武术内涵,树立规则意识。
2.2.4 开展混合式教学,用技术增实效
教学实效是指教师进行一段教学时间后,学生所能取得具体进步和发展。故体育课堂的教学实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达到“乐学”“好学”,并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体育锻炼。本课根据动作学习的基本规律,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混合式教学,将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使学生收获“趣学”“乐学”的体验。
课前,运用信息化平台发布正面肩部被擒解脱技巧所涉及的动作与知识点,并对学生现有知识与技能进行课前测,了解学生基本学情,预设教学目标;课中,结合电子大屏的分屏运用,使学生明确学练菜单与体能项目中的多种练习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借助Dartfish软件,捕捉分析动作姿态,实时评价,解决练习不精准的困扰;课后,借助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回看课中练习成果,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2.3 主要实施过程
在课堂教学基本部分中,设计“五练”教学步骤,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正面肩部被擒解脱技巧,实现学会动作-提升技能-会用技巧的过程。
2.3.1 一练
教师将击打柱与敏捷灯相结合,设计了冲拳、躲闪、触灯的多任务练习,将解脱技巧所需的快速躲闪、准确进攻、反应迅速的能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出拳速度及进攻中的预判能力,为解脱技巧的学习打下基础。
2.3.2 二练
教师创设职场情境,引出正面肩部被擒的两种解脱方法,并将动作分解为“抓、举、砸”和“抡、转、顶”的口诀进行集体教学。教学中,教师结合“米”字垫上的点、线来定位学生动作的路线方向,运用“人体穴位”图来直观描述肘击的进攻区域,结合力学原理提出增强反关节效果的动作要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想”和“试”,去挖掘增强砸肘效果的方法,体会脚到腰到手的有效劲力传递,使学生初识技巧,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
2.3.3 三练
教师充分发挥小干部作用,组织学生通过反复的个人单练、双人对练来促进学、巩固学、矫正学,并引导学生运用Dartfish软件对动作的规范性、时间、速度及做功距离进行分析和测算,提高其识错、改错能力;教师发布学练菜单,学生结合自身动作的不足之处,针对“拧腰不到位、步型不到位、肘击部位不准确”等问题选取练习内容,让正确肌肉感觉逐渐清晰化、明确化,提高了砸肘及顶肘的进攻效果,使学生个性化问题得到针对性解决。
2.3.4 四练
教师创设职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多人攻防互练,建立关注环境、关注对象的实战概念。并针对不同场景下技巧运用的合理性进行点评、提问,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强化了正面肩部被擒解脱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动作有效性。
2.3.5 五练
教师设计专项体能和职业体能的练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运动负荷情况选练体能项目。练习中,教师适时鼓励、提醒安全、共同完成练习,使学生明确练武恒为贵的理念,提高了学生劲力协调、快速移动、进攻准确、反应迅速的能力与正面肩部被擒解脱技巧的学习相互呼应、相互促进,并增强航空服务类专业所需的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
2.4 教学成效
2.4.1 监测运动强度,规范练习内容,安全保障达到 100%,养成健康锻炼的意识
整堂课中,采用运动手环,实现学生心率和运动负荷的数据监控和预警提醒,教师推送心率调整预案并设置不同强度的体能练习内容,学生主动结合预案及时调整练习强度,有效防止运动伤害,养成了良好的健康锻炼意识。
图2 课堂心率、运动负荷数据图
2.4.2 借助信息技术分析,动作规范化提升了60%,提高动作学习的质量
借助Dartfish动作分析软件定位学生的动作形态,追踪动作完成过程中肘部、肩部、腰部等身体部位的运动轨迹,智能计算动作完成的时间、平均速度及做功距离,让动作的关键环节由“不可见”变为“可见”,让抽象的身体运动变为具象的数据,再通过分屏慢放、对比分析,精准查找问题所在,方便师生快速诊断、评析技术动作,开展精准训练,促进技能有效提升。
图3 Dartfish软件动作分析数据图
3 案例评析
课堂教学后,我对本节实践课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发现教学中虽有收获,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3.1 收获
3.1.1 运用米字垫,优化练习方法
根据学生身形,设计使用相应规格的米字垫,令动作规范要求因人而异、更容易执行;让学生结合垫上的点与线进行练习,更直观把握动作幅度,构建空间感,实现自我纠错,实时改正。
3.1.2 活用学具器材,激活体育课堂
在本节课教学中,贯穿“弹力带”,突破以往教学中的单一运用,不仅在准备部分中作为增加热身多样性的辅具,还在基本部分中用于提高抡臂、旋拧等技巧有效性的设计,甚至在体能练习中作为增进身体上、下肢爆发力的器材,使一种教具发挥出多种功能。
3.1.3 融合民族文化,实现德技共育
改变传统武术课中重套路、轻技击、重动作、轻文化的教学,以正面肩部被擒解脱技巧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技能运用原理的同时,了解武德武礼,让傳统文化走的更远。将德育和体育相结合,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强大不是用来战胜别人,不因以炫耀武力为目的,而是坚守心中仁义智信勇的情操。
3.2 反思与改进
3.2.1 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增加练习趣味,提高攻防运用能力
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正面肩部被擒时的解脱及反制技巧,但在攻防的实际运用上还不够熟练,不足以使学生在临场制敌时做到准确应变。因此,教学中可以尝试结合人体视觉(AR、MR)等技术来增加练习趣味,让学生沉浸式的进行解脱技巧练习,提高学生学练兴趣的同时又增加练习密度与效度,加快攻防运用能力的内化过程,增强实战对敌能力。
3.2.2 教学应变可以进一步加强,细化个性指导,克服学生差异性影响
对课堂教学的应变还可以更加灵活,对学生的帮助指导要注意强弱兼顾。课上学生心率手环的运动强度和敏捷灯的触灯次数上存在差异,有分层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虽已进行关注,并在练习时区别对待,但还不足。后续,将进一步细化教学设计,教学中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指导,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增加运动负荷、提高技术难度,利用有限的课堂,获得更个性化的空间,使每个同学的运动能力都能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体、技能的不断突破。
(作者单位:中华职业学校)